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ABS控制半实物仿真系统设计.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电动汽车ABS控制半实物仿真系统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动汽车ABS控制半实物仿真系统设计.doc(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电动汽车ABS控制半实物仿真系统设计.精品文档.密级:公开电动汽车ABS控制半实物仿真系统设计Design of The Hardware-in-the-loop Simulation System for ABS Control in Electric Vehicle学 院:电气工程学院专 业 班 级:自动化0802学 号:080302035学 生 姓 名:刘 潇指 导 教 师:丁惜瀛 (教授) 2012 年 06 月摘 要作为一种有效的汽车主动安全装置,电动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能够在电动汽车制动过程中通过对四个车轮制动力矩的自动调
2、节来防止车轮抱死,并使四个轮的滑移率维持在最佳滑移率附近,从而提高了汽车的制动效果以及方向稳定性。传统ABS控制研究采用Matlab/Simulink数学仿真,置信度有限,而对车辆进行路面制动试验受许多条件的限制。硬件在环仿真技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基于真实硬件设备的模型代替原仿真系统的部分数学模型,大大缩短了控制器的开发周期和开发成本,并且比理论模型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因此更适用于电动汽车ABS研究。为了改进传统ABS系统的局限性,进一步提高电动汽车制动系统的性能,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基于滑移率的ABS控制半实物仿真系统进行了关键技术的分析和实现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第一,ABS控制器结构及控制原理研究。在深入研究汽车制动系统、ABS的工作原理及其性能指标的基础上,对ABS控制进行理论分析,并确定了基于滑移率的PID控制算法。第二,电动汽车ABS控制实半实物仿真平台的设计。基于xPC Target实时仿真系统,搭建ABS控制硬件在环仿真平台,硬件控制器采用TI公司的定点式32位DSP芯片TMS320F2812。宿主机中的整车数学模型通过TCP/IP通讯协议下载到目标机中,设计合适的通讯接口实现目标机与DSP的同步通讯。第三,PID算法的C程序设计。建立CCS v3.3工程文件,主程序完成初始化功能, PID控制算法在外部中断服务子程序中实现。第四,程序调
4、试及仿真实验。在CCS环境下调试程序,整定PID参数,实现滑移率的控制。在不同初始条件下进行仿真,比较滑移率的控制效果,得出结论。关键词:电动汽车;硬件在环;xPCTarget;DSP;ABS;PID控制 AbstractAs an effective vehicle active safety device, the electric vehicle Anti-lock Braking System (ABS) can automatically control the brake torque of each wheel to prevent it from getting locked
5、in the process of braking, and maintain the wheel slip ratio near the optimal slip ratio. Thus, it improves the braking performance and directional stability of vehicle. At present, the traditional research of ABS control uses mathematical simulation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Matlab/Simulink, where t
6、he confidence level is limited. And the brake test of electric vehicle on road is restricted by a number of conditions. The hardware-in-the-loop simulation technology, which replaces the mathematical model in the simulation system, is more reliable than theoretical models. Whats more, it has a short
7、er development cycle and lower costs. So, it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study of electric vehicle ABS. In order to obtain higher braking efficiency, a study on hardware-in-the-loop simulation of ABS control based on slip ratio has been investigated after reviewing relevant research literatures, focusi
8、ng on its key technology as well as realization algorithms. The research scope of this paper is illustrated as follows:First, the research of ABS controller structure and control theory. The electric vehicle braking system, ABS working principle and performance are deeply studied. PID control algori
9、thm based on the slip rate is chose for the ABS control.Second, the design of Hardware-in-the-loop Simulation System for ABS control in Electric Vehicle. Based on xPC Target, the system uses TMS320F2812 which is a 32 bits fixed-point DSP of TI as the hardware controller. Mathematical model of electr
10、ic vehicle in HostPC is downloaded to the TargetPC via TCP/IP. An appropriate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is designed to achieve 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between TargetPC and DSP.Third, the build of a project for ABS control in CCS v3.3. PID algorithm is compiled in external interrupt Subroutine.Fourth
11、, program debug and simulation test. Debug programs and tune PID parameters in CCS v3.3. Simulations are conducted under different initial conditions. Different performances of slip ratio control are compared to draw the final conclusion.Keywords: electric vehicle; hardware-in-the-loop; xPCTarget; D
12、SP; ABS; PID control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第1章 绪 论11.1 电动汽车概述11.1.1 电动汽车特点11.1.2 电动汽车发展现状11.2 汽车ABS发展现状21.2.1 国外汽车ABS发展现状31.2.2 国内汽车ABS发展现状41.3 本文采用的ABS控制研究方法51.3.1 ABS控制半实物仿真及其意义51.3.2 ABS控制半实物仿真平台6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工作6第2章 电动汽车ABS控制82.1 四分之一车辆模型82.2 电动汽车ABS控制原理92.2.1 车轮制动时的受力分析92.2.2 滑移率与附着系数的关系112.2.3 电动汽车AB
13、S控制原理122.3 电动汽车ABS控制结构及控制算法132.3.1 电动汽车ABS控制结构132.3.2 电动汽车ABS控制算法132.4 本章小结15第3章 电动汽车ABS控制半实物仿真平台的设计163.1总体设计163.2 整车平台设计173.2.1 宿主机173.2.2 目标机183.2.3 宿主机与目标机之间的通讯193.2.4 数据采集卡203.3 ABS控制器硬件设计233.3.1 控制芯片选择233.3.2 硬件设计233.4 基于DSP的ABS控制器软件设计283.4.1集成开发环境283.4.2 软件设计293.5 整车平台与ABS控制器的通讯接口设计323.5.1 总体构
14、成323.5.2 整车模型通讯模块设计323.5.3 通讯接口电路353.5.4 同步通讯的实现363.6 本章小结37第4章 电动汽车ABS控制半实物仿真平台的验证384.1 基于Matlab/Simulink的ABS控制离线仿真384.2 基于xPC Target的ABS控制半实物仿真平台验证404.3 本章小结43第5章 总结与展望445.5 总结445.6 展望44参 考 文 献46致 谢48附 录49第1章 绪 论1.1 电动汽车概述1.1.1 电动汽车特点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对于现代社会而言电动汽车不仅是一辆汽车,
15、一种交通工具,更重要的是,它是集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技术产品,是一种新型的电气设备;它是实现节能减排、清洁环保、高效道路运输和现代网络结合的智能全新系统,代表着汽车的发展方向。同时,电动汽车相关高新技术的发展,促使汽车技术、电化学、新材料、新能源、微电子学、计算机智能控制等领域取得了巨大发展1。电动汽车具有如下特点:(1) 可用能源丰富:电动汽车所用的能源为二次电力能源,可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及潮汐能等多种再生资源获得,不再受到石油等有限资源的限制。(2) 零污染或者低污染:电动汽车使用电能作为能量源,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即使按所耗电量换算为发电厂的排放,除硫
16、和微粒外,其它污染物也显着减少。(3) 运行平稳,低噪声:传统汽车发动机工作工程中,进、排气过程和活塞在汽缸内往返运动产生的振动及噪声是整车振动和噪声的主要来源。电动汽车采用电驱动,不存此项振动和噪声。数据显示,电动汽车产生的噪声比内燃机汽车低10-15 dB。(4) 能量利用效率高:电动汽车采用电能作为能量源,电能以电流的形式传递,能量损耗小,转换能量的效率高达80%,即使考虑到火力发电的发电效率、电能输送过程中的配电效率、蓄电池的充放电效率等一系列的电能损失,最终也可得到29% 左右的能量转换率。电动汽车在停车状态不消耗能量,减速制动时还可以实现制动能的回收利用,提高了电动汽车的能量利用效
17、率2。1.1.2 电动汽车发展现状近20年来,原油价格的猛涨使得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日渐升温,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目前, 很多国家尤其是欧美、日本等国都将电动汽车的研发列入政府计划。如美国政府与三大汽车公司(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合作实施的新一代汽车合作计划(PNGV)和大燃料电池汽车(FreedomCAR)协作计划,预计到2012年,美国联邦政府购车中一半是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或纯电动汽车。欧盟也制定了电动汽车及其与能源相关的发展计划:如框架(FP) 系列计划、欧盟燃料电池研究发展示范计划、欧盟燃料电池巴士示范计划和欧洲电动汽车城市运输系统计划等3。日本人口密集,
18、国土狭小,石油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因此日本十分重视电动汽车的研发,特别在开发混合动力汽车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1997年,丰田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1款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轿车普锐斯,现在该汽车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在全世界20多个国家地区销售4。中国电动汽车发展较晚,但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广电动汽车。2006 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分别将“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技术”列入优先主题和前沿技术;2007 年发布实施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将电动汽车正式纳入国家汽车新产品公告管理;2008年北京奥运会应用了500多辆自主研发的电动汽车;2009年1月
19、,国务院通过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2010年9月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制定完毕,“十二五”期间,国家科技计划将加大力度,持续支持电动汽车科技创新,推动电动汽车由研发向真正的产业化过渡5。1.2 汽车ABS发展现状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简称ABS)是在传统车辆制动系统基础上采用电子控制技术,在制动时防止车轮抱死的一种汽车主动安全装置。它能在制动过程中实时测定车轮的滑移率,自动调节各个车轮的制动力矩,充分利用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力,有效地缩短制动距离,显著
20、地提高车辆制动时的可操纵性和稳定性。ABS技术是目前世界普遍公认的提高汽车安全性的有效措施,为了提高制动安全性,在现代汽车上装备ABS以成为必然趋势6。1.2.1 国外汽车ABS发展现状ABS最早用于20世纪初期的火车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出现了用于汽车的防抱死制动装置。德国BOSCH公司在1936年将电磁传感器用于测量车轮速度,当传感器探测车轮抱死时,在每条制动管路上的电动机启动以控制阀口的大小,从而调节制动压力。BOSCH公司这项专利被认为是ABS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原理一直沿用至今7。ABS应用于汽车工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1954年福特汽车公司在林肯车上装用法国航空公司的AB
21、S装置,这种ABS装置控制部分采用机械式,结构复杂,功能相对单一,可靠性差,控制精度低,只有在特定车辆和特定工况下防抱死才有效,因此制动效果并不理想。电子式ABS系统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它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构成逻辑电路取代机械式的ABS控制器,从而缩小了控制器的体积,并增强了可靠性。但控制功能的实现是靠硬件构成的逻辑电路,这决定了控制器不可能实现复杂的逻辑控制。至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计算机高速发展的推动下,ABS系统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出现了由微型数字计算机或微控制器与电磁阀调节器组成的现代型的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这种系统不易受干扰,响应速度快,可以把制动循环的次数增加到每秒10余次
22、,并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动作更快、控制更准确的特点。1978年BOSCH公司与奔驰公司合作研制出三通道四轮带有数字式控制器的ABS,并批量装于奔驰轿车上,使ABS开始智能化,从而奠定了ABS的基础和基本模式。1981年德国的WABCO公司与奔驰公司在载重车上装用了数字式的ABS。从此,ABS技术在汽车上得到了推广应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ABS技术不断发展成熟,控制精度、控制功能不断完善。现在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ABS技术,ABS装置已成为汽车的必要装备。北美和西欧的各类客车和轻型货车ABS的装备率已达90以上,轿车ABS的装备率在60左右,运送危险品的货车ABS的装备率为1008-10。目
23、前,ABS装置制造商主要有:德国博世公司(BOSCH),美国德科公司(DELCO),美国本迪克斯公司(BENDIX),还有德国戴维斯公司(TEVES)、德国瓦布科(WABCO)、美国凯尔西海斯公(KELSEYHAYES)等,这些公司的ABS产品都在广泛地应用,而且还在不断发展、更新和换代。1.2.2 国内汽车ABS发展现状我国对ABS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与汽车技术的提高,我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在汽车上配置ABS。1999 年我国制定的国家强制性标准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中已把装用ABS作为强制性法规,此后一汽大众、东风富康、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动汽车 ABS 控制 实物 仿真 系统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