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九公路景观设计.doc
《川九公路景观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九公路景观设计.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川九公路景观设计.精品文档.川九公路景观设计中国交通 发布日期:2005-01-24 14:30:270 引言川主寺至九寨沟公路,简称川九公路,位于四川省藏族羌族自治州,起于松潘县川主寺镇,止于闻名遐尔的世界级风景区九寨沟沟口,全长94.14km,是九(寨)黄(龙)机场至九寨沟的黄金旅游公路。川九公路是由简易公路经过多次改建直到1993年才相继竣工,达到准二级公路,由于受资金和地质条件限制,公路技术标准较低,局部路段还达不到三级公路标准,纵坡大,回头线多,存在许多安全隐患。随着九黄机场的建成,九寨沟旅游人数将会骤增,为保证游客的安全、舒适,2
2、000年四川省做出了对该公路进行改建的决定,交通部并将其作为全国旅游公路建设的示范工程,提出了“安全、舒适、环保、示范”八字建设方针,并将景观设计作为该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由四川省公路设计院承担设计。1 设计原则景观设计原则是景观设计的准绳和标尺,是景观设计的基石,是决定景观设计成败的关键。公路景观设计不同于园林、小区、广场等场所的景观设计,其应用区域是在一个狭长线性空间内,且观察者困于快速移动的媒体中。目前关于公路景观设计尚无成熟理论,处于探索、试验阶段,景观设计原则无规范可依。基于此种状况,我们根据公路特点、环境特征和使用要求,并参考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1提出以下主要设计原则。1.1 与自
3、然景观相协调的原则川九公路位于川西北高原,属青藏高原抬升过渡段。沿线人烟稀少,除起止点有两个场镇,中间仅有6个藏族居民点,自然景观保存完整。公路先沿岷江河谷上行,至岷江与嘉陵江(支流)的分水岭?弓杠岭后一路下坡,穿红岩国家森林公园,并沿地质构造作用形成的堰塞湖?甘海子岸边经过,经九次回弯(九道拐)至白河左岸,沿白河直下九寨沟口。可见,公路沿线自然景观丰富多样,有高山、河谷、森林、草地、沼泽、湖泊(海子),秋天到来,满山的黄叶、红叶构成了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所以,本段公路的景观设计必须与自然景观协调,无论是总体布局,还是景点设计,甚至细部构造均要与周围环境一致,使公路像一条镶嵌在自然景观中的飘带
4、,车辆则是在飘带上欢歌笑舞的“动物”。1.2 以植物为主,人工构筑物为辅的造景原则造景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是对自然景观的重要补充。造景手段包括雕塑、绿化和改造等内容。鉴于川九公路沿线人烟稀少,人工建筑物较少,植被覆盖率较高,造景应以植物造景为主,采用乔木、灌木、花、草组合成花团锦簇的景观造型。对空间较阔且相对平坦的区域用漂石、乱石等自然产物堆放成建筑景观,而对因公路安全需要的构筑物如挡土墙、桥梁及其栏杆则采用贴面、雕塑艺术使之与环境协调。1.3 景观设计要与道路功能要求相符合的原则川九公路为二级公路,等级较低,弯道多,纵坡大,行车速度有较大的限制,因此景观设计要满足“安全、舒适”的要求,在弯
5、道起到引导、警示的作用,在一般路段则体现引人入胜、心旷神怡的要求,使驾驶员既能轻松愉快地欣赏公路沿线美丽风光,又能保证行车安全。1.4 景观设计注重环境保护的原则川九公路位于高海拔地区,海拔高程20003500m,气候干旱寒冷,土壤贫瘠,生态环境脆弱,植被一旦遭受破坏,自然状态下将很难恢复。因此景观设计要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现有植被造景。为防止外来植物对当地物种的侵害,尽量使用当地苗木。该公路位于河源区,大气和水环境质量高,空气清新洁净,沿线河流水质清澈透明,未受污染,景观设计应避免使用篝火、炊烟、人工瀑布、水道等景观,造景材料宜选用天然材料如卵石、块石、河沙、木材等。1.5 景观设计反映藏
6、羌文化特色的原则对于经过藏羌村寨的路段,考虑到旅游公路的需要,为丰富景观内容,增加公路和景观内涵,景观设计应反映出藏羌文化特色,诱发旅客的兴趣与好奇,发挥公路传播文化、增进了解的纽带作用。1.6 采用露、透、封、诱的设计手段,突出公路景观效果对于沿线较好的自然景观(如草甸、河流及红叶等)使其显露或透出,对于有碍观瞻的滑坡、裸岩或部分人工建筑物,通过适当的路边设施或构筑物造景将其封挡、遮蔽,对于较易忽视或离路边较远的美丽景观采用框景、观景台或特征植物进行诱导、指示。2 景观设计2.1 总体布局从地貌和生态环境角度,川九公路穿过5个不同的生态区域地貌单元。起点川主寺至小西天(K14)为岷江河谷农田
7、生态区,阡陌农田和数个藏族村寨构成特有的高原河谷田园景观。根据环境协调原则,仅在路边种草并每隔20m簇植野花,使公路像一条镶边的飘带躺落在丰收的田园中。小西天至弓杠岭(K33)主要为亚高山草甸灌丛区,开阔的河谷阶地上茵茵绿草和茂密的灌丛彰显了川西北高原的妩媚风采,公路只是碧绿草坪中的一条小径,任何装饰都将破坏其天然美景,故此段公路两侧仅种植与草甸主要草种相同的披碱草,并在草坪上零星散植或丛植高山柳灌木,形成自然过渡。弓杠岭至红岩林场(K60)为高山峡谷森林区,植被覆盖率高,林下灌木也很发育,公路位于谷底,视线受限,单调的森林景观易使人疲劳,因此在路边草坪中散播红、黄、兰、白、紫等各色野花,每约
8、2km为更换品种,沿线形成相间变化的林下色谱。红岩林场至九道拐(K64+500)为甘海子堰塞湖沼泽湿地区,也是一个开放式的旅游风景区,公路沿湿地左岸延展,有一个藏寨,人为活动较为强烈。景观设计除在公路两侧全面种草外,在草坪上以灌木和野花组成花坛与路边各种造型和不同装饰风格的构筑物一起,形成丰富多彩的路边景观。九道拐至漳扎(K79)为干旱河谷区,有3个藏寨,人文气息较浓,白河河水清澈,岸边植被发育,河流被掩藏在绿树草丛之中。该段景观设计以生态文化为主题,采用透景和造景方法,砍去公路右侧遮挡河水的高大杂草,并在河水长距离裸露的路段右侧间隔种植乔、灌、草,每段1020m,使河水间断透出,营造出若隐若
9、现的神秘气氛。在经过村寨的路边则采用各色野花和绿草构成具有藏羌文化特点的图案如白色哈达、藏袍裙边花饰等。漳扎至终点段,路左为高陡山坡,路右是一幢幢风格各异、五光十色的宾馆、酒店、商店,具有鲜明的城镇特点。该路段按街道环境景观设计2,路左边坡以草和花卉为主,在边坡上用色叶灌木和草花构成大色块的造型图案,坡脚采用灌木烘托。路右侧在花池、花坛中种植低矮灌木和草花,使街景更加鲜艳多彩。2.2 公路线形和边坡设计中的景观考虑公路线形设计及路基形态设计是公路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也是绿化和其他附属工程景观设计的基石。本段公路为改建的山岭区二级公路,原路技术指标较低,平面曲线弯曲半径小于30m有16处之多(集
10、中在弓杠岭至漳扎段),最小半径只有15m,技术指标上不满足二级公路标准,景观上也是一个不协调的突折曲线,纵向上有一些“暗窝”,造成景观“断陷”,破坏了景观的连续性,此外路边乱堆的弃碴、随意开挖的取土坑和蹦落严重的坡面,都严重地污损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形象。根据与自然景观协调和最大保护环境的原则,本次线形设计在原有线路基础上,运用S型、卵型、C型凸型及复合型等线形,加大曲线比例,尽可能以曲线代替直线,加长缓和曲线长度,平纵曲线有机配合,形成连续、流畅和协调的曲线公路景观。路基设计的重点是边坡和排水沟设计。对于坡缓、稳定的土质边坡(川盘大桥至弓杠岭段),清理坡面物质使其平顺,坡顶以曲面与环境自然过渡,
11、改直线边坡为曲线边坡,给人平顺、舒畅感觉,坡面直接种草并散植或丛植灌木。对于较陡的高边坡,通过铺垫三维植被网种草,散植或丛植灌木,形成简捷、自然的。对于较陡的高边坡,通过铺垫三维植被网、铁丝网以及二者组合植草栽灌木恢复自然生态景观,坡脚设各式景观挡墙(如阶梯梯墙、花池挡墙、板凳式挡墙),对于已建挡墙采用细卵石、漂流石、黄砂石、青砂石等饰面与环境协调。排水沟采用盖板混凝土边沟(弓杠岭至九道拐)使路面与环境整合连续,土质边沟内种草并混播少量野花起到排水与观赏双重作用。清除路边弃渣回填取土坑,然后种草栽灌木,极大地改善了路容路貌。2.3 景观设计中的绿化设计 绿化设计是公路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该
12、公路景观设计成败的关键所在。遵循环境协调的原则:第一,绿化树种选用当地的高山柳、山麻柳、沙棘、三棵针、云杉和落叶松,草花种选用当地适生的披碱草、高原草熟禾、川草1号、川草2号和野花组合等,保证了物种与环境的一致,尤其在秋季高山柳和山麻柳叶色分别变黄、变红,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极为和谐;第二,栽植方式上公路两侧(包括边坡)以草、灌结合为主,适当混播一些野花,摈弃规则式栽植方式,在人烟稀少的自然环境中灌木均采用散植或丛植的自然配植式3,消除人工行迹。在低矮土质边坡直接种草并采用自然配置式栽植灌木。对高陡边坡先铺垫三维网、铁丝网或二者组合使用,再种草栽灌木。在人为活动较频繁的路段(甘海子和九寨沟口
13、),为增加边坡防护中路堑挡土墙的生态和景观效果,创造性地设计了花池形挡土墙和花槽形挡土墙,挡土墙采用预制板分级挡防,每级池、槽中填土栽灌木或种花草,灌木和花草将有效地遮挡预制板,一改全混凝土挡土墙的生硬和呆板形象,赋予了挡土墙生气与活力。 为增强观赏性,在小西天至弓杠岭公路两侧的一级平台设计了缀花草坪,草坪中混播少量不同品种的野花;在弓杠岭至甘海子森林区公路两侧一级平台设计了花境形式3的栽植方式,草坪中较多地播种野花花籽,分段散播,每段2km,只种夏、秋两种纯野花,相邻路段的花色不同,待到鲜花绽放时,沿公路形成一条花卉色谱,令人心悦。2.4 景点设计景点是景观的灵魂。景点添置需要一定的面积和空
14、间,公路路域是一个狭长地带,难以构造大型景点。本次设计主要采用借景4手法,将公路构筑物与自然景观密切配合形成几处颇具特色的景点。2.4.1 玉龙飞渡该景点位于K9+175处的川盘大桥即跨岷江的大桥,原为钢筋砼双肋拱桥。本次设计,砸掉原有的方形直柱加横梁的混凝土栏杆,立柱改用仿汉白玉石的混凝土方圆柱,桥栏横梁、桥体纵梁和肋拱外表均漆成乳白色,此处岷江河谷较深,远远望去白色桥体高高地跨越岷江河谷,恰似“玉龙飞渡”。2.4.2河源牧歌该景点位于K31+500,为一观景台。路左为亚高山草甸,也是天然牧场,路右为岷江源头小溪。设计将右侧路基加宽12m,设嵌草砖铺地的停车坪,停车坪外围设木栅栏。路右为一低
15、坡,在坡面散植灌木,并设卵石砌台阶步通向小溪。沿小溪设置一些混凝土仿木桩汀步和天然石材支架的木面凳。春夏之季,游客可在此小憩,右侧岷江源溪水潺潺,令人神驰,左侧凭栏眺望,碧绿牧场上的成群牦牛,追逐嬉闹不时发出哞哞叫声,如歌如泣,如诗如画。2.4.3 翠谷鸣声该景点位于K39+780处,为高山峡谷区中相对较开阔的地段,路右100m外为白河源头溪流。公路两侧是灌、草地,远处为森林和峭壁。设计将路右路基加宽12m,设嵌草砖铺地的停车坪,停车坪外的灌草地中设5处组合座凳,其中两处沿白河溪边布设。在灌丛中按聚三法堆砌三块大小不等的自然山石,在灌丛及沿白河设几个天然石材支架的木面凳。春夏之季,于此前望,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路 景观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