人身安全风险防控措施汇编3.doc
《人身安全风险防控措施汇编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身安全风险防控措施汇编3.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1)(2)(3)(4) 人身安全风险防控措施汇编3.精品文档.(5) 作业人员随身携带的移动照明必须为36V以下。(6) 在周围均是金属导体的场所、容器内作业时,不得超过24V。(7) 在潮湿的金属容器内、有爆炸危险的场所作业时,不得超过12V。(8) 在凝汽器内作业时,应使用12V行灯。(9) 在脱硫烟道内作业时,应使用12V防爆照明灯具。(10) 在煤粉仓内作业时,应使用12V行灯,不得将行灯埋入积粉内。(11) 在地下维护室和沟道内作业时,应使用12V36V的行灯。(12) 在有有害气体的地下维护室和沟道内作业时,应使用携带式的防爆电
2、灯或矿工用的蓄电池灯。三、电焊机电焊机主要由降压变压器、调压器、电焊钳、专用接线插头及电源线等部件组成。1. 安全要求(1) 电焊机应放置在通风、干燥处,露天放置应加装防雨罩。(2) 电焊钳的握柄必须用绝缘耐热材料制成,应牢固地夹住焊条。(3) 电焊机的电源线长度不得超过5m,且与电焊机连接处应有防护罩。(4) 电焊机与焊钳间的导线长度不得超过30m,不得有接头,且用专用的接线插头。(5) 电缆的线径应满足负荷要求,不得采用铝芯导线,绝缘外皮不得有破损。(6) 电焊机、焊钳与电缆线连接牢固,接线端头不得外漏。(7) 电焊机金属外壳必须有明显的可靠接地,且一机一接地。2. 使用要求(1) 严禁一
3、闸接多台焊机使用。见图3-31。图3- 1(2) 调节电焊机电流时,必须停焊进行。严禁在焊接中调节电流。(3) 严禁电焊机超载施焊。(4) 严禁采用大电流施焊。(5) 严禁用电焊机对金属切割作业。(6) 严禁把焊钳放在焊件上。见图3-32。图3- 2(7) 严禁在带电的设备上进行焊接作业。(8) 严禁将电缆(线)搭在身上或踏在脚下。(9) 严禁连接建筑物金属构架和设备等作为焊接电源回路。(10) 更换焊条时,必须戴电焊手套,以防触电。(11) 雨雪天,不宜在露天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12) 在金属容器内焊接作业时,焊工应穿橡胶绝缘鞋,垫好橡胶绝缘垫。(13) 在潮湿地方焊接作业时,焊工应穿橡胶
4、绝缘鞋,站在干燥的木板上。(14) 维修或检查电焊机时,必须切断电源。(15) 移动电焊机时,必须切断电源。严禁用拖拉电缆的方法移动电焊机。(16) 焊接结束后立即切断电源,收回焊钳及电缆等。四、临时电缆敷设现场作业点距电源较远时,经常需要敷设临时电缆来满足使用要求。敷设电缆的安全要求如下:(1) 临时电缆一般使用橡皮护套绝缘软线。(2) 敷设临时低压电源线路,应使用绝缘导线。架空高度内应大于2.5m,室外应大于4m,跨越道路应大于6m。见图3-33。图3- 3(3) 脚手架上敷设临时电缆(线)时,木竹脚手架应加绝缘子,金属管脚手架应另设木横担。见图3-34。图3- 4(4) 在潮湿、氢站、氨
5、站、油区、粉尘等特殊场所敷设临时电源时,应采用特殊电缆(阻燃、防水等)敷设,必要时可对电缆采取保护措施。(5) 在高温体附近敷设电缆时,应保持与高温体间的安全距离。见图3-35。图3- 5(6) 临时敷设电缆的沿线应间隔适当距离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见图3-36。图3- 6(7) 临时电缆(线)不得沿地面明设或随地拖拉。见图3-37。图3- 7(8) 严禁在氢管(罐)、油管(罐)、热体管道(容器)等上架设临时电缆。见图3-38。图3- 8(9) 严禁将临时电缆(线)缠绕在护栏、管道及脚手架上。(10) 严禁在未冲洗、隔绝和通风的容器内引入临时电缆。(11) 电缆不得浸泡在水里,不得在尖锐物体
6、中穿行。见图3-39。图3- 9(12) 拆除脚手架时,应先由电气人员拆除电气设备及临时电缆(线),然后再拆架子。第六节 触电带电体防控 触碰带电体是指人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带电的设备。发电企业作业现场容易误触碰带电体的情形有人体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不够、机械与高压输电设备的安全距离不够、触碰带电设备的外壳、高压试验安全措施不到位、误入带电间隔等。 一、 安全作业现场1. 人体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1) 在高雅设备作业时,人体及所携带的工具与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见表3-2。表3-2 人体与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电压等级(kV)最小安全距离(m)10以下0.3520、350.666、1101.5220
7、3.03304.05005.07508.0(2) 在低压设备作业时,人体及所携带的工具距带电体的安全距离不小于0.1m。(3) 当高压设备接地故障时,室内不得接近故障点4m以内,室外不得接近故障点8m以内。见图3-40。图3- 102. 机械与高雅输变电设备的安全距离 机械包括高空作业车、汽车吊、吊篮、升降平台等,其与高压输变电设备的安全距离。见表3-3。表3-3 机械与高压输变电设备的最小安全距离输电线路电压等级(kV)机械与高压输变电设备的最小安全距离(m)1以下1.512023511041545220633075008750113. 用电设备外壳异常带电 运行中的电气设备由于线圈绕组绝缘
8、损坏或绝缘电阻下降,外壳带电,人体触碰将会触电。为防止触电,电气设备必须装设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1) 保护接地。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用导线与接地体直接连接。保护接地使用在三相三线制中。见图3-41。图3- 11(2) 保护接零。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用导线与系统零线直接连接。保护接零使用在三相四线制中。见图3-42。图3- 124. 检修电动机安全措施 电动机检修时,必须断开动力电缆,并将电缆头三相短路接地。5. 检修变压器安全措施 变压器检修时,必须在高低压绕组的两侧悬挂接地线或合上接地开关。见图3-43。图3- 136. 检修母线安全措施 母线检修时,必须将母线上所接设备全部断开后,悬挂接
9、地线或合上接地开关。7. 检修电缆安全措施 电缆检修时,必须将电缆两侧断开,且三相短路接地。8. 高压试验安全措施 高压试验时,必须设临时围栏,并设专人看护。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见图3-44.。图3- 149. 高压电气设备安全措施 在高压电气设备的周边必须装设防护围栏,门应加锁,并挂好安全警告牌。见图3-45。图3- 1510. 检修或更换电除尘整流变压器出口阻尼电阻 检修或更换电除尘整流变压器出口阻尼电阻时,应将高压隔离开关打至接地位置,并通过临时接地线可靠接地。若阻尼电阻位于电场侧,还应将两侧电场停运。11. 吊篮 吊篮的任何部位与输电线路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10m。12. 电动起重机 电
10、动起重机的金属结构以及电气设备外壳应可靠接地13. 移动式起重机 移动式起重机的金属结构应通过行车轨道接地,电动行车小车应通过金属结构接地。二、 安全作业行为(1) 电气设备必须装设保护接地(接零),不得将接地线接在金属管道上或其他金属构件上。见图3-46。图3- 16(2) 检修电源箱必须装设自动空气开关、漏电保护器。严禁使用无漏电保护器的电源箱。见图3-47图3- 17(3) 配电箱、开关箱内不得存放物品,周边不得堆放杂物。见图3-48。图3- 18(4) 严禁擅自拆除电气设备上的接地线。见图3-49。图3- 19(5) 动力电缆与电气设备解开后,电缆头必须三相短路接地。不得用铁丝、铝丝等
11、金属丝代替,不得悬空不接地。(6) 拆除电缆前,必须确认电缆两侧未接设备且无电。严禁拆除不明电缆。(7) 雨天,严禁户外操作电气设备。见图3-50。图3- 20(8) 严禁在不满足电气安全距离的场所内进行作业。(9) 当发觉有跨步电压时,应立即将双脚并在一起或用一条腿跳着离开导线段落地点。(10) 在升压站、高压电气设备附近搭设脚手架时,必须设电气专业人员监护。(11) 在地下敷设电缆附近开挖土方时,严禁使用机械挖土。(12) 严禁用湿手去摸触电源开关以及其他电气设备。(13) 进入电除尘器本体前,必须检查除尘器阴极与接地网的接地线连接是否可靠,且用接地棒将阴极极地放电。(14) 使用加热棒拆
12、装气缸螺丝时,应先测绝缘。电加热器只有在插入螺栓孔后才应接通电源,严禁将带电的加热杆从一个螺栓孔移至另一个螺栓孔中。(15) 不得用手碰触电解槽,严禁用两只手分别接触到两个不同的电极上。(16) 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若找不到电源时,应用木棒或绝缘棒施救,不得直接用于拉触电人,避免施救人触电。见图3-51。图3- 21第七节 电气误操作防控 电气误操作是指违反电气操作规程、操作票要求的内容和程序进行的操作。电气误操作事故主要是指:误分、误合断路器(开关);误入带电间隔;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刀闸);带电挂(合)接地线(接地开关);带接地线(接地开关)合断路器(开关)等。其中,后三类因
13、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称为恶性误操作事故。一、 安全作业现场1. 布置现场安全措施时,防止发生电气误操作触电,操作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停电。断路器在“分闸”位置时,方准拉开隔离开关。(2) 验电。先检测验电器完好,并设监护人,方准进行验电操作。见图3-52。图3- 22(3) 挂接地线。先挂接地端,后挂导体端。见图3-53。图3- 232. 恢复安全措施在恢复现场安全措施时,防止发生电气误操作触电,操作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拆地线。先拆导体端,后拆接地端。(2) 送电前,在确认所有的接地线已拆除、安全设施已恢复后,方准送电操作;合闸前,送电设备的继电保护已投入,方准合闸送电。(3) 送
14、电。断路器在“分闸”位置时,方准合上隔离开关。二、 安全作业行为(1) 严禁无票作业。(2) 严禁、擅自解除断路器“五防”闭锁装置。(3) 当误拉开(合上)隔离开关时,不得将误拉(合)的隔离开关再重新合上(拉开)。(4) 严禁带负荷合(拉)隔离开关。见图3-54。图3- 24(5) 严禁带地线合断路器。见图3-55。图3- 25(6) 严禁误入带电间隔送电。见图3-56。图3- 26第四章 机械伤害防控第一节 概述 利用机械设备、工具加工零部件的操作活动,称为机械作业。机械设备、工具或加工件引起的挤压、碰撞、冲击、剪切、卷入、绞绕、切割、刺孔等伤害,称为机械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伤害
15、。发电企业可能造成机械伤害的情形有机械加工、使用电动工具、转动设备、行走设备等,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1) 未经专业技能培训的人员上岗操作,误操作设备伤人。(2) 操作人员未正确佩带或使用个体防护用品,衣服或头发被绞入机械伤人。(3) 检修(维修)设备时,布置安全措施不到位,误送电伤人。(4) 工件未夹紧时开动机械设备,工件被甩出伤人。见图4-1。图4- 1(5) 未正确使用电动工具或使用不合格的电动工具,造成伤人。见图4-2。图4- 2(6) 转动设备未装设防护罩,检查或加油时防护不当伤人。见图4-3。图4- 3(7) 转动设备被介质冲刷、腐蚀、磨损等,造成转子动平衡失稳,零部件飞出伤人。(
16、8) 设备试转时,转动零部件安装固定不牢,人员站位不当,转动零部件飞出伤人。(9) 入孔、投料口、绞龙井等处带电清理卡料或杂物,机械设备转动绞伤人。第二节 个人能力与防护 一、 个人能力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专业技能培训,并掌握机械(设备)的现场操作规程和安全防护知识。二、 个体防护要求(1) 操作人员必须穿好工作服,衣服和袖口应扣好。不得戴围巾、领带等。见图4-4。图4- 4(2) 长发必须盘在帽内,不得披散在外。见图4-5。图4- 5(3) 操作时必须戴防护眼镜,必要时带防尘口罩、穿安全鞋。见图4-6。图4- 6(4) 操作钻床时不得戴手套。(5) 不得在开动的机械设备旁换衣服。见图4-7。
17、图4- 7三、 着装要求 机械加工的操作人员必须穿好工作服,衣服和袖口应扣好,并带好工作帽。见图4-8。图4- 8第三节 机械加工伤害防控 机械加工是指用加工机械对工件的外形尺寸或性能进行改变的过程。在加工作业中,由于个人防护措施不当或未执行现场操作规程,有可能会造成绞伤、压伤、挤伤等事件。发电企业常使用的加工机械有钻床、车床、铣床、磨床、冲床、切板机等。一、安全作业现场(1)机械设备各传动部分必须装设防护装置(如传动带、齿轮机、联轴器、飞轮等)。见图4-9。图4- 9(2)在机械设备上有可能造成砂轮崩碎、切削甩出等伤人处,应装设透明挡板。(3)机械设备必须装设紧急制动装置,一机一闸。见图4-
18、10。图4- 10(4)刀具装夹必须牢靠,刀头伸出部分不得超出刀体高度1.5倍。见图4-11。图4- 11(5)机械设备周边必须画警戒线,工作现场应设人行通道。见图4-12。图4- 12(6)机械加工现场照明必须充足。二安全作业现场(1) 操作人员应穿好工作服,扣紧袖口,长发必须盘在帽子内。(2) 钻孔、切削作业应带好防护眼镜,不得戴手套。(3) 操作人员应站在机床旁,不的站在切削甩出方向,不得踩、靠在机床上。见图4-13。图4- 13(4) 加工机械需要两人配合作业时,必须有一人指挥。(5) 操作中应精力集中,严禁与无关人员聊天。见图4-14。图4- 14(6) 机床设备上的安全防护装置、联
19、锁装置不得随意拆除(如防护罩、防护网)。(7) 装拆刀具、夹具时,必须切断机床电源。(8) 不得装夹有油污、毛刺的工件。见图4-15。图4- 15(9) 操作人员的头部不得靠紧旋转的卡盘或工件。见图4-16。图4- 16(10) 加工工件时,不得用手拿工件直接加工,不得将手指垫在板料下送料。见图4-17。图4- 17(11) 加工工件时,需要调整或测量工件必须停车进行。(12) 机床运转中,不得隔着运动部件拿取工件或传递物品,不得清除切削。见图4-18。图4- 18(13) 金属切削应用钩子等工具及时清理,严禁用手、嘴吹或压缩空气清理。见图4-19。图4- 19(14) 不得将刀具、量具等物品
20、摆放在机床旋转体或工作面上。见图4-20。图4- 20(15) 机床运行时,操作人员不得离开。(16) 加工不规则工件时,应试转平衡后再加工。不得加工超长、超厚(薄)、超窄等工件。见图4-21。图4- 21(17) 取卡住模具或机械设备检查时,必须切断电源,挂上“禁止合闸”牌。(18) 剪床不得剪切淬过火的钢材、铸铁及脆性材料,不得剪切石料等非金属工件,不得剪切有爆炸性的工件。见图4-22。图4- 22(19) 使用钻床时,必须把工件固定牢固。(20) 使用锯床时,工件必须夹牢,长的工件两头应垫牢,以防工件锯断时伤人。(21) 使用钻床、车床等转动机械时,严禁戴手套。(22) 机器皮带运行中,
21、严禁装卸、校正或直接用手撒松香、涂油膏等防滑物料。(23) 用长嘴油壶或油枪徃油盅和轴承里加油时,必须与转动部分保持一定距离。(24) 机床运行中,发现有异常必须立即停车,不得“带病”运行。(25) 工作结束,必须断开电源,清理工作台上的工件、切削和刀具。第四节 电动工具伤害防控 电动工具是以电动机或电磁铁为动力,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工作的一种机械工具。在使用电动工具时,由于个人防护不当、操作不当或使用不当或使用不合格的工具,有可能会造成刺伤、划伤、割伤等事件。发电企业常使用的电动工具有电钻、角向磨光机、砂轮切割机、台式砂轮等。购置及检验电动工具的要求详见第三章第四节。一、 电钻电钻是电动钻孔的工
22、具,包括手电钻、冲击钻、垂钻(电锤)。1. 安全要求(1) 电钻外壳应完好无损。(2) 电钻电源线、电源插头应完好无损,接地保护可靠。(3) 钻夹头应固定牢固,自动定心卡爪应完整、灵活,夹持钻头应垂直紧固。(4) 钻头磨损直径不得小于2%,不得有缺损裂纹、氧化、变形等缺陷。(5) 电钻试转正常,钻头不松动、不摆动。(6) 钻12mm以上的钻孔时,应选用带侧柄的手持电钻。2. 使用要求(1) 操作人员必须戴好防护眼镜,面部朝上钻孔时应戴上防护面罩。(2) 钻孔前应紧固好钻头且试转正常后,再对准工件垂直钻孔;钻孔时不得用力过猛,以免钻头压断反弹伤人。严禁斜向上钻孔。见图4-23。图4- 23(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身安全 风险 措施 汇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