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构柱施工方案.doc
《格构柱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格构柱施工方案.doc(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格构柱施工方案.精品文档.目 录1 编制说明11.1 编制依据11.2 编制原则11.3 编制范围12 工程概述22.1工程概况22.1.1地理位置22.1.2设计情况22.2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22.2.1 工程地质22.2.2 水文地质32.3 格构柱工程数量33施工组织安排33.1 组织机构设置33.2 施工安排43.3 工期安排43.4 施工进度说明43.5 资源配置53.5.1 机械设备配置53.5.2 劳动力配置54 格构柱主要施工方法、工艺64.1 格构柱设计参数64.2 施工流程64.3施工方法64.3.1格构柱下灌注桩施工6
2、4.3.2格构柱制作与安装114.3.3混凝土浇筑154.4 验收标准174.5 质量控制175 主要管理目标与保证措施185.1 工期目标和保证措施185.1.1 工期目标185.1.2 工期保证措施185.2 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技术组织措施225.2.1 质量目标225.2.2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225.2.3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225.3 安全目标、安全保证体系及技术组织措施255.3.1 安全目标255.3.2 工程安全保证体系255.3.3 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255.3.4 工程安全保证措施266 应急预案296.1应急组织管理机构及制度296.1.1成立应急预案应急领导小组296
3、.1.2预测与预警机制的建立306.1.3建立应急预案启动流程316.1.4应急响应组织机构及职责326.1.5应急保障346.1.6事故报告与处置356.1.7善后处置与事故的调查处理356.1.8监督管理366.2主要应急预案366.2.2对停电的预防及预案366.2.3火灾事故应急预案366.2.4触电事故应急预案376.2.5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376.2.6防地震应急预案386.3应急物资396.4应急救助407 附件411 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古地石站主体围护结构施工设计图;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2003年修订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4、50205-2015);市政地下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GJ08-236-1999);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3);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9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国家现行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则、质量技术标准,以及厦门地区在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交通组织等方面的规定;国家、行业、地方规范、标准及文件;我公司在深圳、北京、沈阳地铁施工方面的施工经验和研究成果及现有的施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机械设备配套能力以及资金投入能力;古地石站施工现场的实地踏勘资料、地质勘查报告;1.2 编制原则严格执行国家
5、及福建省厦门市政府所制订的法律、法规和各项管理条例,并做到模范守法、文明施工;严格执行施工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规范、规程和设计标准;遵守、执行合同文件各条款的具体要求,确保实现业主要求的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各方面的目标;针对城市施工的特点,科学安排,合理组织、严格管理、精心施工,以减少对周围环境及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以切实有效的技术措施和先进工艺,防止坍塌,确保构筑物维持正常使用功能,做到不断、不裂、不漏、不渗;以成熟的施工技术及先进的设备和施工工艺,确保施工安全、工程质量,为主体结构施工创造条件。1.3 编制范围古地石站主体围护结构格构柱。2 工程概述2.1工程概况2.1.1地
6、理位置古地石站位于厦门岛东北部,车站起讫里程YDK31+005.982YDK31+205.982,起点位于吕岭路与洪莲路交叉口,沿吕岭路方向往环岛干道方向约200m。现状场地地势整体较平坦,但受万科金域蓝湾、厦门口腔医院、华润大厦等建筑物所限,场地空间较狭窄。2.1.2设计情况本站为地下二层岛式站台车站,为双柱三跨框架结构,车站起点里程YDK31+005.982,终点里程YDK31+205.982,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YDK31+084.382,车站总长200m,标准段宽度20.7m,基坑深度18.9m20.7m,端头井基坑宽度为24.8m,基坑深度20.5m,顶板覆土约3.54.0m,共设两组
7、风亭4个出入口。车站主体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共分一期施工车站主体及附属结构。基坑采用地下连续墙+内支撑体系,端头井段连续墙嵌入深度为7m,局部根据地质情况调整;沿基坑竖向设置3道支撑,第一道为8001000钢筋混凝土支撑,第二、三道支撑为609.t=16mm的钢管支撑。车站小里程端接矿山区间,车站大里程端接盾构区间,盾构二次始发。车站主体围护结构采用800mm厚地下连续墙,幅宽4.37.5m,共79幅。墙深22.7525.29m;连续墙顶设置10001000mmC35钢筋混凝土冠梁。地下连续墙采用C35混凝土,并采用商品混凝土。连续墙接头采用工字钢,分为双雄槽段和双雌槽段,迎土侧和背土侧主筋均
8、为32,并设置附加筋、水平筋、桁架筋等。导墙为C25钢筋混凝土。格构柱上部为钢构件,下部立柱桩为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基础,共计28根。其中格构柱灌注桩桩径为1000mm,桩身位于基底以下10m,格构柱尺寸为460460mm,由4根L16016等边角钢和缀板焊接而成,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格构柱伸入钻孔灌注桩3m。2.2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2.2.1 工程地质本段地层结构较复杂,覆盖层以上主要由人工填土、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构成。其中人工填土普遍分布,其厚度一般在16m范围;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由粉质黏土、中粗砂层构成,分布不均,其综合厚度一般在520m范围。下部为残积砂质黏性土,层厚
9、变化较大,介于310m范围。全、强风化带分布不均,层厚变化较大,其厚度介于535m范围。中风化带岩面埋深起伏很大,于线路上呈不规则“凸”起状产出,其顶板埋深高程一般在-4.66-19.43m。除部分人工填土属欠稳定外,其它地基土属基本稳定稳定。连续墙主要穿越的地层为粉质粘性土和砂层,基底位于强风化岩或全风化岩。2.2.2 水文地质场区水文地质条件也较复杂,开挖深度内含水层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风化残积孔隙裂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各类地层渗透系数变化较大。基坑范围内分布有厚约1.205.80m的人工填土及强透水砂层。勘察期间地下水位埋深2.505.00m,标高12.8114.96m,浮动水
10、位13m。2.3 格构柱工程数量表2.3-1 古地石站格构柱主要数量表序号工程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临时立柱C30水下混凝土m313228根钢筋制安t20型钢t121.6373施工组织安排3.1 组织机构设置本工程按项目法组织施工,成立“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市轨道2号线3标一工区项目部”,项目部下设五部两室对项目进行管理,五部两室下设五个技术组对所辖项目队及施工班组进行管理。项目部组织机构图详见图3.1-1。图3.1-1 项目部组织机构图3.2 施工安排古地石站主体围护结构一期围挡施工自2016年4月16日到2017年5月30日,主要施工车站主体结构及1、2号出入口及1号、2号风亭;二期围
11、挡施工北侧3号、4号出入口,施工自2017年6月1日起至2018年3月1日。3.3 工期安排主体围护结构施工工期安排见表3.3-1表3.3-1 古地石站主体围护结构施工工期安排表序号围护结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备注1导墙施工2016.5.22016.6.132地下连续墙施工(79幅,2幅/3天)2016.5.152016.9.15一台槽壁机3格构柱施工(28根,1.5根/天)2016.9.12016.9.18两台冲击钻3.4 施工进度说明根据2号线工程的节点工期及本工程的实际特点,结合所投入的机械设备及施工技术力量,主体围护结构格构柱施工阶段的进度指标如下:格构柱施工顺序:钻机定位钻孔第一次清孔测
12、孔深安放钢筋笼(安装声测管)固定安放格构柱下导管第二次清孔测孔深(合格后)安放隔水球灌注混凝土钻机移位。投入机械设备:冲击钻2台、履带吊一辆。进度指标:1.5根 /天。3.5 资源配置3.5.1 机械设备配置表3.5.1-1 古地石站格构柱施工主要机械设备需求计划表序号机械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履带吊车QUY-50台1施工队自带2冲击钻台2施工队自带3钢筋弯曲机GW40台1施工队自带4钢筋对焊机UN1-125台2施工队自带5钢筋切断机GJ40A台2施工队自带6电焊机台16施工队自带7泥浆生产系统套18泥浆输送管米600新 购9泥浆泵台8新 购10砼浇筑架架2附带千斤顶11导管250米150
13、12配电箱200A只5新购13动力移动电箱只13新购14照明移动电箱只2新购15电缆370+210米100新购16电缆350+210米100新购17电缆335+210米100新购18电缆325+210米100新购3.5.2 劳动力配置表3.5.2-1格构柱施工主要劳动力需求计划表序号工种人数备注1钢筋工6人2钢筋下料工3人3砼浇筑工4人4送浆回浆工4人5冲击钻司机2人6吊车司机1人7泥头车司机2人8挖机司机2人9司索工2人10电工1人11维修工2人4 格构柱主要施工方法、工艺4.1 格构柱设计参数古地石站共设置28根格构柱,主要包括型钢立柱和立柱桩两部分,上部型钢立柱为钢构件,下部立柱桩为钢筋
14、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基础,格构柱截面形式为460460mm,下部立柱桩直径为1000mm,桩长为10m,型钢柱嵌入混凝土立柱桩内3m。4.2 施工流程格构柱立柱桩施工工艺流程如下:钻机定位钻孔第一次清孔测孔深安放钢筋笼(安装声测管)固定安放格构柱下导管第二次清孔测孔深(合格后)安放隔水球灌注混凝土钻机移位。4.3施工方法4.3.1格构柱下灌注桩施工格构柱下灌注桩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同钻孔灌注桩施工,采用冲击钻施工钻孔桩,钢筋笼和格构柱型钢整体安装。格构柱下灌注桩孔深偏差10cm。沉渣厚度不大于5cm。图4.3.1-1 冲击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1)施工准备钻孔桩施工前先平整场地,测量放样,人工挖孔埋设
15、钢护筒,然后进行钻孔桩施工。钢护筒采用=6mm厚钢板卷制而成,护筒直径比设计桩径大2030cm,钢护筒长不小于2.0m。(2)泥浆配置与处理泥浆制备采用膨润土。泥浆的性能与指标必须符合下述要求:入孔泥浆比重控制在1.051.08kg/cm3为宜,粘度为1822s,含砂率小于1%,胶体率大于95%,PH值大于7.泥浆充分拌制均匀。设立大的泥浆池,架设泥浆分离设备,及时处理泥浆。泥浆循环系统为一台钻机一套,对施工过程中废弃的泥浆,由运浆车予以弃运。拌制泥浆根据施工机械、工艺及穿越土层进行配合设计,泥浆指标符合表4.3.1-1要求。在施工场地设造浆池,施工前12小时采用纯碱配合膨润土进行造浆、发酵,
16、每台钻机的泥浆储备量不少于单桩体积。施工中配备泥浆净化设备,以净化灌注过程中回收的泥浆,确保后续成孔施工顺利进行。表4.3.1-1 泥浆性能指标表项目粘土层性能指标砂土、石层性能指标风化岩性能指标检验方法比重1.11.31.31.51.21.4泥浆比重计法粘度1822s1822s1822s500700ml漏斗法含砂率4%8%4%8%4%8%含砂率计法胶体率90%90%90%量杯法PH值797979PH试纸法泥浆护壁要符合下列规定:、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0m以上,在受水位涨落影响时,泥浆面高出最高水位1.5m以上。、在清孔过程中,不断置换泥浆,直至浇注水下混凝土。、在容易产生泥
17、浆渗漏的土层中维持孔壁稳定。钻孔泥浆采用优质黄泥,利用钻头在护筒内制造,待泥浆造足后才开始钻进。一般表层采用浓泥浆、小冲程、高频率反复冲砸,使孔壁坚实不坍不漏。在卵(碎)石夹土等松散层钻进时,可按1:1投入粘土和小片石(粒径不大于15cm),用冲击锥以小冲程反复冲击,使泥膏、片石挤入孔壁,必要时重复回填反复冲击23次。在通过岩层,如表面不平整,先投入粘土、小片石,将表面垫平,再用十字型钻锥进行冲击钻进,以防止发生斜孔、坍孔事故。破碎的钻碴部分和泥浆一起被挤进孔壁,大部分靠掏碴筒清除出孔外,故在冲击相当时间后,将冲击锥提出,换上掏碴筒,下入孔底掏出钻碴,倒进钻孔外的倒碴坑内,掏碴后及时向孔内添加
18、泥浆和清水以维持孔内水头高度。钻孔作业连续钻进,设专人填写钻孔施工记录,并与地质剖面资料相核对,如与设计不符,及时向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代表反映,以便确定是否变更等处理措施。检测孔深、倾斜度、直径和清孔 钻孔完成后,必须检测孔深、直径和倾斜度,其中孔径和孔深须达到设计要求,倾斜度不得大于1%。清孔就是在吊放钢筋笼之前,对孔内的石碴、泥浆进行循环清孔,清孔后泥浆比重应控制在1.031.1。如果孔底的沉渣厚度超过规范规定的15cm范围之外,必须进行再次清孔。 钢筋笼制作钢筋笼采用整体制作整体吊装,桩身主筋采用16根HRB400 22mm,笼长10.3m,加劲箍筋采用HRB400202000,螺旋箍筋采
19、用HPB30012,加密区箍筋的间距100mm,非加密区箍筋的间距为150mm,在骨架外侧设置保护层耳筋,其间距竖向为3米,每个断面设不少于3个,使主筋保护层厚度为70mm。钢筋笼配筋见附图2。钢筋调直一律采用钢筋调直机,不得采用卷扬机拉伸盘条圆钢以免发生安全事故。钢筋下料前按图计算下料长度,并考虑到焊接接头的位置,保证成型钢筋满足焊接要求。同一截面内的接头数量不应大于主筋总数的50%,相邻接头应上下错开,钢筋接头错开45d(d为主筋直径)。 制作时按图纸设计尺寸,放样制作主筋、箍筋,并标出主筋在加劲箍筋圈上的位置,加劲箍筋设在主筋内侧,焊接时使箍筋上任一主筋的标记对准主筋中部的加劲箍筋标记,
20、扶正箍筋,并校正加劲箍筋与主筋的垂直度,然后点焊牢固,主筋全部焊在加劲箍筋上后,将骨架搁于支架上,按设计位置布置好螺旋箍筋,并焊接于主筋上。受力筋的连接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应错开布置。钢筋笼底部50cm主筋稍向内侧弯曲成倾斜状。预埋钢筋、定位筋应在钢筋加工平台上机械弯制成型,各部位尺寸符合设计要求,严禁人工现场弯制,与主筋连接时应准确定位,焊接牢固。钢筋笼制作在专用台架上进行,钢筋的间距必须至少采用两个间距定位架来进行定位,禁止工人手扶固定间距,保证其主筋和箍筋的轴线、平顺度和间距符合设计要求规范误差要求。 钢筋笼在搬运和吊装时,需做好保护措施避免钢筋笼变形。搬运采用吊车,吊点设两个,在
21、吊装过程中要轻吊轻放。钢筋笼制作允许误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3.1-2规定:表4.3.1-2 钢筋笼制作质量控制标准序号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值(mm)检查方法和频率1主筋间距10尺量:每桩检查2箍筋间距20尺量:每桩检查3箍架外径10尺量:每桩检查4骨架倾斜度0.5%尺量:每桩检查5骨架保护层厚度20尺量:每桩检查6螺旋筋间距10尺量:每桩检查6骨架中心平面位置20尺量:每桩检查7骨架长度50尺量:每桩检查钢筋笼吊装 根据钻孔桩设计情况,桩径最大为1000,桩长为10m,一根格构柱的钢筋笼总重为0.71t,格构柱的重量为4.36t,施工现场中有现成QUY50t履带吊符合要求。起吊钢筋笼采
22、50T履带吊两点吊法,起吊点设在钢筋笼箍筋与主筋连接处,且吊点对称并一次性起吊。钢筋笼的对接应满足有关规范要求。为保证孔底沉渣满足设计要求,应减少对接时间。 钢筋笼设置2个起吊点,以保证钢筋笼在起吊时不变形。吊放钢筋笼如孔时应对准孔位,保持垂直,轻放,慢放入孔。若遇阻碍应停止下放,查明原因进行处理。严禁高提猛落和强制下入。 下放钢筋笼前,技术人员现场测护筒标高准确计算吊筋长度,以控制钢筋笼的桩顶标高及钢筋笼上浮等问题 起吊前准备好各项工作,指挥吊机转移到起吊位置,司索工在钢筋笼上安装钢丝绳和卡环,挂上50t履带吊主吊钩及副吊钩。 检查吊机钢丝绳的安装情况及受力重心后,开始同时平吊。 指挥员哨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格构柱 施工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