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质量控制.doc
《抗震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质量控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震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质量控制.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抗震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质量控制.精品文档.四、抗震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应注意的问题该文献是针对总工办发布的2011年四季度项目部指导性学习计划中2011年11月份第一周培训内容提供的。前言:不等强梁柱节点问题(砼施工)强柱弱梁:柱比梁高12级,高层尤其是现柱C45C60,梁板C25C35.错误作法:与柱一样或与梁板一样浇筑节点区砼,范围不明确,分界不合理,分界面形式随意,有的离柱边50mm或500mm:有梁高h或负弯矩两端头,分界有垂直于梁轴或与梁轴成45角。正确作法:1、柱梁砼强度级差小于等于5Mpa,不管边节点或中节点。由于梁对节点约束
2、作用及梁筋纵横穿过节点区和节点区筋的加密等作用完全可以实现强节点原则,方便施工,将节点与梁板一起施工用梁板砼。2、等级相差10MPa或以上,节点应采用柱一样砼,步骤:a、先将快易收口网绑扎在距柱边500mm或h(两者中大者)浇筑节点砼,可用塔吊不用泵送,这样可降低砼坍落度,节点砼稍落出楼面,暂不振荡。b、浇筑梁板砼,先浇筑靠分界部位,基本达到标高后,先震荡节点区砼,然后再震荡梁板砼这样可以两者防止混淆。注意,震荡应在砼初凝前完成,并且两边时间差应在2小时之内,防止冷缝。框架结构梁柱节点也称节点核心区,是主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历次地震中证明,框架结构的地震破坏大多发生在梁柱节点区,节点
3、破坏主要是剪切破坏和钢筋锚固破坏,严重时会引起整个框架的倒毁。为此,我国新、老规范均强调了“强节点”的设计原则,对节点的箍筋和混凝土强度做了比较严格的规定。当地震发生时,节点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必要的延性,即使在强烈地震的作用下,在梁的塑性铰充分发挥作用前,框架节点也不应发生破坏。当前一些施工企业和施工技术人员恰恰对现浇框架节点部位的施工操作不够重视,节点施工质量控制不严,节点部位存在大量施工质量问题,无疑给工程质量留下了隐患。1 节点施工中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1.1 节点区柱箍筋缺少绑扎、数量不足、间距不均表现为几个箍筋全堆在一起,或者空空的一长段没有箍筋;柱外圈箍筋满足要求,中间十字交叉箍筋
4、缺少较多或没有;箍筋烧断;柱接茬混凝土未凿毛等。1)形成原因 部分施工管理、监理人员对节点区的箍筋重要性缺乏认识,认为节点区箍筋可有可无,质量意识比较淡薄;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所采取的工艺流程限制,使得要做到节点区箍筋完全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十分困难,甚至是根本不可能。工程实践中最常见的框架梁柱施工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将节点区的箍筋全部按要求绑扎好,然后绑扎框架梁钢筋。这种做法节点箍筋影响了框架梁钢筋绑扎,节点区箍筋绑扎好后再穿梁底筋将会很麻烦,尤其是穿带弯钩(如在边支座)的底筋十分困难。这时钢筋工不得不敲打已绑好的节点箍筋或解开扎丝,甚至会擅自烧断箍筋。另一种是用所谓“沉梁法”绑扎框架梁钢筋,即在
5、绑扎柱箍筋时留下节点区箍筋不绑,等木工将节点模板、梁模板和楼板底模都安装好后,再在楼面上绑扎梁钢筋,绑完后拆除临时支架将梁钢筋骨架落到梁模内,这种做法很容易漏掉节点区的柱箍筋。实践中,即使是使用导筋或“U”形开口箍,都难以很好的解决问题,尤其是高层建筑中,当柱比较大,采用比较复杂的复合箍筋时,就根本不可能做到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2)解决办法 提高操作人员认识,加强责任心为防止在地震发生时节点核心区发生剪切破坏,在设计上按照规范要求节点区箍筋一般与节点上下柱箍筋加密区相同,包括箍筋的规格、直径和间距等,设计采用复合箍筋时也是如此;细分工艺流程,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只有木工和钢筋工紧密配合,才可能保
6、证节点区箍筋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做法是在穿好框架梁底筋后绑扎节点区箍筋;然后绑完框架梁钢筋后在梁面上加一道节点(定位)箍筋。具体施工流程为:拆除框架梁以下柱模安装框架梁底模柱头混凝土凿毛框架梁底筋绑扎节点箍筋绑扎框架梁梁面钢筋绑扎梁面上加节点(定位)箍筋一道节点区模板安装框架梁侧模及楼板底模安装。如果楼板底模用钢管做顶撑,也可以先搭顶撑架,利用它来做绑扎梁钢筋的操作架。1.2 梁纵筋有效锚固长度不足表现为梁纵筋未伸至远端柱边(柱纵筋内侧)或未过柱中线即弯钩,梁纵筋有效锚固长度0.4aE 或弯钩被人为烧短切断。1)形成原因 节点区箍筋绑扎好后再穿梁底筋,影响了框架梁钢筋绑扎,以至擅自烧断弯钩造成
7、纵筋的锚固不够;施工人员认识不到位,认为直锚水平段满足长度=0.4aE 后拐直角弯15d即可,从而造成梁筋锚固长度不符合规范要求。2)解决办法 按正确施工流程解决钢筋绑扎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施工人员认识,直锚水平段长度 0.4aE 只是一个检验梁纵筋在端支座锚固的条件,并不是说可以取定直锚水平长度=0.4aE。在计算梁纵筋在端支座锚固的时候,首先是伸至柱对边(柱纵筋内侧),然后才比较直锚水平段长度 0.4aE。当直锚水平段长度aE时,可以不弯15d的直钩;反之,则必须弯15d的直钩。应当注意保证水平段 0.4aE非常必要,如果不能满足,应将较大直径的钢筋以“等强度或等面积”代换为直径较小的钢筋予
8、以满足,而不应采用加长直钩长度使总锚长达aE的错误方法。当弯锚时,在弯折点处钢筋的锚固机理发生本质的变化,直钩长度到15d这个地方,已经没有内力作用,把直钩长度加大,只是浪费钢筋而已。1.3 梁纵筋在节点区连接以及梁筋净距不足表现为梁纵筋在节点区存在断点及接头,梁底筋扎堆,钢筋并排紧挨着,钢筋间存在现状通直内缝。1)形成原因 施工习惯做法错误 传统做法是将两边(等高)梁的下部筋并排锚入柱节点中,这是发达国家已经废弃的做法。混凝土里并排紧挨着的钢筋,存在现状通直内缝,这将会影响节点区的刚度,削弱节点的塑性变形能力,当地震受力时,线状通直内缝就可能发展成破坏裂缝,这对于抗震结构可能是严重隐患。即使
9、两边梁(约80%的梁)的下部钢筋刚好满足钢筋的净距要求,相向并排锚入柱节点后,就不能满足钢筋的净距要求了。对梁、柱纵筋接头位置认识不正确 有人认为:集中标注的梁下部通长钢筋贯穿通过中间支座,而原位标注的下部钢筋是在中间支座锚固,这样的认识是不对的。也有人认为如果相邻跨的同一规格的下部钢筋都在中间支座锚固的话,这必然会增加支座的钢筋密度,对结构是不利的,这也违背了“能通则通”的原则。但如果采用一根钢筋贯穿通过中间支座,又受到钢筋定尺长度的局限,这时,抗震框架梁的下部纵筋在什么位置连接将是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平法梁”实际应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2)解决办法 改变施工习惯 下部钢筋一端是直锚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震 框架结构 梁柱 节点 施工 质量 控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