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与加工余量大小.doc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与加工余量大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与加工余量大小.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与加工余量大小.精品文档.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与加工余量大小,工序尺寸标注方法及定位基准的选择和变换有密切的关系。下面阐述几种常见情况的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方法。 (一)从同一基准对同一表面多次加工时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属于这种情况的有内外圆柱面和某些平面加工,计算时只需考虑各工序的余量和该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其计算顺序是从最后一道工序开始向前推算,计算步骤为: 1 确定各工序余量和毛坯总余量。 2 确定各工序尺寸公差及表面粗糙度。 最终工序尺寸公差等于设计公差,表面粗糙度为设计表面粗糙度。其它工序公差和
2、表面粗糙度按此工序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和经济粗糙度确定。 3 求工序基本尺寸。 从零件图的设计尺寸开始,一直往前推算到毛坯尺寸,某工序基本尺寸等于后道工序基本尺寸加上或减去后道工序余量。 4 标注工序尺寸公差。 最后一道工序按设计尺寸公差标注,其余工序尺寸按“单向入体”原则标注。 例如,某法兰盘零件上有一个孔,孔径为 ,表面粗糙度值为 R a0.8 m (图 3-83 ),毛坯为铸钢件,需淬火处理。其工艺路线如表 3-19 所示。 解题步骤如下: ( 1 )根据各工序的加工性质,查表得它们的工序余量(见表 3-19 中的第 2 列)。 ( 2 )确定各工序的尺寸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由各工序的加工性
3、质查有关经济加工精度和经济粗糙度(见表 3-19 中的第 3 列)。 ( 3 )根据查得的余量计算各工序尺寸(见表 3-19 中的第四列)。 ( 4 )确定各工序尺寸的上下偏差。按“单向入体”原则,对于孔,基本尺寸值为公差带的下偏差,上偏差取正值;对于毛坯尺寸偏差应取双向对称偏差(见表 3-19 中的第 5 列)。 (二)基准变换后,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在零件的加工过程中,为了便于工件的定位或测量,有时难于采用零件的设计基淮作为定位基准或测量基准,这时就需要应用工艺尺寸链的原则进行工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 1 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 在零件加工时会遇到一些表面加工后设计尺寸不便于直接测量的情
4、况。因此需要在零件上选一个易于测量的表面作为测量基准进行测量,以间接检验设计尺寸。 例 3-6 如图 3-84 所示的套微筒类零件,两端面已加工完毕,加工孔底 C 时,要保证尺寸 ,因该尺寸不便于测量,试标出测量尺寸。 解: 由于孔的深度可以用深度游标尺测量,因此尺寸可以通过 A= 和孔深 x 间接计算出来。列出尺寸链如图 3-84b 所示,尺寸显然是封闭环。 由式( 3-21 )得 由式( 3-22 )得 由式( 3-24 )得 由式( 3-30 )、式( 3-31 )得 通过以上的计算,可以发现,由于基准不重合而进行尺寸换算将带来两个问题: 换算结果明显提高了测量尺寸精度的要求。 如果按原
5、设计尺寸进行测量,其公差值为 0.35mm ,换算后的测量尺寸公差为 0.18mm ,公差值减小了 0.17mm ,此值恰另一组成环的公差值。 假废品现象。 按照工序图上测量尺寸 x ,当其最大值为 44.18mm ,最小尺寸为 44mm 时,零件为合格。假如 x 的实测尺寸偏大或偏小 0.17mm ,即 x 的尺寸为 44.35mm 或 43.85mm ,零件似乎是“废品”。但只要 A 的实际尺寸也相应为最大 60mm 和最小为 59.83mm ,此时算得 A 0 的相应尺寸分别为( 60-44.35 ) = 15.65mm 和 (59.83-43.83)= 16mm ,此尺寸符合零件图上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序 尺寸 及其 公差 的确 加工余量 大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