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面层试验路段施工方案.doc
《沥青混凝土面层试验路段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沥青混凝土面层试验路段施工方案.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沥青混凝土面层试验路段施工方案.精品文档.沥青混凝土面层试验路段施工方案 -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孟底沟水电站辅助路工程项目部 MDGC-201402 目 录 一、工程慨况: . 2 1.1、上团乡通乡公路及孟底沟水电站对外交通辅助道路: . 2 1.2、上团乡连接线: . 3 二、编制依据: . 3 三、试验目的: . 4 四、试验路段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技术指标: . 4 4.1透层: . 4 4.2、AC-13C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材料: . 5 五、试验路段检测方式、方法、配置设备: . 8 六、机械设备: . 10 七、
2、参加人员: . 10 八、试验路段的主要施工工艺和方法: . 10 8.1、施工工序: . 10 8.2、施工准备: . 10 8.3、下承层准备: . 10 8.4、沥青混凝土面层压实标准: . 11 8.5、透层: . 11 8.6、施工后场: . 11 8.7、运输: . 12 8.8、摊铺: . 13 8.9、碾压: . 14 8.10、横接缝处理: . 15 8.11、养护及交通管制: . 15 8.12、检测: . 15 8.13、资料整理: . 16 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孟底沟水电站辅助路工程项目部编制 1 -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孟底沟水电站辅助路工程项目部 MDGC-2
3、01402 一、工程慨况: 九龙县上团乡位于九龙县西北,南邻八窝龙乡、东连汤古乡、北接康定县、西临雅砻江与木里县西河等地分界。全乡辖放马坪、运脚两个行政村,6个村民小组,面积358平方公里。 沥青路面设计年限为8年,设计标准轴载BZZ-100。本项目主要服务于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及电站对外辅助交通需求,交通量不大。参照本项目所在地区类似工程,同时综合考虑该道路的功能、交通量、交通组成及年增长率等因素,经计算沥青路面设计弯沉值Ld=60(1/100mm)。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境内,属川西高原气候区。具有干、雨季分明,日照充足,气温较低且年较差小、日较差大等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征,最高气温
4、多发生在7、8月。所属的自然区域为5区,即川藏高山峡谷区。 由于路基宽度为5m所以只设置了行车道边缘线,行车道边缘线采用白色实线;在公路交叉处、错车道和行车道分界处采用白色虚线,在连续下坡路段、视距不良路段、平交口路段设置白色减速标线。所有交通标线均应按公路线形变化而变化,保持线形平顺及线型美观。标线线宽10cm。其他标线尺寸、颜色及布设间距按照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规定布设。 在急弯陡坡路段、视距不良路段设置路面减速标线,减速标线颜色为白色,每6条一组,每组间距10m,一般每处需减速警告路段宜设置4组。 标线涂料采用热熔涂料,标线干膜厚度不低于1.8mm,减速标线的厚度不低
5、于2.5mm。要求涂料中至少含有15%的玻璃珠,路面标线涂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JT/T 280-2004、GN 47、GN 48的规定。 1.1、上团乡通乡公路及孟底沟水电站对外交通辅助道路: 九龙县上团乡通乡公路及孟底沟水电站对外交通辅助道路路线起点(在八窝龙乡平交路口附近),起点桩号K33+000,起点高程3757.30m。起线后路线沿现有道路布线到达运脚村K40+000(高程3464m),路线穿过村庄后展线到达热水沟沟口,继续沿现有道路向沟内展线,在现有热水沟木桥下游550m附近设桥跨越热水沟至对岸与现有道路相接,相接后路线沿现有道路向沟口展线,在K48+200附近到达热水沟与孟底沟汇合处
6、,为了合理利用孟底沟两岸的有利地形进行展线降坡,路线多次跨越孟底沟后到达孟底沟营地,路线经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孟底沟水电站辅助路工程项目部编制 2 -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孟底沟水电站辅助路工程项目部 MDGC-201402 过营地后继续沿现有道路展线在K64+280设桥跨至孟底沟左岸,路线沿左岸现有道路展线至孟底沟沟口电站坝址附近,到达本项目公路终点K64+895,终点高程2110.50m,路线全长31.705km(短链190m)。共设439个交点,平均每公里13.846个。圆曲线最小半径为15.0m,共10处,回头曲线最小半径为10.0m,共17处,回旋线最小长度10m,最大直线长为
7、274.30m,平曲线占路线总长70.810%。纵断线形:由于本段道路坡段坡长超出“规范”要求,中间没有缓坡段,拟在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增设标志、减速标线和避险车道,保证行车安全。全线共设变坡点241个,平均每公里7.601个,10%的纵坡共21处/坡长共5004m,最短坡长50m/5处,凸曲线最小半径260m,凹曲线最小半径为280m,竖曲线占路线总长29.555%。沥青透层(含平交):155925m2;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厚40mm):155925m2; 1.2、上团乡连接线: 九龙县上团乡通乡公路及孟底沟水电站对外交通辅助道路(上团乡连接线)路线起点与上团乡通乡公路及孟底沟水电站对
8、外交通辅助道路K45+758.68平交止点相接,起点桩号K0+000,起点高程3324.79m。起线后路线沿现有道路布线到达热水沟木桥设桥跨越热水沟至对岸与现有道路相接。路线沿右岸现有道路展线至上团乡,到达本项目公路终点K1+965,终点高程3461.81m。路线全1.965km,设计标准采用参照四级公路单车道标准,设计速度15km/h。共设27个交点,平均每公里13.74个。圆曲线最小半径为15.0m,共2处,回头曲线最小半径为10.0m,共1处,回旋线最小长度15m,最大直线长为88.41m,平曲线占路线总长72.458%。 全线共设变坡点15个,平均每公里7.634个, 10%的纵坡共4
9、处/坡长共490m,最短坡长60m/1处,凸曲线最小半径400m,凹曲线最小半径为441m,竖曲线占路线总长26.897%。沥青透层(含平交):8914m2;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厚40mm):8914m2; 二、编制依据: 1、工程施工招、投标、合同文件; 2、九龙县上团乡通乡公路及孟底沟水电站对外交通辅助道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一册; 3、九龙县上团乡通乡公路及孟底沟水电站对外交通辅助道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二册; 4、九龙县上团乡通乡公路及孟底沟水电站对外交通辅助道路(上团乡连接线)一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一册; 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孟底沟水电站辅助路工程项目部编制 3 -四川川交路桥
10、有限责任公司孟底沟水电站辅助路工程项目部 MDGC-201402 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6、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7、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 8、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查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F80/1-2004; 9、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 F90-2015; 10、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20-2011; 1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 13、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
11、51-2009; 14、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JTJ073.2-2001; 15、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JTG G10-2006; 三、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室确定最佳级配、沥青、矿粉、粗、细集料用量,在施工前通过试验路段确定不同机具压实,结构层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等。 上团乡通乡公路及孟底沟水电站对外交通辅助道路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试验路段选择在K33+000K33+200,铺筑长度为200米,面积约为:1000m2,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数量为:42.84m3(按1.19松铺系数计算)。K33+000K33+200试验路段计划2015
12、年11月16日铺筑(若气温低于5,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不得铺筑试验路段)。 四、试验路段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技术指标: 试验路段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砂、碎石采用K48+400碎石场,通过委托四川正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省道215线九龙县城至凉山州界公路改建工程SY监理实验室得出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最大粒径不应超过13.2mm,最佳沥青用量:4.8%。2.3613.2mm用量比为63%,02.36mm用量比为30%,矿粉用量比为7.0%,沥青混合料采取LB1500型沥青拌合楼拌合。 4.1透层: 透层沥青技术指标要求 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孟底沟水电站辅助路工程项目部编
13、制 4 -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孟底沟水电站辅助路工程项目部 MDGC-201402 4.2、AC-13C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材料: 4cm厚沥青混凝土面层采用AC-13C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各项材料技术指标表符合要求。 沥青:采用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东海牌A70道路石油沥青(掺4抗剥落剂)。其技术指标符合要求。 路面用沥青技术指标表 粗集料:采用K48+400碎石场加工碎石,其技术指标符合要求。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技术指标 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孟底沟水电站辅助路工程项目部编制 5 -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孟底沟水电站辅助路工程项目部 MDGC-201402 粗集料采用破碎砾石
14、,粗集料与沥青应具有良好的粘附性,要求所有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低于4级,如果不能达到要求应在沥青混凝土拌合过程中掺入耐热、耐水、长期性能好的抗剥落剂以满足要求。(掺入外加剂的剂量由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验确定。同时在配合比设计时应考虑加入抗剥落剂的影响)。其质量技术符合要求。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 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技术 砂采用K48+400碎石场天然砂,通过筛分为粗砂,其规格符合要求,且其用量不宜超过集料总量的18%。 沥青混合料用天然砂规格 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孟底沟水电站辅助路工程项目部编制 6 -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孟底沟水电站辅助路工
15、程项目部 MDGC-201402 石屑是K48+400碎石场破碎石料时通过4.75mm或2.36mm的筛下部分,且0.075mm筛孔的通过率不得大于10%,其规格符合要求。 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 填料: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的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符合要求。 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 细粒式AC-13C的混合料设计: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严格按照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设计阶段确定混合料的配合比。矿料级配组成及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要求。AC-13混合料采用粗型
16、级配,关键性筛孔2.36mm通过率应小于40%。 AC-13C级配范围表 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孟底沟水电站辅助路工程项目部编制 7 -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孟底沟水电站辅助路工程项目部 MDGC-201402 AC-13C沥青混合料马歇尔配合比设计的技术要求 注:渗水系数的指标值同样适用于现场质量控制。 沥青混合料温度范围控制:矿料温度160175,沥青温度155165,混合料出厂温度145165(高于195废弃),储料过程中温度降低不超过10,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45,混合料摊铺温度正常施工不低于135,低温施工不低于150,初碾温度130145,终压温度:钢轮压路机不低于70,轮胎
17、压路机不低于80,震动压路机不低于70,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不高于50。 五、试验路段检测方式、方法、配置设备: 压实度检测方法:采取在施工现场取样,在铺筑后未碾压前,摊铺宽度两侧的1/21/3位置处取样,用铁锹取该摊铺层的料,每摊铺一车取一次样,每次样品不低于2500g,取样前使用红外线温度仪,测量混凝土料温度,混合料温度不低于135,准确至1,连续3车取样后,混合均匀按四分法取样装入保温桶内,送至试验室。采用击实法制作试件,每天制作一组,每组为4个,试验尺寸为101.6*63.5mm,试件编号后堆放在干燥通风处,且放置在水平的平面上,不得使试件产生变形。试件冷却至常温时,开始脱模,脱模后的试
18、件,称取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ma),准确至0.1g或0.5g;将溢流水箱温度保持在250.5,挂上网蓝,浸入溢流水箱中,调节水位,将天平调零并复零,把试件置于网蓝中(注意不要晃动水)浸水中35min,秤取水中质量(mw),若天平读数持续变化, 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孟底沟水电站辅助路工程项目部编制 8 -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孟底沟水电站辅助路工程项目部 MDGC-201402 不能很快达到稳定,说明试件吸水较严重,不使用此法测定,应改用T0707的蜡封法测定。从水中取出试件,用洁净柔软的拧干湿毛巾轻轻擦去试件的表面水(不得吸走空隙内的水),秤取试件的表干质量(mf)。从试件拿出水面到擦拭
19、结束不宜超过5s,称量过程中流 出的水不得再擦拭。通过计算得出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取四个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的平均值作为检测该段压实度的标准密度。使用100*500mm钻芯取样机,钻取铺筑路段,按每200m每车道1个芯样编号,放置实验室至干燥状态,通过表干法得到该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钻芯取样的毛体积相对密度除以通过实验室击实得到标准密度的百分率为该路段压实度。 渗水系数检测方法:按照规程T 0703沥青混合料试件成型方法制作沥青混合料试件,冷却到规定的时间后脱模,并揭去成型试件时垫在表面的纸。将试件放置于稳定的平面上,将塑料圈置于试件中央的测点上,用粉笔分别沿塑料的内侧和外侧画上圈,在外环和内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沥青 混凝土 面层 试验 路段 施工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