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doc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精品文档.郑州外国语学校2010-2011学年上期9月月考高三年级语文试题2010.09.25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秦朝的“铁路” 近来在河南南阳的山区里发现了古代的“铁路”。经碳14测定,系2200多年前的秦朝遗留。原理和现代铁路无异,还是复线,只是不是用蒸汽机车牵引,而是用马力拉动。 专家们都惊叹我国古代2200年以前竟然已经有如此先进的交通设施。秦朝的“铁路”是用木材铺设的。作轨道的木材质地坚硬,经过防腐处理,至今尚完好,不过枕木已经腐朽
2、不堪。专家认为枕木的材质比较软,是有意识地选择的。比较软的枕木可以和夯筑得非常坚硬的路基密切结合,从而使轨道平稳,车子在上面可以快速平稳地行驶。 经过测量发现,秦朝的“铁路”,枕木之间的距离正好和马的步子合拍。马匹一旦拉车到了轨道上,就不由自主地发生“自激振荡”,不能不飞快奔跑,几乎无法停留下来。那么最后又是怎么停下来的呢?专家们的意见是:可能还有专门的车站,在车站枕木之间有木材填充平整。到了车站,马儿就可以逐渐减慢速度并停下来。由于使用轨道,摩擦力大大减小,所以马也可以一次拉很多货物。 有不少专家认为,该“铁路”是秦始皇灭楚国时修建的,目的是进行后勤补给。 但也有不少专家认为,说秦始皇灭楚国
3、时使用过这条铁路固然不难想象,但这决不是个别的工程。历史上记载的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建设驰道,以前一般认为驰道就是“公路”,现在看来应该是“铁路”。由于马匹在上面飞驰,故称之为“驰道”。依此看,秦始皇在2200年以前就已经在全国修建了一个“铁路网”。 对于秦始皇的“书同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人们都可以理解;但是对于“车同轨”各说不一。郭沫若认为是统一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另一些人解释为车轮的距离必须相同。现代的公路上,各种不同类型的汽车轮子间距各不相同,也未见有什么不妥,为什么秦朝的“公路”上必须使用相同的车轮间距呢?而且秦始皇自己的车子用六匹马来拉,这和普通的一匹或两匹马拉的车子车轮
4、间距显然不会相同。现在发现了秦朝的“铁路”,“车同轨”就有了新的解释。按照这种说法,那时修建“铁路”的当不仅仅是秦始皇了。 秦朝时的车子,其轮子非常奇特,现在对照秦朝的“铁路”,一切都明白了,原来车轮的这种特性,使得它既可以在普通的公路上跑,也可以随时进入“铁路”飞驰。据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在古代一般来说道路没有必要这样宽,因此有人猜测是“公路”和复线“铁路”并列而行。车子如有需要,可以随时上“铁路”,也可以随时由“铁路”上“公路”。 专家们认为,秦朝末年的连年战争,对秦始皇的“铁路
5、”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后来,由于严重缺少马匹,铁路被废弛了,绝大部分“铁路”在战后被拆,成了普通的公路。还有,汉朝长期分封诸侯,各地群众也没有长途运输的必要,运输线变短,也因此失去了修建铁路的必要性。秦始皇的“铁路”也就这样逐渐失传了。1. 不能说明秦朝“铁路”在当时是“先进的交通设施”的一项是:(3分)( )A 秦朝“铁路”的原理和现代铁路无异,而且还是复线。B 作轨道的木材质地坚硬,经过防腐处理:枕木较软,与夯筑得非常坚硬的路基结合紧密,从而使轨道平稳,车子可以快速平稳地行驶。C 有专门的车站,在车站枕木之间有木材填充平整,让马儿可以逐渐减慢速度并停下来。D 轨道使摩擦力减小,大大提高了运输
6、效率。 2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有不少专家认为,“驰道”是秦始皇为了给攻打楚国的军队提供后勤补给而专门修建的。B 秦朝建设“驰道”时,秦始皇对轨道间距作了标准化要求,这就是所谓的“车同轨”。C 奇特的车轮说明秦朝的车子是“公路”“铁路”两用车。D 秦朝的“驰道”可能是公路和复线“铁路”并列而行的,而且“驰道”边还栽种了“行道树”。3. 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现代铁路复线和高速公路复线设计受到了秦朝驰道设计的启发。B 当时秦朝已经拥有远远超过其他诸侯国的“铁路”修建技术。C 秦始皇专车的车轮间距与秦朝“铁路”的轨道间距是一样的。
7、D 秦朝修建“铁路”是长途运输的需要,与秦始皇实行中央集权的统治也有一定的关系。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也。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董卓之乱,求出补吏。除亢父令,遂弃官归。谓父老曰:“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乡人多怀土犹豫,莫有随者,彧独将宗族至冀州。自太祖之迎天子也,袁绍内怀不服。绍既并河朔,天下畏其强。太祖方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而绣败太祖军于宛。绍益骄,与太祖书,其辞悖慢。太祖大怒,出入动静变于常,众皆谓以失利于张绣故也。钟繇以问彧,
8、彧曰:“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则见太祖问之,太祖乃以绍书示彧,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 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亦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
9、,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太祖悦。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以彰殊勋,密以咨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评曰:“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选自三国志魏书十荀彧传,有删节。)问:通“闻”,名声,虚名。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 异:看重 B除亢父令 除:废除C殆有他虑。殆:恐怕,大概 D会征孙权 会:正赶上,恰逢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荀彧
10、有“王佐之才”的一组是( 3分) ( )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亦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董卓之乱,求出补吏。除亢父令,遂弃官归。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 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以彰殊勋,密以咨彧。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彧疾留寿春。A. B. C. D.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荀彧年少的时候,南阳何颙就认为他不同于一般,有王佐才,很看重他。B太祖迎天子后,四面受敌。袁绍给他写了一封言辞傲慢无礼的书信,太祖看后很生气,出入的举动不同于平常,众人都说是因为失利于张绣的缘故,只有荀
11、彧认为有其他忧虑。C荀彧死后的第二年,太祖就升为魏公了。D十七年,董昭等认为太祖应该晋升爵位为国公,以表彰他的特殊功勋,荀彧也认为应该这样做,太祖因此对他更加重用。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5分)答: 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5分)答: (二)古诗文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梅花绝句陆游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注】坼:裂开。这里是绽开的意思。8.“雪堆遍满四山中”一句所写的梅花与唐代诗人齐己笔下的“一枝”、宋代诗林逋所吟的“疏影”有所不同,请对这一句进行赏析。(5分)答: 9.
12、 本诗的三、四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6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 子曰:“见贤思齐焉,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论语)(2 ) ,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醉翁亭记)(3) ,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逍遥游)三、选考题之实用类文本阅读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25分) 世纪之星陨落了,陨落在世纪终结的前夜。她的使命已经完成,她整整燃烧了一百年!她以不竭的热情在自己拥有的一角天空,默默地放射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
13、、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教他们如何爱,如何为弱小者和善良者献出心力,既不高调,亦不卑微,一百年不间断,以一以贯之的从容和平淡,燃烧自己,烛照世间。这样的人,在这一百年中,即使不是仅见,恐怕也是极为罕见的。 冰心是世纪的同龄人,也是世纪的见证人。清王朝覆灭时,她是少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她是青年;整个中年时期在离乱和忧患中度过。动荡和苦难,造就了她成熟的人生饱经忧患的她,极大地延长了中年期。她似乎在向世人昭示,人的生命有多么大的承受力。她坚强地活着,体验那超乎想像的苦难并战胜它,从充满噩梦的昨日,直至舒展开放的今日。 在冰心的文学世界里,大海和母亲是支持这个世界全部丰富性的两个基本意象。母亲的意象,
14、是包容在大海这个大的意象之中的。冰心曾在诗中向造物者祈求,倘若生命中只有一次“极乐的片刻”,那么,她的愿望便是:“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春水) 在冰心的诗中,我、母亲、大海是三位一体的人类各式各样的爱中,母爱是最纯真、也最伟大母亲对儿女之爱无须特意表现,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子女对于母亲之爱的怀想与礼赞也如此。这是排斥了一切势利考虑之后的无私、无邪、无欲的高贵情感。冰心从母爱出发,推己及人,以一片婉转女儿心,传达出人间的万种柔情。 大海博大涵容,它的宽广胸襟可以装下世间一切的苦厄、欢愉和忧思。它静如明镜,动有狂澜。在它碧波万顷的宁静中,包蕴着震天撼地的伟力它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郑州 外国语学校 2011 届高三 上学 第二次 月考 语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