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分析技术及其在油气检测中的应用设计.doc
《属分析技术及其在油气检测中的应用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属分析技术及其在油气检测中的应用设计.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属分析技术及其在油气检测中的应用设计.精品文档.摘 要随着油气勘探与开发程度的加深,常规的地震勘探方法难以检测到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存在,这时可以使用AVO技术来辅助检测油气。AVO技术最初用于识别“亮点”等振幅异常,随着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使AVO技术在油气勘探领域中拥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着重从AVO技术的发展进程、AVO原理、技术思路、实例分析、优缺点等方面来论述AVO属性分析技术及其在油气检测中的应用。关键词:AVO;AVO技术;泊松比;正演;反演;油气检测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
2、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the deepening of the degree of seismic exploration, conventional methods can not detect formation (lithology) oil and gas reservoir, then we use the AVO technique to detect oil and gas. AVO technology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bright spots amplitude anomaly, as long as t
3、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the AVO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has more and more extensive application.In my paper, Ill discuss the aspects of AVO attribute analysis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oil and gas detection through the
4、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VO technology, AVO principle, technology, case analysi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keywords: AVO;AVO Technology;Poissons ratio;Forward;inversion; Oil and gas detection; 目 录1 前 言31.1 地震属性技术发展进程41.2 地震属性分类52 AVO技术52.1 AVO技术的现状与前景52.2 AVO技术的原理7 2.2.1 AVO技术的物理基础7 2.2.1.1 波动方
5、程8 2.2.1.2 佐普里兹(Zoeppritz)方程组8 2.2.2 AVO技术的地质基础92.3 AVO技术思路112.4 AVO技术的应用12 2.4.1 识别真假亮点13 2.4.2 油气水边界检测13 2.4.3 解释岩性142.5 实例分析142.6 影响AVO分析的因素232.7 AVO技术的优势及局限性233 总 结25参 考 文 献(References)25致 谢261 前 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油气资源被越来越多的用于工业生产与国民生活。油气不仅能源源不断的提供能源,同时油气产生的许多副产品如尿素、沥青、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医药,以及一些高分子化合物等也是工农
6、业生产和国民生活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因此油气资源被亲切的称为工业的血液及黑色的金子。为了尽可能多的从地下获得油气,人们采用了各种方法来勘探油气,因此各种各样的勘探方法就应运而生了。目前采用的勘探方法主要有:地质法、地球物理法(重力、磁法、电法、地震、测井)、地球化学法、钻探法8。 在油气勘探的各种地球物理方法中,目前使用最为广泛、解决油气勘探问题最有成效的是地震勘探方法。地震勘探是借助于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的旅行时、振幅、频率、吸收衰减等信息来间接的推断地下岩石或地层的信息8 。地震勘探始于19世纪中叶。经过近百年的勘探和开采,勘探和开发的难度日益增加。到20世纪70年代,国外开始了隐蔽(岩性)
7、油气藏的探索和勘探,我国也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隐蔽油气藏的勘探。为了更多的发现隐蔽油气藏,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岩性解释成为了勘探岩性油气藏的一项重要辅助手段。地震资料的岩性解释就是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地质和钻井等资料进行储层岩性预测、分析、解释以及含流体成分的检测。岩性解释的基本方法就是利用地震信息进行储层的物性预测与解释、含油气性分析与解释等8 。地震资料蕴含的地质信息主要有两类:一是运动学信息,包括地震反射波旅行时、速度,运动学信息主要用于构造解释;二是动力学信息,包括反射波的振幅、频率、吸收衰减、极化特点、连续性、反射波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等,动力学信息可以进行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岩
8、性分析(表1)及烃类检测。由于隐蔽(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因此地震资料蕴藏的动力学信息逐渐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地震属性就是将地震数据分解成各种属性。如振幅、波形、频率、衰减特性、相位、相关分析、比率等。 地震属性技术就是提取、存储、检验、分析、确认、评估地震属性以及将地震属性转换为地质特征的一套方法。由表1可以看出地震属性分析是是地震资料岩性解释的方法之一。 表1 地震资料的岩性解释分类序号大类小类利用原理1速度划分岩性利用声波测井或地震波阻抗反演等资料计算出各种岩性的层速度,然后利用层速度资料进行岩性解释。利用划分岩性通过计算纵横波的速度比,获得岩石的弹性参数来了解岩石
9、的特征进而划分岩性。估算砂岩百分含量砂泥岩交互的沉积地层,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砂泥岩所占的比例有密切关系。比例不同速度会随之变化。预测地层压力地层压力异常会使岩石的孔隙度改变,孔隙度又与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孔隙度增大速度下降。研究岩性的反演方法通过反演把界面型地震资料转化为岩层型的测井资料,使其与钻井测井成果直接对比,以岩层为单位进行地质解释。2厚层反射振幅亮点技术界面的反射系数取决于界面两侧的速度v和密度,速度和密度又与孔隙度与孔隙流体相关,岩石含不同流体产生的界面反射系数(振幅)不同。AVO技术利用振幅随入射角或炮检距的变化来估算界面两侧介质的泊松比,进而推断介质的岩性。反射系数图版不同深
10、度的砂岩孔隙度不同,从而导致界面的反射系数差异。根据含水砂岩的速度、密度随深度的变化曲线,就可计算反射系数随深度变化的曲线,进而对振幅异常做出合理解释。3薄层反射振幅估算薄层厚度利用已知的地质、钻井、测井资料,选用合适的零相位子波,估算薄层顶底的反射系数进而估算振幅值,换算出薄层厚度。地震岩性模拟建立地质模型并按此模型计算出相应的地震剖面及其他资料,再把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所得到的地震剖面比较,并修改二者差异到允许范围内。最后的模型就是对实际地震剖面的解释结果。4地震属性分析预测油藏特征选定层位后,提取层位属性,建立地震属性地质特征之间的统计关系,从而在密集的地震属性数据指导下对井间油藏特征进行
11、预测。表1由地震勘探原理,陆基孟、王永刚,2008,第三版;地震勘探原理(下),陆基孟,1990等综合得出。1.1 地震属性技术发展进程 20世纪60年代,亮点技术在墨西哥湾取得的巨大成功,地震属性慢慢进入了人们的视野18。 1971年A. H. Balch 在地球物理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首次运用彩色显示的地震资料,并得到了相当的重视18。 70年代早期Nigel Anstey对地震属性作了创新性的研究并引入了视极性概念,展示了层速度、频率、频率插分、交叉倾角和相干叠加等3。 在80年代末,首次出现了多维属性,这进一步导致了90年代三维连续性(相干体)属性的研究3。 90年代以来,由于储层描述和
12、3D数据体解释的需要,地震属性技术急剧发展并在储层预测、储层特征参数描述、储层动态监视等方面的应用,已成为石油工业注意的焦点18。 进入21世纪以来地震属性被用于时移数据分析( 4D)中,以动态地了解油藏和现有井的情况2。1.2 地震属性分类 20世纪90年代初Taner等人将地震属性分为几何属性和物理属性3。 1996年Brown等人将地震属性分为叠后属性与叠前属性。如表1所示18。 到20世纪90年代末,Quincy Chen与Steve Sidney将地震属性分为几何学属性、运动学属性、动力学属性和统计学属性4大类18。上述几种是常见的地震属性分类方法;结合收集的文献,目前地震属性分类详
13、见表2:由表2可见,AVO技术是建立在叠前地震资料基础上的地震属性分析方法之一。 2 AVO技术AVO的本意是振幅随炮检距变化(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offset)如图1所示。或振幅与炮检距关系(amplitude versus offset)的英文缩写8。AVO技术就是利用CDP(common depth point)道集资料,分析反射波振幅随炮检距(也即入射角)的变化规律,估算界面的弹性参数泊松比,进一步推断地层的岩性和含油气情况9。 图1 振幅与炮检距关系 (油田新技术,杨春胜P48)2.1 AVO技术的现状与前景AVO技术的现状及其应用总结见表3。表2 地震
14、属性分类表序号属性种类具体属性应用范围1振幅峰值振幅的最大值、谷值振幅的最大值、综合绝对值振幅、复合绝对值振幅、均方根振幅、复合包络差相邻峰值振幅的比率、目标区顶底谱比率、振幅斜率相对半值时间、振幅峰态、大于门槛值的采样部分小于门槛值的采样部分亮点和暗点、AVO分析。瞬时真振幅、瞬时振幅积分、瞬时正交振幅、瞬时真振幅与瞬时相位的余弦之积、反射强度、基于分贝的反射强度、反射强度的中值滤波能量、反射强度基于分贝的能量、反射强度的斜率、滤波反射强度与瞬时相位余弦之积、平均振动能量、平均振动路径长度识别亮点和暗点、检测油气异常、AVO分析。2波形视极性、平均振动路径长度识别构造不连续、地层不连续。峰值
15、振幅的最大值、谷值振幅的最大值、振幅峰态检测油气异常。3频率瞬时频率、振幅加权瞬时频率、能量加权瞬时频率、瞬时频率的斜率、响应频率、平均振动路径长度、平均零交叉点、带宽额定值、主频额定值、中心频率额定值、心迹线频率额定值、衰减敏感带宽用于检测地层不连续和油气异常。第一谱峰值频率、第二谱峰值频率、第三谱峰值频率检测油气异常、地层不连续、岩性歼灭。4衰减衰减敏感带宽、瞬时频率斜率、反射强度斜率检测地层不连续。相邻峰值振幅之比、自相关峰值振幅之比、目标区顶底振幅比、目标区顶底频谱比、振幅斜率区分石灰岩储层与碎屑岩储层。5相位瞬时相位、瞬时相位余弦、瞬时真振幅与瞬、时相位余弦之积、滤波反射强度与、瞬时
16、相位余弦之积、响应相位检测油气的分布。同时还可以识别由于调谐效应引起的振幅异常。6相关相关KL PC1、相关KL PC2、相关KL PC3、相关KL PC比、相关长度、平均相关、集中的相关、相关峰态、相关极小值、相关极大值、相似系数帮助识别断层、尖灭、数据品质、杂乱反射,构造不连续、地层不连续、不整合圈闭与断块隆起。7能量瞬时真振幅与瞬时相、位余弦之积、反射强度、基于分贝的反射强度、反射强度的中值滤波能量、反射强度的基于分贝的反射强度、反射强度的斜率、滤波反射强度与瞬时相位余弦之积、平均振动能量检测亮点和暗点、油气异常。复合包络差值、主功率谱、主功率谱的中心、目标区顶底振幅比、半时能量检测油气
17、异常、区分石灰岩与碎屑岩储层。有限频率带宽能量、特定频率带宽能量、功率谱对称性、功率谱频率识别薄储层。8比率特定能量与有限能量之比、正负振动之比识别亮点和暗点、油气异常、薄储层、岩性尖灭。相关KLPC 之比构造不连续、地层不连续、不整合圈闭与断块隆起。相邻峰值振幅之比、自相关振幅峰值之比、目标区顶底振幅比、目标区顶底频谱比用于区分石灰岩储层与碎屑储层。表2由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中国石油大学,王永刚;地震属性分类及其应用,阳飞舟, 崔永福, 李青;地震属性,M Turhan Taner;地震属性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影响因素,侯伯刚;地震属性分析在彩16 井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王利田;综合。表3 AV
18、O技术现状序号名称主要原理、作用1AVO属性分析利用拉梅常数、弹性参量交汇图分析以获得流体性质信息2孔隙流体识别利用AVO属性提高对孔隙流体识别、区分气藏3统计AVO分析建立在AVO交汇图或属性分析上的AVO分析4三维及多维AVO分析利用AVO属性体改善烃类分析能力5定量叠前地震反演定量反演多种地层参数6薄层AVO分析根据储层顶、底反射的调谐作用,来判断强反射层附近或复杂储层内的干涉问题7多波多分量AVO利用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进行AVO分析和参数反演8各向异性AVO利用AVO效应,对岩石骨架性质和孔隙流体性质作出判断9广角AVO分析利用过临界角AVO特征的强反差近似公式进行AVO研究10噪声压
19、制和叠前成像改善信噪比、AVO属性的横向分辨率11AVO属性交汇图基于岩石物理和测井一体化统计AVO分析技术12叠前属性分析模拟流体和频率变化对叠前地震响应的影响 AVO属性分析,杨立伟,2007;AVO分析技术及应用中注意的问题,郑晓东,2004AVO技术从出现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AVO技术的指导下我们发现了很多油气藏,虽然一些失败的例子,成功的例子仍然是多数,因此其发展前景非常乐观。根据这些年利用AVO技术打井的成功率,可以确定其地球物理基础是正确的数学方法是可靠的。所以AVO技术的发展应该把重点放在更加精确的校正各种影响振幅的因素以及不断完善AVO反演技术,使在地震响应下
20、能够更准确的反映地质体的差异,以便更多的发现油气藏。2.2 AVO技术的原理 AVO技术的原理包含物理基础和地质基础两个方面。 2.2.1 AVO技术的物理基础 AVO技术的理论核心就是波动方程及其解佐普里兹方程组。AVO技术的物理基础是讨论波动方程的建立及其解(佐普里兹方程组),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在地震勘探中的具体应用。 2.2.1.1 波动方程波动方程是描述在弹性介质中单位体积元离开平衡位置的偏微分方程。 地震勘探原理(下),陆基孟,1990,P124 式中为拉普拉斯(Laplace)算符。其表达式为:u,v,w,为介质位移在x,y,z三个方向上的分量;为体力密度(描述震源分布情况)分量,
21、为介质密度。和为介质的拉梅系数;为体积应变。佐普里兹方程组就是波动方程的一个解。 2.2.1.2 佐普里兹(Zoeppritz)方程组假设波动方程的边界条件为:在一个半无限弹性介质的表面(如地表),一简谐纵波入射到其介质的分界面上会产生四种波,即反射纵波P、反射横波SV、透射纵波P、透射横波SV。图2:图2 纵波入射时的反射和透射 地震勘探原理,陆基孟、王永刚,2008,第三版P294根据边界条件解波动方程并引入反射系数、透射系数后便得出佐普里兹方程组。地震勘探原理(下)陆基孟,1990 P165 其中分别表示P波反射系数、SV波反射系数、P波透射系数和SV波透射系数。表示界面上下的密度和速度
22、。为入射角为反射角,、为透射角。 把实验室数据带入佐普里兹方程组,可以得到入射角(炮检距)与反射系数(地震波振幅)的关系图: 图3 反射系数与入射角的关系曲线 (地震勘探原理,陆基孟、王永刚,2008,第三版P298) 从图3可以看出入射角与反射系数之间的关系:随着入射角(炮检距)的变化,反射系数变化(振幅变化)。 2.2.2 AVO技术的地质基础波动方程求解可以获得地震纵波速度VP和横波速度VS的关系式: 式中,为拉梅系数;为介质密度;E为杨氏模量;为泊松比。由纵横波速度关系式可以导出纵波速度与横波速度之比的关系式: 上述公式显示纵横波速度之比与泊松比有着密切的关系。泊松比的变化取决于纵波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析 技术 及其 油气 检测 中的 应用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