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XX排涝站初步设计.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某县XX排涝站初步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XX排涝站初步设计.doc(10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某县XX排涝站初步设计.精品文档.1.1绪言一、基本情况XX排灌站兴建于1965年,1966年建成投产使用,分别于1990年和1997年进行部分设备更新改造,该站为分基结构,主要包括进出水池、泵房、防洪引排涵、渠下涵、管理房等。原设计排涝面积为9.2km2,实际排涝(圈圩)面积6.3 km2,保护人口4200人,设计标准为五年一遇,自排流量为9.66m3/s,抽排流量为2.39 m3/s,灌溉流量为1.1 m3/s,16丰产50、12丰产50各两台。现老站内共4台水泵,分别为2台20HBC-40型和2台500HW-6型,4台水泵抽排流量为2.
2、424 m3/s,仅达五年一遇排模的59.3%。由于今年涨水XX河水位较高,老站的排涝标准太低,导致涝水无法自排,抽排能力也有限,导致涝水抽排不净,老站基本失去承担排涝的能力。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经济损失严重。因此新建排涝站,提高淮上区的抗灾能力,为蚌埠市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二、排涝区规划和设计标准经现场查看,根据现状情况,对排涝范围重新规划,排涝面积为7.3km2。经过校核,渠下涵孔径太小,达不到五年一遇排涝流量,防洪引排涵基本达到五年一遇自排标准,不满足十年一遇排涝标准,且两涵均建于1965年,为浆砌石结构,虽然引排涵在97年经过接长处理,但目前也有渗流、开裂、闸门漏
3、水等现象,不能正常使用。由于站、涵均使用了40余年,已无维修使用价值,且排涝模数较低,计划拆除处理。该站规划实施的渠道及配套建筑物,由于长期不用(连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建筑物毁坏、渠道已平了种地,农民都已自筹打井灌溉。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由于生产体制、农民的认识等问题,已建成的灌溉站都不能正常发挥效益,所以本设计本着实事求是,节省投资的原则,计划在老站西侧站一座新排涝站,采用上下层涵洞结构,自排结合抽排,通过穿堤防洪涵入浍河。新建排涝站位于XX县北区XX乡三里村。该站承担的排涝范围:北以后陈家三里圩外截水沟为界,南以界沟西堤为界,西至XX河左堤,东抵津沪铁路。排水面积9.2 km2。耕地面积0.
4、75万亩。排水片地形北高南低,高程在19.50m17.00m之间变化,整个地形坡度变化均匀,坡降在1左右,给该排涝区的工程布置提供了良好的条件。XX排水片紧靠XX河,地势低洼,汛期XX河水位大部分期间高于圩内地面高程。XX建县后,1965年兴建了排灌站,内涝灾情有所减轻。该站装机为166KW,抽排模数仅为10年一遇排涝标准的17%,该站已经运行42年,土建工程损坏严重,已无整修加固的价值。机电设备老化,带病运行,汛期机泵不能全部投入运转,而且机泵效率极低。因此,涝灾仍然十分频繁。根据1991-2007年涝灾统计资料分析,13年中受涝成灾的年份为8年,1991、1996、2003、2007年为重
5、灾年,特别是2003年,由于怀洪新河两次分洪对XX河影响,超过警戒水位17.5m长达1个月之久。因该排涝片人口密集、村庄较多,同时土地利用率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重较大,所以计划设计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1.2水文XX排涝站地处南北冷暖气流交汇频繁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少雨干燥、气候寒冷;雨季集中于69月份,气候睛热湿润。根据XX县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60,多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60-70%;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大水年份降雨量可达1300,小水年份仅为500;最大三日降雨量为318.6,多年平均最大三日降雨量为134.6;
6、建国以来三日降雨量超过5年一遇标准的有25年,占统计年份的46.3%。造成洪涝灾害的有14年,占统计年的26.4%。根据XX闸水文站观测资料统计,XX闸多年平均水位为17.68m。水位超过18.0m的有13年。其中1950、1954、1963、1965、2003年洪水位均接近或超过19.0m,其中1965年达到19.55m。洪峰流量均超过1000m3/s。1.3地质XX排涝站位于XX河左岸的XX圩内。场区地层属华北地层区两淮分区淮北小区,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晚更新统(Qal 4-3)河湖相冲积地层。土性主要为重轻粉质壤土、砂壤土等,表层为XX河治理清淤的冲填土。地层土质,上部基本属中等压缩性
7、土,下部为低压缩性土,砂壤土属无液化,强度较高。地下水以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为主,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与XX河水有密切的水力联系。地表水和地下水对砼无腐蚀性。孔隙潜水稳定水位埋深1.65m、水位高程17.46m;承压水位埋深4.02m0.10m,水位高程17.62m16.52m。场地土层为弱透层或微极微透水层。1.4工程任务与规模原XX排水片,面积6.3 Km2。该片排涝站的排涝模数为0.25m3/s.Km2,相当10年一遇的17%,机排流量为2.39m3/s。该站已运行42年,土建工程严重损坏,机电设备老化、效率很低。XX排涝站的主要任务,在不能自排条件下抽排圩内涝水入XX河,将排涝标准提高
8、到10年一遇。新建XX排涝站设计抽排流量为7.91m3/s,设计自排流量为14.81m3/s。进水池设计抽排水位17.00m,最高抽排水位17.50m,平均水位抽排水位17.00m,最低抽排水位16.50m,自排设计水位17.00m;出水池设计水位19.64m,最高水位19.67m平均水位18.28m,最低水位17.79m,自排设计水位17.00m。设计净扬程2.64m,平均净扬程1.28m,最高净扬程2.17m。1.5工程布置与主体建筑设计三里排涝站设计装机3台,单机容量210KW,总装机容量630KW,抽排设计流量7.91m3/s。排涝出水涵闸穿越XX河左堤。该堤防等级为等3级。根据堤防工
9、程设计规范和泵站设计规范,三里排涝站定为等4级建筑物。新站址选在老站址以西约60米处。三里排涝站采用正向进水,正向出水式布置,顺水流向依次布置的工程主要由上下游排涝沟、进水闸、前池、站身、压力水箱、控制段、穿堤涵闸等。主体建筑物与XX河左堤垂直,呈一轴线布置。上游东西方向各新建二条引排沟,西端与圩内排水原西截水干沟连接,东端渠通过渠下涵穿过灌溉干渠与原东截水干沟连接;下游新建一条引排沟,北端连接防洪闸,南端与XX河衔接,是XX排水片内涝输水道。下游引排沟沟底高程13.25m,沟顶高程18.20 m;设计沟底宽7.0m,沟顶宽26.8 m,边坡1:2,设计流量为7.91m3/s。进水闸:设计孔径
10、为24.0m,闸室长9.7m,宽7.5 m。闸底板高程14.50m。闸室上游段设置栏污栅,下游段设置检修闸门、闸顶设宽2.00m交通桥。前池呈扩散型,池宽由8.7m扩至9.5m,长4.0m。底板高程由14.50m逐渐降至13.80m高程。与泵室底板同高。站身:泵站主厂房长10.50m,宽7.4m。配电室在电机房出水侧呈凸布置。长10.50m,宽4.0m。进水室底板高程13.80m,电机层高程19.50m,水泵层高程16.00m。进水室长9.00m,向前延伸4.0m。采用1泵1室,进水室总宽10.50m。压力水箱和控制段,采用双层结构。下层为泵站自排通道,上层为抽排通道。在控制段设闸门,控制自排
11、和抽排水路转行。排涝出水涵,是穿XX河左堤的涵闸。闸底板高程13.25m,孔径为2孔2.6m2.6m箱涵结构,出口设置防洪工作闸门。另外,在农用生产道跨越引排沟建生产桥1座,桥宽15.0m,桥底高程为14.5m,桥下过水流量为8.71m3/s,孔径为34.0m。1.6水力机械根据规划资料提供的泵站运行条件,通过泵型优化比选和工程造价比较。本站推荐3台1000ZLB-4型轴流泵,单机功率210KW,总装机630KW。水泵叶片安放角为0,转速485 r/min,设计工况扬程3.64m,流量2.75m3/s。效率87%。配YSL5004-12型电动机3台,单机额定功率215 KW。泵室内设LX型3t
12、单梁悬挂式起重机1台,供机泵安装和检修时使用;设置2台50W25-32-5.5型供水泵,为水泵传动装置冷却、水泵填料函润滑以及消防提供水源;配2台QW100-15-11型排水泵,用于当机组检修时排除前池积水;设2台N07轴流风机和1台KFR-70LW/G柜式空调,用来改善主泵房以及中控室的运行条件。1.7电气设计本站的供电电源为XXXX变电所。架一回10(kv)架空线路到XX排涝站。导线型号为LGJ-50的钢芯铝铰线。线路长度1.4km。本站装机3台YSL5004-12型异步电机,额定功率215KW,额定电压380V,额定电流427A,转速490r/min,额定功率因数0.82,效率93.2%
13、。选用S9-1000/10 1000kVA、 105%/0.4KV型主变1台。专用线的终端杆加装一组RW4-10/200/150的跌落式熔断器,主变高压侧选用RW4-10/200/100型的跌落式熔断器,作为线路开断和短路保护用。低压侧选用TMY-1008型铜排作相母线,另选一根VV22-1KV-150的电力电缆作零母线,接中性接地母线;为保证泵站运行期间站用负荷用电及非运行期间的办公、检修及生活用电,选用1台S9-50/10 50(kVA),1015%/0.4(KV)型站变。在主变和暂变的跌落式熔断器前设LW3-10II/400 A I=6.3KA 六氟化硫熔断器,为了在事故发生时能及时切除
14、高压侧电源,实现就地操作和远距离自动控制。电动机起动采用全电压直接起动方式。并采用集中补偿方式进行无功功率补偿。为使泵站安全、可靠地运转,满足机组能迅速开停的要求,时对泵站发生的各种事故或故障能自动、迅速、准确地作出反应,并及时发出相应的信号,站按相关规程配置了较完善的继电保护系统和集中控制、信号装置。控制、保护、信号系统采用继电器构成常规控制回路。 1.8金属结构根据XX排涝站的自排、抽排、防洪等运用条件,泵站枢纽金属结构设备布置为:进水闸下游段设2扇钢筋砼闸门,动水开启、静水关闭,配手电两用15t螺杆启闭操作;进水闸上游段设2扇拦污栅,并配移动式BLQ-Y-3500格栅式清污机1台;控制段
15、设2扇梁格式钢筋砼闸门,静水关闭,配手电两用LQ-100KN手电两用螺杆式启闭机2台;排涝出水闸设2扇潜孔式平面钢闸门(兼作泵站出口快速事故门),动水启闭。配QPQ-160KN单吊点卷扬机。1.9施工组织设计新建XX排涝站。装机3台,单机容量210KW,开关站布置S91000/10主变和S950/10厂用变各一台。架设10KV输电线路1.4km。本工程主要土建工程量:土方开挖20720m3,土方回填9885m3,砼及钢筋砼浇注1313m3,堆砌石953m3,钢筋85.4t。XX排涝站布置在XX河左堤背水侧,除防洪排涝出水闸外,其他建筑物施工不受XX河洪水威胁。泵站场地能够满足施工布置需要。建筑
16、场地比较偏避,周围干扰较少。水路:紧靠XX河,船只可在XX河穿XX河涵闸下游靠岸,对外交通十分方便。若蚌宿公路至火车站的XX河左堤顶铺筑砂石路面后,可做到晴雨无阻。本工程所用块石从蚌埠锥子山石料场采购;碎石从灵壁石料场采购,黄砂料源为XX码头。水泥、钢筋、木材、柴油等从XX县城采购。本工程施工水电供应:施工用电,工程开工前可首先从XX110kVA变电所架10KV站用变电所输电线路和变配设备,或自备2台50KW柴油发电机2台;施工和生活用水,可先打站用机井1眼,提供水源。本工程主体工程必须在1个枯水期内完成。第一年11月底完成施工招投标等施工筹备工作,12月初施工队伍进场,开始进行主体工程的基坑
17、土方开挖,12月下旬进行站房下部砼浇筑,第二年3月中旬前完成地面以下主体工程的砼浇注和砌石。4月中旬前完成主体工程的土方回填。5月初开始进行机电设备安装,5月底前安装完毕,6月底前工程竣工。本工程高峰期施工强度:土方开挖1.6万m3/月。高峰期在12月中旬;砼浇筑500m3/月,高峰期在翌年1月。主体工程施工工日为1.1万个。工程总工日1.32万个。平均施工人数100人,高峰期150人。本工程主要建筑物材料需要量:水泥463.5t、钢筋91.4t、板枋 29.8m3、块石836m3、碎石1316m3、黄砂1016m3、柴油12.5t。1.10环境保护本工程建成后对环境的有利影响远大于不利影响。
18、XX排涝站完成后,XX圩排水片的抽排标准,由10后一遇的17%提高到10年一遇,大大提高该地区的防洪除涝标准,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改善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和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同时为该片工农业生产的稳定和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是施工期,通过有效的环保措施可以减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影响也将随之消失。因此,本工程从环境角度考虑是可行的。1.11工程管理 XX排涝站在建设和运行期间由XX县机电排灌站管理,按现行管理体制运作,不再增设管理机构。XX排涝站管理范围,包括泵站及其进水闸、前池、压力水箱、控制段、排涝出水涵闸、机电配电、变电站及输电线路、站区和管理站的其他
19、设施,排涝站管理和运行所需的设施占地等。XX排涝站管理机构及编制定员的设置,本着精简统一,有效运行、安全经济的原则,依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编制定员试行标准(SL705-81)的规定,设置泵站的生产人员、管理人员为6人。依据水闸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0-96)的规定,拟新建管理用房为两层楼房面积共382m2。XX排涝站所需的办公用房建筑面积为100 m2,职工福利用房建筑面积为200 m2,生产和辅助生产用房建筑面积为82 m2。运行期,需有专人进行水位、沉降等观测,并认真整理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应加强经常性的维修工作,特别注意不要使建筑物和机电设备超负荷运行。并经常养护和定期检修,确保设
20、备良好、运转正常。工程主要控制运行方式为:当XX河水位不高,具有自排条件,应充分利用自排闸自排,以减少抽排费用;否则,关闭自排闸,利用泵站抽排涝水。XX排涝站具有较强的社会效益。为减轻受灾区群众的负担,应制定合理的水费征收标准,做到足额征收到位。并列入城关站或县财政管理,以保工程正常运行管理。1.12设计概算本初设概算按水利部及安徽省现行有关编制办法和规定进行编制,主要依据有:a)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b)水利部水建2003号文关于(中小型)水利水电设备及安装工程概(预)算定额有关问题的通知;c)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
21、。本工程概算按以上主要依据和2007年上半年价格水平进行编制。工程静态总投资580万元。其中:基本预备费万元,单位千瓦静态投资元/Kw。水土保持工程投资万元,环境保护工程投资。年物价上涨指数0,价差预备费0万元。1.13经济评价本工程概算总投资588万元。工程建设期2年。分年投资分别为310 万元和466.47万元、年运行费27.9万元,工程多年平均排涝效益240万元。经计算,工程经济内部回收率31.6%,大于12%的社会折现率,经济效益费用比1.95,大于1.0,经济净现值741万元,大于零。说明本工程经济上是合理的。根据敏感性分析,本工程EIRR达到极点(12%),允许投资增加的极点是1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某县 XX 排涝 初步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