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品法定许可相关问题探讨.doc





《录音制品法定许可相关问题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录音制品法定许可相关问题探讨.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录音制品法定许可相关问题探讨.精品文档.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题目:录音制品法定许可相关问题探讨专 业 法学 年 级 2012春 学 号 1232101200980 学生姓名 朱铁军 指导教师 储海平 论文完成日期 2014 年 04 月目 录一、引言2二、录音制品法定许可制度的立法目的3三、新制度的构建半法定许可制度4(一)最大特色许可权和获得报酬权的区别对待4(二)录音制品法定许可付酬标准及特殊情况的处理61.关于付酬标准62.关于特殊情况的处理7(三)相关的配套制度81.关于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82.关于惩戒制度的设置9四、对现有制度的
2、考察10五、结语12参考文献13录音制品法定许可相关问题探讨【摘要】关于著作权录音制品法定许可制度的修改,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笔者从该制度引起的争议出发,剖析法定许可制度的本质和立法目的,紧扣利益平衡这一基点,构建不同于现行录音制品法定许可制度的“半法定许可制度”。新制度的要义在于实现音乐作品著作权人许可权和获得报酬权的分离,对前者实行“法定主义”,对后者实行“意定主义”,赋予权利人与使用人“讨价还价”的权利,以真正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这也是笔者所要重点讨论的。另一方面,新制度的构建彰显了现有制度的不足和缺陷,因此对现有制度的考察和完善建议是笔者关注的另一个点。笔者认为,现有录音制品法定许可
3、制度不能实现该制度的立法初衷,因此对现行法律的修改是必要的。但修改法律时需主义保持各方利益的平衡,而就我国音乐市场的现状来看,著作权法应更注重对音乐作品著作权人的保护,体现在该制度上则为切实保障著作权人的获得报酬权。笔者通过录音制品“半法定许可”制度的构建试图在实现该制度立法目的的前提下尽可能保障音乐作品著作权人的权益,实现各主体之间利益的最大程度的平衡。【关键词】著作权法;录音制品;法定许可;半法定许可一、引言2012年著作权法修改草案一稿对录音制品法定许可制度做了较大修改王迁.论“制作录音制品法定许可”及在我国著作权法中的重构J.东方法学,2011年,第6期,特别是删除了原条文中 “著作权
4、人声明不许使用的不得使用” 的规定。这引起广大音乐作品著作权人的反对,他们认为这是对“翻唱”行为的解禁,任何人可以不经自己允许想唱就唱,自己的权利遭到损害。实际上,草案并没有允许“想唱就唱”,而只是对权利人的复制、发行权进行限制,其所追求的法律效果是“在满足特定条件下,允许录音制品制作者(唱片公司)之间为录制音乐作品进行公平竞争”梅术文.制作录音制品著作权法定许可的争论与思考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虽然经不少持赞同意见人的说理分析,不少音乐人士认识到对修改稿中的条文存在误解,但他们仍然担心自己的权利遭受到损害。因为在现有“准法定许可制度”李颖怡主编;王爱华、王秋华副主编.知识
5、产权法M.第三版.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8下,音乐著作权人至少可以通过发表禁用声明的方式把许可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一旦失去了这种手段,自身的权益可能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争议的最终结果是二稿中相关的条文被删除,客观上顺应了音乐著作权人的诉求。对于上述争议的是是非非和对录音制品法定许可制度“修改”前后的评析,不少文章中已经做了说明和论证。它们大都遵循以下模式:争议述说-制度说明-法律条文分析-完善与建议,在现有制度下阐明主张。而笔者试从一个不同的角度,通过新制度的构建来彰显现有制度存在的问题。二、录音制品法定许可制度的立法目的根据现有观点,该制度的立法目的在于防止唱片市场出现垄断。在该制
6、度下,音乐作品著作权人(以下称“音乐权人”)人与某一唱片公司签订的专有许可合同将失去意义,因为其他唱片公司可以通过该制度使用权利人作品,从而公平竞争的录音制品制作市场得以建立,唱片价格也可以维持在合理水平蒋凯.中国音乐著作权管理与诉讼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1。笔者认为,法律制度的实质是对不同的利益进行平衡。录音制品法定许可制度,表面上是防止唱片市场出现垄断,实质上是一种利益的平衡。从这一角度看,该制度实际上是对创作者(音乐权人)、传播者(唱片公司)和社会公众之间利益的平衡,具体表现为对音乐权人复制、发行许可权的限制。 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该制度并没有对音乐权人的获取报酬权作任何限
7、制。而在现有法律制度下,音乐权人的获取报酬权通过法定许可费用来实现,即由法律直接规定音乐权人获得报酬的方式、数量等,并没有赋予音乐权人与使用人协商费用的权利,换言之,没有赋予音乐权人一定的自主性。如果某种制度为了达到防止垄断的目的而过度侵害权利人权利,则该制度是不正当的,因为它没有保持利益的平衡。在明确了立法目的后,笔者试图构建一种不同于现有制度的制度,使上述立法目的得以实现,真正做到平衡各方利益。三、新制度的构建半法定许可制度如果称现有的录音制品法定许可制度为“准法定许可制度”的话,下面笔者将构建的制度可以称为“半法定许可制度”。关于该制度,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说明:(一)最大特色许可权
8、和获得报酬权的区别对待“半法定许可制度”与现有制度的最大不同就是将音乐权人的许可权(对复制权和发行权的许可)和获得报酬权分离:对前者实行“法定主义”,即唱片公司可以不经音乐权人许可使用其作品;对后者实行“意定主义”,即原则上法定许可的使用费用由音乐权人和唱片公司自由约定,法律只对特殊情况做出规定。换言之,在对待音乐权人的许可权和获得报酬权上,法定许可制度模式下可以表述为“法定+法定”,而笔者欲构建的模式下则为“法定+意定”,为方便说明,笔者拟称之为“半法定许可制度”。这样设置的理由如下:第一,为了防止唱片市场出现垄断,法律需要对音乐权人的许可权进行限制,表现在制度上就是对音乐权人的许可权实行“
9、法定主义”。第二,对音乐权人的许可权实行“法定主义”,已经可以实现该制度的立法目的,再对音乐权人的获得报酬权实行“法定主义”,事实上是对权利人额外的限制。从利益平衡的角度看,限制权利人许可权是必要的,为了保护社会大众的利益;而限制权利人的获得报酬权是不正当的,因为它剥夺了权利人与唱片公司讨价还价的机会。我们打个比方,如果把权利人的作品当做一件永远用不完的商品,为了社会大众的利益,我们可以强制他把这件商品卖给别人,但我们不能强制他按给定的标准价格卖给别人。至少我们得允许他给自己的商品定个价,哪怕他开出天价,出于公平正义的考量,他“发言”开价的机会是法律所必须给予的。同时,考虑到市场需求、作品的质
10、量和影响等因素,一个统一的法定许可使用收费标准是不能适应现实需要的。因此,法定许可的使用费用由权利人与唱片公司进行协商是必要的、合理的。对于公共产品,如电力、石油等,由国家规定统一的价格是可以的。但音乐作品不是公共产品,它本质上还是音乐权人的私有财产。第三,从部门法的角度来看,在本制度中,音乐权人的许可权和获得报酬权都属于著作权法的统筹范围,同时获得报酬权还可以纳入到合同法的调整范围,即由双方就报酬问题自由约定;约定不成,再通过其他途径解决 见下文“相关的配套制度”部分。因此,笔者认为,对音乐权人的获得报酬权实行“意定主义”是比较妥当的。即法律允许权利人与唱片公司进行协商,确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
11、的许可费用。但需注意的是,这不同于一般的买卖合同,双方谈不妥,卖家可以不出卖自己的商品。而这里的前提是唱片公司一定可以使用权利人作品,只是具体的使用费用由双方约定。相应地,这里需要关注以下三个特殊问题:一是双方就使用费用无法达成一致时使用费用如何确定,或者是买方即唱片公司认为价太高,或者是卖方即音乐权人认为价太低;二是卖方即音乐权人不确定时使用费用的处理;三是许可费用支付的时间、方式。(二)录音制品法定许可付酬标准及特殊情况的处理1. 关于付酬标准首先,笔者试以现有录音制品法定许可付酬标准为基础,提出两种确定法定许可付酬标准的方案。方案一:以现有付酬标准为最低付酬标准,同时设立最高标准,允许音
12、乐权人与唱片公司在法定幅度内自由协商并确定最终的付酬标准。方案二:以现有付酬标准为最低付酬标准,不设最高标准,同时允许权利人与唱片公司自由约定参与分成的比例,待唱片公司取得销售收入时在根据实际所获利润按事先约定的比例对权利人进行分成。两种方案均设定了法定最低付酬标准,相当于劳动法上的法定最低工资,目的在于对于音乐权人给予制度上的最低保障。就目前我国的音乐产业和音乐权人所面临的实际状况,笔者认为设立最低标准是必要的,也是合适的。至于最低标准的具体确定,需要考量各种因素才能确定。这里笔者出于制度设计的方便,直接以现有付酬标准为参考标准。再来比较两种方案的不同:方案一侧重于为各方提供一种明确的预期,
13、通过设定付酬上限来划定双方讨价还价的空间范围;方案二则侧重于让音乐权人加入市场主体,承担市场风险,参与利润分配。前者的优点是既可以防止音乐权人提出过分的要求,也有利于在出现纠纷时为裁判者提供裁判的尺度,方便司法实践操作;不足之处是最高标准的确定比较困难,因为每首音乐作品的价值都是不同的,而最高标准只能以普遍水平为准,不能涵盖所有作品。后者的优点则是尽可能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的公平分配,兼顾音乐权人和唱片公司的利益,且不同作品根据其价值可以确定不同的分成比例,比前者具备更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其缺点在于太过自由,不利于纠纷出现时司法实践的具体把握。2. 关于特殊情况的处理关于上文提到的特殊情况
14、,笔者认为可以做如下处理:第一个即买卖双方就具体的付酬标准不能协商一致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对其做以下处理:首先由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对双方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再由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设立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仲裁的相关费用由仲裁机构根据双方的过错进行分配;若任何一方不服仲裁结果,均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最终由法院进行裁决,诉讼费用由败诉的一方承担,或由法院根据双方过错进行分配。这样做既能为双方提供权利救济的途径,又能通过诉讼费用的承担来遏制音乐权人滥用其权利以及唱片公司滥用其谈判地位优势。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唱片公司有权对音乐权人的作品先行使用,许可使用费用待争议解决之后再进行偿付。第二个即音乐权人不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录音 制品 法定 许可 相关 问题 探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