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某高速公路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大纲.doc
《广西某高速公路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某高速公路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大纲.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广西某高速公路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大纲.精品文档.初步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大纲一、项目概况(一)工程概况xx至xx高速公路K57K98段,起点位于xx境内的大冲岭,终于广西壮族自冶区灌阳县的北流新村。路线大致沿北西西向展布。受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该路段的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二)地形地貌线路区地貌单元主要为构造、剥蚀成因的低山、丘陵地貌,河流侵蚀堆积成因的河谷地貌,岩溶成因的喀斯特地貌。地势总体北西高南东低,海拨高程大部分地段为170240m,少数地段300520m。岩溶发育区可见成片、成群分布的岩溶峰丛、岩溶
2、洼地、地下暗河和浑圆形溶蚀残丘,峰丛地貌区地面崎岖不平,常有石芽发育。(三)地层岩性线路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泥盆系中上统,石炭系下统及第四系。1、泥盆系中统自下而上由一套滨海相碎屑岩逐步过渡为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类。按岩性特征及区域地层对比,分为半山组、跳马涧组和棋子桥组,各组均为整合接触。(1)半山组(D2b)为灰绿、灰白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粉砂岩夹紫红色含铁泥质石英砂岩、粉砂岩,灰绿或板状页岩,厚度201.70m。(2)跳马涧组(D2t)下段为灰白色中厚层状中细粒石英砂岩夹浅灰色厚层粉砂岩、砂质页岩。该段西南部厚,通常为200250m,向东逐渐变薄。上段为紫红色细粒石英砂岩、粉砂岩、页岩为主,
3、间夹黄绿、灰绿色粉砂质页岩及粉砂岩。顶部为灰色、灰绿色长石石英砂岩或石英砂岩,含赤铁矿粉砂岩。(3)棋子桥组(D2q)该组为整合于跳马涧组碎屑岩之上的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岩性由深灰色中厚厚层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和泥质灰岩组成,厚91140m。2、泥盆系上统(D3)(1)佘田桥组(D3s)区内大部分地区为深灰色厚层状隐晶质灰岩、白云质灰岩夹白云岩和凝块灰岩,厚400550m。局部地段岩性有所变化,下部为硅质岩及泥灰岩,硅质岩中普遍见薄层状灰岩透镜体,层理清晰,厚328m。上部为灰岩、泥灰岩、白云质灰岩,部分地段白云质灰岩中夹硅质条带。(2)锡矿山组(D3x)主为由灰岩、泥灰岩及粉砂岩、页岩等
4、组成,与下伏佘田桥组呈整合接触,厚203462m。根据岩性分上、下两段。下段:主要为瘤状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夹泥灰岩,局部地区质纯灰岩可作为水泥原料,厚133192m。上段:主要为灰绿、紫红色薄中厚层状泥质灰岩和泥灰岩互层、夹粉砂质页岩,厚2884m。3、石炭系下统(1)岩关组(C1y)下段孟公坳段:为深灰色厚层隐晶质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局部夹粉砂岩。厚250470m。上段刘家塘段:岩性上部为薄层硅质岩、粉砂质泥岩、粘土质页岩夹煤。下部灰岩、泥质灰岩夹粉砂质页岩,厚约70m。局部地区发育薄煤层和磷矿层。(2)大塘组(C1d)岩性主要为灰岩、生物灰岩、泥灰岩、砂岩、页岩、白云岩、
5、白云质灰岩及煤层。按岩性、古生物特征划分为三段。下段 石磴子段(C1d1):主要由灰黑色中厚层生物碎屑灰岩组成,南部夹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厚220280m。中段 测水段(C1d2):岩性主要为粉砂质页岩、粉砂岩夹炭质页岩和泥质灰岩及煤层。上段 梓木桥段(C1d3):主要由浅灰、深灰色厚层隐晶-细晶灰岩及白云质灰岩组成, 局部夹白云岩团块、泥质灰岩和钙质页岩,厚120150m。4、第四系(Q)区内第四系主要分布在潇水及其支流的冲积平原和低山、丘陵、垅岗等坡脚地带,其成因类型为冲积、残坡积。依据岩性特征划分阶段为更新统和全新统。(1)更新统(Qp)区内主要分布在山麓坡脚和残丘、垅岗地带,地貌上多构
6、成二级、三级阶地。阶地沉积物具有二元结构,下部为砂砾石层,砾石成份为细中粒砂岩、粉砂岩为主,为粉砂粘土胶结。上部为黄褐色粉砂质粘土、亚粘土或网纹状红土层,厚度07m。(2)全新统(Qh)分布于区内大小河流及其两岸,构成一级阶地、河漫滩或河床冲积物,亦具二元结构,下部砾石层、砾石成分主要为细粒石英砂岩、脉石英、硅质岩及花岗岩。上部为网纹状粘土或含砾粘土层,厚度014m。(四)地质构造线路区位于双牌-xx复式褶皱带,由多个次级背斜、向斜构成,构造线总体呈北北东-北东向,区内褶皱发育,而与之相伴随时断裂构造也十分发育,断层走向主要为北北东-北东向,一般为隐伏断裂,区内岩层由于受褶皱、断裂构造的影响,
7、岩层的产状变化较大。(五)本次勘察执行的规程、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1-2003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4、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程JTJ062-905、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7、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908、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9、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10、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056-8411、工程地球物理勘察规程CTB10013-9812、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分公司有关指导性意见及来往函件二、勘察
8、工作方法(一)工程地质调绘1、工作内容(1)调查研究地形、地貌特征,划分地貌单元,分析各地貌单元的形成过程及其与地层、构造、场地稳定性的因果关系。(2)查明岩土成因、性质、厚度、时代和分布范围,对特殊性岩土的类别和工程地质特征应予以查明。(3)调查岩层产状,确定地质构造类型,软弱结构面的产状及其性质,包括断层位置、产状、断距、破碎带宽度及充填物的胶结程度。(4)对本路段中已有边坡(含自然边坡、人工边坡)、不良地质(软土、滑坡、岩溶、采空区等)和井泉应加强调查工作。(5)在地质调绘的过程中应注意检查或确定拟定钻孔孔位的适宜性和准确性。2、工作方案:(1)工程地质调查主要采用直接观察法和访问群众的
9、方法,利用自然露头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情况及当地的实际经验。(2)工程地质测绘采用路线测绘法,即沿路线(包括推荐线、比较线)进行调查测量,把观测路线沿线(中心线两侧100-200m范围)的地质现象、地质界线填绘在1:2000的地形图上。(3)地质观测点的布置、密度和定位应符合以下要求:、在地质构造线、地层接触线、岩性分界线、标准层位和每个地质单元体应有地质观测点。、地点观测点的密度应根据场地地貌、地质条件、成图比例尺及工程特点确定。地质观测点应具代表性和控制性。、地质观测点应充分利用天然或人工露头。当露头少时,可按实际情况布置勘探点。、地质观测点的定位,对一般性地质
10、观测点和地质界线点采用目测法或半仪器法定位,对有特殊意义和对工程有重要影响的地质观测点采用仪器法定位。、调查中所有地质点的位置及编号应与路线的里程桩号相联系。(二)钻探开孔及终孔孔径均应满足采样试验要求,孔斜必须满足工程钻探要求,为最大限度的保证土样不受扰动,在地下水位以上采用无水钻进,地下水位以下采用小泵量钻进,采取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坚硬完整的岩层中,岩芯采取率不应小于85%;2、在强风化、破碎的岩层中,不应小于50%;3、粘性土地层,不应小于85%,砂土类地层,不应小于65%;4、碎石土类不应小于50%;5、重点研究的孔段应尽量提高岩芯采取率。三、勘察设计工作内容、勘察工作布置原则及
11、计划工作量(一)填方路基1、勘察任务(1)、通过调查和勘探查明路线所在处的地貌单元,地层结构、岩土的成因类型和基岩的风化程度,根据不同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划分不同工程地质岩组的路段;(2)、根据地貌特征,特别是微地貌形态,较准确地圈定不良地质或特殊性岩土的分布范围,查明其工程地质性状,提出相应的工程处理措施;(3)、在高填方路段,应查明因填土可能引发的滑坡或沉降变形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在位于六度地震区,尚应查明地面以下20cm范围内有无可液化地层,评价对路基的影响;(4)、查明地表水、地下水的类型,迳流排泄及其水位,以及对路基可能产生的影响。2、勘探与试验(1)勘探 、布孔原则:应运用综合勘察
12、手段(应以挖探、简便钻探-既钎探、螺纹钻为主)和各种原位测试方法相互验证。特别应注意查明软土或高路堤地段易液化土层在路基范围内的分布情况。在孔位和孔数的布置上,应考虑与小桥涵勘察工作的相互协调及合理布置。、勘探孔数量及孔深:一般情况,每公里布置23个螺纹钻孔或挖探,勘探深度应至基底面以下2.04.0m并满足设计要求,基岩露头处(除全风化岩),可不钻探,第四纪地层较厚或地基岩土变化较大处取高值,特殊路基(如软土较厚或填挖为零的路段),应加密勘探孔。高路堤(H12m)和陡坡路堤(a1:2)段应在路线的纵横方向上布置钻孔或探坑,沿中线的勘探点数为23个螺纹钻孔或槽坑探。填土20m,且覆盖层厚度2m的
13、路段应在填方最高处布置2个机钻孔(按横剖面布置。当该路段长度200时,可增加一个横剖面。应利用工点附近桥涵勘探中的机钻孔)。勘探深度结合设计方案的需要确定,一般应钻至可能的滑动或最大压缩沉降影响深度以下35m。在软土或易液化土层路段应钻入下卧硬质岩(土)层内13m。、原位测试孔:在软土路段应布置适量的静力触探或轻型动力触探,原则上一处软土路段25个孔,为稳定验算提供土的力学强度指标或确定硬底层、横坡情况。、当自然横坡陡于1:2时,应在填挖接合部位附近,填方一侧布置勘探孔(点),其孔数,孔深视具体情况而定。(2)取样及试验要求、取样要求:在填方路段内,主要受力层内竖向取样间距为1米,其下为2米,
14、当无对路堤产生不良影响的岩(土)体时,岩(土)试验样的采取可与该路段内其它构筑物地基勘探取样综合考虑,否则采取的岩土试验样,应满足岩土试验项目所需的规格和数量。每一地貌单元里的同一层岩土层采取的岩土试验样的数量不应少于3组。、试验要求:当路基范围内为一般粘性土或全风化岩时,主要做土的常规物理力学试验项目,当为软土等欠固结土(且分布面积较大或较厚)时,应增做固结试验,其它风化程度的基岩可不取样试验(可参照附近桥涵等构筑物地基中岩石试验提供物理力学参数)。(二)挖方路基1、勘察任务(1)、查明路堑边坡岩土的性状,查明岩层的产状和厚度,查明风化破碎的程度、层理、节理的产状,裂隙的密度、宽度和填充物质
15、的胶结情况,软弱夹层的层位及其岩性特征,对于粘性土,应了解分层情况,含水程度及物理力学性质,对于砂类土,应了解其成因,颗粒级配、密实程度及稳定角。(2)、应查明切方山坡的稳定情况,以及地面有无积水洼地、裂缝、陷穴、暗沟、土洞等可能引起边坡条件恶化的不良地质现象,以及是否有工程施工可能诱发边坡坍塌或滑移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并判明发生的原因和发展的趋势及高边坡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3)、对的确存在开挖边坡稳定问题的路段,应进行重点勘察。(4)、查明地下水的存在形式,评价对路堑边坡和基底稳定的影响,提出排除、疏干的措施;(5)、了解当地地质条件相似的自然极限山坡和人工开挖边坡的坡度、确定路堑
16、边坡的最优开挖坡形和坡比;(6)、提供切方路段边坡岩(土)的稳定计算参数,土、石方成份及其材料试验指标。2、勘探与试验(1)、勘探孔(坑)的数量孔深、切深15m(或挖方一侧边坡高度20m)的路段中,应布置一个机钻孔.在深路堑(切深20m)或挖方段(切深10m)为软质、挤压破碎岩石、断层带、易膨胀或(和)易碎落岩层、碎石含量较高的砾类土层中,应布置1个勘探横剖面,每一横剖面上勘探点的数量为3个(其中至少1个技术性机钻孔,辅以2个触探、挖探、简便钻探点)。在岩溶、断层或挤压破碎岩体发育路段,应布置适量的物探工作。机钻孔勘探深度一般应至路基设计标高以下35m,当路堑中有软弱结构层时应探入滑坍面(土层
17、、岩土界面等)以下35m,以判明为止。、在非深路堑地段,如经勘探确认为弱风化基岩,且其下伏地层中,无对工程将造成不良影响的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体时,可不进行钻探或终止钻探。(2)、试验:路堑中的重要岩土层及软弱岩、土层均应采取岩(土)试验样,取样数量视各路堑情况定,以满足设计需要为原则并可与路堑支挡工程或路堑中各类立交桥一起综合考虑,当土质路堑挖方量较大(4000m3)时,取1-2组扰动样做筑路材料试验。边坡岩体中的全强风化层厚度较大时,应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并尽量采取室内试验样,以便较准确的确定全强风化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和边坡坡率。(三)支挡工程1、勘察任务(1)、查明设置支挡工程地段坡体中各岩土
18、层的工程地质性状,并了解软弱层的分布情况和产状,确定岩层的风化破碎程度和土石的密实程度;(2)、在地形、地质复杂的地段或工程规模较大的支挡工程地段,应查明墙址处,各岩、土层界面的倾斜情况及可能产生的滑移面;(3)、查明设置支挡工程地段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及支挡建筑物有何不良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4)、提供支挡建筑地基中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数据及其各项目设计计算参数,如地基容许承载力等。2、勘探与试验(1)、布孔原则:应根据支挡工程墙高,支挡工程长度(当支挡工程规模达不到下述规模者,且无软土等不良地质现象时,一般不布置机钻孔),地形及地质(弱风化岩石露头处,且通过其它勘探方法可判明持力层中
19、无软弱夹层等不利结构面或软弱岩层时,可不布置勘探孔)情况,在查明墙址处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状的前提条件下,沿支挡基础合理布置勘探工作量。(2)、墙高4m的各种类型支挡工程,或支挡工程长度40m,墙高2mH4m时,沿基础处的勘探点间距为40m(每条勘探线上不少于2个点)。(3)、当地形、地质情况较复杂时,既有可能产生滑动或坍塌时,应布置一定数量的垂直支挡构筑物轴线的勘探剖面,横剖面中的勘探点间距为2040m,剖面的数量和长度视需要查明的勘探区域的范围而定。(4)、孔深:应钻至支挡工程拟奠基面以下3m,或可能的滑动面以下3m。(5)、试验:应采取基础处持力层范围内各岩(土)层试验样作常规物理力学试验
20、。每个工点,每层岩(土)试验样组(件)数不应少于2组(件)。(四)不良地质1、岩溶(溶洞、暗河、落水洞、漏斗、溶沟、溶槽)地段(1)勘探任务、查明线路段岩溶发育的强度、基本形态、规模大小、分布规律及其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表水及地下水之间的关系。、查明与线路有关的暗河、大型溶洞、岩溶泉的流量变化及补给、径流、排泄特征。、查明线路不同路段土洞的发育程度、分布规律和规律大小。(2)勘探与试验、调查与测绘A、工程地质调查测绘与航空、卫星的判同时进行。B、调绘范围以能满足方案和查明场地岩溶发育程度为原则,在线路中线两侧各200300m,对特大桥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大桥,不小于桥轴线上、下游200500m
21、,对隧道视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确定,测绘比例尺为1:5001:2000。路基勘探A、线路岩溶区以综合物探为主,在布线范围内平行路线走向布置23条物探测线,查明沿线不同路段的岩溶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B、在构造破碎带、褶曲轴部、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和岩溶洞穴、塌陷地段等处,布设物探测线,查明这些地带岩溶的发育强度和发育特点。C、在判定的岩溶发育带和物性指标异常带布置验证机钻孔,验证物探成果,同时查明岩溶的基本形态和规模,洞穴充填物性状,地下水位标高等。D、利用人力钻(螺纹钻),辅以适量的机钻孔,查明线路走廊带第四系地层岩性、沉积厚度、结构特征、土洞的分布位置和规模。E、孔深应钻至溶洞底板基岩面以下3
22、5m。F、试验:岩溶区中的重要岩土层,均应采取岩(土)试验样作常规物理力学试验,土层试验样组(件),每层数不应少于2组(件),岩层在溶洞顶、底板岩石中各取1组(件)。、桥基勘探A、路线岩溶地区桥基的勘探首先采用物探,查明桥位区岩溶的发育规律,不同地段的岩溶发育强度和发育特点。B、在判定的岩溶发育带和特性指标异常带布置钻孔,验证物探成果。必要时,在每个基础范围内布置1个机钻孔,查明岩溶发育特点。C、孔深、钻孔深度应在完整基岩内钻进510m,在该深度内遇有岩溶洞穴时,应在洞穴底板完整基岩内钻进35m。必要时钻至当地侵蚀基准面高程。D、试验:桥位岩溶区均应采取岩(土)试验样,每个工点、每层岩(土)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 高速公路 初步设计 阶段 工程地质 勘察 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