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精品文档.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学院名称: 国际商学院专业名称: 国际经济与贸易二零一一年五月摘 要论文从中国国有企业的成立的历史背景和传统的管理体制入手,对传统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以下六个方面进行阐述: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国有企业的计划管理,国有企业的投资管理,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国有企业的物资管理,国有企业的劳动工资管理。在此基础上对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弊端进行深一步的阐述和分析。进而结合理论界提出的有关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包括了国家对国有企业宏观层面的国有企业产权理论,抓大放
2、小理论和企业自身管理微观层面的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和KPI( 关键业绩指标)理论,同时,结合这些理论指导下的过去30年中关于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实践,总结分析这些实践对于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果及其意义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产权多元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培育和造就企业家队伍是未来国企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关键词: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产权多元化,现代企业制度The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Abstract:Papers from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3、 establishment of 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to start. The traditional state-owned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 described the following six aspects: the management of state owned enterprises, state-owned enterprise program management, investment management
4、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tate-owned enterprise materials management, labor and wage managemen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On the basis of the shortcoming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 for further analysis .Then with theorists propo
5、sed the theory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including state owned enterprises at the macro level of the property right theory, and encounter their own management theory and micro-level Human Capital Theory and 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theory, the same time,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theories ove
6、r the past 30 year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on the relevant practice management system,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se practices for the result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 and its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is property in the diversity of establishing a modern e
7、nterprise system, establish a sound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cultivate and foster entrepreneurial team is the future goal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 model.Keyword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management system, diversified ownership, the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目 录一、引 言1二、传统
8、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及其弊端1(一)国有企业的定义1(二)国有企业成立的历史背景1(三)传统国有企业的的管理体制2(四)传统国有企业体制的弊端3三、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相关理论4(一)国企产权结构理论51. 国有产权结构理论概述52. 国有产权结构的基本特征63. 国企产权结构的理论对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6(二)抓大放小6(三)人力资本产权理论6(四)KPI管理模式7四、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尝试及成果7(一)国资委的成立7(二)企业产权多元化8(三)国有企业董事会的成立81. 国有企业董事会现状简述82. 国有企业董事会成立对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8五、国有企业改革目标模式8(一)产
9、权多元化9(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91.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92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重点9(三)完善法人治理结构10(四)培育和造就企业家队伍11六、结束语11参考文献12一、引 言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而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更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中之重。建国初期,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指导下产生,计划经济一方面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工业系统的完善和发展,计划经济体制制约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计划经济体制指导下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已远远不能支持经济新一轮增长。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僵硬,国有企业的物资管理,
10、财务管理,投资管理,劳动工资管理体制弊端重重。甚至出现了工厂在建职工澡堂时,想增建一个厕所,都需要层层报批,需要盖多达80枚公章的现象。在现代化的大生产下,市场信息瞬息万变,各种因素及其复杂,新问题亦层出不穷,国有企业出现了缺少活力,效率低下,冗员,亏损等一系列“企业病” 原有的管理体制已远远不能满足国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如何建立并完善现代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这已经成为了政府迫在眉睫的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先后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产权改革,对国有企业实行了股份制改革,对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钢铁,能源,交通,电力等行业进行了抓大放小,在成立董事会,选用职业经理人等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
11、的成果。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有了较大较有成效的改革。现如今改革亦进入到了一个深水区。如何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管理制度改革,需要我们重新探究和思考。二、传统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及其弊端 (1)国有企业的定义: 国有企业又称国营企业,是指不但资本归国家所有,同时还由国家直接经营的企业。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 (2)国有企业成立的历史背景:中国国有企业的建立是与人民共和国建立同时起步的。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外国在华资本,改造民族私人资本,以及国家投资兴建,构成了新中国国有经济的最初基础。我国最初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是以156个苏联援建项目和694个限额以上建设
12、项目的集中统一管理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国有企业称为国营企业,国营企业不但资本归国家所有,同时还由国家直接经营。无论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权限来说还是从国家与企业的管理权限来说。都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手中,这种体制下,国家对国营企业的管理是高度集中的。 (3)传统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1、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国家对国有企业是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管理的。1953年以前,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实行行政大区管理的办法。全国划分为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东北6个行政大区,一个大区管几个省。出了在华北地区中央政府直接管理了一部分国营企业以外,其他地区的国营企业基
13、本上是有各大行政区直接管理。1954年取消了大区建制,大型国营企业陆续划归中央各工业部直接管理。到1956年,基本上形成了中央(各主管部)和地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级管理体制。对国营企业的管理分为中央管、中央和地方共管以中央管为主、中央和地方共管以地方管为主、地方管等四种形式。1957年,中央政府各部门直接管理的工业企业数达到9300多个,大约占当年国营工业企业总数的16%,工业总产值接近全部国营工业企业总产值的一半。2、国有企业的计划管理国有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是由国家计划推动的。由国家向国营企业下达指令性生产目标,包括了总产值、主要产品产量、新种类产品试制。重要的技术经济定额、成本降低
14、率和降低额、职工总数、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平均工资、劳动生产率和利润。企业按照上级主管部门每年下达的年度计划指标编制季度计划,再按时向上级报批,批准后方可执行。上级主管部门为了全面掌握企业计划,制定了40多种报表,由企业按时填写上报。到1956年,又国家计委统一管理、直接下达的指令性计划产品达到380种,其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60%左右。只要是设计国计民生的生产都要由国家计划安排、具体可以小到发卡厂、油饼店。3、国有企业的投资管理国家对国有企业基本建设的审批时高度集中的。以“一五”计划为例,国家预算内投资额占全社会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例达到90.3%,其中,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投资项目占79%
15、,由地方政府直接管理的投资项目占21%。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基本建设项目,须经国家建设委员会审核,国务院批准;300万元至500万元之间的基本建设项目,须经国家建设委员会审核批准;60万元至300万元之间的基本建设项目,须经国务院各部或省、市、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审核批准;60万元以下的各项基本建设项目的审核和批准程序,分别有国务院各部和各省、市、自治区人民委员会自行决定。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自身没有任何投资决策权。4、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国家对国有企业实行统支统收的财务管理体制。国有企业需要的固定资金(包括固定资产更新改造需要的技术措施费、新产品试制费和零星固定资产购置费)按企业的隶属关系,
16、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无偿划拨。国家财政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对国营企业的流动资金进行计划定额核定,定额内的流动资金由财政部门无偿拨给,超过定额的临时性,季节性需要的流动资金由国家银行发放有息贷款。5、国营企业的劳动工资管理对劳动用工的管理,以中央集中管理为主,企业招收员工须有上级批准的招工指标,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定的地区招工;企业不能自行增减人员,必须在上级规定的劳动定额内使用员工,也没有辞退员工的权利,国家对社会用工实行统一分配,不仅包括干部、工人,还包括大、中专毕业生、技工学校毕业生和复员退伍军人,企业对员工只能进不能出。企业的工资管理也集中在中央政府的劳动部手里,实行统一的用货币规定的工资
17、标准,分别按产业和工种等级数目和工资等级系统,统一制定或修改技术等级标准,实行等级工资制,对企业领导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实行职务或职称的等级工资制。国家不仅规定了国营企业统一的工资标准和工资等级,同时还规定了统一的职工定级和升级制度。 (4)传统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弊端: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另一方面是国有企业自身对企业员工,物资,财产,资金的管理方式。由于在传统的国有企业中,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是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这就造成了中央对于国有企业的权利过大,地方政府无法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进行综合平衡,无法打破行业界限统一安排分
18、工协作,权利太小,妨碍了国有企业的生产发展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中央掌握的市场和企业方面的信息有限。中央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不听地方意见,中央难以掌握地方所有信息,地方政府不能了解全局。各部委的计划很难实现真正的全国综合平衡。另外,传统的物资分配统支统收不利于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国家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投资管理管得过死造成企业自身对稀缺资源管理分配的能力有限。国有企业按照自身的需求对资金进行高效分配。计划体制下的统收统治,使国有企业自身的管理体制得不到应有的发展,造成国有企业自身管理的低效。三、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相关理论 (1)国企产权结构理论 1、国有产权结构理论概述:学术界认为在传统计划经
19、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及内部管理都由政府直接做出规定,政府直接指挥和管理企业,企业完全不用担心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国有企业的产权不明晰。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理论将企业的具体权利分为控制权、收益权和风险责任三个维度。企业资产之上控制权的具体项目,大体分为以下六项:组织制度设立的决策权,人事任免权,战略决策权,投资融资决策权;机构设置、招工、解雇决策权;产品生产计划决策权。从每项权利的内涵来看,它们是相互独立的,但是从具体决策行为的实施来看,这六项权利在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并列的关系,而视存在一定的排序关系,也就是说,这六项权利在加总控
20、制权中的权重存在着由高到低的递减趋势。在国有企业产权框架分析图中处于上一层次的权利的行使会对下一层次权利的行使产生间接的影响,因为上一层次决策权行使的结果构成了下一层次决策权的现实基础并限定了其选择范围。这样,在一般情况下,不考虑信息成本、理性能力影响的情况下,处于越高层次的控制权项目越不容易受到侵犯,处于越低层次的控制权项目越容易受到影响甚至侵犯。因此,产权主体所拥有的控制权项目所处的层次越低,它们在加总控制权中的权重就越小。国企产权结构理论对产权主体所拥有的关于国企资产的控制权的大小通过控制权的幅度、强度和时限来度量。产权主体所拥有的控制权幅度的大小取决于它拥有如图所示的控制权项目的多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有企业 管理体制 改革 问题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