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矿矿井抽放瓦斯工程初步设计.doc
《某煤矿矿井抽放瓦斯工程初步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煤矿矿井抽放瓦斯工程初步设计.doc(8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某煤矿矿井抽放瓦斯工程初步设计项目编号保密云南XX矿业有限公司矿井抽放瓦斯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煤炭科学研究总院XX分院二八年十一月目 录前 言- 1 -第一章 矿井概况- 1 -第一节 井田概况- 1 -第二节 地质特征- 3 -第三节 井田开拓及采区划分- 10 -第四节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12 -第二章 矿井瓦斯抽放可行性研究- 13 -第一节 煤层瓦斯基础参数- 13 -第二节 矿井瓦斯储量- 13 -第三节 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 14 -第四节 瓦斯抽放必要性和可能性- 20 -第三章 瓦斯抽放初步设计- 25 -第一节 矿
2、井瓦斯来源分析- 25 -第二节 抽放瓦斯方法- 26 -第三节 钻场及钻孔布置- 33 -第四节 钻孔施工设备选型及检测仪器仪表配置- 41 -第五节 封孔方式、材料及封孔工艺- 42 -第六节 抽放瓦斯效果预计- 43 -第七节 矿井抽放规模及抽放年限- 46 -第四章 抽放管路系统及抽放设备选型- 47 -第一节 抽放管路系统- 47 -第二节 抽放设备选型- 54 -第五章 地面抽放泵站- 60 -第一节 抽放站选则与布置- 60 -第二节 瓦斯泵站及附属设备布置- 60 -第三节 抽放站场地平面布置- 60 -第四节 电气及通信- 62 -第五节 瓦斯抽放泵站场地建筑及环境保护- 6
3、5 -第六节 给排水、供热、采暖及通风- 66 -第六章 瓦斯利用- 69 -第一节 矿井瓦斯利用途径及方案- 69 -第二节 瓦斯利用管路布置- 70 -第七章 抽放瓦斯管理- 71 -第一节 队伍组织- 71 -第二节 图纸和技术资料- 71 -第三节 管理与规章制度- 72 -第四节 常用记录和报表样式- 73 -第八章 安全- 76 -第一节 抽放系统及抽放泵站安全措施- 76 -第二节 检测、监控系统- 77 -第九章 技术经济- 81 -第一节 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 81 -第二节 投资- 81 -第三节 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 82 -.精品文档.密级前 言一、概述XX煤矿位于云南
4、省XX县,是云南省东部重要煤矿之一,行政区划隶属XX县墨红镇XX村村民委员会管辖。本区为中低山相间的高原构造侵蚀山地地形,山区地形切割强烈,海拔标高+2175+1792m,相对高差383m,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中部低平。1、矿权设置情况XX煤矿采矿权人为云南XX矿业有限公司,采矿证号:5300000620933。有效期九年,自2006年12月至2015年12月。开采范围(即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采矿权范围)南北长约3.08km,东西宽约2.14km,面积6.58km2,开采深度1800m1350m标高,截止2008年3月31日,全矿井共获得各类煤炭资源储量8262万t。2、矿井生产状况按照
5、XX煤矿审查批复的初步设计方案,煤矿设计采用斜井开拓。在贾古德村以西、20号勘探线以南沿煤层走向平行掘进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斜井。主斜井和副斜井井口标高均为+1832.00m,风井标高为+1828.00m,三条井筒的方位角均为28,倾角均为23。主斜井采用大倾角胶带输送机提升原煤,同时用于进风。副斜井装备JK2.5220型单筒绞车,用于进风,回风斜井是矿井的专用回风斜井。据现场调查,到目前为止该矿主、副、风井和井底车场现已形成,一采区回风大巷已掘进287.2m,一采区轨道大巷已掘进223m。XX煤矿在2008年9月在昆明召开了“云南省XX县XX煤矿首采M11煤层可行性分析”论证会,经过专家论证
6、确定M11煤层作为首采煤层,目前首采工作面11101回采工作面已在准备中,11101回风顺槽已掘进271.3m ,1110运输顺槽已掘进193.3m,11101回风顺槽瓦斯顶抽巷已掘进430.4m,11101运输顺槽顶抽巷已掘进219.5m。在矿井实际开拓揭露M9和M11煤层和煤巷掘进过程中,发现两个煤层的瓦斯较大,在煤层钻孔施工过程经常有喷孔、顶钻和夹钻现象,掘进工作面在炮后经常出现瓦斯浓度超限的现象,最高达到4%,涌出量超过了3m3/min。2008年11月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XX分院鉴定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根据煤与瓦斯抽放规范规定,开采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必须建立地面永久瓦斯抽放系统或
7、井下移动泵站瓦斯抽放系统,于是XX煤矿于2008年7月,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XX分院为XX煤矿进行矿井瓦斯抽放初步设计工作,煤科总院XX分院的工作人员经过现场试验、测定及考察,又结合煤科总院XX分院之前为XX煤矿所作的云南XX矿业有限公司XX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鉴定和云南XX矿业有限公司矿井瓦斯基础参数测试与抽放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该矿井的瓦斯抽放初步设计。二、编制设计的依据1、云南XX矿业有限公司XX煤矿M11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2、云南XX矿业有限公司XX煤矿矿井采掘工程剖面图;3、云南XX矿业有限公司XX煤矿通风系统示意图;4、云南省XX县XX煤矿先期开采地段补充勘探报告;5、云南XX矿业
8、有限公司XX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鉴定;6、云南省XX矿业有限公司XX煤矿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7、云南XX矿业有限公司矿井瓦斯基础参数测试与抽放可行性研究;8、煤矿安全规程;9、煤矿瓦斯抽放规范;10、煤矿瓦斯抽采指标。三、设计的指导思想1、在符合规范要求、满足使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造价、节省投资;2、尽量利用原有巷道,不增加开拓费用;3、地面泵站尽量集中建设,便于后期利用;4、设备、管材选型留有余地,便于系统的改扩建和今后进行瓦斯利用;5、采用工艺先进、符合实际。四、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1、对XX煤矿矿井瓦斯赋存情况、抽放方法的确定、抽放效果的预计等进行阐述;2、井下瓦斯抽放管网与主管路敷设及管路
9、选择、钻孔布置及钻进设备选型;3、地面抽放泵站设计,包括设备选型、土建工程、总平面布置及给排水、供电、供暖、通信及安全监测等辅助环节;4、抽放瓦斯管理及安全措施;5、技术经济分析和工程投资概算。第一章 矿井概况第一节 井田概况一、矿井位置、范围XX煤矿位于云南省曲靖市XX县城东南,距XX县城直线距离约28.5km处。行政区划属XX县墨红镇管辖,矿井地理极值坐标:东经10412451041400,北纬252445252630。矿井范围(即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采矿权范围)南北长约3.08km,东西宽约2.14km,面积6.58km2,矿井各拐点坐标见表1-1。矿井各拐点坐标表 表1-1序号经度纬
10、度XY矿110412452526152814802.735420782.7矿210412452524452812033.035420766.0矿310414002524452812021.035422863.0矿410414002526302815252.035422881.0矿510413002526302815262.035421205.0矿610413002526152814800.035421202.0二、矿井交通条件矿井北至XX县城有公路相通,里程约60km。XX至曲靖65km,有高速公路相连。贵昆铁路支线(曲靖XX红果一线)在XX县城北侧通过,建有XX火车站,交通较方便 (见图1-
11、1) 。三、自然地理(一)地形地貌该区为侵蚀低中山地貌,山区地形切割强烈,海拔21751792m,相对高差383m,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部低,南高北低,主要山脉为北北东走向,山间深谷与山脉基本平行,其中相间分布有北西南东向短轴谷地,构成中山低山,深谷浅谷,山川纵横交错的地形地貌。图1-1 交通位置图(二)水系区内主要河流为交一河,近南北流向,为补木河的上游。区外补木河与于庵子冲河汇合东流,经青龙、大青山、富乐拉坡入块择河,汇入喜旧河注入南盘江。属珠江水系。 矿井内交一河河流水位最高点海拨1840m,最低点1792m,区内水位相对高差48m,各沟谷小溪受大气降水的限制,流量小,流入交一河。(三)
12、气候该区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为霜冻期,34月为风季干燥期,510月为雨季,全年气温变化较大,最高气温34.9,最低气温-11,年平均气温13.8。年均降水量1093.7mm。该区冬春干燥多雾,夏季多雨湿润,即冬寒夏温,春暖秋凉。气候特点属高原性季风气候。风向:主导风向东南风向。(四)自然灾害区内灾害性气候频繁,主要灾害有霜冻、干旱、洪涝、低温等。据XX县史料记载,XX城方圆20km范围内曾于1537年、1833年、1856年先后三次发生过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近十年来小震时有发生,1965年1月开始对地震统计记录,1978年XX城北发生过2.7级地震,XX城西发生过3.1级地震,据GB1830
13、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本区属六度带,按七度带设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第二节 地质特征一、地层及地质构造(一)地层区域内分布的地层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龙潭组、长兴组;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飞仙关组、永宁镇组等。主要含煤地层为龙潭组、长兴组。各地层主要特征见表1-2。各地层主要特征表 表1-2地层名称厚度(m)时 代岩性描述永宁镇组(T1y)200250三叠系下统灰色薄层状灰岩、泥质灰岩,产瓣腮类动物化石。飞仙关组(T1f)300380三叠系下统紫色中厚层状粉砂岩、细砂岩为主,顶部及底部为紫红色薄层状泥岩,含较多蠕虫状方解石柱体。卡以头组(T1k)11
14、0130三叠系下统黄绿色厚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底部产瓣腮类化石。长兴组(P3c)80100二叠系上统灰色、深灰色细粒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夹菱铁岩及煤层。龙潭组(P3l)150190二叠系上统灰绿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菱铁岩及煤层。峨嵋山玄武岩组(P3)300380二叠系上统灰绿色致密块状玄武岩,具气孔、杏仁构造,上部夹紫色凝灰岩。茅口组(P2m)350500二叠系中统灰色厚层状、质纯灰岩,夹白云岩,产蜓科化石。注:根据国际地层委员会2006年划分,二叠系划为三分。(二)地质构造矿井位于大地构造杨子准地台、滇东台褶束、曲靖台褶、XX凹褶区。区域处于XX师宗弥
15、勒大断裂以东5km左右,有一系列的N E 向、N N E 向的断裂构造及褶曲,走向基本一致,本矿井位于格宗向斜西翼南部。二、煤层(一)含煤性XX煤矿含煤地层为龙潭组(P3l)和长兴组(P3c),煤系地层厚度225.80272.61m,平均245.84m,煤系地层中含煤层54层,煤层总厚27.02m,含煤系数10.99%。可采煤层6层,可采煤层总厚13.48m。1、龙潭组(P3l):厚度155.60173.07m ,平均163.34m,含煤层35层,煤层总厚21.36m,龙潭组含煤系数13.08%.组内可采煤层6层(M9、M11、M15、M16、M21、M22),总厚度13.48m。1)、龙潭组
16、第一段(P3l1):厚度84.31m,含煤层24层,厚度10.71m,本段含煤系数12.7%,可采煤层3层(M16、M21、M22),厚度6.01m。2)、龙潭组第二段(P3l2):厚度80.68m,含煤层11层,厚度10.65m,本段含煤系数13.2%.可采煤层3层(M9、M11、M15),厚度7.47m。2、长兴组(P3c):地层厚度82.50m,煤层19层,煤层总厚5.66m,本组含煤系数6.86%,本段无全区和大部可采煤层,个别煤层局部可采。各可采煤层稳定性参数、评价情况、分布、组合特征见表1-3。煤层在煤系地层中的分布及组合特征表 表1-3煤层煤 层夹 石采用厚度(m)最小最大平均可
17、采性指数变异系数(%)结构稳定性可采性评价间距(m)最小最大平均层数主要岩石M70.001.810.930.5651.27简单不稳定局部可采19.2729.3523.3501泥岩M91.696.173.82141.44简单稳定全区可采01泥岩13.7222.0018.59M111.42.081.72111.44简单稳定全区可采01泥岩9.5630.6819.22M151.44.301.93143.57较简单稳定全区可采02炭质泥岩6.2814.5012.04M161.21.971.66115.76简单稳定全区可采01泥岩27.9538.9332.43M211.53.142.31120.74简单
18、稳定全区可采01泥岩3.0315.119.11M220.42.842.040.8944.48较简单稳定大部可采02泥岩(二)可采煤层XX煤矿共有可采煤层7层:1、M7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二段顶部,上距M6煤层1.7216.81m,平均7.57m,煤层可采性指数0.56。煤层厚度为01.81m,平均0.93m,层位稳定,煤层含01层夹矸,夹矸为棕灰色高岭石泥岩,结构简单。煤层局部可采,在补2102号孔附近沉缺(见图4-2-1),属不稳定煤层。该煤层顶板为长兴组的底部地层,其岩性为粉砂质泥岩夹薄层状菱铁岩,二者呈不等距互层状出现。2、M9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二段中部偏上。上距M7煤层19.2729.3
19、5m,平均23.35m,煤层可采性指数1。煤层厚度1.696.17m,平均3.82m,结构单一,煤层层位稳定。全区可采,属稳定煤层。仅在ZK2301孔附近见有分叉现象,个别部位在煤层近底部见1层灰黑色炭质泥岩或棕灰色泥岩夹矸,厚0.250.54m。顶板为薄层菱铁岩与薄层粉砂质泥岩,近等距互层。底板多为灰白色、灰色粘土岩、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3、M11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二段中部,距M9煤层底板13.7222.00m,平均18.59m,煤层可采性指数1。煤层厚度1.402.08m,平均1.72m,层位稳定。全区可采,属稳定煤层,煤层下部常夹一层0.030.10m厚的棕灰色中粗晶高岭石粘土岩(泥
20、岩)夹矸。顶板岩性为粉砂质泥岩,夹簿层中层状菱铁岩。底板泥质粉砂岩或粉砂岩。4、M15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二段中部偏下,距M11煤层底板9.5630.68m,平均19.22m,煤层可采性指数1。煤层厚度1.474.30m,平均1.93m,煤层层位稳定。全区可采,属稳定煤层。煤层含02层夹矸。夹矸为灰黑色炭质泥岩,顶板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少量菱铁岩。底板为泥质粉砂岩。5、M16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一段顶部,距M15煤层6.2814.50m,平均12.04m,煤层可采性指数1。煤层厚度1.231.97m,平均1.66m,煤层层位稳定。全区可采,属稳定煤层。煤层中下部常夹1层0.030.09m的棕灰
21、色中粗晶高岭石泥岩或灰黑色炭质泥岩夹矸,夹矸中富含大量的炭化植物碎片化石。此特征矿井内甚为明显。顶板为粉砂质泥岩夹炭质泥岩,底板为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6、M21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一段中部偏下,距M16煤层底板27.9538.93m,平均32.43m,煤层可采性指数1。煤层厚度1.523.14m,平均2.31m。层位稳定,属稳定煤层。煤层中下部常有1层夹矸为棕灰色隐晶质高岭石泥岩或灰黑色炭质泥岩,夹矸厚度0.050.65m,有时变化为泥岩。顶板为细砂岩(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夹薄层状菱铁岩。底板为泥质粉砂岩。7、M22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一段下部,距M21煤层底板3.0315.11m,平均9.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 矿井 瓦斯 工程 初步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