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一期项目详细设计方案V3.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一期项目详细设计方案V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一期项目详细设计方案V3.doc(10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一期项目详细设计方案V3.精品文档.青岛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一期项目详细设计方案青岛海尔管理咨询有限公司2004年6月目 录第1章 方案概述61.1 第一期建设原则和建设内容描述71.2 第一期建设实现的功能描述81.3 一期项目体系结构11第2章 一期项目各系统功能设计132.1 应急指挥应用系统建设132.1.1 应急指挥调度系统132.1.2 预案管理与事件分级处理系统142.1.3 GIS辅助决策系统162.2 数据中心和网络中心建设172.2.1 数据中心的组成182.2.2 网络连接的选择192.2.3 数据
2、中心的环境192.3 应急指挥大厅基础设施建设202.3.1 指挥大厅功能分区202.3.2 大屏及显示系统202.3.3 视频会议系统212.4 呼叫中心系统212.5 视频监控系统222.6 无线通讯系统222.7 小结22第3章 应急指挥中心基础设施设计243.1 指挥大厅建设243.1.1 场地规划标准243.1.2 指挥大厅规划实施标准263.2 核心机房建设423.2.1 概述423.2.2 机房建设标准43第4章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464.1 视频系统概述464.1.1 建设需求464.1.2 视频系统建设目标464.1.3 视频系统建设功能464.2 视频系统建设方案474.2.
3、1 建设内容474.2.2 视频网络方案49第5章 网络中心设计515.1 一期网络建设的目标515.2 总体网络结构及设计标准515.2.1 核心交换机区525.2.2 服务器区525.2.3 子系统接入区525.2.4 监控管理区535.2.5 本地接入区535.3 其它考虑535.3.1 IP地址规划535.3.2 NAT的配置545.3.3 安全访问控制标准54第6章 数据中心设计556.1 服务器多层结构设计556.1.1 设计原则556.1.2 数据库区设计标准566.1.3 应用区设计标准576.1.4 管理区设计标准596.2 存储/备份体系设计606.2.1 存储/备份系统方
4、案设计原则606.2.2 存储/备份系统方案设计标准616.2.3 存储中心标准636.2.4 备份中心标准646.3 系统管理详细设计686.3.1 需求分析686.3.2 系统管理目标696.3.3 系统管理的建设原则696.3.4 系统管理方案706.3.5 系统管理方案设计标准716.4 网络安全和系统安全786.4.1 安全架构786.4.2 网络安全和系统安全设计标准806.5 小结86第7章 预案管理及应急调度系统设计标准877.1 指挥系统流程管理877.2 指令录入887.3 确定事件类型887.4 输入事件内容、建立事件897.5 指挥调度、资源管理897.6 结案907.
5、7 辅助决策专家系统907.8 预警处理927.9 报表、统计与查询927.10 事件分级处理927.10.1 突发事件响应系统的功能937.10.2 突发事件响应系统的特点94第8章 呼叫管理系统设计标准968.1 呼叫中心结构设计968.2 交换机系统(PBX)978.3 呼叫管理(CTI/IVR)设计标准978.3.1 概述978.3.2 CTI平台988.3.3 IVR平台998.3.4 CTI/IVR平台方案998.4 录音系统设计标准1008.4.1 系统结构图1008.4.2 系统组成1008.4.3 与CTI和应用的集成1018.5 统一消息系统设计标准1028.5.1 概述1
6、028.5.2 系统功能1028.5.3 系统集成103第9章 GIS辅助决策系统设计1049.1 概述1049.1.1 系统体系架构1049.1.2 构件GIS系统的关键因素1059.2 GIS辅助决策系统的主要功能设计1069.2.1 紧急响应指挥1079.2.2 突发事件监控1079.2.3 环境监控1089.2.4 资源/设施管理/调度1099.2.5 信息检索1099.3 GIS平台产品选择标准1109.4 一期项目GIS系统建设内容112第10章 项目管理及实施步骤11310.1 项目管理11310.2 项目管理机构(PMO)11310.2.1 PMO目标11410.2.2 PMO
7、的服务内容11410.2.3 工程项目管理11510.3 项目实施方法11610.4 建议实施计划117第11章 总结119附:一期项目概算120 第1章 方案概述青岛是2008年奥运会的唯一伙伴城市,在2008年以前,青岛市必须建设成具有国际水准的现代化都市。在这样的形势下,青岛市的应急指挥系统必须在2006年底建设完成,并于2007年投入运行。可研报告全面的描述了青岛市的应急指挥系统总体框架,包括功能设计、系统设计、标准规范以及技术路线。本方案是在可研报告的总体框架下,以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的思想作为指导的第一期建设方案。第一期青岛市的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应在2004年7月启动,并于2004年
8、12月建设完成。计划于2005年投入正式运行。第一期建设方案,是考虑到青岛市政府部门的职能建设,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情况制定出来的。方案制定中,也借鉴了国外的经验,并参考了国内在建项目的经验。从国外成功的经验来看,建立这样的应急联动系统时,IT及通讯系统将在里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将成为整个系统中辅助决策和信息上传下达的神经系统;从国内的实际情况看,很多城市的应急系统建立后,都不是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尤其是“平时没有事情,战时没有能力”,即在平时生产时,系统由于信息不足,大部分资源都在空转;而在真的有情况发生时,要么就是系统不能适应操作要求,要么就是系统不能适应大峰值的流量,造成系统瘫痪。因此,我
9、们建议,要从一个“大历史”的体系结构来考虑应急系统的建设,要让这个系统具有“随需应变”地灵活性,即:在发生情况时,能够有充足的能力和足够的应用流程支持来处理迫在眉睫的事情;在平时,能够作为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等活动的指挥中心,使系统在基本功能结构的情况下,可以灵活地承担非应急类的指挥任务;方案中体现了六个重点建设:(1) 平战结合的功能设计 - 青岛市的应急指挥系统设施不止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发挥作用,在平时也应加以利用。力求做到设施的平时共享使用。(2) 机制建设和运行管理设计 - 青岛市的应急指挥系统建设要克服重硬件,轻应用的信息化建设中的通病。完善的突发事件响应机制和预案运行管理,是保证整个
10、系统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3) 标准化建设 - 第一期青岛市的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方案,向上应遵循青岛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标准化建设。向下应制定和引导各专业子系统的标准化建设。技术路线的制定要综合考虑青岛市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本方案的内容主要是为一期建设的详细设计提出了标准化建议。(4) 临场指挥的功能建设 - 第一期青岛市的应急指挥系统方案要实现对各专业系统的实施访问。突出建设指挥系统的临场指挥系统的功能建设。(5) 项目管理建设 - 青岛市的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整个项目建设要跨越几年时间。为了保证项目建设的质量,方案中涉及了项目管理设计、项目管理方法和项目管理培训。通过第一期项
11、目的实施,培养出青岛市信息化主管部门的专业项目管理人才。为青岛市今后的信息化建设打下管理人才基础。(6) 青岛市的应急指挥系统要采用先进的技术,要充分考虑系统的扩展性和未来业务调整的变化。第一期建设方案,主要是基础建设设计方案,实现的是应急指挥系统基本功能。还不能完全实现跨部门的全数据共享,不能做到整体数据分析、事件预测、智能决策等功能。1.1 第一期建设原则和建设内容描述第一期青岛市的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目标是针对青岛市的政府职能结构和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设计中遵循以下原则:(1) 全市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原则。(2) 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整合资源,互联互通原则。(3) 建立相应
12、领导体制和组织机构体系保障原则。城市应急指挥系统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集通讯、交通、信息处理和资源调度为一体的复杂的体系。目前的现状是青岛市除公安局、消防局已先后建立了110、122、119指挥中心,建成了连通市、区、派出所的公安三级网络以外,还建设了水利防汛系统、崂山防火系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防震减灾计算机网络等。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这些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各职能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自成体系,功能需求也不完善,更不能互联互通。无法满足处置重大应急事件的要求。 根据这种情况,青岛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首先要遵循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原则。同时会针对
13、已经建成的系统进行整合,在统一标准的规范下保证指挥中心到各个职能系统的访问、信息的提取、视频系统和语音系统。这种技术的连接应符合各职能部门对访问安全,数据安全和各方面的保密要求。根据以上原则,第一期青岛市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内容界定为:(1) 建设青岛市统一的应急指挥中心平台。(2) 将各职能部门的信息系统、视频系统、语音系统、现有的指挥系统连接整合到应急指挥中心。(3) 建设应急指挥中心数据中心、网络中心、基本资源数据库、GIS数据库。(4) 应急机制设计和预案管理设计。1.2 第一期建设实现的功能描述(1) 统一的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应包括: 指挥中心的基础设施,包括:指挥大厅、大屏幕指挥室、指
14、挥台、视频会议系统; 呼叫中心系统;根据市政府的规划,青岛市应急指挥体系分为两级体系,第一级为市应急指挥总中心平台(含呼叫中心系统)。第二级为各职能部门的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含呼叫中心系统),如现在的110、119、120、122等呼叫中心。对一般事件,由第二级指挥中心自主接受、指挥和处理。对重大、特大事件,由第一级指挥中心统一接受、指挥和处理。两级指挥体系的功能划分和作业流程,是要在项目组的管理下,协调各职能部门,整理相关的需求,在预案管理设计中具体实施。根据平战结合的原则,在统一管理下,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可以动态的划分成多个逻辑分平台,作为第二级指挥中心使用,分配给那些现在没有建立呼叫中心的各
15、职能部门,作为他们的呼叫中心或应急指挥平台。逻辑分平台的容量可以根据电话接、处量进行动态调整。不会发生因某个部门的呼叫量突然大量增加而导致的瓶颈问题。这样的设计会大大提高应急指挥中心平台设施的利用率,避免了其他部门的重复建设,也适合今后的业务发展和业务调整。呼叫中心的电话号码为xxxxx,可以对外公布。应急指挥中心有多间具有视频功能的会议室,供指挥人员使用。视频会议系统同样具有以上功能。(2) 实现各职能部门的信息系统、视频系统、语音系统和现有的指挥系统连接整合到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的一项重要功能是信息获取。应能够从各个职能部门的业务系统获得数据。应急指挥中心的大屏幕显示要实现以下几项功
16、能: 可以动态进入(切换)各个职能部门的视频会议系统(如果已经建立)。 可以进入(切换)各个职能部门的视频监控系统(如果已经建立)。 可以显示和控制,通过前线指挥车采集的现场画面(在有关章节详细描述)。 利用GIS 数据库和GPS定位系统实现的地理图像和人员、车辆定位显示的功能。在第一期的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中,要在中心建设多个物理上独立的局域网。局域网可以连接(切换)到各职能部门的内网上。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按照预案管理流程,指挥人员可以访问到各个职能部门的信息资源。鉴于各职能部门的安全保密的要求,独立局域网及网上设备与职能部门的内网连接,由职能部门自己派人操作,也可委托指挥中心人员操作。进入
17、各职能部门的视频系统也要采用同样的管理方法。根据各个部门的不同安全要求,各个局域网之间和局域网与指挥中心网络可以通过防火墙相连,也可以做到物理隔离。应急现场指挥调度系统:在方案中,设计了现场指挥调度功能。应急指挥中心的功能通过城市无线集群网络,可以延伸到现场指挥车上。在现场指挥车上的功能有: 与指挥中心一样的视频功能。 通过指挥中心的操作,可以进入任何的职能部门的系统,访问信息资源。 利用无线语音系统做现场指挥调度。 现场显示有关人员,车辆的位置。此次在一期项目建设中,将利用现有人防部门的现场指挥车作为现场指挥单元,配备便携式电脑和通讯设备,通过租用卫星通讯线路的方式将指挥车接入应急指挥中心,
18、实现现场指挥调度。(3) 建设数据中心、网络中心;应急指挥系统是一个需要从各个数据源进行数据搜集后进行数据加工的系统结构。因此,系统有: 数据量大 数据交换频繁 数据安全要求高 任务分割严格 可靠性要求高的特点。因此,如何确保数据在应急指挥的过程中能够保持高效和安全,在指挥系统的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了。建议采用数据中心的模式进行建设。同时,为了能够确保和各个系统联系的通畅,需要按照网络中心的规格来设计应急指挥中心的网络环境。公共安全应急平台对网络系统的具体要求是: 整合各子系统之间的连接,为各子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提供网络基础; 可以承载并整合数据、实时语音、视频等各种内容; 提供无线接入手段、为
19、相关领导提供在灾情现场进行指挥的能力;在对各子系统进行整合的同时保障各子系统的网络安全性,防止越级访问或非法访问的发生。(4) 建设应急指挥中心基本资源数据库、GIS地理信息系统,在二期项目建设中通过网格技术,实现信息整合及交换平台,使得各个部门之间可以信息共享。(5) 应急机制设计和预案管理设计;预案是应急系统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突发事件的复杂性和非计划事件的不确定性,实施有效的事件管理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应急指挥中心由复杂的基础架构和人员、场地等方方面面的相互关系组成。在发生了紧急事件时,该中心不仅要协调内部的,还要协调许多外部组织的活动 。这些工作单单依靠人工完成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严
20、重的甚至会影响到领导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因此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应急指挥和预案管理系统来支持。1.3 一期项目体系结构下图是一期项目的体系结构:与现有系统的连接:建立指挥中心的目的是为了各个单位之间的协调工作,因此一个重要的思路就是数据共享,信息互通。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各单位已有的局域网络系统可以通过DDN专线接入应急指挥系统的网络中心。根据各个部门的不同安全要求,各个单位的局域网之间以及局域网与指挥中心网络通过防火墙相连,也可以做到物理隔离。各单位现有的视频系统也连接到指挥大厅内相应的控制终端。网络中心和数据中心:在人防工程地下室内建立网络中心和数据中心,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系统
21、管理、网络安全等平台。指挥中心:包括预案管理和指挥调度系统、呼叫管理系统和GIS辅助决策系统,实现事件发现,事件录入,预案执行,事件管理,资源调度指挥,应急决策等功能。第2章 一期项目各系统功能设计2.1 应急指挥应用系统建设2.1.1 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的作用有以下几个环节:(1) 事件进入系统。在指挥调度时,通常需要由指挥人员发布一些指令,这些指令中包括要调度的资源的特性、数量、工作负责人,要求完成的时间这些数据就构成了一个问题的生命周期的初始流程。这个流程,可以通过事件进入系统进行信息化处理。也就是产生一个初始化工作流程;(2) 事件调度系统。当事件产生后,根据事件的级别需
22、要有相关的调度。也就是将信息按照相关的传送对象传送到相应的接收人处。从本系统看,就是相关的各部门指挥中心。事件调度系统是按照工作流进行相关的信息传递的工作;(3) 事件反馈系统。事件反馈系统是要相关的责任人在接收到相关的任务时,将处理结果录入到系统中,让指挥中心的人员能够了解到事件处理的程度和结果;(4) 事件监督系统。事件监督系统是对流程的追踪和控制。当某项事件的流程和反馈时间确认后,就启动了监督系统。监督系统在发现某项工作的实际完成内容和工作要求完成内容不符时,就相应地进行报警,由指挥人员进行人工干预。同时监督系统还可以对相关的事件处理过程进行统计和分析。整个流程可以用下面的流程图进行简单
23、表示:2.1.2 预案管理与事件分级处理系统预案管理是指挥系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预案一般来说由两部分组成:(1) 用文字描述的预案内容和操作办法,作为大家平时进行各项准备工作的参考文档;(2) 预案任务的分解。也就是分解到岗位的操作规范和操作步骤。经过演练后作为一套能够被信息系统追踪的系统进行管理。通常地,一套分解后预案任务系统包括:(1) 任务执行单位/个人;(2) 执行内容;(3) 执行时间;(4) 执行结果反馈评价值。执行结果反馈评价值在系统中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个评价值来自于任务完成的比例、完成时间和花费成本三方面要素的综合考虑。在通常的预案管理系统中,这个结果都是由计算机根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安全 应急 指挥系统 一期 项目 详细 设计方案 V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