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开展CT与MRI检查的对比研究.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开展CT与MRI检查的对比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开展CT与MRI检查的对比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开展CT与MRI检查的对比研究.精品文档.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开展CT与MRI检查的对比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开展CT与MRI检查的诊断价值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开展了CT与MRI的检查,回顾性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并开展比较与分析。结果:CT检查对患者骨质破坏的诊断效果较好,并且能够准确判断疾病分级情况,MRI检查可充分显示关节滑膜与周边组织的早期变化情况,对早期确诊有重要意义。结论: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开展CT
2、与MRI两种检查,均具有各自的优势,临床接受疑似病例后,应首先开展MRI检查,确定存在病变后,给予相应的CT检查来判断骨质的变化。【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MRI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dylitis,AS)是以骶髂关节炎及轴关节病变为特征的慢性结缔组织病1,多发于20岁左右的男性青年中2。该病的临床诊断以确定骶髂关节炎的存在为主要依据,早期发现与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临床疗效,为了寻找更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本次研究对40例病人的影像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3、4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龄1937岁,平均(27.62.9)岁。所有样本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双侧骶髂关节或下腰部疼痛,痛感向大腿与臀部放射,活动后症状表现更严重,卧床休息后可缓解症状。随着疾病的迁延与发展,胸椎部出现疼痛感,降低胸廓的活动程度。1.2 方法CT检查:取仰卧位,采用东芝16层螺旋CT,层厚为0.5mm,螺距为1.25,以双侧髂脊上缘到下缘为扫描范围。MRI检查:取仰卧位,采用SIEMENS Avanto 1.5T超导磁共振,腹部线圈,层厚3mm,间距0mm,检测T1W1、T2W1、STIR与FLASH序列。1.3 疾病分级 依据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定级3将疾病主要分为
4、5个等级,正常未0级,可疑为 级,轻度骶髂关节炎为级,中度骶髂关节炎为级,关节融合强为级。2 结果2.1 CT诊断结果CT主要表现为骨质正常、关节面光滑且软组织无异常者为0级,共2例,如图1所示;患者骶髂关节处侧面毛糙,出现点状的低密度影者为级,共8例,如图2所示;关节处骨质存在较为明显的破坏,关节面表现硬化,出现点状低密度影,但关节的间隙无变化者为级,共11例;两侧骶髂关节存在严重的破坏,关节面的硬化程度较高,间隙逐渐变小,且韧带出现钙化者为级,共12例,脊柱强直明显,且无间隙者为级,共7例。图1 正常骶髂关节的CT表现图2 级患者的CT表现2.2 MRI诊断结果 MRI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样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强直性脊柱炎 关节 病变 开展 CT MRI 检查 对比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