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大厦)的综合防雷设计探讨.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智能建筑(大厦)的综合防雷设计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建筑(大厦)的综合防雷设计探讨.doc(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智能建筑(大厦)的综合防雷设计探讨.精品文档.毕 业 论 文智能建筑(大厦)的综 合 防 雷 设 计 探 讨姓名:李桂芳班级:2000级(1)班申请学位:学士学号:2000405215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防雷与电磁兼容方向)导师:杨柳海(珠海市防雷中心工程师)智能建筑(大厦)的综合防雷设计探讨姓名:李桂芳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防雷与电磁兼容方向)导师:杨柳海 学号:2000405215 摘要: 智能建筑(大厦)是建筑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综合体现,并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随着科技与经济
2、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我国各地也相继出现一些智能化较高的建筑物。因此,对智能建筑的综合防雷设计则已成为防雷工作者新的任务和挑战。智能建筑(大厦)的综合防雷设计及施工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涉及面广,复杂的系统。本文首先(第一、二章)对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的定义和特点进行简述,然后(第三章)以一个工程实例对智能建筑的综合防雷设计进行探讨。主要从外部防雷,内部防雷两方面着手,而因中心机房是智能建筑的心脏,故将对机房的防雷设计进行着重深入的讨论。最后对防雷工程进行综述及提出一些问题与应注意的地方。关键词:智能建筑、综合布线、防雷设计、外部防雷装置、内部防雷装置、SPD、 屏蔽、接地、等电位连接Abstract
3、: Intelligent building are the outcome of technology of building and IT , are the comprehensive embodi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 , and have become a modern important sign of national, one area and one city. Along with the unceasing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 i
4、n the last few years, every place of our country also arises some intelligent higher buildings in succession. Therefore for the comprehensive lightening protection design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have become the challenge and the new task of lightening protection worker. Intelligence building compre
5、hensive lightening protectio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is one very important and is concerned with complex system. This paper first (the 1 st, 2nd Chapter) gives summary and character for intelligent building, and the generic cabling system, then (the 3rd Chapter) with a example project for the compr
6、ehensive lightening protection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Mainly from external, internal lightening protection both begin , and the central computer room is the heart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as a result ,there is a detail discussion for it. Last mainly tell the project summarize and discuss some prob
7、lems of the project. Key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 generic cabling system、lightening protection design 、external LPS 、internal LPS、 SPD 、shielding、earth termination、bonding目 录前言第一章:智能建筑的概述 4 第二章: 综合布线系统的概述 5第三章:智能建筑(大厦)的综合防雷设计 3.1 防雷设计的一般步骤 7 3.2某一工程的防雷方案设计 3.2.1外部防雷措施 8 3.2.2 内部防雷措施 10 3.2.3大厦防雷
8、系统的综述 17 3.2.4主计算机房的防雷措施 19结论 22致谢 参考文献 前言 智能建筑(大厦)是建筑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综合体现,并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随着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我国各地也相继出现一些智能化较高的建筑物。因此,对智能建筑的综合防雷设计则已成为防雷工作者新的任务和挑战。 智能建筑(大厦)的综合防雷设计及施工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涉及面广,复杂的系统。本文首先(第一、二章)对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的定义和特点进行简述,然后(第三章)以一个工程实例对智能建筑的综合防雷设计进行探讨。主要从外部防雷,内部防雷两方面着手
9、,而因中心机房是智能建筑的心脏,故将对机房的防雷设计进行着重深入的讨论。在第四章对防雷工程进行综述及提出一些问题与应注意的地方。摘要: 关键词:智能建筑、综合布线、防雷设计、外部防雷、内部防雷、SPD 电源SPD、信号SPD第一章:智能建筑的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信息社会和安全舒适的生活方式。1984年,美国康奈涅州哈德佛市建成了世界首座智能大厦(Intelligent Building),二十年时间里,智能建筑一起高效、安全、舒适和便利等优点,势不可挡的冲击现代高层建筑领域。它是现代高科技的结晶,是建筑艺术、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智能
10、建筑在世界上被誉为世纪性建筑,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具体体现。 智能建筑通常有三部分组成:楼宇自动化系统B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通常被称为3A。 楼宇自动化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主要对智能建筑的所有机电装置和能源设备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集中管理,它通过计算机对各子系统进行监测、控制、记录、实现分散节能控制和科学管理,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也为管理者提供更方便的管理手段。楼宇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空调监控系统、给排水监控系统、变配电监控系统、热力站监控系统、照明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监控系统、消防灭火报警监控系统、背景音乐系统和广播系统等。 通信自动化系统:智能建
11、筑的信息通信系统是保证建筑物内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同时与外部通信网(如数据网、计算机网、卫星接收及广电网)相连,与世界各地互通信息。通信网络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要求,并能适应楼外电信部门的通信网向数字化、智能化、综合化、宽带化及个人化发展的趋势。此外,还应考虑到适应接入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方面的发展,向用户提供快捷、有效、安全及可靠的信息通信服务。 办公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是指办公人员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借助于先进的办公设备,实现办公活动的科学化、自动化,最大限度的提高办公效率,减少或避免各种差错,提高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水平。 智能建筑中的计算机网络智
12、能建筑是时代信息化的结晶,它富有现代科技的先进技术,各种计算机网络、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因特网等是智能建筑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只有具备了这些与高科技融合的网络,才能够淋漓尽致的发挥职能建筑的各种功能。 智能建筑的特征可以描述如下:通过对建筑物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的并拥有高效率的优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综合布线是实现上理想的技术传输通道,也可以说是智能建筑的神经系统。第二章:综合布线系统的概述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套用于建筑物内部或建筑物群之间,为计算机、通信设施与监控系统预先设置的信息传输通道。它将
13、语音、数据、图像等设备彼此相连,并使上述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 综合布线系统应用高品质的标准材料,以非屏蔽双绞线(UTP)和光纤等作为传输介质,采用组合压接方式,统一进行规划设计,组成一完整而开放的布线系统。该系统将语音、数据、图像信号的布线与建筑物安全报警、监控管理信号的布线综合在一个标准的布线系统内。在墙上或地面上是只有标准插座,这些插座通过各种适配器与计算机、通信设备以及楼宇自动化设备相联接。综合布线的硬件包括传输介质(光纤、非屏蔽双绞线、大对数电缆等)、配线架、标准信息插座、适配器、光电转换设备、系统保护设备等。 综合布线系统的构成: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开放式的拓扑结构,是一种模块设计,
14、分为六个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配线(水平)子系统、干线(垂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以及建筑群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有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组成,包括装配软线、连接器和连接所需的跳接软线,并在终端设备与I/O之间连线搭桥。工作区子系统所使用的连接器必须具有国际ISDN标准的8位接口,这种接口能接受大厦自动化系统所有的低压信号以及高速数据信号。 配线(水平)子系统:从用户工作区连接到干线(垂直)子系统的线便是配线(水平)子系统。它是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的一部分,与干线(垂直)子系统的区别在于配线子系统在一个楼层上,并与信息插座连接。配线子系统由4对非屏蔽双绞线(UTP
15、)组成,能支持大多数现代通信设备。如果需某些宽带应用时,可用光纤。 干线(垂直)子系统:干线(垂直)子系统提供建筑物干线电缆,负责连接管理间子系统,一般使用光缆或大对数电缆。干线(垂直)子系统包括:垂直干线或远程通信(卫星)接线间和设备间之间的竖向或横向的电缆走向用的通道。设备间和网络接口之间的连接电缆或设备与建筑群子系统各设备间的电缆。干线(垂直)接线间与各远程通信(卫星)接线间之间的连接线缆。主设备间和计算机主机房之间的干线线缆。 管理间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由交连和互连以及I/O组成。管理点为连接其它子系统提供连接手段,交连和互连允许将通信线路定位或重定位在建筑物的不同部分,以使容易的管理
16、。I/O位于用户工作区和其它房间,使得在移动终端设备时能方便的进行插拔。 设备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由电缆、连接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还包括设备间和邻近单元(如建筑物的入口区)中的导线。它的作用是把公共系统的各种设备连接起来,将中继线交叉连接处和布线交叉处与公共系统设备(如交换机等)连接起来。设计注意点:设备间要有足够的空间保障设备的存放。设备间要有良好的工作环境(温度、湿度等)。设备间的设计建设应按照机房标准。 建筑群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将一个建筑物中的电缆延伸到建筑群的另外一些建筑物中的通信设备和装置上。它支持提供楼群之间通信所需的硬件,其中包括光缆、UTP、以及各种电气保护装置。该子系统
17、的常用介质是光缆和大对数电缆。在智能大厦的布线防雷设计中,必须考虑防雷系统与照明、动力、电话、电视和计算机等设备的管线关系。为了保证在防雷装置接闪时这些管线不受影响,首先,应该将这些电线穿于金属管内,以实现可靠的屏蔽;其次,应该把这些线路的主干线的垂直部分设置在高层建筑物的中心部位,且避免靠近用作引下线的柱筋,以尽量缩小被感应的范围。在管线较长或桥架等设施较长的路线上,还需要两端接地;最后,还应注意电源线、天线和屋顶高处的彩灯及航空障碍灯等线路,防止雷电波侵入。在设计室内各种管线时,必须与防雷系统统一考虑。如果必须通过一条多芯电缆连接不同来源的导线或者多条电缆平行铺设时,也要在需要的线路上加装
18、避雷器、压敏电阻等浪涌保护器,以克服当其中某一导线被雷电击中,会在相邻的导线感应出过电压击坏低压电子设备。第三章:智能建筑(大厦)的综合防雷设计 3.1 防雷设计的一般步骤:调查分析建筑物所处地方的地理、地质、气象、雷暴活动规律等条件。确定建筑物的防雷类别。外部防雷措施。内部防雷措施。3.2 某一工程的防雷方案设计:即将建设的某综合大楼位于珠海市香洲湾畔,目标是建设成集期货交易、金融、信息、结算为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型办公楼宇。大厦的主楼设计建筑尺寸为(长120m、宽90m、高70m),地上16层,地下一层。交易大厅、国际会议厅、多功能厅、银行服务区、各公司或金融机构的办公用房等分别位于不同的楼层
19、。其中主计算机房位于第四层,主配电房位于地下层。珠海市位于珠江口西侧,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使雷暴高发区,年平均雷暴日65天。因靠近珠江口,地下水较高。根据GB50057-1994,按照以下公式:N=kNgAeNg=0.024Td1.3Ae=*10-6LW+2(L+W)H(K=1.5 Td=65 L=120m W=90m H=70m ) 代入公式得:N=0.65次/a可知道该建筑物的防雷类别为二类。建筑物的防雷总框图如下(图1):3.2.1 外部防雷措施:外部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组成.按照建筑物的施工顺序即从安全的角度来考虑,外部防雷装置必须从接地系统到引下线再到接闪器逐个环
20、节按要求施工好。A 接地系统对于一幢建筑物内各种接地、究竟是采用各个系统分开安装接地体还是共用接地系统呢? 如果采用分立接地方式就会有如下的一些问题:第一, 分立接地的装置是多个的,接地体的组数则更多,需要占相当大的土地面积,在城市迅速发展、土地资源十分宝贵的今天,是根本无法解决的,即使在城郊、山顶或海岛上,由于地形、地势的限制,要做到分立接地的各个接地装置的要求也常常是不可能的。第二, 分立接地体中,接地线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交流接地,直流接地,以及避雷接地线等许多种,它们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经常相互交叉,再加地下管线等设施多时,从电气上很难将它们分立开来,因而出现干扰,甚至危及到设备的安
21、全。第三,分立接地方式,接地线众多,谁是标准的零电位,很难确定。因此没有基准零电位点。而在通信数据处理设备及电子计算机系统中,一般都要求有一个有效接地的基准电位,以保证系统可靠而正确地运行。第四,避雷接地与设备的其它接地是不同目的的两种接地。雷击时,避雷接地体会使地电位产生危险的电位梯度,多台设备的其他接地装置,会把这里的电位梯度差,通过不同系统的地线引入同一机房的危险源。鉴于这种原因,目前在世界先进的防雷技术设计中都采用较为通行的作法共用接地( Common earthing system ) 。对于智能建筑而言,大厦内各个设备应建立良好的等电位接地。我国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501
22、74 -1993) 所规定的“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直流工作接地、防雷接地等4 种接地宜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按其中最小值确定”。在实际工程中,为了避免防雷受到雷击而通过接地系统对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产生危险影响和干扰,将建筑物防雷接地压电力安全接地、电信系统接地做成共地不共线的形式,而且其接地电阻值要小于1。本建筑物采用共用接地系统,总接地电阻1,利用基础桩钢筋作垂直接地体,利用地梁钢筋作水平接地体,若阻值不符合要求要加人工接地体。(大厦的统一接地系统如图2):建设过程应进行跟踪检测,使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规范要求。基础桩钢筋作垂直接地体的部分技术指标:a 桩利用系数应0.75b 单桩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智能建筑 大厦 综合 防雷设计 探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