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车场施工设计.doc
《井底车场施工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井底车场施工设计.doc(10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井底车场施工设计.精品文档.施工组织设计二一一年十二月目 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1第二章 工程概况2第三章 施工前期准备工作6第四章 施工组织措施7第五章 综掘巷道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10第一节 工程概况10第二节 施工方案11第三节 支护设计11第四节 支护工艺14第五节 矿压观测21第六节 施工方式23第七节 施工辅助系统设置24第八节 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0第六章 炮掘巷道方案及技术措施33第一节 工程概况33第二节 施工方案33第三节 支护设计33第四节 施工工艺35第五节 施工辅助系统设置37第六节 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43
2、第七章 工期进度安排及保证措施45第八章 工程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47第九章 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52第一节 安全目标52第二节 安全保证体系52第三节 主要安全技术措施55第四节 施工应急预案72第十章 环境保护、安全质量标准化及文明施工75第十一章 计划、统计和信息管理78第一章 编制依据一、工程招标文件及招标答疑二、国家有关工程质量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和安全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2、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90)3、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09-94)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矿山工程部分(建标200192号)5、煤矿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
3、T-5010-95)6、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9、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2)10、建筑电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11、电器装置安装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173-92)1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13、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1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15、煤矿测量规程16、煤矿安全规程三、国家及煤炭行业
4、现行有关工程建设政策及法规四、招标图纸和其它有关技术资料第二章 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1、工程施工场地(现场)具体地理位置剥蚀低山地,以低山丘陵为主。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城西河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周边相邻有6个煤矿,井田北侧为山西亚美大宁能源有限公司大宁煤矿,西侧依次为原山西阳城石门沟煤业有限公司、原山西阳城泽腰煤业有限公司、原山西阳城梁庄煤业有限公司、原山西阳城清池煤业有限公司,东部相邻为原山西阳城西沟煤炭责任有限公司。2、现场条件和周围环境第二节 地质情况井田位于太行山脉西麓,沁水煤田的南缘,地貌划属为剥蚀低山地,以低山丘陵为主。井田内地势变化较大,地形呈北高南东低,海拔最高点在井田北部山梁上,标
5、高886.51m,最低点在井田东南部峪则村,标高651.90m,相对高差234.61m左右。第三节 地质构造情况.2.3.1地层井田位于山西省沁水煤田东南部的阳城矿区,井田内大面积为第四系松散层所覆盖,沟谷及山坡零星出露有小面积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地层、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地层,根据矿井实际揭露及钻孔资料,井田内赋存地层由老到新依次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02f)、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第四系中更新统(Q2)、上更新统(Q3)、全新统(Q4)。现依次叙述
6、如下:2.3.1.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02f)为含煤地层之基底,埋藏于井田深部;岩性为深灰、青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夹灰黄色、黑灰色泥灰岩,含次生石膏及侵染状黄铁矿,下部裂隙岩溶发育,并为方解石脉充填,局部为角砾状石灰岩,据井田内水源井揭露,本组厚42.0m。2.3.1.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平行不整合于下伏奥陶系中统峰峰组地层之上,岩性、岩相及厚度变化较大,一般有灰色鲕状铝土岩、铝土质泥岩、灰黑色泥岩组成,偶有灰黑色粉砂岩、夹菱铁矿及硫铁矿等组成。全组厚度07.51m,平均6.10m。2.3.1.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连续沉积于下伏本溪组之上,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主要由灰黑
7、色、黑色泥岩,灰黑色、灰色中细粒砂岩,粉砂岩夹石灰岩及煤层组成,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建造。沉积厚度较稳定,本组厚度67.63121.82m,平均77.58m。根据其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三段:一段(C3t1)自K1石英砂岩底至 K2石灰岩底,厚7.8511.33m,平均9.29m。由K1石英砂岩、泥岩和15号煤层组成。15号煤层平均厚1.83m,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之一。二段(C3t2)自K2石灰岩底至K4石灰岩顶,厚19.6841.3m,平均23.52m。本段主要由K2、K3、K4石灰岩与泥岩、粉砂岩、中细粒砂岩及11号、12号、13号煤层组成。K2 石灰岩厚 6.8514.91m ,平均 1
8、0.01m,为全区最稳定之石灰岩,含方解石条带及燧石结核。K3石灰岩厚04.60m,平均3.89m,K3石灰岩为13号煤层直接顶板。13号煤层层位较稳定,为不可采煤层,K4石灰岩厚 0.473.60m,平均1.54m,为11号煤层直接顶板,该石灰岩层位稳定。K3K4石灰岩层之间厚一般为6.90m,以泥岩及11号、12号煤层组成。11号、12号煤层为不稳定的不可采煤层。三段(C3t3)自K4石灰岩顶至K7砂岩底,厚40.1065.11m,平均44.77m。由中细粒砂岩、粉砂岩、泥岩、K5石灰岩及5号、6号、7号、8号、9号煤层组成,常以方解石条带充填。K4K5石灰岩之间厚一般为28.30m,主要
9、以泥岩和煤层组成。6号、7号、8号煤层为不稳定的不可采煤层,9号煤层为稳定不可采的薄煤层,厚0.30.71m,平均厚0.60m。K5石灰岩K7砂岩底厚一般为16.47m,主要以泥岩、粉砂岩、细粒砂岩及5号煤层组成,顶部厚层状泥岩中含菱铁矿结核,K5石灰岩厚 0.903.91m,平均1.99m,K6石灰岩厚02.06m,平均1.18m,5号煤层为不可采的稳定煤层。2.3.1.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连续沉积于太原组之上,为一套陆相碎屑岩含煤沉积,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该组主要可采煤层3号煤发育于其中下部。3号煤层上部以灰色中细粒砂岩及灰黑色粉砂岩、泥岩组成,夹02层不稳定的煤线,3号煤层
10、下部至太原组顶界主要为黑色泥岩、灰黑色粉砂岩及灰色细粒砂岩组成,厚9.52m。本组厚度42.1055.57m,平均47.18m。2.3.1.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连续沉积于山西组地层之上,井田内零星出露,为陆相沉积,K8砂岩底至K10砂岩底。主要由黄绿色中细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铝土质泥岩组成。下部泥岩颜色为灰黑色,向上渐变为黄绿色,到顶部为紫红色含铁质鲕粒铝土质泥岩,其层位俗称“桃花泥岩”,稳定而特征明显,为本区上、下石盒子组地层分界的辅助标志,与下伏山西组地层呈整合接触。本组厚度43.0077.20m,平均厚65.55 m。2.3.1.6、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主要
11、岩性为黄色、紫色泥岩与中粗粒砂岩互层,底部为灰白色含砾K10粗砂岩,该区本组地层风化剥蚀,井田北东部最大残留厚度约230m。2.3.1.7、第四系中更新统(Q2)井田内大面积分布,岩性为浅红色亚粘土,含钙质结核。厚020.0m,平均厚15.0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2.3.1.8、第四系上更新统(Q3)大面积分布于坡梁上,岩性为浅黄色亚砂土,局部夹有砂层。厚度015.0m,平均10.0m。2.3.1.9、第四系全新统(Q4)分布于井田沟中,为近代冲积、洪积层,主要由浅黄、灰绿色亚砂土及砂砾石等组成。厚度08.0m,平均5.0m。2.3.2构造井田位于晋获褶断带西侧,受区域构造的影响,井
12、田内构造为宽缓的背、向斜相间的褶曲构造,背斜轴在井田中部,向斜轴在井田西部,地层倾角较缓,一般为17。井田内发育大小四条正断层,界内未发现环形陷落柱和岩浆活动,总体构造属简单类型。褶曲构造S1背斜:为一宽缓背斜构造,其轴部在井田中部,走向南北,向北倾伏,南部地层较缓,北部地层较陡;S2向斜:紧挨背斜西侧为一向斜构造,走向南北,地层倾角较缓;S3背斜:位于S2向斜的西侧,走向南北,向北倾伏,两翼倾角基本对称。断裂构造F1断层:为区域性大断层(F334),延伸达11.2km,断层的中段从该井田的西北角穿过,在井田内延伸长度约100m,断层走向为NE20,断层倾角为70,倾向北西,落差为70m,断层
13、大部分被黄土覆盖。F2断层:位于井田中部,走向近东西向,断层倾角约70,倾向南,落差为17m。F3断层:位于井田中东部矿界处,走向北西,断层面倾向北东,倾角70,断距15m左右,延伸长度约800m,区内呈隐伏状。F4断层:位于井田西南边界,走向北北西向,断层倾向北北东,倾角约70,断距5m,井田内延伸长度约80m。表2-1-1 断层特征表断层名称落差(m)倾角()位 置走 向F17070井田的西北角穿过北西F21770井田中部近东西向F31770井田中东部矿界处北西F4570井田西南边界北北西向矿区构造复杂。第四节 水文地质情况2.4.1本区位于沁水盆地南端,属黄河流域沁河水系。总观井田地形地
14、貌形态呈北高南东低之势,海拔标高在651.90886.51m之间,最大相对高差234.61m,地貌上属低山丘陵区。区内树枝状沟谷发育,唯一的地表水一西沟河,为沁河支流获泽河的次级溪流,平时流量很小,主要沿沟谷自北西往南东流经井田中南部,其它均属季节性沟谷,平时无水。水文地质条件中等。2.4.1.1矿区内主要含水层依据本区含水层岩性及其水文地质特征,井田内综合划分为以下主要含水层:1、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孔隙含水层井田内第四系分布普遍,但含水层主要分布在西沟河谷及其较大支沟底部的全新统卵砾石、砂及亚砂土含水层。上、中更新统含水层不发育,且含水性较差。全新统含水层除西沟河内富水性相对较强外,一般均为季
15、节性含水层,雨季有水,旱季少水或无水。含水层的厚度、水位埋深、富水性等随地而异,在不同部位差别较大。含水层地下水受大气降水的季节变化及下部3号煤层开采等因素的影响,含水层处于疏干半疏干状态。2、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及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井田内出露较少。主要接受降水补给及含水层之间的垂向渗透补给,以小泉形式(雨季)向3号煤层坑内排泄。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在长期开采3号煤层疏排矿坑水的影响下,动态变化较大。据以往町店详查区资料:区外泉水流量为0.030.08L/s(以往报告对峪则周围测试,泉水流量为0.1620.405L/s);山西组砂岩含水层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0010.052L/s.m,渗透系数为
16、0.0050.33m/d,水质类型为HCO3-Ca.Mg、HCO3.SO4-Ca.Mg或HCO3-Ca.Mg型水。3、石炭系太原组灰岩及砂岩岩溶裂隙含水层该含水层地表无出露。含水层以灰岩为主,次为砂岩,呈层状分布且被泥岩隔水层分隔,相互间水力联系微弱,富水性差。据上黄岩精查区及町店详查区勘探资料,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0010.003L/s,水质类型为HCO3.SO4Ca.Mg型或SO4.HCO3Ca.Mg型水。目前该含水层主要接受邻区同类含水层的侧向补给,上部地下水的垂向渗透补给居次,另在一定程度上尚可受到局部小型断层的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一般不太显著。4、奥陶系中统岩溶裂隙含水层含水层岩性主
17、要为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灰岩,岩溶地下水位埋深较大,属承压水类型,含水层厚度大,分布较稳定,富水性较强。2001年1月,井田内西河乡庄头村南东约300m施工完成一口岩溶深水井,坐标X=3934417,Y=19623284(54系),高程693m,施工井深470m,115.5 m处进入奥陶系地层,地下水径流畅通,多层含水层发育,主要位于300304m、382400m、450470m,共厚42 m,据抽水试验资料,实测静水位118.17m,单位涌水量为0.218L/s.m,单井涌水量为7.7 L /s,水量丰富,水质良好。依井田内深水井资料及区域水文资料推测,井田内地下水静水位标高在550590m之
18、间。本区奥灰岩溶含水层主要接受邻区该含水层地下水的侧向补给,往区外南东下河泉及延河泉方向径流排泄。(二)井田内主要隔水层1、本溪组及太原组底部泥岩、铝土质泥岩隔水层组由15号煤底板至奥陶系灰岩顶面,为一套以泥质岩为主的细碎屑岩地层,平均厚度13.56m,岩性致密,不透水,特别是本溪组的铝土泥岩,质地细腻,具有极好的隔水性能,为井田主要隔水层组,对下伏奥灰水起到了重要的阻隔作用。2、石炭、二叠系灰岩、砂岩含水层之间的层间隔水层石炭、二叠系各灰岩、砂岩含水层之间,均分布有厚度不等的泥岩、砂质泥岩等泥质岩层,其岩性比较致密,不透水,阻隔了各含水层之问的水力联系,起到了层间隔水作用。但在近地表段,由于
19、受风化作用以及构造、断裂与裂隙发育的影响,不同程度地破坏了其隔水性能。(三)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条件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为区内富水性相对较强的含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局部接受河道地表水渗透补给及上覆含水层的越层补给,集中向东南方向的延河泉排泄,泉水流量3.07m3/s(1990年),近年来有下降趋势。根据补给区与排泄区的分布位置分析,井田内中奥陶统灰岩岩溶地下水总的流向由北西向南东。石炭系、二叠系地层由于具有含水层、隔水层相间成层的特点,对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存在不利因素,特别是深部岩层裂隙不发育,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补给主要受地形控制,在切割较深处以裂隙下降泉的形式排出地表,
20、只有少部分垂向补给深部含水层。第四系松散含水层多沿沟谷低凹地带分布,在山麓及基岩附近的第四系残坡积含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及基岩风化裂隙水补给,向地形低凹处排泄。大面积分布的第四系上更新统亚粘土,垂直裂隙发育,透水性强,而富水性较弱,其下覆的第四系中更新统棕红色亚粘土,透水性较弱,沟谷中呈带状分布的第四系全新统砂砾石层主要接受地表水及大气降水的补给,向下伏地层及地形低凹处排泄。(四)矿井充水因素分析1、大气降水对矿坑充水的影响降水通过不同成因的基岩裂隙及松散沉积物孔隙在裂隙沟通的情况下进入矿坑,成为矿坑充水的间接但重要的补给来源。矿坑涌水量受降水的季节变化影响,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特征。2、地
21、表水体对矿坑充水的影响井田内西沟河常年有水,在雨季河水较大,洪水期水位骤然增高,可通过不同成因的基岩裂隙及松散沉积物孔隙在裂隙沟通的情况下进入矿坑,也可通过3号煤层采空区上部的地层下沉形成的导水通道进入矿坑。3、地下水对矿坑充水的影响依据批复的矿井地质报告中提供: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含多层中细粒砂岩,局部裂隙较发育,该含水岩组砂岩裂隙水为3号煤层开采的主要直接充水水源。矿井巷道顶板冒裂带将沟通其影响高度范围内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使地下水进入井巷,成为矿井充水的主要来源。在开采过程中也不排除在特殊构造部位(如隐伏断裂构造)的越层补给。二叠系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由二叠系上、下石盒
22、子组含多层中、粗、细不同粒级砂岩构成,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和上部第四系松散孔隙水渗透补给,该含水层及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含水层一般构成3号煤层的间接充水水源。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砂岩灰岩层间岩溶裂隙水为15号煤层的直接充水水源。4、采空积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依据批复的矿井地质报告提供:该矿为开采3号煤时间较长的矿井,又3号煤层露头处古窑居多,现井田范围内古空区、采空区面积均较大,采空区如同“水库”一样存蓄地下水,对矿井造成威胁。各采(古)空区积水量估算结果见下表2-1-8:表2-1-8 采(古)空区积水量估算表采空积水区编号积水区水平投影面积(m2)平均采高(m)煤层倾角()积水量(m3)采空区所属煤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井底 车场 施工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