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2008至2009学年第二学期动物生物学期末考试试题A.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大学2008至2009学年第二学期动物生物学期末考试试题A.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河北大学2008至2009学年第二学期动物生物学期末考试试题A.精品文档.河北大学2008至2009学年第二学期动物生物学期末考试试题A河北大学课程考核试卷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2008级生物科学专业(类)考核科目动物生物学课程类别必修课考核类型考试考核方式闭卷卷别A(注: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的无效)一、填空题:(共22分,每空0.5分)1、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每种物种都有一个科学的名称,即学名。请问学名LycosasinicaSchenkel, 1953中画横线的部分分别代表_(1)、(2)、(3)和_(4)。2、
2、根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的不同,细胞间质的多少和结构上的差异,可将多细胞动物的组织分成(5)、(6)、(7)和(8)四大类。3、假体腔动物人蛔虫的背线、腹线和侧线内分别有_(9)_、_(10)和_(11)。4、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口形成动物的肛门或封闭,在相反方向的一端由内胚层内陷形成口的动物,以这种方式形成口的动物为(12),如棘皮动物、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5、原生动物鞭毛纲的营养方式主要有_(13)_、_(14)_、_(15)_。6、腔肠动物水螅的外胚层主要有6种细胞,其中数量最多的是(16)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细胞是(17)细胞。7、节肢动物之所以叫节肢动物是因为(18)也分节。8、一般多细
3、胞动物组织中相邻细胞可以通过_(19)_、_(20)_、_(21)_三种方式连在一起。9、扁形动物的体壁中央为(22)组织,此组织产生于中胚层,有储藏水分和养料的功能,提高了抗干旱和耐饥饿的能力。10、文昌鱼身体除口以外,还有两个孔与外界相通,即(23)(又称围鳃腔孔)和(24)。11、七鳃鳗脊索发达。脊索背面的每一个体节出现2对极小的(25)弧片,无任何支持作用,但代表(26)的脊椎骨。12、硬骨鱼纲含(27)亚纲、(28)亚纲和(29)亚纲。13、两栖类的腰带由(30)、(31)、(32)组成。14、爬行类的鼓膜下陷形成(33);中耳仅有一块(34)骨。15、鸟类形成(35)骨盆,便于产大
4、型硬壳卵。16、哺乳类的脊椎椎体为(36)型,椎体间有软骨的(37)相隔,可吸收和缓冲运动时对脊柱的震动,增加脊柱的(38)。17、哺乳动物的耳部听小骨3块:(39)、(40)和(41)18、大熊猫的分类地位是(42)纲(43)亚纲(44)目。二、名词解释:(共18分,每小题3分)1、混合式体腔2、闭管式循环3、五辐射对称4、背神经管5、卵黄囊胎盘6、生物多样性三、判断题:(共20分,每题1分,在答题纸上写“对”或“错”,)1、五界系统是1980年由我国学者陈世襄提出的。()2、我国重点防治的5大寄生虫病的黑热病是由利氏曼原虫引起的。()3、大草履虫的无性生殖方式是结合生殖。()4、海绵动物在
5、胚胎发育过程中有逆转现象。()5、腔肠动物刺细胞使用时象手套的指端,由内向外翻出,放出后能再收回并反复利用。()6、人蛔虫的雄性生殖系统一般为单管型,而雌性生殖系统一般为双管型。()7、环毛蚓为雌雄同体,其雌性生殖孔位于第18节。()8、肌肉组织主要有平滑肌、横纹肌和心肌三种。()9、腔肠动物的身体均为两辐射对称。()10、棘皮动物是最高等的无脊椎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的后口动物。()11、鱼类的脑神经11对,脊髓在每1体节发出1对脊神经。()12.两栖动物的静脉系统与鱼类的静脉系统差别较大。()13.蛇类围颞窝的骨片全部失去而不存在颞窝,属于无颞窝类。()14.鸟类的颈椎数目多,椎体马鞍型
6、,椎间关节活动性极大。()15.哺乳动物的胎儿与母体的两套血液循环系统是通连的,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可弥散进行交换。()16.哺乳动物的视觉很敏锐,辨色能力也都很敏锐。()17.中国陆地动物区系可划分为6个区。()18.脊椎动物成体均为两侧对称。()19.爬行动物时代是指中生代。()20.哺乳动物只有一条左体动脉弓。()四、论述题:(共40分,每题10分)1、简述从原生动物门到棘皮动物门神经系统的发展变化。2、以蝗虫为例,说明适应陆栖飞翔生活的特征3、试述脊椎动物由水生到陆生呼吸系统的演变。4、鸟类有哪些进步性特征?河北大学课程考核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考核科目动物生
7、物学课程类别必修课考核方式闭卷卷别A一、填空题:(共22分,每空0.5分)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点掌握情况,满分为22分,每空0.5分,答对一空得0.5分,不答或答错不扣分。1、(1)属名、(2)种名、(3)定名人、(4)定名时间;2、(5)上皮组织、(6)结缔组织、(7)肌肉组织、(8)神经组织;3、(9)背神经、(10)腹神经、(11)排泄管;4、(12)后口动物;5、(13)植物性营养、(14)动物性营养、(15)腐生性营养;6、(16)皮肌细胞、(17)刺细胞;7、(18)附肢;8、(19)桥粒、(20)紧密连接、(21)间隙连接;9、(22)实质组织;10、(23)腹孔、(24)肛门;1
8、1、(25)软骨、(26)雏形;12、(27)总鳍鱼、(28)肺鱼、(29)辐鳍鱼;13、(30)髂骨;(31)坐骨、(32)耻骨、14、(33)外耳道;(34)耳柱;15、(35)开放、16、(36)双平。(37)椎间盘、(38)灵活性;17、(39)锤骨;(40)镫骨;(41)砧骨;18、(42)哺乳;(43)真兽;(44)食肉目。二、名词解释:(共18分,每小题3分)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满分为18分,每题满分3分,视答对的知识点给分,不答或答错不扣分。1、混合式体腔:节肢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也出现体腔囊,但它不继续扩大成像环节动物那样宽阔的体腔,而是退化、断裂,形成围心腔、心脏、
9、生殖腔、排泄系统的体腔管等几部分,后期发育过程中,围心腔壁消溶,消化管与体壁之间的初生体腔和次生体腔相混合。因此节肢动物的体腔为混合体腔。以肠体腔法形成体腔,混合体腔内充满血液,故又被称为血腔。2、闭管式循环:血液自始至终在一个封闭的管道内循环,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这种循环方式称为闭管式循环3、五辐射对称:棘皮动物的成体通过身体的中央轴(从反口面到口面)有5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成基本相等的两部分,称为五辐对称。4、背神经管:是位于脊索背面的中空管状的中枢神经系统。脊椎动物的神经管前端膨大成脑,脑后的部分形成脊髓。5、卵黄囊胎盘:卵黄囊胎盘是胚胎借卵黄囊(而不是尿囊)与母体子宫壁接触,幼仔发育不完全
10、即产出,需在母体腹部育儿袋中含着母兽的乳头继续发育直至成熟。如胎生的有袋类的胎盘,不是真正的胎盘。6、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三、判断题:(共20分,每题1分,在答题纸上写“对”或“错”,)考核学生对容易混淆的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满分为20分,每题1分,答对一题得1分,不答或答错不扣分。1.错2.对3.错4.对5.错6.对7.错8.对9.错10.对11、错;12、对;13、错;14、对;15、错、16、错;17、对、18错;19对、20对。四、论述题:(共40分,每题10分)考核学生对动物学基本知识面的总结和综合能力,满分为40分,每题满分10分,视答对的知识
11、点给分,不答或答错不扣分。1.简述从原生动物门到棘皮动物门神经系统的发展变化。原生动物无神经系统,有纤毛系统联系纤毛,有感觉传递作用(1分);多孔动物门无神经系统,借原生质来传递刺激,反应迟钝(1分);腔肠动物有散漫神经系统,如水螅的神经系统呈网状(1分);扁形动物的神经系统呈梯形(1分);假体腔动物的神经系统呈筒形(1分);软体动物的神经系统由三对神经节和其间的神经索相连(1分);环节动物的神经系统呈链状(1分);节肢动物的神经系统呈链状(1分);棘皮动物由下、内、外三个环神经系统组成,不形成集中的脑,并与上皮还没有分开,是一类特殊的现象(1分)。总之,是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进化
12、过程(1分)。2.以蝗虫为例,说明适应陆栖飞翔生活的特征外形:1)身体分部,附肢分节;(1分)2)具几丁质外骨骼;(1分)3)具步足,翅;(1分)4)具发达的感觉器官(触角,单眼,复眼等),咀嚼式口器,可摄取不同的食物,减少竞争;(1分)5)具气门;(1分)6)具外生殖器,有利于体内交配,受精,产卵器把卵产于土壤中)。内部结构:1)气管呼吸,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具气囊,可储存气体,增加浮力,减小比重;(1分)2)马氏管排泄,排出的是尿酸;(1分)3)生殖系统发达,繁殖能力大;(1分)4)个体小,不要多少能量就能完成生活史(1分)。3、试述脊椎动物由水生到陆生呼吸系统的演变(10分)软骨鱼在
13、两个相邻的鳃裂中间有发达的鳃间隔,由鳃弧延伸至体表与皮肤相连,鳃裂外露。(1分)在硬骨鱼类,鳃区有鳃盖保护,呼吸作用主要是由鳃盖的启闭运动来完成。(1分)低等两栖类和蝌蚪也用鳃呼吸。从两栖类开始,肺已成为专门的呼吸器官,但两栖类的的肺非常简单,只是一对薄壁的囊或囊中稍有隔膜而已。(2分)爬行类肺的内面积由于有很多隔层而大为增加,并开始出现了支气管和胸廓。(2分)鸟类的肺非常致密,除内腔隔膜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之外,还形成了特殊的支气管网。同时,肺还与发达的气囊系统相连通,能进行特殊的“双重呼吸”。 (2分)哺乳类的肺结构最为复杂,与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等组成标准的陆生脊椎动物的
14、呼吸系统。(2分)4、鸟类有哪些进步性特征?高效的双重呼吸系统:鸟类的肺是一个由各级支气管形成的彼此吻合的密网状管道系统。形成气体在肺内沿一定方向流动,即从背支气管平行支气管腹支气管,称为“d-p-v系统”。也就是呼气与吸气时,气体在肺内均为单向流动。微支气管的管径仅有310微米,分支彼此吻合,外围分布丰富的毛细血管,气体交换在此处进行,它是鸟肺的功能单位。这种肺体积不大,但接触气体面积大,比人肺约大10倍。鸟类特有气囊,是呼吸的辅助系统,由单层上皮细胞膜围成,无气体交换功能,共4对半,位于体壁与内脏之间,使鸟类无论在吸气或呼气时均有新鲜空气进入肺部进行交换。这种呼吸方式称为双重呼吸。气囊还可
15、减少身体比重、减少脏器间摩擦、调节体温等。(3分)循环系统的完善:鸟类的心脏完全地分为4室,即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多氧血和缺氧血在心脏得以完全分开,并以完全双循环的路线流经全身各器官组织。心脏比例大约为自身体重的0.952.37,一般是同等体重的哺乳类的心脏的1.42倍。右体动脉弓保留而左体动脉弓退化。肾门静脉明显退化使血压和血流速度提高,循环加速,心跳加快,这些特点使鸟体供氧充分,保证了高的代谢率和体温的恒定。(3分)神经系统较爬行类发达,但新脑皮的发展程度仍停留在爬行类水平上。小脑很发达且体积大;大脑的纹状体极为发达,而使大脑体积增大。纹状体是鸟类复杂的本能行为(求偶、营巢、孵卵、育雏等)和学习行为的中枢。与鸟类视觉相关的中脑视叶发达,大脑嗅叶退化。(2分)眼大,具有一般脊椎动物眼的结构,有复杂的适应性特征如:多数外观扁圆形,鹰类球状,鸮类筒状。眼球的前巩膜角膜肌能改变角膜的屈度,后巩膜角膜肌能改变晶体的屈度,因而它不仅能改变晶体的形状(以及晶体与角膜间的距离),而且还能改变角膜的屈度,称之为双重调节。此外,视网膜上视锥细胞数量极多,密度大,有极强的分辨物像和色彩的能力。位听器官具有发达的听觉和平衡功能。中耳只有一块听小骨即耳柱骨,具雏形的外耳道。夜行性鸟类听力尤为敏锐。(2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