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工学院环境科学专业.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化学化工学院环境科学专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化工学院环境科学专业.doc(5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化学化工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科学专业导论教学大纲一、说 明适用专业环境科学先修课程中学文理科基础总学时16总学分1(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应了解环境科学专业的基本概况、课程设置、基本教学内容和实践要求,并对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培养目标和毕业去向及要求有基本的认识,以有效引导后续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培养专业兴趣,树立专业思维,明确学习目标。(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以化学化工学院2013年版培养计划为主线,综合整理环境科学专业的各模块课程,集中汇编组成4个专题:专业基本概况;专业基础课的设置;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监测与评价。第和第专题为本专业的核心授课内容,以
2、任课教师整理的课件为基本教材。注重适时介绍社会热点和相关新知识、新动向,提升其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学习。(三)教学方法以理论教学为主,讨论为辅,注重启发式教学。(四)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查课,以出勤和课堂表现综合确定课程总评成绩。(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备注1专业基本概况32专业基础课的设置33环境污染与防治54环境监测与评价5二、大 纲 内 容第一讲 专业基本概况1. 专业简介2. 培养目标、规格与要求3. 教学计划4. 就业和本专业可能的去向 5. 如何学习6. 应注意的问题说明和要求:(1)了解环境科学专业的基本概况; (2)了解专业课程设置、基本教学内容和实践要求。
3、(3)了解本专业的学习方法。第二讲 专业基础课的设置1环境科学概论2基础化学及实验3环境化学及实验4化工原理概论5现代仪器分析技术6其他课程说明和要求:了解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及重要性,初步培养专业模块课程兴趣。第三讲 环境污染与防治1当今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2环境污染治理的现实需求3环境污染与防治有关的课程体系4实践环节5课程学习建议说明和要求:(1)了解当今环境问题和环境污染与防治的现实需求;(2)了解环境污染与防治的主要手段;(3)了解环境污染与防治技术的基本要求。第四讲 环境监测与评价1概述2环境监测及发展3环境影响评价及发展4实践环节5课程学习建议说明和要求:(1)了解环境监测与评
4、价的基本任务;(2)了解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及发展趋势;(3)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及发展趋势。三、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左玉辉环境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杨志峰,刘静玲环境科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修订/制定人: 黄辉 审核人:张莉莉 修订/制定日期: 2013 年 10 月化学化工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大纲一、 说 明适用专业环境科学先修课程总学时48总学分3(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 无机化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主要基础课,也是一门必修的学位课。学生通过学习无机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使学
5、生掌握无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学习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实验知识,还可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理论、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及氧化-还原等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并掌握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结构、自然界中存在形式、制法及用途;特别是对学生多种能力培养、思维方式训练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初步适应并掌握大学化学的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从而逐步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心理,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专业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1)本课程以讲授基本的化学原
6、理和元素化学知识为主,适当地介绍一些无机化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化学原理部分重点在利用基本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元素化学部分重点在于介绍元素性质的规律性。(2)注意处理好与中学化学的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使学生认识化学的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高于实践,通过实践反复检验理论并发展理论。(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特点是:原理部分中的物质结构理论有相当的深度和难度,往往令大一新生望而生畏;而元素部分中描述性的内容较多,易给人以松散零乱之感而抓不住要领,有时让学生感到枯燥厌烦。针对这些特点,并考虑到大一学生的特殊性,教学中应该始终紧扣备、讲、辅、改、考、
7、实各个环节,注重引导学生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原理部分系统性、理论性、逻辑性强,坚持讲授为主、练讲结合的教学方法。元素部分则坚持以讲带学、以点带面、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课堂讲授采用ppt幻灯片教学,辅之以课堂讨论和课外自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讲授适当的例题,安排适当的习题,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牢固掌握知识。(四)考核方式每学期成绩评定由平时成绩和期末闭卷考试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总分的20%,期末闭卷考试占总分的80%。(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备注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含绪论)22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83酸碱反应和沉淀反
8、应64氧化还原反应55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性46分子的结构和性质47固体结构与性质0自学8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59氢、稀有气体0自学10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111卤素和氧族元素312氮族、碳族和硼族元素413过渡元素(一)414过渡元素(二)217生态环境与无机化学0自学本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讲授44学时,习题课4学时。二、大 纲 内 容第一章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1化学中的计算(自学)2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自学)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恒压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物质标准生成焓和标准摩尔反应焓变的基本概念,赫斯定律和由标准生成焓计算化学反应热。说明和要求:(1)基本要求:了解功和热
9、、状态函数、反应热、反应焓变和物质标准生成焓的基本概念,能量守恒定律、赫斯定律及反应热的计算。(2)重点:掌握状态函数、反应焓变和物质标准生成焓基本概念,熟练进行有关能量守恒方程、赫斯定律和反应热的计算。(3)难点:准确地理解状态函数和标准生成焓的基本概念,正确掌握能量守恒方程中热和功的符号规定。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1化学反应方向和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学反应自发性、物质的标准摩尔熵、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的基本概念。由物质的标准熵和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分别计算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熵变和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吉布斯公式的计算,由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2 化学反
10、应速率反应速率的定义,过渡状态理论及活化能。浓度(压力)、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及其解释。3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状态概念和化学平衡常数的表示方法。化学平衡的计算,多重平衡规则。4化学平衡的移动浓度、压力、温度等化学平衡的影响及其解释。说明和要求:(1)基本要求:了解物质的标准摩尔熵和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的基本概念,并能计算化学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进而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和计算平衡常数。(2)重点:正确地计算化学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进而正确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和计算平衡常数。(3)难点:准确了解物质的标准摩尔熵和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熟练计算化学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及平衡常数
11、。第三章 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1水的解离反应和溶液的酸碱性酸碱的电离理论,水的解离反应和溶液的酸碱性。2弱电解质的解离反应解离平衡、解离常数、解离度、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的基本概念,弱酸弱碱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缓冲溶液pH的计算。3盐类的水解反应水解反应和水解常数,盐溶液pH值的计算,影响盐类水解度的因素。4沉淀反应溶解度,溶度积及溶度积规则,沉淀生成,沉淀溶解。说明和要求:(1)基本要求:了解溶液酸碱性,解离常数,解离度,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溶度积及溶度积规则,沉定的生成与溶解、分步沉淀及沉淀转化。(2)重点:掌握缓冲溶液、同离子效应的基本概念,正确进行弱酸弱碱溶液、缓
12、冲溶液、盐溶液pH及溶解平衡的计算。(3)难点:准确地理解缓冲溶液作用机理。第四章 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氧化数的概念,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方法。2电极电势原电池的组成,标准氢电极,电极电势的产生及标准电极电势的测定,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能斯特方程式的计算,电极电势的应用。3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限度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氧化还原反应的限度。4电势图及其应用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的概念和应用。说明和要求:(1)基本要求:了解氧化数、电极电势及标准电极电势、电动势、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的基本概念。能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和用能斯特方程计算电极电势(电动势)、进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方向和计算平衡常数,
13、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的应用。(2)重点: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和用能斯特方程计算电极电势(电动势)、进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方向和计算平衡常数。(3)难点:标准电极电势图的应用第五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1 原子和元素原子的组成和元素,轨道能级的概念。2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微观粒子运动、原子轨道、电子云、量子数的基本概念,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3原子中电子的分布基态原子中电子分布及简单基态阳离子的电子分布。元素周期系与核外电子分布的关系。元素周期表。4原子性质的周期性原子性质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和电负性等基本概念,原子性质的周期性。说明和要求:(1)基本要求:了解微观粒子运动、原
14、子轨道、电子云、量子数、基态原子、轨道能级、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基本概念,玻尔原子模型和量子力学原子模型的区别,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和电子云角度分布图,电子分布原理及电子分布,原子性质的周期性和核外电子分布关系。(2)重点:掌握微观粒子运动的特征及四个量子数和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及电子云角度分布图的物理意义,原子轨道能级、电子分布原理和电子分布,原子性质的周期性和核外电子分布的关系。 (3)难点:准确理解微观粒子运动特征及四个量子数及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电子云角度分布图的物理意义,熟练地进行原子轨道中电子分布,正确地指出原子性质的周期性和核外电子分布关系。第六章 分子的结构与性质1键参数键能
15、、键角、键长的基本概念。2价健理论共价键的特点和成键条件及共价键类型。离子键特点及键型过渡。3分子的几何构型杂化轨道理论、轨道杂化的条件,杂化轨道类型与分子的几何构型关系。4分子轨道理论(自学)5分子间力和氢键分子极性和变形性概念,分子间力的类型,氢键的形成条件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说明和要求:(1)基本要求:了解共价键和离子键的特点,原子轨道杂化的条件、类型及与分子几何构型的关系,分子轨道形成、能级、电子在分子轨道中的分布、分子轨道理论的应用,分子间力的类型、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2)重点:掌握共价键的成键条件及类型,轨道杂化的条件、类型及其与分子几何构型关系。(3)难点:准确理解共
16、价键形成、轨道杂化的条件。第七章 固体的结构与性质(自学)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配合物的定义、配合物的组成及化学式,配合物的命名。2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价键理论要点,配合物的几何构型和配位键,配合物的稳定性、磁性与键型的关系;晶体场理论要点,中心原子d轨道在配体场(如八面体场)中能级的分裂、分裂能及其影响因素,电子成对能和配合物高、低自旋的预测;晶体场稳定化能以及晶体场理论的应用。3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配离子的配位平衡的基本概念,配离子稳定常数的有关计算及应用。4配合物的类型和制备方法(自学)螯合物、羰合物等概念,配合物的制备。5配合化学的应用和发展前景(自学)配合化学在分析化
17、学、配位催化、冶金工业、电镀工业等多种领域的应用。说明和要求:(1)基本要求:了解配合物的定义、组成、化学式及其命名,理解杂化轨道方式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有关计算,螯合物物概念及特性。(2)重点:掌握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及其应用、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有关计算及应用。(3)难点:准确理解杂化方式与空间构型的关系,晶体场理论的应用,熟练地进行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有关计算。第九章 氢、稀有气体 (自学)第十章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1s区元素概述(自学)2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性质(自学)3氧化物正常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4氢氧化物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的碱性和溶解性。说明和要求:(1)基
18、本要求:熟悉碱金属、碱土金属单质和重要化合物性质,特别是某些单质的性质在周期系中的变化规律。(2)重点:掌握碱金属的离子型氢化物、氧化物和超氧化物的性质。(3)难点:熟练掌握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离子型氢化物、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的成键特征。第十一章 卤素和氧族元素1p区元素概述2卤族元素卤素、卤化氢、氢卤酸、卤化物的制备和性质,氯的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递变规律。3氧族元素氧气、臭氧、水、过氧化氢、硫化氢、氢硫酸和硫化物、多硫化物的性质。硫的氧化物和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说明和要求:(1)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卤素、卤化氢、氯的含氧酸及其重要化合物的递减规律,并对其性质的递变规律进行解释。要求学生了解含
19、氧酸根离子的结构,掌握氢化物的电离方式;了解过氧化物的分子结构,并掌握其性质;掌握硫化氢、亚硫酸、硫代酸盐及它们的性质。(2)重点:掌握卤素、卤化氢、氢卤酸、卤化物的制备和性质,氯的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递变规律。掌握过氧化氢、硫化氢和硫化物、硫的氧化物和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及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难点:氯的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递变规律。硫酸分子的化学键特征。第十二章 氮族、碳族和硼族元素1氮族元素氮气、氨及其铵盐、氮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磷的含氧酸及其盐、砷、锑、铋单质及重要化合物的性质。2碳族元素碳的氧化物,碳酸及其盐,硅、硅烷、硅的卤化物和硅酸,锡、铅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类、硫化物。3硼
20、族元素硼的氢化物、硼酸及其盐的性质。氧化铝、氢氧化铝和铝盐的性质。4对角关系说明和要求:(1)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硝酸根的离子结构,掌握磷酸及其盐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和碳酸盐的热稳定性,了解乙硼酸、氯化铝的结构和性质,硼酸及其盐的性质,并要求了解对角线规则。(2)重点:掌握氮气、氨及其铵盐、氮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磷的含氧酸及其盐、砷、锑、铋单质及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掌握单质硅、硅烷、硅的卤化物和锡、铅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类、硫化物及硼的氢化物、硼酸及其盐的性质。(3)难点:硝酸的化学键。硅烷、硼烷的性质、硼烷的成键特征及二价锡的还原性和四价铅的氧化性。第十三章 过渡元素(一)1过
21、渡元素概述2钛族、钒族元素(自学)3铬族元素4锰族元素锰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5铁系和铂系元素铁、钴、镍的化合物的性质。说明和要求:(1)基本要求:除了与主族元素具有相同的基本要求外,应特别突出掌握过渡元素的通性,还应侧重于掌握配合物及重要离子在水溶液中的性质。要求学生掌握铁、钴、镍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2)重点:铁、钴、镍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3)难点:过渡元素的价电子构型和氧化态及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铁、钴、镍配合物的性质。第十四章 过渡元素(二)1铜族元素铜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银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2锌族元素锌,镉和汞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3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概述说明和要求:(1)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化工学院 环境 科学 专业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