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古民居.doc
《潮汕古民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潮汕古民居.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潮汕古民居.精品文档.背景简介中国地大物博,地方建筑灿若星河,各具特色,潮汕民居便是这其中的一朵奇葩。潮汕民居融汇千百年来潮汕人的智慧,如同山西平窑 潮汕民居民屋的粗犷,瑶寨吊脚楼的野趣,江南徽屋的雅致,苏州园林的自然一样,潮汕民居也拥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内涵。 潮汕民居直接地将大自然因素所谓“天时、地气、顺风”溶入建筑中,体现出人天和谐的统一境界和高尚心灵意境。 潮汕民居的建筑方位一般是取朝南偏东的,以南为主。这样一来,冬天可挡住严寒的北风,夏天则可以接受凉快的南风。 建筑由来相传古时候,潮汕工区的住宅十分简陋,有茅草盖的,有树叶围的,有田涂
2、角垒的。如果遇着刮台风,下暴雨,房里就会哩哩隆隆地倒塌下来。 后来,有一户姓陈的人家,生了一个女孩,由于家穷,从小就上山放牛。风吹、雨淋、日头晒,她长得皮肤黝黑,相貌粗陋,乡里人都叫她做“乌姿娘”。一天乌姿娘放牛归来,见村头人山人海闹哄哄的,不知出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老伯。老伯告诉她是朝廷派一位国师来这里寻觅一位“头戴凤冠,身骑麒麟,手执尘佛”的娘娘。乌姿娘感到新奇,遂将牛栓在树下,走上前去看热闹。不料人已围了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怎么挤也挤不进去。她灵机一动,便跃上牛身顶看热闹。那国师一看见她,立时高兴地叫道:“快接娘娘凤驾!” 原来,国师见乌姿娘坐在牛背上,就说她骑的是麒麟,手里拿的牛
3、鞭是尘拂,头上那顶插满野花的斗笠就是凤冠。众军士急忙上去跪接。这么一来,吓得乌姿娘从牛身上跌落下来。说来也奇怪,当军士们将她从地上扶起来时,这个又粗又野的乌姿娘,竟骤然变成了一位肌如白玉,美如天仙的窈窕美女。国师即命众军士将她抬进京都。皇帝见了,龙颜大悦,将她立为皇后。 陈皇后进宫后,时刻怀念家乡。有一天,满天乌云,电闪雷鸣,飞沙走石,瓢泼大雨下个不停。皇上退朝回到后宫,见陈皇后柳眉紧锁,闷闷不乐,忙问她有何不顺心之事,表示愿为她分忧。陈皇后乘机奏道:“臣妾因思念家乡的父老亲友,他们住的是泥屋草舍,如今雨暴风狂,臣妾之家乡未知又有多少房屋倒塌!多少人流离失所!”皇上听罢,不禁动了爱怜之心,遂指
4、着金碧辉煌,巍峨壮丽的宫阙说:“风停雨止之后,朕赐八万银两,让爱卿之故乡按此仿造房屋居住如何?”陈皇后一听,即忙跪下叩头谢恩。并恳求皇帝传下一道圣旨,选拨潮州的能工巧匠进京,学习建筑工艺。 自此以后,潮州地区就仿照宫廷式样,建造了“下山虎”、“三壁连”、“四点金”、“五间过”、“四马拖车”、“百鸟朝凰”等住宅,既美观,又坚固了。 主要样式在潮汕,农村传统民居的样式有多种多样,虽然现在的潮汕地区出现了许多的高楼大厦,但是在农村里,仍然保存着一些传统的老式民居,而且这些民居都是用形象生动的名字来命名的,如“四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等等。 四点金“四点金”建筑“四点金”是潮汕风俗的独特建筑
5、,因其四角上各有一间其形如“金”字的房间压角而得名。在旧时只有富达的家庭才能建造。“四点金”的建筑格局跟北京的四合院有点像。外围一般有围墙,围墙内打阳埕,凿水井;大门左右两侧有“壁肚”;一进大门就是前厅,两边的房间叫前房;进去就是空旷的天井,两边各有一间房,一间作为厨房,称为“八尺房”。另一间作为柴草房,一般称为“厝手房”;天井后面就是后厅,也称大厅,是祭祖的地方,两边各有一个大房,是长辈居住的卧室,如果小辈住进去就是大不敬。所以潮汕话说“细仔弟住厝耳”。 “四点金”一般对外不开窗,窗只开向内庭。这是因为“凡屋以天井为财禄,以面前屋为案山。天井阔狭得中,聚财”(阳宅撮要)。“财气”从大门或从上
6、天降临积聚于天井后,再通过各房门窗“吸”进屋里,若对外开窗就是葫芦漏气,“财气”外泄。 “四点金”的构式建筑还有许多种。只有前后四个正房,没有“厝手房”及“八尺房”,而四厅齐向天井的,称“四厅会”;前后房都带“厝手房”和“八尺房”的,变八房为十室的称为“四喷水”。如果在“四点金”外围建一圈房屋,就叫做“四点金加厝包”。 下山虎“下山虎”的建筑在潮汕地区农村较为普遍,又称为“爬狮”。顾名思义,“下山虎”的开头真有点如下山虎又似爬行之狮。建筑格局比“四点金”简单,比它少了两个前房,其余的基本一样。“下山虎”因为出入门路不同,因此有开正门和边门的区别。通常中间不开门,而是两边开门,两边的门又称为“龙
7、虎门”,也既有开正门而不开边门的。“下山虎”形制十分古老,在广州出土的汉代名器和北京故宫博物馆藏的传为隋代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中可见其前身,其格局与云南白族“一颗印”住宅也颇为相似。 “下山虎”建筑过去的民居,大多是一家一户住的。随着社会人口的发展和增加,一家一户住的形式渐渐被人们打破。现在,一个民居往往住着三、四户人家。这样的住宅,虽然住起来有些拥挤、杂乱,但是非常适合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平整光滑的大理石铺就了天井,所有的房门之上亦绘有壁画,这些壁画的内容不同于“门楼肚”上的花花草草,而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戏剧故事、神话传说,如“穆桂英挂帅”、“仙姬送子”、“郭子仪得宝”等等,正厅墙上则有一幅长
8、壁画,多为“十仙贺寿图”,皆取吉祥之意。还有红色的檀木,蓝色的橼子(合称为“红桁蓝桷”),这些丰富多彩的绘画使得“下山虎”成为一座真正的画苑,就像颐和园的长廊一样,有无处不在的艺术可欣赏。 单独画并不能彰显华丽,还有更具潮汕文化艺术代表的瑰宝:巧夺天工的雕刻,金光闪闪的潮绣和栩栩如生的剪纸,以及永不褪色的嵌瓷使得整座“下山虎”富丽堂皇,美轮美奂。 四马拖车“四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四点金”的复杂化。 “四马拖车”建筑“四马拖车”整个建筑的各个部分都有它特殊的功能。头进的“反照”是为了遮挡路人和客人的视线,不致使屋里一览无遗。通廊是主人和来访客人停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南北厅是平时接
9、待客人用的,而长辈们重要的会见和议事则在二进和三进的大厅进行。三进的大厅还设置祖龛供奉祖宗灵位。逢年过节、祖宗忌辰、家人要出国,就要开龛门祭拜抑或向祖宗“告别”;家人做了伤风败俗的事要绳之以家法,也要开龛焚香,让他在祖宗面前请罪。后库则是供办丧事时停放棺柩的地方。主体建筑的大房由长辈居住,最高长辈一般住在三进的房子,其它房间由小辈居住。磨房、厨房、浴室、厕所等生活用房都集中在左边的火巷。家中遇上办喜事,则各进大厅的禅门洞开。办丧事时更为隆重,不单要卸下“反照”,还要卸下各进的禅门。所有天井架上地板,天井的上空撑起帐篷。这样一来,一、二、三进形成了一个宽敞的大空间,便于进行各种活动。总的来说,主
10、体建筑前低后高,每进递增三级石阶,这样便于突出主要厅堂,更重要的是为了不让前进遮住后进,保证后进的采光。后包是为了保护主体建筑和防盗而设。当然,像这样大规模的房屋,一般人家是无缘问津的。现存较完整的“四马拖车”,可在澄海县隆都镇的“慈黉爷故居”及普宁市洪阳镇的清提督府“德安里”看到。 建筑风格潮汕民居特点鲜明,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类于皇宫 潮汕民居的主要特色是将传统的建筑文化与潮汕特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如金漆木雕、工艺石雕、嵌瓷艺术、金属工艺以及书法、绘画艺术等最大限度的融合。民居建筑金碧而不庸俗、淡雅而有韵味,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豪华气派,无论在建筑序列格局还是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可以与皇宫相媲美
11、,故自古就有“潮州大厝皇宫起”、“京华帝王府、潮山百姓家”之说。 潮汕等地方更把房子建成红梁金瓦的,有人以“老爷宫”(神庙)形容之。这种建筑本来只有皇宫和神庙才可以有,听说潮阳之所以可以建是当年的假国舅陈北科 “申请”来的。 规模庞大潮汕民居保留着唐宋世家聚族而居的传统,形成了大规模的村寨等建筑群体,再加上地方经济发达、人文鼎盛,所以建筑规模经常非常宏伟壮丽。 次要建筑则围绕主体建筑,相连成片,为一外部封闭而内部敞开建筑群体,聚族而居。 轻巧通透所谓“轻巧”,一是单体体量较小,普遍不及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民居建筑的宏敞高大 ;二是外表视觉效果不及中原地区之威严,也不及江南地区之俊逸。潮州建筑的色
12、调偏灰浊,着重于屋脊、梁架、墙头、檐下等重点部位加强装饰,而这些装饰构件往往同建筑构件的实用功能有关。所谓“通透”,是指建筑从整体上注意透风,既有利于建筑材料上去潮防朽、延长寿命,更着眼在潮州长夏无冬的自然气候条件下,居住活动舒适凉快。 民居建筑内部空间讲究聚气、通风和遮阳,梁柱架叠,层层推进,重线条分割而纤细秀丽。 注重装饰潮州民居从外到内极重装饰,而且追求豪华、典雅,为了达到效果甚至不惜代价。这使得潮汕的民居建筑外观十分富丽壮观,厅堂更是金碧辉煌。 屋脊之装饰,屋顶之龙凤及仙人走兽的嵌瓷,精美绝伦之木雕、石雕工艺等,都是潮汕民居之特色。 工艺精致潮汕建筑可谓建不厌精,旧时建筑师傅总是建了一
13、会儿后就停下来几个人端详讨论,提出批评意见,然后再修改,往往一个小小的细节都要来回修改好几次。而“一条牛索激死三个师父”的建筑掌故,应该是最能说明潮汕民居的“精”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大户人家的庐室中多设有花园,种上芳草嘉木,营造叠石理水,普通家庭的庭院中和屋前屋后常常中有各种花草树木,使民居处在一个幽美的近乎自然的环境之中,以获得宁静和谐的生活氛围。潮汕园林更与苏州园林等并称中国四大园林。这些都是追求与自然和谐、追求好的生活环境好的生活质量的体现。 讲究风水潮汕建筑非常讲究风水,比如屋外侧顶部山墙塑脊饰甚为讲究,常根据所处地理位置的五行属性等作成金、木、水、火、土五星灰塑,
14、其中火星仅限于寺观祠庵采用,这有传统的哲理思想,又受阴阳五行说与约定俗成的影响。而建筑选址、朝向、格局、植被等就有更多的讲究了,比如门前要有水、天井要有适当的过白、厅房要恰当穿插、前种榕后种竹等等。并因此还留下了虱母仙、余半仙等选风水和营造建筑的许多传说。 潮汕平原江河密布,村镇多临水,未近江河者多开渠引水至村前,挖一半圆形水塘蓄水,弧形朝向主体建筑,以纳气聚财,也有“过池风”凉爽的实惠,更有游泳、洗澡、洗衣物、养鱼的实用价值。 独特的建筑方式和材料潮汕地区还保留古老的板筑的建筑方式(即“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版筑)。 原料一般采用红土和砂砾搅拌后筑成墙体,而不用需要耗掉田里好泥土的砖块来筑墙,
15、然后用泥沙和贝壳灰搅拌后涂墙面,也有部分是夯土或以木、草织成墙体,旧时海滨贫民所居就多为这种称为“涂(草)寮”的茅屋,石材则多用于建筑构件的门框、栏板、抱鼓石、台阶、柱础、井圈、梁枋上和石牌桥、石塔、石桥大型建筑物的建造。而屋面与屋脊,有通花陶瓷压顶,既可以透风又能压顶防风,还有双层(或三层)青瓦上层为食七留三,底层食三留七,再压瓦筒,于两瓦之间隔热泄水。 影响因素宇宙观“天人合一”是我国古代传统哲学中的一个根本观点,其特点是将自然界和人类的各种活动都纳入一个统一整体中,这个统一体的各个因素都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宇宙观反映到民居的设计中,则是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人既是自然界
16、的独立个体,又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必然与天地有着内在的相互联系,有着共同的变化规律,人的活动必定受到自然界的规定和影响。因此,作为人与环境联系的中介物住宅的设计要考虑如何取得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和谐,以向人提供一个适宜的居处。 风水观风水观是以阴阳五行学说、唯气论等传统思想为理论指导,并糅合了建筑实践中的一些经验而形成。其中,唯气论的影响颇为深远、风水论中聚气说的产生便是以此作为主要的理论依据。由于受社会政治形态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风水观难免鱼龙混杂,掺有不少杂质,带有不少神秘色彩,但对潮汕民居设计而言,风水观的影响占有相当大的分量,主要反映在下面几个方面: 1 民居在空间环境中的位置确定,
17、也即是住宅的选址; 2 民居朝向的确定; 3 民居形态构成的确定; 4 民居平面和高度尺寸的确定; 宗法等级观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等级制历经千年不衰。并不断得到强化和巩固,这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国家结构与家庭结构存在着同构相似的关系颇大,这种同构性的突出表现在与“家”和“国”都具有统一的构成原则宗法等级制。 作为宗族血缘家庭物化载体的潮汕民居。其构成处理深受宗法等级观念的制约,住宅的整体形态,构成层次,内部用房的安排均为尊卑有序、主次分明。 伦理道德观儒家伦理学是中国传统道德观的主体,它是思想实质是作为等级制度的“礼”与作为人道主义的“仁”相互结合起来。“仁”的伦理意义是爱人,它的作用是协调人与人的
18、关系,缓和各方面的冲突。对传统家庭而言,“仁”的具体表现是“孝绨”并不仅仅是对礼服从的单向行为,而且是父母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交相互爱而产生的双向情感诱发的行为。在某个角度来说,孝绨亦来自父母对子女的爱、年长者对年幼者的爱,这种双向互爱的交流,使得传统家庭在强调尊卑等级的同时,亦带有一种温情脉脉的气氛,这种封建的伦常关系深深地影响着潮汕民居的设计。 建筑构成居室空间形态的属性为阴,取闭、暗、藏、静的表征,可抵御火、燥等邪气的干扰,是养阴安身之所。 天井庭院空间形态的属性为阳,取露、明、张、放的表征,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寒邪、湿邪的入侵是住宅空间构成的一个活跃要素,具有纳阳、引风、排水,为人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潮汕 民居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