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方案_图文.doc
《沉降观测方案_图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降观测方案_图文.doc(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沉降观测方案_图文.精品文档.目 录1、工程概况- 1 -2、适用范围- 1 -3、总则- 1 -4、 主要依据的标准及规范- 2 -5、组织与管理- 2 -5.1 织机构与人员配置- 2 -5.2 主要工作内容- 3 -5.3、工作分工与职责- 4 -5.4、工作程序- 4 -5.5、工作要求- 5 -6、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网要求和测量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5 -6.1 建网说明及注意事项- 5 -6.2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6 -6.3 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6 -6.4 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7 -6.5 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9
2、-6.6 测量工作具体要求- 10 -7、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12 -7.1 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12 -7.2 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17 -7.3 观测技术要求- 18 -7.4 自动化沉降观测- 20 -8、 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28 -8.1 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28 -8.2 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33 -8.3 观测技术要求- 34 -9、 隧道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36 -9.1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36 -9.2 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39 -9.3观测技术要求- 39 -10、 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40
3、 -10.1 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40 -10.2 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40 -10.3 观测技术要求- 40 -11、 线下工程沉降评估- 40 -11.1 路基工程沉降评估- 40 -11.2 桥涵工程沉降评估- 42 -11.3 隧道工程沉降评估- 44 -11.4 过渡段工程沉降评估- 44 -11.5 区段工程综合评估- 45 -11.6沉降及变形评估资料提交的要求- 45 -12、 数据传输流程与数据管理- 46 -12.1 数据传输流程- 46 -12.2 文件管理与格式要求- 48 -12.3 数据录入与输出管理- 49 -附件一:附表57附件二:沉降变形观测标
4、识牌- 60 -基础工程沉降观测方案1、工程概况CGZQSG-11标段位于云南境内,始于姚家坪出口段,经过以勒镇,黑树镇,终点为高坡隧道进口端,自DK317+262至D3K343+169(长链725.994m),线路长度26.633km。主要工程量为:本标段路基长2.106km,路基共有7处。大桥1057.55延长米/6座,中桥104.14延长米/2座,涵洞344.19横延米/9座。隧道23.33km/8座,车站1座。2、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CGZQSG-11标线下工程施工期及正式验收通过前的沉降观测评估工作。3、总则3.1、为指导成贵铁路CGZQSG-11标做好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通过对路基
5、、桥梁及隧道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碴轨道结构的安全,制定本技术方案。3.2、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的重点应是线下工程的变形,评估应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变形关系。3.3、基础工程的沉降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全面反映工程实际状况。4、 主要依据的标准及规范(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4)建
6、筑沉降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5)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6)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09);(7)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8)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9)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10)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11)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12)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13) 成贵铁路工程设计文件(中铁二院);(14)
7、铁路总公司及原铁道部有关规定。(15) 新建铁路成都至贵阳线乐山至贵阳段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5、组织与管理5.1 织机构与人员配置按照成贵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要求,项目部组建由总工程师任组长,精测队长及各分部总工为副组长,分部测量队长为组员的沉降观测工作领导小组.并由各分部抽调测量人员经过培训合格后上岗组建三个专业沉降观测小组,每小组编制3-4人。配备专用车辆进行人员接送。人员不得随意更换以确保沉降观测工作的连续性。沉降观测领导组长:余金凯沉降观测领导小组副组长:杨钊 宋煜堃 王忠伟 周文强第四小组:李秋林第三小组:刘文军第二小组:戴明江第一小组:黄明成 表
8、1 人员配置表 人 员 数量备注 第一小组 4人 观测小组由黄明成负责一分部管段沉降观测工作 第二小组 4人 观测小组由戴明江负责二分部管段沉降观测工作 第三小组4人观测小组由刘文军负责三分部管段沉降观测工作第四小组4人观测小组由李秋林负责四分部管段沉降观测工作 表2 主要设备配置表 序号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用途 1电子水准仪 徕卡DNA03 4台数据的采集 2铟钢条码尺 3米 各1对数据的采集 3全站仪 索佳SRX2 4台数据的采集 4车 辆 微型车 4辆人员的接送5.2 主要工作内容5.2.1 沉降监测基准网的布设、测量及成果处理,形成稳固可靠的沉降观测基准网;5.2.2 布设沉降观测
9、点及观测断面,埋设观测元器件;沉降观测点及观测断面的沉降观测;5.2.3 沉降观测数据的处理、审核、汇总;5.2.4 沉降变形图表的绘制、分析及沉降趋势预测;5.2.5 无碴轨道铺设时机评估和相应工程措施建议。5.3、工作分工与职责沉降观测以分部为主体,项目部总工和分部总工负责沉降工作的全面领导工作,项目部精测队长负责日常监督、检查、协调并配合分部进行评估工作,分部各沉降观测小组主要负责以下工作:(1) 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2) 设置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并及时提交观测数据;(3) 按规定时间提交满足要求的沉降观测资料给评估单位;(4) 施工过程中的观测点及观测元器件等观测设施的保
10、护,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受扰动或破坏。5.4、工作程序5.4.1 人员的培训按新建铁路成都至贵阳线乐山至贵阳段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要求,建立沉降观测工作管理体系,编制项目部沉降观测实施细则。组织沉降观测人员进行集中学习,全员考试合格后方可开始沉降观测工作。5.4.2 沉降观测的组织准备按新建铁路成都至贵阳线乐山至贵阳段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要求布设沉降观测点及观测断面,埋设观测元器件,配备适应测量要求的有关仪器设备。观测工作启动前,应报请监理单位对测点布置、元器件埋设、测量仪器等准备工作进行检查验收,以确保观测测量工作具备合格的工作基础。5.4.3 施工期内的沉降变形观测
11、及分析评估按基础工程沉降观测实施细则进行沉降观测工作,每月按要求格式汇总观测资料,适时将汇总的观测资料(含电子文档)提交评估单位。观测资料应得到监理单位的审核签字确认。原始记录资料保存备查。5.5、工作要求(1)沉降观测起测基准点及观测线路应相对固定,严格按观测周期和观测精度要求进行观测。(2)沉降观测工作必须做好原始记录,坚持复核签认制度。(3) 沉降观测各项资料按要求形成,必须齐全完整。(4)为确保沉降观测工作顺利进行和测量成果的连续性,必须对沉降观测标志和标桩妥善保护,发现破坏应及时恢复。(5) 沉降观测资料及分析评估报告要作为竣工文件存档,应规范管理原始记录,不得随意涂改和损坏,测量资
12、料和成果资料应装订成册、妥善归档保管。6、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网要求和测量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6.1 建网说明及注意事项(1) CGZQSG-11标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以路基、桥涵、隧道等建(构)筑物的垂直位移观测为主,水平位移监测根据路基(含过渡段)工点具体要求确定。(2) 本标段沉降与变形观测的高程系统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3) 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建立独立的变形监测网,覆盖范围一般不宜小于4公里,基准点选择应优先考虑利用CPI、CPII和水准基点。观测网布置图见图2.6.2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1 本线沉降变形观测按沉降变形观测三等精度(即国家二等水准精度)标准执行。表3 测量等级及精
13、度要求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垂直位移测量水平位移观测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相邻沉降变形点的高差中误差(mm)沉降变形点点位中误差(mm)三等1.00.56.06.3 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1)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用分级布网等精度观测逐级控制的方法布设。(2) 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表4执行表4 垂直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三等1.0
14、0.30.60.8DS05或DS1型仪器,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3)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一般按独立建网考虑,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的相互转换。(4)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本线水平位移监测按三等规定执行。表5 水平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m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作业要求三等6.03501.81/70000按国家三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2002.51/40000按国家四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6.4 沉降变形
15、测量点的布置要求6.4.1 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三类,其布设按下列要求: l 基准点: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基准点使用全线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CPI、CPII和二等水准点,增设时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相关要求执行。基准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1的规定。l 工作基点:要求这些点埋设在稳定区域,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工作基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m左右时,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l
16、 沉降变形点: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沉降变形点按路基、桥涵、隧道等各专业布点要求进行。注:1盖;2地面;3砖;4-素土; 5冻土线;6贫混凝土图1 基准点标石埋设图6. 4. 2测量点的检测。监测网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有个别点位会发生变化。为了验证监测网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测。本次技术方案设计垂直位移监测网的观测分为首次观测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期与不定期复测。定期复测按每半年进行一次,
17、尽可能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有区域沉降的地区每季度进行一次复测。当发现或怀疑工作基点有失稳情况时,应立即开展相应线路的复测。6.4.3 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基准点应选设在沉降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6.4.4 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在区域沉降地区内,应对工作基点的沉降量进行监测,如果在两次复测期间,发现工作基点变形超出两倍中误差应及时通知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并提交观测资料。经核实后应对工作基点和变形监测点的各期实测高程进行修正。6.5 测量工作基本要求6.5.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
18、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6.5.2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6.5.3 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l 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首次(即零周期)观测取严密平差处理后的高程值作为变形测量初始值。l 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和观测的仪器设备。l 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配套设备,前后视观测尽量使用同一把水准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必须严格执行并落实 “五固定”的沉降变形观测工作原
19、则,即“固定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固定观测人员、固定测量仪器及配套设备、固定监测环境条件、固定测量路线和方法”,以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l 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l 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l 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6.5.4 针对低矮桥墩、异型桥墩,空间小,尺子不能直立的情况,特别在测量厂家定制短尺进行测量。6.5.5 沉降变形观测必须采用满足相应测量精度等级的电子水准仪,不得采用光学水准仪。6.5.6 测段观测完成后数据,必须及时整理观测数据。6.5.7 当发现沉降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必须首先自查,应重测并分析工作基点的稳
20、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工作基点的不定期复测以检测和分析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并提交自查分析报告。6.5.8在观测过程中,应做好一些重点信息的记录,如对架梁、运梁车通过施工荷载的记录,天气情况,地下水影响情况的记录,利于对结构变形特性的分析和异常数据的分析。6.6 测量工作具体要求(1)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对线下工程变形点的观测必须采用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严禁采用支水准路线或中视法,水准路线经过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数量不得少于两个。(2)水准仪必须使用DS05级及其以上精度级别的数字水准仪,仪器及配套水准尺均应在有效合格检定期内。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
21、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5。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进行提示并进行重测。(3)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二等水准有关要求执行。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5 m,前后视距累积差6.0 m,视线高度0.5m(对于墩台观测标可以视现场标识埋设高度情况而适度放宽),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 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 mm,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
22、字取位:使用数字水准仪读记至0.01mm。(4)每一测段(相邻变形观测点之间)宜为偶数测站,当相邻点间视距小于30m时可以采用1站式水准观测。每一水准观测路线(起闭工作基点)必须为偶数测站。晴天观测时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5) 观测前30分钟,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对于电子水准仪,进行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达到仪器预热的目的。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观测时用测伞遮蔽阳光,对于电子水准仪,施测时均装遮光罩。(6) 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严格置平。在连续各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沉降 观测 方案 图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