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设计说明.doc
《施工图设计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图设计说明.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施工图设计说明.精品文档.设计: 校核: 审核: 审定: 学苑一路(花果山大道环山路)新建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第一章 工程概述1. 1 委托单位:连云港市国土局1. 2 设计范围本期工程西起花果山大道,设计起点桩号为K0+000,施工起点K0+070,东至环山路,设计施工终点桩号为K1+159.443,设计内容包括道路、排水(雨水、污水)、照明等内容。1. 3 道路区域环境与现状学苑一路位于花果山片区内,东西走向,西起花果山大道,东至花果山脚下的拟建环山路,沿线与学苑四路成“T”型交叉。其中,花果山大道、学苑四路及环山路均未实施。道路区域现状
2、:沿线道路红线用地范围多为耕种农田,多条排水沟横穿道路用地范围,道路用地地势平坦,地形无明显起伏;整个现状用地地面标高除沟塘外在3.05.8米之间。学苑一路连接环山路与花果山片区最具规模道路花果山大道,它的建设实施,将对完善花果山片区内路网有积极作用。1.4 道路性质及等级:城市次干道。第二章 设计参考资料及依据1连云港市城市干道网控制规划(19962010)2连云港市公共交通规划(19972010)3连云港市新海地区排水规划(19972010)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7公路路基
3、设计规范(JTGD30-2004)8 粉煤灰石灰类道路基层施工及验收规程(CJJ 4-97)9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 F10-2006)10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1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1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13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第五册)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1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98)17连云港市规划局关于学苑一路道路规划设计要点的函18深圳市规划院连云港花果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9
4、市规划局关于学苑一、三、四路方案批复的函连规总函200746号20市建设局关于对学苑一、三、四路新建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审查的批复连建城2007382号第三章 地形地质3.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勘探路段位于连云港市花果山片区内,全长1.15km,地势开阔平坦,地貌单元属海积平原与山前冲沉积交互相,山前地势较高。3.2地层岩性据钻探成果将勘探深度内的地层分为3个工程地质层,7个工程地质亚层,各层主要特征如下:素填土:灰黄色,以粘性土为主,结构松散。层底埋深:2.002.90m,平均埋深:2.45m。仅C2、C4孔地段分布。-1粘土:灰黄黄褐色,软塑,土质较均匀,含铁锰氧化物,切面光滑,韧性及干强度高。
5、线路勘察范围农田区域顶部有约0.2m厚的耕植土。层底埋深:1.804.80m,平均埋深:2.43m;层厚:1.802.30m,平均层厚:2.01m,C2孔缺失。-2淤泥:灰色,流塑,土质均匀,细腻,偶见贝壳碎屑及粉细砂,切面光滑,韧性及干强度高。层底埋深:5.008.90m,平均埋深:6.25m;层厚:0.806.90,平均层厚:3.88m。普遍分布。-2A粉砂:灰色,松散,饱水,夹淤泥,局部为淤泥间砂,含贝壳碎屑,分选性差,主要成份为长石及石英。层底埋深:6.409.70m,平均埋深:7.54m;层厚:0.801.70m,平均层厚:1.20m,C4孔缺失该层。-3淤泥:灰色,流塑,土质均匀,
6、细腻,偶见贝壳碎屑及粉细砂,切面光滑,韧性及干强度高。层底埋深:8.5011.20m,平均埋深:9.98m;层厚:0.904.30,平均层厚:2.30m。C3、C4孔段落缺失该层。-1亚粘土:褐黄色或灰绿色,硬塑,质较均匀,偶含小钙质结核及少量铁锰结核,切面光滑,土质细腻,韧性及干强度中高。-2亚粘土夹粉砂:土黄色或灰黄色,硬塑,质不均匀,夹薄层石英质粉砂。该层未揭穿。3.3地质构造与地震据江苏省东北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本区无活动性断裂,但距本区以西约80公里处的郯庐深大断裂活动带及东南约100公里处的南黄海地震带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地震,对本区影响较大。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抗震设防烈度为7
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特征周期为0.65S。沿线勘察范围路基段存在两层淤泥土,为工程地质不良层。20m以浅存在2-2A层粉砂层,经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判别为液化土,场地属抗震不利地段。3.4水文地质条件3.4.1地下水勘探路段内的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与微承压水。孔隙潜水赋存于层以浅土层中,其富水性及透水性较差,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补给,地下水迳流缓慢;勘探期间测得勘察路线范围内钻孔的初见地下水位埋深为1.391.60m,稳定水位埋深1.261.55m。承压水赋予-2A层粉砂层中,富水性一般,对本工程建影响不大。 3.4.2地下水类型与水、
8、土腐蚀性评价根据花果山片区的其它场地水质分析资料。地下水类型为CL-Na型。类环境条件下,地下水:结晶类腐蚀评价为:无腐蚀;分解类腐蚀评价为:无腐蚀;结晶分解复合类评价:无腐蚀性。3.5不良工程地质现象本区所处地貌单元为海积平原与山前冲沉积交互相,从勘探资料揭示结果看,勘探线路内上部赋存海相淤泥厚薄不均,厚度在0.80m-8.20m ,具含水量高、承载力及抗剪强度低、易触变等特点,属勘探线路内的工程地质不良层,对路基的稳定不利。场地存在2-2A层粉砂层,经判别为液化土,见附表:砂(粉)土液化判别成果表工程名称: 连云港花果山片区五条路(学苑一路)层号: 2-2A 地震基本烈度7度 地下水位:
9、1.38 米水位以上土容重u=17.5KN/m3 位以下土容重d=18.8KN/m3孔号标贯中点深度(m)标贯实测击数(击)实测修正标贯击数N1(击)修正液化临界标贯击数NC(击)判别结果J19.3543.1813.03液化J26.9554.6712.94液化J36.5565.7912.90液化J45.656.56.7112.76液化2-2A层液化判别结果:不液化点个数: 0 液化点个数: 4 2-2A层液化判别结论为:液 化第四章 技术标准4.1设计车速1、路段:40公里/小时2、交叉口:25公里/小时4.2道路设计荷载:BZZ-100 4.3交通等级:中等4.4路面等级:车行道采用沥青混凝
10、土高级路面,设计年限为12年。4.5雨水设计参数重现期P=1年平均径流系数=0.65地面集水时间t=10分钟管沟内雨水流行时间折减系数m=2设计暴雨强度计算公式:q=4.6污水设计参数居住用地污水指标:60立方米/公顷日公共设施用地污水指标:45立方米/公顷日市政用地污水指标:15立方米/公顷日4.7道路平均照度:混合车道Ea10Lx;照度均匀度大于0.35。4.8 道路结构强度标准(混合车道):1、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过程中压实度不小于实验室马歇尔实验标准密度的97%,弯沉值33(1/100毫米,下同)。2、二灰碎石基层:压实度98%,弯沉值58.5,7天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0.8MPa
11、。3、山场碎石垫层:层顶设计弯沉值240。第五章 道路工程5.1道路平面设计5.1.1规划要点:本工程属于新建工程,根据连云港市规划局关于学苑一路道路规划设计要点的函,学苑一路与相交道路交点坐标如下:学苑一路与花果山大道中交点:X = 53028.031 Y = 18659.080;学苑一路与学苑四路中交点:X = 52971.708 Y = 19267.077;学苑一路与环山路中交点: X = 52921.081 Y = 19813.580;5.1.2平面线形:整个道路平面线形为一直线,中间无平曲线,本设计文件中坐标为城建坐标,高程为黄海-85高程(下同)。5.1.3交叉口:1、学苑一路沿线
12、交叉口中,花果山大道交叉口不在本次设计范围,而学苑四路及环山路交叉口均在本次设计之列,为了与各条路做好交叉衔接,保证交叉口的车辆通行能力,对各个交叉口车行道予以拓宽(红线宽度保持不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渠化设计,设置导流岛以保障行人安全通行。2、学苑一路与花果山大道、学苑四路、环山路均形成“T”形交叉,通过划线展宽段设置三进两出机动车道,即进入交叉口由正常路段两车道拓展为三车道,出交叉口时车道数保持不变。展宽段长度60米,展宽渐变段长度40米,交叉口的渠化及拓宽详见道路平面设计图。5.2纵断面设计5.2.1设计要点:根据规划要点的要求,学苑一路的道路设计标高满足城市防洪排涝要求,并与相联系干道
13、标高相协调,标高控制在3.74.2米之间,纵断设计的控制标高点有三个:与花果山大道、学苑四路及与环山路中交点的标高。5.2.2纵断面设计:经纵断设计后,道路标高总体控制在3.74.2米之间,但靠近山体部分路段标高高于4.2米,因为道路近山体,地面标高总体较高;结合地形情况,与环山路中交点标高暂定为5.55米。全线道路最小坡长110米,最大坡长150米,最小纵坡3.08,最大纵坡9.57。5.3道路横断面设计根据学苑一路规划设计要点的函,学苑一路整个道路为两块板形式,红线宽30米,具体如下:5米+ 9米 + 2米 + 9米 + 5米 =30米 人行道和绿化带混合车道中央分隔带混合车道人行道和绿化
14、带 混合车道采用直线型单向外坡路拱,横坡为2.0;人行步道及绿化带采用向内直线单向坡,横坡为1.0。各种管线位置布置详见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图。5.4道路结构设计5.4.1路基处理:道路沿线穿过农田和沟塘区域,现状道路基础较差,易产生沉降及滑移;因此,对于一般的农田地段,先清除地表杂填土,无杂填土的应清除植物草根及腐植层15cm,经晾晒2-3天后再施以山场碎石垫层;对于积水沟塘地段,先排除积水及流动淤泥,并在超出红线4米范围抛填毛石露出淤泥面,其上再用山场碎石回填至结构层,并分层压实,部分不良地段还需加大山场碎石回填厚度。5.4.2路面结构组合设计:道路结构采用沥青砼柔性路面,根据江苏省地质工程
15、勘察院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工程地质剖面图和估算交通量,对道路结构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全线混合车道山场碎石的结构层厚度如下:K0+000K1000(长1000米):采用110厘米山场碎石垫层;K1+000K1159.443(长约159米):采用100厘米山场碎石垫层;1、混合车道:结构从上至下为:4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F)、6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下封层、34厘米二灰碎石基层、110(100)厘米厘米山场碎石垫层。2、人行步道结构层从上至下:6厘米彩色混凝土透水砖(单块抗压强度不小于25MPa,平均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5厘米C15无砂大孔细石混凝土粘结层、
16、10厘米C15无砂大孔混凝土基层、40厘米山场碎石垫层(注:公交站台及出租车停靠点路面结构同人行步道) 。 5.5 道路施工技术要求各部位施工须按国家及省有关道路、给排水施工及验收新规范、新规定要求施工,另强调及补充说明如下:5.5.1沥青混凝土面层:1、沥青混凝土道路强度要求(1) 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压实度不小于实验室标准密度的97,竣工验收时压实度不小于试验室标准密度(马歇尔试验密度)的96%。(2)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务必严格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5.2.22中的相关规定执行。2、沥青混合料的基本要求沥青混合料拌和前应进行详细的级配设
17、计及马歇尔试验,以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及强度,沥青砼中集料宜选用碱性石料。(1)沥青采用70号道路石油沥青,沥青等级不低于B级。(2)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相关规定。(3)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相关规定。(4)填料宜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相关规定。(5)沥青混凝土级配参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18、(JTJ D50-2006)附录C执行。5.5.2下封层:下封层采用乳化石油沥青,施工厚度不小于0.6厘米。5.5.3、透层、粘层:1、透层:在设置下封层及铺筑沥青层前必须喷洒透层油,宜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透层材料选用规格PC-2型乳化沥青,用量参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 40-2004)相关规定执行。喷洒前应清扫路面,遮挡防护路缘石及人工构造物避免污染;撒布时应均匀,花白遗漏应人工补洒,过量应立即撒石屑或砂吸油;喷洒后通过钻孔或挖掘确认透层油透入基层深度不小于5毫米,并能与基层联结为一体,然后才能铺筑面层。2、粘层:本次设计粘层油主要喷洒于
19、双层式路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沥青面层之间及路缘石、雨水口、检查井等构造物与新铺沥青混合料接触侧面;粘层材料选用规格PC-3型乳化沥青,用量参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 40-2004)相关规定执行,喷洒须均匀,并且保证接触面干燥。5.5.4二灰碎石基层:基层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为尽可能减少基层的收缩裂缝,本项目路面基层采用二灰碎石结构,以碎石构成为主骨架,石灰、粉煤灰作为填充结合料的骨架密实型结构。二灰碎石必须采用集中厂拌方式进行拌合摊铺机摊铺,二灰碎石(20条件下)湿养6天,浸水一天龄期后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0.8MPa,压实度应达到重型击实标准98以上。 1、生石灰应采用II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施工图 设计 说明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