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菁沟隧道工程施工方案.doc
《水菁沟隧道工程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菁沟隧道工程施工方案.doc(6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水菁沟隧道工程施工方案.精品文档.目 录1编制依据、范围11.1 编制依据11.2 编制范围11.3 编制原则12、工程概况12.1 工程简介12.2 地形地貌12.3 地质、地震22.4 水文地质32.5不良地质现象32.6气象条件32.7设计技术标准43、施工准备43.1组织机构设置43.2、施工部署43.4、施工用电及照明43.5、施工供水及生活用水53.6、弃碴场53.7砼搅拌站54、总体施工方案54.1、工期安排64.2施工资源配置74.2.1劳动力使用计划74.2.2主要机械设备使用计划74.3主要材料供应85、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
2、法和施工工艺95.1、洞口及明洞施工95.2、暗洞开挖105.2.1开挖方法简述105.2.2、级围岩洞口浅埋段开挖115.2.3、级围岩普通段开挖、支护135.3 围岩爆破施工工艺145.4 洞身初期支护205.4.1超前支护措施205.4.2型钢拱架和格栅拱架制作、安装225.4.3、锚杆施工235.4.4钢筋网安设235.4.5喷射混凝土235.5隧道防排水施工255.5.1、隧道施工排水265.5.2、环向、横向、纵向排水管施工265.5.3、土工布+隧道EVA防水板施工275.5.4、止水带、止水条施工275.6、隧道仰拱填充、隧道铺底及中心排水沟施工285.7、二次衬砌砼施工285
3、.7.1、台车就位、立模295.7.2、砼搅拌305.7.3、砼的运输305.7.4、砼入模灌注305.7.5、砼的振捣305.7.6 保证拱顶填充密实措施315.8 路侧边沟、电缆槽315.9 隧道路面砼施工315.10 洞内装饰及防火涂料的施工325.11、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与现场监控量测325.11.1、隧道超前地质预报325.11.2、隧道现场监控量测325.12、临时通风措施365.13、不良地质处理386、工期保证措施477、安全生产措施497.1、安全生产目标及安全责任目标507.2、安全生产责任制507.3、安全生产教育制度507.4、安全生产检查制度507.5、保证安全的措施5
4、07.5.1、施工现场安全技术规则517.5.2、机电设备施工安全技术规则517.5.3、高空作业安全技术措施517.5.4、季节施工安全技术措施527.5.5、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措施527.5.6、行车安全技术措施527.5.7、起重作业安全技术措施537.5.8爆破施工安全措施537.5.9、隧道施工其它安全措施578、质量保证措施578.1、工程质量目标及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578.1.1、作业层过程质量控制制度578.1.2、保证质量技术措施588.1.3、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609. 雨、冬、夏期施工措施609.1 雨期施工措施609.2、冬期施工措施619.3、夏期施工措施6210、
5、环境保护措施6211、文明施工6312 应急预案的建立和实施641编制依据、范围1.1 编制依据(1)杭瑞高速贵州省毕节至都格(黔滇界)公路BD-T14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2)交通部颁布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3)施工现场调查获得的有关资料、数据以及现场实际情况(4)我单位积累的施工技术能力、机械设备能力及相关工程的施工经验1.2 编制范围杭瑞高速贵州省毕节至都格(黔滇界)公路BD-T14合同段水菁沟隧道工程。1.3 编制原则针对本隧道的特点,本着精心组织、科学安排、突出重点、均衡生产、强化管理、确保工期、节约用地、合理投入、安全文明、全面创优的原则,在充分发挥公司优势的基础上编制本
6、隧道施工方案,以指导工程的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的目标。2、工程概况2.1 工程简介水菁沟隧道为双线分离式双向四车道隧道,设计建筑限界净高为5.0m ,净宽为10.25m,左线起讫里程ZK196+250-ZK199+105长2855m ,右线起讫里程YK196+250-YK199+105长2855m,单洞总长2855m;洞内设有人行横洞六个,车行横洞两个。2.2 自然地理条件2.2.1 地形地貌隧道位于峰从谷地区,为穿越多处高山而设,地形起伏较大,坡面植被发育,局部开垦为旱地;洞身段峰从发育,峰顶多呈浑圆状,山脊多沿北西向展布,丘脊窄陡,斜坡地表植被较发育,以灌木丛为主。2.2.2 气象条件该区域
7、属亚热带至温暖带云贵高原湿润季风气候区,受低纬度高海拔的影响,冬暖夏凉,整体气温、气候宜人。光照充足,降水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寒酷暑时间较短,区内四季分明,春、秋、冬季较长,冬季较短,冬季各有其气候特点。但常出现干旱、冰雹、低温、绵雨、雪凝等自然灾害。2.2.3水文条件该区的河流属山区雨源型河流,属珠江水系。其中地表水体平均流量64亿立方米,地下水体年平均流量52.68亿立方米。与本项目有关的主要河流有通仲河、巴郎河和北盘江。2.3 地层岩性2.3.1 水菁沟隧道场区主要地层有新生界第四系坡残积层(Qdl+el)、中生界下统永宁镇组(T1yn),中生界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古生界二叠系
8、上统龙潭-大隆组(P2l-d)。以上各岩层与下伏基岩多以整合和假整合方式接触,岩层产状进口端3535、2540,,洞身4520、4525、5020,出口端40252.4 地质、地震线路区晚古生代的古地理地貌属昭通海湾,自早寒武世末期区域上升为“滇黔古陆”,中泥盘世又下沉接受海相沉积,早二叠世初东吴运动再次隆起,中三叠世与早侏罗世之间(相当于印支运动时期)发生第三次较大的升降,致使上三叠统普遍缺失。主要褶皱运动当发生在侏罗-第三系之间,属燕山旋回的中-晚期运动。继燕山运动之后,本区抬升为陆地,经喜马拉雅运动的进一步加工,塑造了本地区的地貌基本轮廓。本区大地构造属扬子台褶带。位于扬子准地台(级构造
9、)上扬子台褶带(级构造)的威宁至水城迭陷断褶束、黔西南迭陷褶断束以及黔中早古拱褶断束和黔南古陷褶断束的极西边缘。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地震动值加速度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根据风化和埋深等指标划分为、级围岩,隧道各级围岩分级情况如表2.3-1。表 2.3-1隧道围岩分级隧道名称线位施工桩号衬砌长度(m)明洞水菁沟隧道左线ZK115+160-ZK116+4652217316281032右线YK115+190-YK116+46022193151011302.5 水文地质2.5.1
10、地表、地下水特征2.5.1.1地表水隧道峰从谷地区,地形切割较强,坡面深切沟谷发育,在雨季两岸斜坡地表水呈面状汇入沟谷,沟谷为地表水的侵蚀基准面和排泄通道。地表水经沟谷流入巴都河,辗转汇往北盘江,属珠江水系。2.5.1.2 地下水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及碳酸盐岩溶洞裂隙水两种。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残坡积松散堆积(Qdl+el)层中,分布于谷地、槽谷中,流量小,动态变化大、透水性好、赋水性差。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向坡下沟谷及下卧层排泄。碳酸盐岩溶洞隙水主要赋存于古生界二叠系上统龙潭-大隆组(P21-d)、峨眉山组第二三段(P22-3)、二叠系下统栖霞-茅口组(P1q2-m)、栖霞组一段(
11、p1q1)、石炭系上统马平群(C3mp)、中统黄龙群(C2hn)及下统(C1b)溶蚀裂隙及强风化带中,含水丰富但不均一,动态变化大。补给方式为降水通过洼地、落水洞等岩溶形态及岩石中的溶蚀裂隙、构造裂隙等形式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在地下岩溶管道汇集、径流,在地形低洼处排泄。地下水对混凝土不具结晶类、分解类、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性。 隧道穿越地段的汇水面积约2.0km2,以年平均降水量1500mm计算,则隧道的涌水量为1232.92m3/d。2.6不良地质现象隧址区的不良地质主要为岩溶,煤系地层及采空区引起的地面塌陷,存在瓦斯等有毒气体。2.7气象条件路线位于亚热带至暖温带云贵高原湿润季风气候区,光
12、照充足,降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寒酷暑时间短,但常出现干旱、冰雹、低温、绵雨、雪凝等自然灾害。项目地区四季气温变化差异较大,年平均气温在1314之间,年平均最低气温04。1月均温3.06.3,7月均温19.822.0。无酷暑严寒,气候温和。本标段经过六盘水市及其附近地区年平均气温12.3左右。线位所经区域为贵州省的低温区。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局部地区气候差异明显。该区无霜期较长,因地形有所差异,一般相差1020天,全线无霜期200300天。路线所经过区域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2001500mm,但降雨量地区分布不均,降水分布由东向西,由南到北逐渐减少;每年510月为雨季,占全年降雨量的80%
13、左右,雨季降水多阵雨,中雨、大雨、暴雨少,夜雨多见于冬、春、秋季。水城附近在37月为冰雹天气的重灾区。受云贵高原湿润季风气候的影响,风向具明显的季节性,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其余各季以东南偏东风为主。平均风速0.8m/s2.5m/s,较大的风力相当于8级风力。区域相对湿度变化不大,相对湿度75%88%,102月份相对湿度大,为高湿月份,平均8486%,最大可达88%;只在春季各月和盛夏7月相对湿度较小。根据资料统计,沿线年平均蒸发量在1000mm1400mm之间,7月平均蒸发量最大,约为167.5mm,1月平均蒸发量最小,平均蒸发量约为31.4mm。区内地形起伏较大,高差悬殊,垂直温差大,加之降雨
14、量及蒸发大,山间沟谷易形成浓雾。在冬季地势较陡的山坡,细雨天由于气温低易形成凌冻。因此,该地区内与工程有关的不利自然气象有暴雨、冰雹,雾及凌冻。2.8设计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高速公路双向四车道标准设计行车速度:80Km/h隧道建筑限界:0.75+0.5+23.75+0.75+0.75=10.25m隧道净高:5.0m3、施工准备3.1组织机构设置实行项目部、架子队两级管理模式,项目部对水菁沟隧道的施工实施监督、检查、指导的职能,架子队具体负责施工组织和安全、质量管理;架子队配置施工负责人、技术人员及满足施工需要的质量、安全、试验等专职人员。3.2、施工部署根据本隧道进出口地形、地貌、工期等因素,
15、水菁沟隧道以对口两头掘进施工。隧道施工队驻地在洞口附近修建。在隧道进、出洞口外附近布设材料加工,风机房,变电房,喷射料拌合站以及料库等施工设施。3.3施工便道水菁沟隧道进、出口位于玉舍乡,地方交通便利。隧道施工场地有既有公路,因此只需扩建部分村道即可。3.4、施工用电及照明在隧道进、出口处附近各安装两台630KVA变压器。洞内采用高压电缆,为掌子面供应220V施工用电。洞内工作照明采用36V安全电压,在洞身左右侧上方安装照明灯具。3.5、施工供水及生活用水隧道施工用水取出洞口前方季节性冲沟水,在取水点旁设置泵房,采用多级离心泵抽至高山水池。根据管道流量及水压,从水池至洞口铺设直径100mm供水
16、管道。生活用水采用在驻地附近机井水。3.6、弃碴场本标段回填段路基土石方设计部分采用水菁沟隧道调配,本隧道弃碴场按设计的弃碴弃碴。3.7砼搅拌站本隧道进口附近设置一座搅拌站,搅拌机设置为两台75m3/h,在出口经理部附近也设置一座75m3/h+120 m3/h搅拌站,均采用电子计量,砼罐车运输。4、总体施工方案水菁沟隧道安排两个隧道施工队负责施工,本隧道由左、右线进、出口相向掘进施工。隧道施工采用昼夜“三班倒”作业,为加快施工进度,全程实行信息化管理。隧道严格按照新奥法原理设计、施工,严格遵守设计图纸、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及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17、)中有关章节的规定。根据小净距隧道施工特点,施工应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早成环”的原则,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加强观测并及时做好支护;隧道明洞采用明挖法施工,施工前首先对坡面上的不稳定岩石进行清除或对不稳定边坡进行加固,洞口禁止大开挖。 隧道洞身小净距段开挖方法:级围岩小净距段采用预裂爆破或光面爆破,严禁深孔爆破以便最大限度保护洞室岩体的完整性。级围岩小净距段采用短台阶法开挖,当先行洞仰拱施工完后再进行后行洞上断面开挖,左右线隧道上半断面开挖面间距不少于30m,先行洞仰拱施作面必须超前后行洞开挖面5m以上。级围岩小净距段隧道原则上采用人工开挖,若需要爆破采用控制爆破短台阶环形开挖预
18、留核心土法开挖,当先行洞仰拱施工完后再进行后行洞上断面开挖,且先行洞与后行洞上断面开挖距离不小于30m。保证初期支护及时落底封闭,以确保初期支护的承载能力,二次衬砌、仰拱和仰拱回填应紧跟初期支护。隧道洞身普通段开挖方法如下:级围岩普通段采用短台阶法施工,台阶长度控制在510米,保证初期支护及时落底封闭,以确保初期支护的承载能力。二次衬砌是按主要的承载结构设计,因此二衬紧跟开挖面:在初期支护落底后应及时施作二次衬砌仰拱和仰拱回填,然后施作二衬。级围岩普通段施工采用台阶法施工,上下台阶之间的距离能满足机具正常施工作业,当顶部围岩破碎,施工支护需紧跟时可适当延长,减少施工干扰。二衬施作可滞后开挖面2
19、030米。级围岩普通地段采用全断面光面爆破法施工。人行、车行横洞及紧急停车带按设计位置与正洞同步开挖,根据所处地段围岩类别,分别采用台阶法或全断面法施工。人行横洞与主洞交叉口段施工,先施工主洞断面,待主洞支护稳定后,再进行横洞开挖。采用衬砌台车与组合钢模联合衬砌。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超、欠挖,初期支护及时可靠,TK961型砼喷射机组配合机械手进行湿喷作业,自制多功能综合作业平台车上进行挂网、喷锚、防水板、透水管等的安装。二次衬砌采用12m穿行式全断面衬砌台车,HBT60A型砼输送泵泵送入模,确保二次衬砌质量达到内实外美。施工中加强监控量测,及时处理分析数据,并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支护参数。出碴
20、:水菁沟隧道施工采用进、出洞口相向掘进,采用无轨运输出碴方案。ZL50装载机装碴,12t自卸车运输至弃碴场。控制量测:根据施工具体情况,施工中进行以下量测项目。地质超前预报:超前地质钻孔开展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工作。隧道围岩变形量测:通过洞内变形收敛量测来监控洞室稳定状态和评价隧道变形特征。包括净空收敛量测、拱顶下沉量测、围岩内部位移量测。应力-应变量测:采用应变计、应力盒、测力计等监测钢拱架、格栅支撑、锚杆和衬砌受力变形情况,进而检验和评价支护效果。围岩稳定性和支护效果分析。4.1、工期安排水菁沟隧道左线(ZK196+250-ZK199+105)、右线(YK196+250-YK199+105)正
21、洞长分别为2855m、2855m,采取从进、出口处相向掘进。隧道单洞月平均进尺按表4.1-1计算,因有溶洞或采空区需处理,因此开挖需多考虑3个月。以总工期26个月为隧道施工工期控制目标,作为劳力、机械、设备的配置与施工方案选择的前提。表4.1-1开挖、支护进度指标表(m/月)围岩级别级级级隧道正洞1509060施工工期计划横道图见附件一、二:水菁沟隧道工期横道图。衬砌:隧道、级围岩地段采用穿行式模板台车泵送砼施工,待初期支护趋于稳定后模筑二次衬砌砼;级围岩地段根据施工监控量测结果分析后及时衬砌。仰拱、铺底:隧道仰拱、铺底应紧跟开挖面,一般在开挖后1530天内施作,仰拱、铺底施作地段距离开挖面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菁沟 隧道 工程施工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