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土搅拌法复合地基施工及检测技术.doc





《水泥土搅拌法复合地基施工及检测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泥土搅拌法复合地基施工及检测技术.doc(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水泥土搅拌法复合地基施工及检测技术.精品文档.水泥土搅拌法复合地基施工及检测技术目 录1.水泥土搅拌法概述12.水泥土搅拌法复合地基32.1单桩竖向承载力32.2复合地基承载力42.3设计参数选取52.4软弱下卧层强度82.5复合地基变形92.6设计思路与步骤122.7达成铁路水泥土搅拌桩设计133.水泥土搅拌法施工技术143.1施工机械设备及其主要性能143.2施工工艺技术213.3施工技术组织243.4施工注意事项263.4现场施工274.施工质量检验技术304.1施工期间的质量检验304.2工程竣工后的质量检验314.3测试工点的钻孔取
2、芯检验情况425.结论与建议52参考文献53水泥土搅拌法处理软土地基施工及检测技术1.水泥土搅拌法概述二次大战后美国首先开发出用水泥浆就地搅拌的桩,称为Mixed-in-Place Pile(简称MIP法),即从不断回转的、中空轴的端部向周围已被搅松的土中喷出水泥浆,经叶片的搅拌而形成水泥土桩,直径为3040cm,桩长1012m。1953年日本清水建设株式会社引进这种施工方法,1967年日本港湾研究所土工部参照MIP工法研制出石灰搅拌机械。1974年由于大型软土地基加固工程的需要,日本港湾技术研究所、川崎钢铁厂和不动建设株式会社合作成功地研制了水泥搅拌工法,正式命名为CMC法,用于加固钢铁厂矿
3、石堆场大型工程,加固深度已能达到32m。接着日本各大施工企业不断开发出类似的方法,如竹中工务店的深层水泥搅拌法(DCM法),清水建设株式会社的深层水泥搅拌法(DMIC法),东亚建设工业(株)的深层水泥固结法(DCCM法)等。这些方法所用的材料不外乎两种,即水泥和石灰。送料都是通过轴管或专门的送料管,胶结材料有浆状或粉状。1977年日本九州大学吉田信夫提出一种浆材从叶片中喷出的方法,初步试验效果较好,认为这种喷浆法能充分搅拌。但后来因浆液中有颗粒造成喷浆口堵塞而带来施工困难而未能推广。因而深层搅拌法成为日本软土地基加固方法中应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到1995年为止,日本采用深层搅拌法加固海底软土的
4、工程量已达1640万m3,加固陆上软土800万m3。该项技术在日本目前主要用于海边的工程,因此港湾所是重点发展这项技术的单位,加固深度已能达60m。原苏联在1970年也研究成功一种淤泥水泥桩,用于港湾建设工程中。淤泥土的含水量虽高达100%120%,但掺入10%15%的水泥以后,半年龄期强度可达3MPa。成本分析表明,采用这种淤泥水泥土桩比钢筋混凝土桩的造价要低40%。瑞典在1967年也提出类似的加固法,1971年首先制成石灰搅拌桩,并于1972年用于斯德哥尔摩城郊的Hudding路堤的软基加固,接着用于深层基坑支护的加固,加固深度均能达到15m,目前在瑞典广泛使用。1977年10月由冶金部建
5、筑研究总院和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联合研制。首先做室内试验和机械研制,1978年底由江阴振冲器厂试制成我国第一台STB1型双头搅拌机,该机专门在双轴中间设一输浆管输浆,这台设备是陆上型的,1979年在天津新港试机和试验施桩工艺,接着1980年初于上海宝山钢铁厂卷管设备的软基加固中应用,1980年11月由冶金部基建局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在会上通过了“饱和软黏土深层搅拌加固技术”,从而开发出深层搅拌法加固软土技术并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从1984年开始国内已能批量生产SJB型 成套深层搅拌机械,并组建了专门的施工公司,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与以往钢筋混凝土桩基相比,节省了大量的钢材,降低了造价,缩短
6、了工期。1980年初天津市机械施工公司与交通部一航局科研所等单位合作,利用日本进口螺旋钻孔机械进行改装,制成单搅拌轴、翼片喷浆型深层搅拌机,1981年在天津造纸厂蒸煮锅改造扩建工程中首次应用并获得成功。1983年浙江大学土木系联合当地施工单位,制造出DSJ型单轴喷浆陆上型水泥深层搅拌机。1987年交通部第一航务工程局在天津新港东突堤南侧码头接岸结构的软基处理工程中引入日本工务店的DCM工法。1992年12月我国第一台深层搅拌船组在烟台港西港池二期工程中进行工程试点获得成功,从而结束了我国没有海上深层搅拌施工船的历史。另外,从1991年以来各地的机械制造厂又因地制宜制造出了双搅拌轴、翼片喷浆型和
7、变轴距的双轴搅拌机。2.水泥土搅拌法复合地基承受垂直荷载的深层搅拌水泥土桩,一般应使土对桩的支承力与桩身强度所确定的承载力相近,并使后者略大于前者最为经济。因此搅拌桩的设计主要是确定桩长和选择水泥掺入比(即掺加的水泥重量与被加固的软土重量之比)。搅拌单桩的设计步骤一般可分为三种情况:(1)当拟加固场地的土质条件、施工机械因素等限制搅拌桩打设深度时,应先确定桩长,根据桩长计算单桩容许承载力;然后再确定桩身强度,并根据水泥土室内强度试验资料,选择相应于所需桩身强度的水泥掺入比。(2)当搅拌加固的深度不受限制时,可根据室内强度试验资料选择水泥掺入比,确定桩身强度;再根据选定的强度,计算单桩承载力;然
8、后再求桩长。(3)直接根据上部结构对地基的要求,先选定单桩承载力,即可求得桩长和桩身强度;然后再根据室内强度试验资料选择相应于要求的桩身强度的水泥掺入比。2.1单桩竖向承载力单桩竖向承载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单桩载荷试验确定,也可按式(2-1)估算,并应同时满足式(2-2)的要求,应使由式(2-2)桩身材强度确定的单桩承载力大于(或等于)由桩周土和桩端土的抗力所提供的单桩承载力。 (2-1) (2-2)式中: fcu-与搅拌桩桩身水泥土配比相同的室内加固土试块(边长为70.7mm的立方体,也可采用边长为50mm的立方体),在标准养护条件下,90d龄期的立方体无侧限抗压强度平均值(kPa);桩身强度折
9、减系数,干法可取0.200.30,湿法可取0.250.33;up桩的周长(m);n桩长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qsi桩周第i层土的侧阻力特征值,对淤泥可取47kPa,对淤泥质土可取612kPa,对软塑性状态的粘性土可取1015kPa,对可塑状态的粘性土可以取1218kPa;li桩长范围内第i层土的厚度(m);qp桩端地基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kPa),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有关规定确定;a桩端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折减系数,可取0.40.6,承载力高时取低值。2.2复合地基承载力加固后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也可按下式
10、计算: (2-3)或根据设计要求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和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计算搅拌桩的置换率m和总桩数计算值n: (2-4) (2-5)式中:fsp,k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m 面积置换率;Ap 桩的截面积(m2);fs,k桩间天然地基上承载力特征值(kPa);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当桩端土为软土时,可取胜0.51.0;当桩端土为硬土时,可取0.10.4;当不考虑桩间软土的作用时,可取零;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见式(2-1)和式(2-2);A 地基加固的面积(m2)。根据求得的总桩数计算值n,进行搅拌桩的平面布置。桩的平面布置可根据上部结构特点及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
11、要求,采用柱状布置时要考虑充分发挥桩的摩擦阻力和便于施工为原则。2.3设计参数选取(1)无侧限抗压强度fcu值90d龄期的水泥土抗压强度fcu值与采集地点的原状土性质、水泥品种和标号及其掺入比有关,通常由室内的配合比试验予以确定。经验表明,选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入比为12%15%时,fcu值大致在1.02.0MPa。(2)桩身强度折减速系数式(2-2)中的桩身强度折减系数是一个与工程经验以及拟建工程性质密切相关的参数。工程经验包括对施工队伍素质、施工质量、室内强度试验与实际加固强度比值及实际工程加固效果等情况。拟建工程性质包括工程地质条件、上部结构对地基的要求及工程的重要性等。目前在设
12、计中一般取=0.350.5。(3)桩端地基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式(2-1)中桩端地基承载力折减系数取值与施工时桩端施工质量及桩端土质等条件有关。当桩较短且桩端为较硬土层时取高值。如果桩底施工质量不好,水泥土桩没能真正支承在硬土层上,桩端地基承载力不能发挥,且由于机械搅拌破坏了桩端土的天然结构时,=0。反之,当桩底质量可靠时,则通常取=5。(4)考虑承载力的临界(有效)桩长和桩长设计值的确定桩长的选择是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设计中重要问题之一。比较公式(2-1)和式(2-2)可见,当桩身强度大于式(2-2)中所给出的强度值时,相同桩长的承载力相近,而不同桩长的承载力有明显不同。此时桩的承载力主要由地基
13、土的支承力来控制,即由式(2-1)来计算确定,增加桩长可提高单桩承载力。当桩身强度低于式(2-2)所给出的值时,则承载力受桩身强度的控制。通常而言,短桩承载力受侧桩、桩端土的阻力所控制,而对较长的桩,往往受桩身材料强度的控制。考虑承载力的临界有效桩长lc由于搅拌桩的桩身强度一般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在荷载作用下,桩体的变形、轴力和侧摩擦阻力主要集中在深度0lc这部分桩体上,对大于lc的那部分桩体。它的变形、轴力和侧摩阻力发挥较小。因此,从搅拌桩的承载力角度来说,存在着一个临界有效桩长lc。当桩长超过此长度时,单桩的竖向承载力就不会再因此而有所提高。桩长还得要通过地基变形计算予以确定对软土地基,水
14、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除了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外,还要解决和控制地基的变形问题。因此,上述以地基土对桩的支承力和以桩身强度确定单桩承载力相同为原则所定出的桩长,还不一定能控制地基变形值在许可范围,尚需进行地基的变形计算,以最终确定设计桩长。从地基土的竖向应力分布图2-1和表2-1可见,地基内的竖向应力z随着深度而逐渐减小,荷载分布面积越宽,则向下传递荷载的深度也就越深,也即是竖向应力随深度的减小程度越不明显。因此在深厚的软土地基中,片筏整板基础下选用的设计桩长,要比相同载荷、条形基础下的桩要长,方可达到减小地基变形的目的。由此说明,在选定设计桩长时要考虑荷载分布面积大小的因素。工程实践表明
15、,当软土层较厚时,从减小地基变形量方面考虑,桩就得设计得长些,原则上,桩应穿透软土层到达下卧强度较高的土层为好。表2-1 方形均布荷载P0中心线下,不同深度Z处竖向应力z值深度z处的应力比值z/p0610203040荷载宽度B2m0.050.02-20m0.890.70.340.180.11图2-1 地基土附加应力等值线图a)等z线(条形荷载) b) 等z线(方形形荷载)c)等x线(条形荷载) d) 等xz线(条形荷载)(5)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是反映桩土共同作用的一个参数。如=1时,则表示桩与土共同承受荷载,由此得出与柔性桩复合地基相同的计算公式;如=0,则表示桩间土不承
16、受荷载,由此得出与一般刚性桩桩基相似的计算公式。从水泥土和天然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图2-2可见,在发生与水泥土极限应力值(fcup)相对应的应变值(sp)时,天然地基土所能提供的应力值却远小于其极限应力值(fcus)。所以,考虑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变形协调,引入折减系数无疑是必要的。它的取值与桩间土和桩端土的性质、搅拌桩的桩身强度和承载力、养护龄期等因素有关。桩间土较好、桩端土较弱、桩身强度较低、养护龄期较短,则值取高值;反之,则取低值。图2-2 水泥土和天然地基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基础刚度不同也会影响桩间土承载力的发挥。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水泥土桩顶一般都有刚性的混凝土承台,由于桩间土的变形模量
17、远小桩的变形模量,桩间土的强度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而在高速公路中,水泥土桩顶是刚度较低的砂垫层,在荷载作用下,桩必然要向垫刺入,致使桩间土的利用程度得到很大的提高。所以,在选取时要考虑基础刚度和桩间土强度发挥这个因素。确定值还应根据建筑物对沉降要求有所不同。当建筑物对沉降要求控制较严时,即使桩端是软土,值也应取小值,这样较为安全;当建筑物对沉降要求控制较低时,即使桩端为硬土,值也可取大值,这样较为经济。2.4软弱下卧层强度当搅拌处理范围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需进行下卧层承载力验算。将基础、桩端之间的桩体和土视为复合土层,其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取桩和桩间土的复合指标,按应力扩散法进行验算。软弱下卧层
18、的强度验算应按下式进行: (2-6)式中:pz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kPa); pcz-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kPa); fz-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对条基础和矩形基础,式(2-6)中的pz值可按下列公式简化计算图3:图2-3 应力扩散法计算图条形基础 (2-7)矩形基础 (2-8)式中: p0基底平均压力(kPa); b矩形基础和条形基础底边的宽度(m); l矩形基础底边的长度(m); pc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kPa); h基础底面至软弱下卧层顶面(搅拌桩底面)的距离(m); -地基压力扩散线与垂直线的夹角(),可按表2-2采用。表
19、2-2 地基压力扩散角值Esl/Es2h/b0.250.5362351025102030注:1、Es1为桩和桩间土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具体按式(1-11)计算;Es2为软弱下卧层土的压缩模量;2、h0.50b时,值不变,中间可插值。2.5复合地基变形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变形s的计算,包括搅拌桩群体的压缩变形s1桩端下未加固土层的压缩变形s2二个部分,即s=s1+s2 (2-9)(1)搅拌桩加固体加缩变量s1的计算s1计算方法一般有以下三种:复合模量法 将复合地基加固区增强体连同地基土看作一个整体,采用置换率加权模量作为复合模量(复合模量也可根据试验而定),并以此作为计算参数,用单向压缩的分层总
20、和法求s1值: (2-10) (2-11)式中: pz搅拌桩复合土层顶面的附加压力值(kPa); pzl搅拌桩复合土层底面的附加压力值(kPa); Esp搅拌桩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kPa); Ep搅拌桩桩体的压缩模量,可取(100200)fcu(kPa),对较短的桩或桩身强度较低者可取低值,反之可取高值; Es桩间土的压缩模量(kPa); l搅拌桩桩长。由于上层水泥土搅拌桩加固体的复合模量值较高,一般为1525MPa,所以,在上硬下软的双层地基中,附加应力随深度的变化曲线与均质弹性体内的分布情况有所不同。有限单元计算结果表明,双层地基中上部加固层起到了加速应力收敛的作用(图2-4);在加固层与
21、非加固层界面处,应力(层间应力)减小40%,不考虑加固层对应力的收敛作用,即不注意应力分布的这种差异,显然会夸大下卧非加固层的变形。图2-4 双层地基(上硬下软)竖向应力随深度的变化工程实践中,复合加固体底面的附加压力pzl值可取用下卧层强度验算的应力扩散法(图2-2)中的pz值,用式(2-7)和式(2-8)计算。应力修正法根据桩土模量比求出桩土各自分担的荷载,忽略增强体的存在,用弹性理论求土中应力,用分层总和法求出加固区土体的变形作为s1。桩身压缩量法假定桩体不会产生刺入变形,通过模量比求出桩承担的荷载,再假定桩侧摩擦阻力的分布形式,则可通过材料力学求压杆变形积分法求出桩体的压缩量,并以此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泥 搅拌 复合 地基 施工 检测 技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