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支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大道支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道支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1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大道支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精品文档.莆田市木兰大道支线工程(荔园路-荔二路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 制 人: 审 核 人: 审 批 人: 宏峰集团(福建)有限公司2016年03月15日目 录第一章 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1.2编制原则第二章 工程概况2.1 工程规模2.2 工程总体设计2.2.1 道路工程2.2.2 桥梁工程2.2.3 给水管道2.2.4 排水管线2.2.5 路灯工程2.3 建设地点及环境特征第三章 施工部署3.1 建设工程目标3.2 工程施工计划3.3 施工总体安排3.4 项目组织机构设置3.5 施工部署第四章 施工准备与资
2、源配置计划4.1施工准备4.2资源配置第五章 施工临时设施及施工布置5.1施工布置5.2 临时设施计划5.3 施工总平面图及其说明第六章 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6.1 施工测量6.2 道路工程6.2.1 路基工程6.2.2 级配碎石层6.2.3 水泥稳定碎石层6.2.4沥青封层、粘层、透层施工6.2.5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方案6.2.6 侧石与平石施工6.2.7 人行道施工6.2.8 挡土墙施工方案6.3 桥梁工程6.3.1 施工准备6.3.2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6.3.3 桩基工程施工6.3.4 桥墩、盖梁施工6.3.5 连续箱梁的施工方案6.3.6 预应力钢筋砼T梁预制施工6.3.7 预应力钢
3、筋砼T梁安装施工6.3.8 桥面铺装6.3.9 伸缩缝安装6.3.10 搭板、锥坡施工6.4 钢筋混凝土箱涵的施工6.4.1 基础施工6.4.2 箱涵施工6.4.3 翼墙施工6.5 给排水管道施工6.5.1 沟槽开挖6.5.2 管道基础6.5.3 铸铁管铺设安装及接口6.5.4 钢管施工方法6.5.5 拖拉管道工程施工方法6.5.6 钢筋混凝土管安装及接口6.5.7 HDPE管安管及接口连接6.5.8 管道闭水试验6.5.9 管道水压试验6.5.10 管道冲洗消毒6.5.11 闸阀、蝶阀、排气阀、排水阀及管件安装6.5.12 井室施工6.5.13 沟槽回填6.6 管道迁移施工方案6.7 路灯工
4、程施工第七章 质量保证措施第八章 进度保证措施第九章 质量、安全、环保保证体系、管理措施第十章 重大危险源的识别与相应技术措施第十一章 应急预案第十二章 雨季、农忙时节的施工安排第十三章 高温季节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附图: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框图 便桥立面 便桥平面布置图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施工总进度计划表第一章 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本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编制依据为下列文件、规范:1.1.1 业主提供的工程施工图纸;施工合同;招投标文件;1.1.2 道路工程(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2)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3)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
5、J 194-2013);(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5)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6)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7)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 D31-02-2013);(8)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 D32-2012);(9)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B02-2013)(10)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1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1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1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
6、规范(JTG F34-2000)1.1.3、桥梁工程(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3) 内河通航标准(GB 50139-2004)(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05-2012)(5)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2011)(6)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8)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9)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01-2004)(10)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7、JTG D81-2006)(11)市政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1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F80/1-2004)(1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1.1.4 附属工程(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4)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5)给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6)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7)水泥内衬离心球墨铸铁管及管件
8、CJ/T161-2002(8)水及燃气管道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GB/T13295-2008(9)市政给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7MS101(10)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11)柔性接口给水管道支墩10S505(12)钢制管件02S403(13)室外消火栓安装13S2011.1.5、其他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办法及验收标准等1.2编制原则(1)满足招标文件要求的工期、质量、安全环保等目标。(2)遵循设计文件要求,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3)坚持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4)整体推进,均衡生产,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工期。(5)保证重点、
9、难点工程,确保施工质量。第二章 工程概况2.1 工程规模工程名称:莆田市木兰大道支线工程(荔园路-荔二路段)工程建设单位:莆田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路灯工程):莆田荔源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监理单位:福建省新茂泰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宏峰集团(福建)有限公司本工程设计范围顺接八二一街(天妃路荔园路)道路工程,主路工程范围桩号K0+864.242K2+854),北岸辅路工程范围桩号K1+113.42K1+227.374,南岸辅路工程范围桩号K1+549.312K1+930,
10、并在K1+930与主路接顺,并入主路。交通监控设计范围为天妃路荔二路全线(K-1+920K2+854)工程总造价为228143662元。工期总日历天数:540天本工程施工范围包括道路交通工程、桥梁工程、给排水工程、路灯工程、监控工程。2.2 工程总体设计2.2.1 道路工程2.2.1.1工程概况木兰大道支线工程项目所在区域位于莆田市城厢区和荔城区交界处,工程横跨木兰溪两岸,是规划中直接连通莆田市城厢区和荔城区老中心区与木兰溪南岸规划核心商务区的交通干道。本工程的建设将为莆田市“一溪两岸”发展战略的实施推进提供重要的过江交通资源和道路交通基础保障。本工程顺接八二一街(天妃路荔园路)道路工程,在本
11、次工程范围内包含八二一街木兰溪大桥、南北两岸引桥段地面铺路、南岸接线道路、衔接荔园路与主桥的WS、SE匝道及荔园路上相应的地块进出通道和交叉口渠化改造。其中主路北起八二一街木兰溪大桥北岸桥台,顺接八二一街(天妃路荔园路)主路台后挡土墙段;南至规划荔二路,主路工程范围(K0+864.242K2+854),其中K0+864.242K1+813.042为八二一街木兰溪桥梁段,K1+813.042K2+854为南岸接线道路段。北岸辅路起于八二一街荔园路交叉口南侧,终于八二一街滨溪路交叉口(K1+113.42K1+227.374)。南岸辅路起于八二一街南滨溪路交叉口(K1+549.312),终于K1+9
12、30,并在K1+930与主路接顺,并入主路。在横向荔园路上设置一对匝道(WS匝道、SE匝道)提供通过荔园路上下八二一街木兰溪大桥的沟通通道。2.2.1.2设计标准及技术要求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 2)设计车速:主路60km/h,管理车速50km/h;辅路40km/h,管理车速40km/h;WS匝道40km/h,SE匝道30 km/h; 3)车道宽度:机动车道:每条车道3.5m;非机动车道:标准路段单侧非机动车道3.5m;人行道宽度:标准路段单侧人行道宽度2.55.0m;匝道车道宽度3.5m,匝道紧急停车带:2.5m;4)路缘带宽度:主路0.5m,辅路0.25m;5)竖向净空:机动车道4.5
13、m,非机动车和人行道2.5m;6)道路设计荷载:BZZ-100;7)道路标准横坡: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横坡均为2.0%,坡向外侧;行人道横坡1.5%,坡向内侧;8)最大填土高度:填土高度控制在4.0m以下;9)抗震设防:抗震设防烈度为度;10)路面设计基准期: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基准期15年;11)平面坐标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12)交通设施等级:B级。2.2.1.3 横断面设计(1)南岸引桥段横断面布置:5.5m(绿化带)+5.0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5.0m(机非分隔带)+7.5m(地面铺路)+0.25m(安全带)+0.75m(防撞护栏)+
14、11.5m(主路机动车道)+0.75m(防撞护栏)+0.5m(中间空隙)+0.75m(防撞护栏)+11.5m(主路机动车道)+0.75m(防撞护栏)+0.25m(安全带)+7.5m(地面铺路)+5.0m(机非分隔带)+3.5m(非机动车道)+5.0m(人行道)+5.5m(绿化带)=80.0m(2)南岸接线道路段横断面布置:58.5m(绿化带)+5.0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2.05.5m(机非分隔带)+15.022.0m(机动车道)+2.012.0m(中央分隔带)+15.022.0m(机动车道)+2.05.5m(机非分隔带)+3.5m(非机动车道)+5.0m(人行道)+58.5m
15、(绿化带)=80.0m2.2.1.4 路拱与横坡车行道路拱采用直线路拱,横坡2%,车行道横坡坡向外侧。人行道采用单向横坡,坡向内侧,坡度1.5%。WS、SE匝道均采用2%横坡,在匝道与桥梁分合流端部及匝道路地面荔园路分合流端部设置过渡段使路面坡度整体过渡圆顺平缓,便于车辆行驶,交叉口范围内路拱采用抛物线方式。2.2.1.5 加宽及超高设置1)根据规范要求,本工程不需要超设计。2)除连接荔园路与八二一街木兰溪大桥的WS、SE匝道外,本工程范围内其他路段均无需设置加宽。WS匝道半径95m,采用双车道加宽设置,每条车道加宽0.7m;SE匝道半径45m,采用双车道加宽设置,每条车道加宽1.0m。所有加
16、宽段均处于圆曲线段,采用匝道内侧加宽方式布置,圆曲线两端的缓和曲线作为加宽渐变段,曲线加宽值在整个缓和曲线上做线性分配。2.2.1.6 路面结构(1)车行道(主路、辅路) 总厚度:73.6cm4cm 细粒式沥青砼(AC-13C,SBS改性)6cm 中粒式沥青砼(AC-20C,SBS改性)8cm 粗粒式沥青砼(AC-25C)0.6cm 乳化沥青稀浆封层20cm 5%水泥稳定碎石20cm 4%水泥稳定碎石15cm 级配碎石(2)非机动行道 总厚度:57.6cm4cm 细粒式沥青砼(AC-13C)8cm 粗粒式沥青砼(AC-25C)0.6cm 乳化沥青稀浆封层15cm 5%水泥稳定碎石15cm 4%
17、水泥稳定碎石15cm 级配碎石(3)人行道 总厚度:34cm6cm 同质砖3cm M10砂浆15cm C20混凝土10cm 碎石2.2.2 桥梁工程2.2.2.1 工程概况本工程范围内桥梁工程设计内容共有木兰溪大桥1座、木兰溪旧河道地面桥1座,以及八5#箱涵1座。木兰溪大桥路径布置为:(330m连续箱梁)+(330m连续箱梁)+(39m+60m+39m跨荔园路连续箱梁)+(228.4m连续箱梁)+(主桥559m连续箱梁)+(333m连续箱梁)+(330m连续箱梁)+(330m连续箱梁),桥梁全长约959m。主线在荔园路处设置上、下匝道。SE匝道跨径布置为:(14+221m)+(321m)+(4
18、21m)=203m;WS匝道跨径布置为:( 217m)+(16m+25m+21m)+(421m)=180m;木兰溪旧河道桥跨径布置为315 m空心板梁。木兰溪大桥及旧河道桥上下部结构均分幅布置,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水中基础采用围堰法施工,其余基础采用常规的陆域法施工;上部结构连续梁采用支架现浇施工,空心板梁采用预制吊装施工。2.2.2.2 桥梁主要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2)设计车速:60km/h(主路),40km/h(WS匝道),30km/h(SE匝道)。3)车道规模:主桥双向8车道,引桥双向6车道。4)设计荷载:城-A级。5)主桥横断面布置:0.25m(人行护栏)+2.5m(人
19、行道)+2.5m(非机动车道)+0.75m(机非分隔栏)+15.5m(主路机动车道含加减速车道)+0.75m(防撞护栏)+0.5m(中间分隔带)+0.75m(防撞护栏)+15.5m(主路机动车道含加减速车道)+0.75m(机非分隔栏)+2.5m(非机动车道)+2.5m(人行道)+0.25m(人行护栏)=45m。北岸引桥段横断面布置:34.2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1.5m(机非分隔带)+7.5m(地面辅路)+0.25m(安全带)+0.75m(防撞护栏)+11.5m(主路机动车道)+0.75m(防撞护栏)+0.5m(中间分隔带)+0.75m(防撞护栏)+11.5m(主路机动车道)+
20、0.75m(防撞护栏)+0.25m(安全带)+7.5m(地面辅路)+2.0m(机非分隔带)+3.04.4m(人行道)=58.561.0m。南岸引桥段横断面布置:5.5m(绿化带)+5.0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5.0m(机非分隔带)+7.5m(地面辅路)+0.25m(安全带)+0.75m(防撞护栏)+11.5m(主路机动车道)+0.75m(防撞护栏)+0.5m(中间分隔带)+0.75m(防撞护栏)+11.5m(主路机动车道)+0.75m(防撞护栏)+0.25m(安全带)+7.5m(地面辅路)+5.0m(机非分隔带)+3.5m(非机动车道)+5.0m(人行道)+5.5m(绿化带)=
21、80.0m。6)最大填土高度:4.0m。7)航道标准:木兰溪航道等级级,最高通航水位5年一遇,通航净宛32m,通航净高3.5m。8)设计风速:按百年一遇控制设计,V10=37.4m/s;地表类别:B类。9)地震烈度:地震设防烈度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10)桥面横坡:机动车道及非机动车道2%(坡向外侧),人行道1.5%(坡向内侧)。11)结构安全等级:桥梁一级,箱涵三级。12)设计洪水频率:木兰溪大桥1/100,地面桥涵1/30.13)桥涵设计基准期100年,设计使用年限100年。14)环境类别:上部结构及陆上桥墩I类环境,全桥基础及水中桥墩II类环境。15)防撞栏杆等级:防撞等
22、级SA、Sam级。16)平面坐标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2.2.3 给水管道给水管由南向经与现状天妃路上DN600管连通,南岸双侧布置DN600给水管,两根DN600给水管过河与北岸连接,北岸双侧布管,西侧管径DN600、东侧管径DN400。本工程给水管线主要管材为球墨铸铁管,球墨铸铁管接口为承插式橡胶圈止水接口,管道敷设承口朝上坡方向,平坦段承口朝来水方向;采用拖拉管过现状木兰溪及木兰溪旧河道。(1)管道布置南岸给水管:道路沿线两侧人行道下设置DN600给水管,长度约1300米,沿线在滨溪南路、荔一路、荔二路预留DN300接口;木兰大道预留DN500接口。(
23、2)消防给水设计道路沿线双侧设置地上式室外消火栓,消火栓距离非机动车道不大于2m,每个消火栓之间间距不大于120m。2.2.4 排水管线2.2.4.1 污水管道工程本工程污水最小主管DN400,双侧布管;管材采用DN300-DN600 HDPE缠绕增强管,管道接口采用典型承插口电熔焊连接;过河采用DN300 PE拖拉管,接口采用热熔连接;管材II级钢筋混凝土管DN1000,接口采用承插式橡胶圈接口。检查井均采用钢筋混凝土井。2.2.4.2 雨水管道工程本工程雨水最小主管DN400,双侧布管;管材采用DN600-DN800 HDPE缠绕增强管,管道接口采用典型承插口电熔焊连接;管材采用DN1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道 支线 工程施工 组织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