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大枣产业化综合开发项目建议.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建大枣产业化综合开发项目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大枣产业化综合开发项目建议.doc(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新建大枣产业化综合开发项目建议.精品文档.新建大枣产业化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一、总论1、项目名称新建大枣产业化综合开发项目2、承办单位概况3、拟建地点4、建设内容与规模新增大枣园10万亩,包括土地租用、平整、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新增枣树1200万株。成熟期挂果枣树总量动态保持在2410万株,大枣产量平均为2.5万吨(常年)。新建高标准大枣示范园30个,面积为3万亩。包括按照标准建设的基础设施及相关附属设施。新建2座储藏能力为2000吨的保鲜库。新建2个年生产能力为1万吨左右的大枣深加工厂,主要产品为大枣饮料、大枣罐头、枣酒、枣脯、枣活性成分提取
2、物、枣粉等产品。新建1个大枣苗木繁育基地。新建配套生产生活附属设施。5、建设年限2011年至2015年。其中2011年2013年工作重点为枣园基础设施、繁育基地、大枣种植(嫁接),逐步形成枣树总量,加强成熟期枣树管理,稳定大枣总产量。20142015年工作重点为大枣储存、深加工项目建设。总体建设期为5年。6、概算投资项目概算总投资初步估算为8亿元。其中大枣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亿元(含土地流转费用、配套基础设施费用、苗木、员工工资等);大枣储藏库投资6千万元;苗木繁育基地(含基础设施、苗木、技术引进、科技人员工资等)5千万元;大枣深加工厂投资1.5亿元。项目所需流动资金估算为5千万元。7、效益分
3、析直接经济效益。经测算,枣农仅靠种植枣树一项就可直接增收1278元(人均)。生态效益。经测算,完成大枣规划栽种面积后,仅此一项就可以增加森林覆盖率12.8%,进一步加快了山区荒山治理和绿化步伐,加强生态建设。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初步估算可以安置1.5万多名城乡劳动力就业。同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二、项目提出依据1、项目所在地区基本情况1.1地理位置、区域面积XX地处辽宁西部丘陵山区,属XX市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03312052,北纬40124112,南与葫芦岛市XX接壤,西北与XX县为邻,东北与XX市交界。自然地貌格局大体为八山半水分半田。境内西北高、东南低,区域内山脉连绵起伏纵贯
4、全境。全区总面积513平方公里。耕地总量为11.2万亩,平地、坡地、山地各占1/3。1.2水文气象、土壤类型XX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风速为3.8米/秒。夏季以偏南风为主风向,冬季多以偏北风为主风向。历年最大平均风速5.8米/秒。多年平均气温为9.2。多年无霜期为186天。全年日照时数为2681小时,多年平均10以上积温为3609.全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0%。年平均降水量为600.6毫米,年际和年内间分配极不均匀,降水量70%集中在6、7、8月份,属雨热同季。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93.4毫米。属于较干旱地区。全区各类土壤总面积为76.7万亩,土壤类型主要为棕壤土、草甸土。其中棕壤土是本区主要
5、土壤。全区平均土壤有机质含量1.2%,全氮0.102%,速效磷26.9ppm,速效钾146 ppm,ph值6.79,呈中性偏酸。1.3资源情况土地。全区土地面积76.7万亩。其中耕地园地、林地、水面面积、居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未利用土地分别占比为23.58%、26.7%、2.52%、5.43%、0.96%、40.97%。全区人均土地面积5.3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水资源。全区水资源总量为8040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6590万立方木,地下水资源量为3268万立方米,重复计算量为1817万立方米,可开采量为2279万立方米。在合理调度,有序利用的前提下,完全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及生活
6、需求。矿产资源。全区经勘探、勘察,已查明各种资源30余种,其中煤炭、石灰石、紫砂、陶土、膨润土、硅石等储量较大,具备规模开采价值。人文资源。本区历史悠久,文物广泛分布,人文资源较为丰富。2、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1人口及劳动力全区现有4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61个行政村,总户数4.8万户,14.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7.9万人,农村劳动力3.37万人。2.2区域经济发展情况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9亿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2.31亿元、5.77亿元、4.7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658万元;农民
7、人均纯收入实现4563元。2.3区域产业发展总体情况产业结构调整深入实施,地区经济转型成效初显。2009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45:37。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大力实施项目支撑战略。依托区域资源优势,促成一批规模大、牵动力强的大项目落户。围绕煤炭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继续做大做强能源、电力、冶金、建材等四大支柱产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承载临近三市接续产业,初步将XX建成内陆城市和邻近三市经济发展的辐射点和连接中心。农业结构优化,大枣、畜牧、棚菜、葡萄等四大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农事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建立3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合作社迅速发展到42家。农业生产
8、产销连接性进一步增强。2.4大枣产业发展现状XX区大枣栽培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200多年前的清乾隆年间。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以前,一直处于自发发展阶段。1983年建区时,仅有50万株,建区以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根据资源优势和人们的消费需求,当地政府开始注重抓大枣发展,通过引导、支持、服务,农民对发展大枣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大枣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从“九五”伊始,当地党委、政府把大枣列为全区“资源开发、结构优化、城乡一体、科教兴区”四大发展战略之首,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主导产业来抓,确立了大枣产业,并分别制定了“九五”、“十五”、“十一五”大枣产业发展规划,落实相关政策,全力推动产业发展,大
9、枣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到“九五”末期,全区大枣总量达到450万株,“十五”末期发展700万株,截止到2009年末,全区大枣栽植面积发展到4.8万亩,总量已发展到1141万株,实现产量1.25万吨,产值2000余万元。全区大枣开发户4654户,其中拥有量在1万株以上的户数有56户,3000株以上的户数达到400余户。人均拥有量达到70株以上。大枣的品种也逐步得到改善。近年来共引进栽植成功金陵圆枣、金丝大枣、大平枣、梨枣、长枣、凌枣、三星大枣等350万株,初步形成了5个主打品种。3、项目提出的依据3.1大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1.1大枣现有品种总体落后目前,全区大枣品种绝大多数属小枣类,
10、占全部的69.3%,该类品种虽然耐旱易管,但果实较小,市场价格低、整体效益差。今后要加大更新换代力度,竭力想大中型枣类发展,真正提高产业化步伐,增强市场竞争能力。3.1.2大枣产品深加工仍处空白状态XX区是辽宁省及东北地区重点大枣产区,但目前该产业只处于出售鲜果阶段,没有一家大枣深加工厂,既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满足消费者的多方面需要,又使得该产业的产业链条短,加工程度低,产品的附加值小,对于农民增收,产业增效作用十分有限,产业整体经济效益低。31.3发展资金严重短缺从实践经验看,利用栽植和嫁接两种方式发展大枣,每亩需投入30004000元,地方财政除每亩补助200元之外,其余部分多数依靠枣农投工
11、投劳投资实现。由于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低,资金严重不足,也影响着大枣产业的健康发展。3.1.4组织化程度较低专业性协会和合作组织少,营销手段落后,生产和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低。缺少储藏与专业营销企业,现代物流方式少,不能适应生产与流通需要。3.2地区整体规划及产业发展规划目标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地区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及大枣产业发展专项规划都制定了长期和产业方向发展目标。3.3项目建设的依据由于存在问题的尖锐性和解决的困难性,大枣产业发展已经面临重要端口,长期规划和专项规划已制定了产业发展的长远和具体目标,具体落实就成为了首要问题,本项目的提出正是突破现状,实现长远的发展的
12、突破口,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1、建设的必要性分析1.1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国是世界唯一大面积栽植枣树,出口枣果品的国家。全国现有枣树面积66.7万公顷,枣年产量为2.2X109kg,占世界总产量的95%以上。我省枣树栽植面积约为4.6万公顷,年产鲜枣1.7X108 kg。我国在世界枣树生产和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大枣及加工品畅销东南亚、欧洲、日本、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常年出口量保持在800010000吨左右。在国内,大枣栽植面积和产量虽然不断上升,但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据调查,我国大枣需求量每年达200万吨以上,现在的总产量仅为需求量的50%,人居占有量不到1 kg
13、,差距很大。枣树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是任何其他果树所不能比拟的。枣树可以爬坡、进沟、下滩,特别是在辽西丘陵坡地多,污染源少,发展无公害大枣产业,大枣产业区域化开发与深加工技术研究,以及安全储运与保鲜技术的集成,不但可以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内市场需求大幅度提高,增加出口创汇,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随着科研的深入,大枣的利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红枣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元素),是上等的滋补食品,同时在中医药学上有很高实用价值。红枣中的许多营养成分如红枣多糖分子、芦丁、着色剂、膳食纤维、环磷酸腺苷,提示了红枣深加工应向三个方面发展:一是复合饮
14、料;二是食品、工业和化妆品应用的着色剂或色素方向;三是向药品、保健品方向,对其进行深加工并与其他中草药结合、研发生产具备防治心血管病、保肝解毒、糖尿病等方面的药品将最具潜力。1.2巨大的、尚待利用的发展潜力1.2.1资源优势XX区具有极为丰富的酸枣资源,现有林地总面积47.5万亩,其中“四荒”地27.5万亩,之中沟沟岔岔分布着丰富的酸枣树约2亿株,可利用空间约67万亩;另外,XX区属丘陵地区,多坡地,如果在坡地上发展大枣,可利用面积在6万亩以上,以上两者合计,可开发大枣12万亩以上。1.2.2气候适宜大枣是XX区的乡土树种,耐干旱,开花期需要70%左右的空气湿度,南票区的气候特点非常适合大枣的
15、发展,但要注意引进耐干旱的品种,通过直接栽植,尽快见效。1.2.3技术基础强建区20多年来,通过区、乡大力培训,使70%以上的农民掌握了大枣嫁接、栽植、剪枝、保花、保果等生产经营技术,为大力发展大枣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基础和保障。1.2.4品牌引导在XX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下,在市、区两级工商部门的努力下,大枣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批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的注册成功,将进一步推动当地和周边大枣产业的迅速发展。2、建设条件分析2.1交通条件铁路专线,省级疏港公路锦赤线、下凌线公路等纵贯周边地区,锦朝公路在本境设有出口,本区距锦州港、机场40公里、京沈高速公路、秦沈电气化铁路50公
16、里、XX港65公里,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充分满足项目生产、生活需要。2.2供水本项目需水共分为两个部分: 其一为大枣种植园及大枣示范园、苗木繁育基地等日常灌溉农业用水,其解决方式是可以增建小型积蓄雨水的库、塘,亦可以打井或铺设专用管道,利用中水浇灌,已弥补库塘水量缺口。其二为大枣深加工厂生产用水,可以办理取用水手续,打深井,抽取地下水,以供需要。经测算,以上所需水源在本区域内完全可以满足项目需要。2.3供电XX区经近年农网线路改造,已形成完备的城乡用电网络,项目所选地址附近设有专用回路和变压器,只需部分投资,便可将电引入项目区,供生产、生活需要,且本地有足够的电力增容量。2.4供暖本项目根据设计
17、要求在厂区内新建10吨燃煤热水锅炉采暖,或另增设必要采暖设施,保证主要生产车间及经常有人操作岗位采暖需要。2.5地质本项目生产部分选址所在地区系第四系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回填土、淤泥质砾砂、砾砂、砾质粘性土。建设场地相对宽阔平坦,利于平面布置和工程建设。2.6公用设施本项目位于中心城镇附近,所需公用设施可以由外部接入,投资成本相对较低。2.7项目用地本项目用地大部分为宜林荒山,可以采取协议租用或林地使用权流转方式实现。2.8施工本项目建设周期相对较长,可以采取分批建设的方式,按季节、年度,承包专业施工队伍承建。2.9其他条件XX区出台了大枣发展的扶持性、鼓励性政策,大枣基础设施及深加工项目建设
18、享受财政补贴。四、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1、建设规模1.1种植规模新建1个大枣苗木繁育基地,面积为1000亩。新增大枣园10万亩,包括土地租用、平整、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新增枣树1200万株。成熟期挂果枣树总量动态保持在2410万株。新建高标准大枣示范园30个,面积为3万亩。包括按照标准建设的基础设施及相关附属设施。1.2农副产品加工规模新建2座储藏能力为2000吨的保鲜库。总储藏能力在4000吨以上。新建2个年生产能力为1万吨左右的大枣深加工厂,主要产品为大枣饮料、大枣罐头、枣酒、枣脯、枣活性成分提取物、枣粉等产品。各种产品年加工生产能力不低于2万吨。2、产品方案2.1种植产品方案大枣产量平均为
19、2.5万吨(常年),其中2万吨用于深加工,4000吨鲜储,部分鲜果外销。2.2农副产品方案生产大枣饮料、大枣罐头、枣酒、枣脯、枣活性成分提取物、枣粉等产品。各种产品年加工生产能力不低于2万吨。五、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一)技术方案1、种植业生产技术与流程1.1生产技术大枣苗木繁育基地统一育苗,统一配送。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1.2流程土地平整 基础设施建设 大枣栽植或嫁接 日常管理、技术服务 成熟采摘 外销、储存、加工2、农副产品加工生产技术与流程2.1枣酒工艺流程红枣果筛选清洗水化破碎脱核果浆发酵沉淀分离汁液压榨果渣蒸馏检验 (调酒度备用)成品包装出厂2.2枣片工艺流程原料切片热
20、风干燥真空干燥冷却添加剂混合包装出厂 2.3枣粉工艺流程出厂包装微细分选两级粉碎2.4保鲜库设备及技术路线图 气调库贮藏果蔬是目前国内外较先采用贮藏果蔬的一种先进方式。气调库是在高温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利用人工制冷和调节气体成分的方法,达到对果蔬生理活动的抑制作用,采用这种方法不仅有冷藏库的“冷藏”功能又有冷藏库所没有的“气调”功能,能大幅度降低由于微生物和生理病害造成的损失,大大延长农产品的贮藏期限和销售环节中的货架期,并能保持农产品的营养价值。为保证库内气体成份调节速度快、波动幅度小,从而提高贮藏质量,降低贮藏成本,关键是必须保证气调库具有良好的气密性。本项目应用的气调库气密材料材质均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建 大枣 产业化 综合开发 项目 建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