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doc
《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精品文档.第二章 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2.1砼的物理力学性能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包括:强度指标和变形性能指标。本节内容一、混凝土的组成结构二、单向受力状态下的混凝土强度(重点)三、复合受力状态下的混凝土强度四、混凝土的变形性能2.1.1 混凝土的组成结构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砂子和石子三种材料及水按一定配合比拌合,经过凝固硬化后做成的人工石材。1、混凝土结构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微观结构:即水泥石结构,由水泥凝胶、晶体骨架、未水化完的水泥颗粒和凝胶孔组成,其物理力学性能取决于水泥的化学矿物成分、粉磨细度、水灰比和
2、硬化条件亚微观结构:即混凝土中的水泥砂浆结构;可看作以水泥石为基相、砂子为分散相的二组分体系,砂子和水泥石的结合面是薄弱面。对于水泥砂浆结构,除上述决定水泥石结构的因素外,砂浆配合比、砂的颗粒级配与矿物组成、砂粒形状、颗粒表面特性及砂中的杂质含量是重要控制因素宏观结构:即砂浆和粗骨料两组分体系。与亚微观结构有许多共同点,因为这时可以把水泥砂浆看作基相,粗骨料分布在砂浆中,砂浆与粗骨料的结合面也是薄弱面。2、混凝土的内部结构特点a) 混凝土是一种复杂的多相复合材料。其组份中的砂、石、水泥胶块中的晶体、未水化的水泥颗粒组成了混凝土中错综复杂的弹性骨架,主要用它来承受外力,并使混凝土具有弹性变形的特
3、点;b) 水泥胶块中的凝胶、孔隙和结合界面初始微裂缝等,在外荷载作用下则使混凝土产生塑性变形。c) 混凝土结构中的孔隙、界面微裂缝等先天缺陷,往往是混凝土受力破坏的起源,而微裂缝在受荷时的发展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2.1.2、单向受力状态下的混凝土强度用途:是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强度分析、建立强度理 论公式的重要依据。1、立方体抗压强度 混凝土强度等级立方体抗压强度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指标。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依据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制fcuk确定的。(1)测定方法:以边长150mm立方体标准试件,在标准条件下(203,90%湿度)养护28天,用标准试验方法(加载速度0.15
4、0.3N/mm2/s,两端不涂润滑剂)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值,用符号C表示,C30表示fcu,k=30N/mm2 现规范根据强度范围,从C15C60共划分为14个强度等级,级差为5N/mm2。C50以上为高强混凝土,(2)实验方法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影响a) 箍(机头)影响b) 尺寸影响c) 加载速度影响C30时,取每秒钟0.30.5Nmm2;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或等于C30时,取每秒钟0.50.8Nmm2,d) 混凝土龄期影响混凝土的抗压极限强度随着试验时混凝土的龄期逐渐增长,开始时强度增长的速度较快,后来逐渐减缓。(3)尺寸效应随着受压截面的增大,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值减小。
5、2、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混凝土的棱柱体强度fc ,是其基本力学性能之一)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仅与试件的尺寸有关,而且也同它的形状有关。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情况,受压构件往往不是立方体,而是棱柱体,所以采用棱柱体试件(高度大于边长的试件称为棱柱体)比立方体试件能更好地反映混凝土的实际抗压能力。轴心抗压强度采用棱柱体试件测定,棱柱体试件高宽比一般h/b=2-3,我国通常取150mm150mm450mm的棱柱体试件,也常用100100300试件。对于同一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强度小于立方体抗压强度。棱柱体抗压强fck度和立方体抗压强度fcu,k的关系(统计平均值)考虑到实际结构构件制作、养护、受力情况与试件的
6、差异,并主要照顾到多年来采用的数值等因素,规范中取用 式中:为棱柱体强度与立方体强度的比值,对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以下的取0.76;对C80取0.82,中间按直线内插计算。为高强度混凝土的脆性折减系数,对C40及以下取1.0,对C80取0.87,中间按内插计算,0.88为考虑实际构件与试件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差异而取用的折减系数。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采用圆柱体(直径150mm,高300 mm)标准试件测定的抗压强度来划分强度等级,符号记为 fc。圆柱体强度与我国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换算关系为,3.混凝土受压破坏机理粗骨料抗压强度为90Nmm2;砂浆抗压强度为48Nmm2 ;由这两种材料组成
7、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只有24 Nmm2,其原因必须从混凝土受压破坏的机理来剖析:混凝土内部是多层次的二相复合结构,在未受荷前由于收缩、湿热体积变化等原因就已存在初始的微裂缝,在外力作用下,混凝土的破坏过程是裂缝不断产生、扩展和失稳的过程。混凝土破坏的三个阶段I. 3040极限抗压强度以内:此时只在试件内骨料和浆体结合面的某些孤立点上产生拉应力集中,当拉应力超过结合面粘结强度时,这些点就开裂,从而缓和了应力集中并恢复平衡。II. 极限强度的7090:裂缝缓慢稳定地发展着,若停止加载,裂缝扩展也就中止,所以也叫做稳定裂缝扩展阶段。由于不可恢复的变形明显增加,横向变形系数增大,其应力约为极限强度的709
8、0,通常称为临界应力。III.破坏阶段:此后进入不稳定裂缝扩展阶段,即第阶段,裂缝数量和宽度均急剧增加,有的砂浆裂缝与粘结裂缝已连在一起,成为连续裂缝,应力再增加,混凝土内裂缝大量传播发展,骨料与水泥石之间的粘结作用基本丧失,大体连成与受荷作用方向平行的通缝,使混凝土被断裂成若干分离的小柱体,应力达到极限抗压强度此过程可概括为:微裂缝的形成;裂缝扩展阶段;裂缝贯穿阶段。混凝土的宏观破坏是裂缝累积的过程,是内部结构局部损伤到连续性遭受破坏(裂缝贯通)而导致整个体系解体而丧失承载能力的过程,决非组成相(粗骨料、砂浆)自身强度的耗尽。4.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是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指标之三,用符号 ft 表
9、示。混凝土构件开裂、裂缝、变形,以及受剪、受扭、受冲切等的承载力均与抗拉强度有关。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比立方强度小很多,只有立方强度的11718,由于轴心受拉试验对中困难,常采用立方体或圆柱体劈拉试验测定混凝土的抗拉强度。2.1.3复合受力状态下的混凝土强度实际结构中,混凝土很少处于单向受力状态。更多的是处于双向或三向受力状态。如剪力和扭矩作用下的构件、弯剪扭和压弯剪扭构件、混凝土拱坝、核电站安全壳等。1 双轴应力状态。在一轴受压一轴受拉状态下,任意应力比情况下均不超过其相应单轴强度。并且抗压强度或抗拉强度均随另一方向拉应力或压应力的增加而减小。双向受压强度大于单向受压强度,最大受压强度发生在两
10、个压应力之比为0.3 0.6之间,约为(1.251.60 )fc。双轴受压状态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与单轴受压曲线相似,但峰值应变均超过单轴受压时的峰值应变。2。三轴应力状态三轴应力状态有多种组合,实际工程遇到较多的螺旋箍筋柱和钢管混凝土柱中的混凝土为三向受压状态。三向受压试验一般采用圆柱体在等侧压条件进行。3。局部抗压强度局部受压强度fcl 比轴心抗压强度 fc 大很多,也是因为局部受压面积以外的混凝土对局部受压区域内部混凝土微裂缝产生了较强的约束。2.1.4 混凝土的变形性能混凝土的变形分为两类:一类称为混凝土的受力变形;另一类称为混凝土的体积变形。混凝土的受力变形:1一次短期加荷的变形
11、:混凝土单轴受力时的应力-应变关系反映了混凝土受力全过程的重要力学特征,是分析混凝土构件应力、建立承载力和变形计算理论的必要依据,也是利用计算机进行非线性分析的基础。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常采用棱柱体试件来测定。在普通试验机上采用等应力速度加载,达到轴心抗压强度fc时,试验机中集聚的弹性应变能大于试件所能吸收的应变能,会导致试件产生突然脆性破坏,只能测得应力-应变曲线的上升段。采用等应变速度加载,或在试件旁附设高弹性元件与试件一同受压,以吸收试验机内集聚的应变能,可以测得应力-应变曲线的下降段。(1)不同混凝土强度的应力应变,强度等级越高,线弹性段越长,峰值应变也有所增大。但高强混
12、凝土中,砂浆与骨料的粘结很强,密实性好,微裂缝很少,最后的破坏往往是骨料破坏,破坏时脆性越显著,下降段越陡。(图2-10)(2)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曲线关系的数学模型Rusch的建议曲线Hognestad建议的应力-应变曲线规范应力-应变关系上升阶段:,下降阶段:,(3)混凝土三向受压的变形特点如果混凝土试件横向处于约束状态,不但可以提高它的抗压强度,还可以大大提高其延性。工程上可以通过设置密排螺旋筋或箍筋来约束混凝土。箍筋的作用:1 螺旋箍筋约束对强度和变形能力均有很大提高2 矩形箍筋约束对强度的提高不是很显著,但对变形能力有显著改善影响箍筋作用的因素: 箍筋与内部混凝土的体积比; 箍筋的屈服
13、强度; 箍筋间距与核心截面直径或边长的比值; 箍筋直径与肢距的比值; 混凝土强度,对高强混凝土的约束效果差一些因此,了解混凝土的破坏机理,不仅可以解释各种不同试验混凝土强度的差别,还可以通过约束混凝土的横向变形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如图采用配置螺旋箍筋形成所谓“约束混凝土”,可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并且可以提高混凝土变形能力。从螺旋箍筋约束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中可以看出,当应力较小时,横向变形很小,箍筋的约束作用不明显;当应力超过B点的应力时,由于混凝土的横向变形开始显著增大,侧向膨胀使螺旋箍筋产生环向拉应力,其反作用力使混凝土的横向变形受到约束,从而使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能力都得到提高
14、。在抗震结构对于可能出现塑性铰的区域,均要求加密箍筋配置来提高构件的变形能力,达到坏而不倒的目的。(4)弹性模量测定方法公式:要在混凝土一次加荷应力应变曲线上做原点的切线,找出a角是不容易做准确的,通用的做法是:对棱柱体试件(标准尺寸150mmXl50mmX 300mm)先加荷至 0.5fc,然后卸荷至零,再重复加荷卸荷510次。由于混凝土不是弹性材料,每次卸荷至应力为零时,变形不能全部恢复,即存在残余变形,随着加荷卸荷次数的增加,应力应变曲线渐趋稳定并基本上接近于直线,该直线的斜率即定义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5)混凝土受拉时的应力应变关系在试件加载的初期,变形与应力成线性增长,至峰值应力的4
15、050达比例极限,继续加载至峰值应力的7683时,曲线出现明显拐点(即裂缝不稳定扩展的起点),其应力为临界应力,曲线下降段的坡度亦髓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而更陡峭,当表面平均裂缝宽度达0.170.35mm时,应力接近零值。受拉弹性模量,与受压时的弹性模量基本相同。2、荷载长期作用下的变形(混凝土的徐变)定义:混凝土在荷载的长期作用下,其变形随时间而不断增长的现象称为徐变徐变对结构的不利影响:徐变会使结构(构件)的(挠度)变形增大,引起预应力损失,在长期高应力作用下,甚至会导致破坏。徐变对结构的有利影响:徐变有利于结构构件产生内(应)力重分布,降低结构的受力(如支座不均匀沉降),减小大体积混凝土内的温
16、度应力,受拉徐变可延缓收缩裂缝的出现。徐变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在时间t 卸载,则会产生瞬时弹性恢复应变。由于混凝土弹性模量随时间增大,故弹性恢复应变小于加载时的瞬时弹性应变。再经过一段时间后,还有一部分应变可以恢复,称为弹性后效或徐变恢复,但仍有不可恢复的残留永久应变。徐变产生的原因:主要原因:混凝土硬结以后,骨料之间的水泥浆,一部分变为结晶体,它是完全弹性的;另一部分是充填在晶体间的凝胶体,具有粘性流动的性质。当对水泥石施加外荷时,在加荷的瞬间结晶体与凝胶体共同承受外荷。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凝胶体由于粘性流动而逐渐卸荷,此时晶体承受了更多的外力,并产生弹性变形,从而使水泥石变形(混凝土徐变
17、)增加。即水泥凝胶体向水泥结晶体应力重分布所造成的结果。另一原因是为裂缝的发展和增加:混凝土内部微裂缝在荷载长期作用下不断发展和增加,从而导致应变的增加。当应力不大时,徐变的发展以第一种原因为主;当应力较大时,以第二种原因为主压应力与徐变的关系:1. 当初始应力小于0.5fc时线性徐变。徐变在2年以后可趋于稳定。2. 当初始应力大于0.5fc时非线性徐变。3. 当加载应力过高时徐变不收敛,称非稳定徐变。影响因素内在因素:是混凝土的组成和配比。骨料的刚度(弹性模量)越大,体积比越大,徐变就越小。水灰比越小,徐变也越小。环境影响:包括养护和使用条件。受荷前养护的温湿度越高,水泥水化作用越充分,徐变
18、就越小。蒸汽养护可使徐变减少(2035)%。受荷后构件所处的环境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小,徐变就越大。当初应力:si 0.8fc 时,混凝土内部微裂缝的发展已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徐变的发展将不收敛,最终导致混凝土的破坏。因此将0.8fc作为混凝土的长期抗压强度混凝土强度影响:高强混凝土的密实性好,在相同的s /fc比值下,徐变比普通混凝土小得多。但由于高强混凝土承受较高的应力值,初始变形较大,故两者总变形接近。此外,高强混凝土线性徐变的范围可达0.65fc,长期强度约为0.85fc,也比普通混凝土大一些。3、多次重复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多次重复荷载下的曲线(课本P20)应力应变曲线不同的发展过程和变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混凝土结构 材料 物理 力学性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