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支梁锚固的疑问.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框支梁锚固的疑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框支梁锚固的疑问.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框支梁锚固的疑问.精品文档.框支梁锚固的疑问?03G101-1中,P67,关于框支梁锚固有几个疑问,在这里提出来,希望各位朋友指教一下! 1.图集中给出KZL在KZZ上的锚固,在弯折段长度是梁高+Lae,我想知道,这个梁高+Lae是怎么来的?我觉得很多书上都表示,弯折段长度过了15d后,锚固能力几乎没有了,所以KL是弯折段长度是15d即可,为什么KZL还要来个梁高+Lae?这对锚固有作用吗?2.但结构出现次梁转换的时候,转换次梁搭在转换主梁上,这里,转换次梁两端并非框柱支撑,而是梁支撑,那么这个转换次梁是按一般的梁考虑?还是按框支梁考虑?如果
2、说按框支梁考虑的话,那么转换次梁在转换主梁上的锚固,在弯折段长度还是梁高+Lae吗?如果说弯折段长度无法满足梁高+Lae,那么应该怎么办?3.陈青来教授曾表示,P67的图只适合低位转换,对于高位转换,要设计人员自己设计配筋那么请问,低位转换和高位转换,引起的结构构造上的差别在哪里?应该如何把低位转换的节点图改造成适合高位转换的 节点?请大家指教!谢谢! 关于第一条,我觉得可以相当于框架顶层端节点来考虑也即是 liu_wei 兄所说的:从受力模型上讲,框架顶层端节点相当于一个90度折梁,所以梁上部钢筋与柱外侧钢筋属于搭接连接至于说锚多少,应该也是专家的实验分析结果而定的,外人不得而知关于第二点,
3、转换次梁上抬的墙是参与抗震的,那么转换次梁我觉得可以按一般框架梁的锚固情况来考虑.第三点,仍然是疑惑之处.高强桩兄弟:我觉得框支梁和框支柱节点同框架顶层端节点的受力机理还是完全不同的。1、框支梁是承受轴拉力和弯矩共同作用的偏拉构件,其受力复杂,自然需要加强锚固措施,按照一般锚固的概念,对受力较大的构件,钢筋的锚固长度至少从构件轴线交点算起,所以我觉得将转换梁上部钢筋伸至梁底标高再下锚laE是符合强锚固原则的;转换梁下部钢筋在支座处一般处于受压或承受相对较小的拉力(相对上部筋而言)所以其锚固长度可不必象上部钢筋一样严格,且下部钢筋上弯过长,在施工时会有一定难度。2、关于次梁转换,次梁下部钢筋按照
4、一般框架梁锚固是可行的,上部钢筋按照框架梁锚固原则上也是可行的,若条件允许,适当加强,我觉得更放心一些,如锚固长度按轴线交点算起。3、关于高位转换,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成熟,专家们也没有统一的构造措施,很多东西没有实验数据作支撑,所以规范暂时对这些内容没有过多提及。因为中国规范的体制与国外规范的效力不同,它写的每一个条文都是要负法律责任的,所以在没有切实的把握之前谁都不会乱写。你仔细一点可能会发现,对跨高比小于2.5的连梁的抗剪公式,混凝土规范是没有的,只有高规上才有,其道理也就在于此。4、钢筋的锚固与搭接从概念上讲是不同的,锚固是钢筋直接把力传给混凝土,以保证钢筋不会从混凝土中拔出;搭接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框支梁 锚固 疑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