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新.doc(1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煤矿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新山西临汾蓝宝煤业有限公司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单位: 山西临汾蓝宝煤业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 二一三年十月第一章 总论111.1 任务由来111.2 规划编制依据131.2.1有关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的文件131.2.2相关法律、法规141.2.3有关技术标准与方法141.3 指导思想与原则141.3.1指导思想141.3.2应急预案编制原则151.4 预案适用范围171.5 预案编制步骤与技术路线17第二章 企业概况182.1 企业基本情况182.1.1公司简介182.2 自然社会环境概况182.3
2、 企业生产工艺与污染环节232.3.1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232.3.2生产工艺242.3.3生产过程中产品名称和生产量282.3.4污染产生环节282.3.5与环境有关的突发危险因素识别312.3.6行政区划分与人口分部342.3.7社会经济342.4企业周边环境与保护目标35第三章 应急组织机构和应急响应383.1 应急组织机构设置383.1.1应急组织体383.1.2应急组织机构联系方式及主要成员393.1.3应急指挥中心及职责423.2 应急分组职责433.2.1现场指挥办主要职责433.2.2现场救援小组433.2.3警戒与疏散小组443.2.4医疗卫生小组453.2.5通讯联络小组4
3、53.2.6电力保障小组463.2.7善后处理组463.2.8物资供应小组463.3 应急响应机制473.3.1应急机制运作473.3.2应急响应分级473.3.3通讯和报警493.3.4事故发生应急响应503.3.5事后应急响应533.3.6应急结束与善后事宜54第四章 事故报告与通报564.1 报告程序564.1.1企业内部报告程序564.1.2外部报告时限及程序564.2 报告内容574.3 通报受影响区域及联系方式584.4 24小时报警594.4.1 24小时报警装置594.4.2 24小时有效的内外部通讯联络60第五章 污染事故现场应急措施615.1 应急过程中使用的药剂及工具61
4、5.1.1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装置615.1.2突发大气环境污染事件应急装置625.1.3突发火灾应急装置635.2 应急过程中采用的过程技术说明635.2.1物理处置法635.2.2化学处置法645.3 生产过程中应解决方案665.3.1矸石自燃突发事故应急处理665.3.2地表塌陷应急处理685.3.3突发火灾应急处理695.3.4瓦斯爆炸事故应急响应745.3.5矿井透水事故775.4 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方式、方法、地点825.5 事故现场隔离区划定与隔离方法835.5.1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方法835.5.2事故现场隔离方法835.5.3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
5、办法835.6 现场应急人员在撤离前、后的报告845.7 处置事故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的处理措施84第六章 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856.1 救援人员防护、监控措施856.2 抢险救援方式866.3 现场实时监测及异常情况抢险人员撤离866.4 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876.5 控制事故扩大的应急措施886.6 事故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88第七章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及医院救治907.1 受伤人员现场急救907.2 转运及转运中的救治方案917.3 药物、器材储备信息91第八章 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938.1 事故现场保护措施938.2 现场净化方法938.2.1污染源排查938.2.2污染控制措施9
6、48.2.3洗消作业958.3 事故现场洗消工作队伍968.4 洗消后二次污染的防治方案96第九章 事故现场的恢复和善后979.1 撤点、撤离和交接程序979.2 受影响区域的连续环境监测979.3 应急终止的条件999.4 事故后的生态环境999.5 应急终止程序99第十章 应急终止后的行动10110.1 应急解除通知10110.2 环境应急设备维护、保养10210.3 应急评价过程10110.3.1应急过程评价内容10210.3.2预警评价10210.3.3报告评价10310.3.4接警评价10410.3.5智慧和协调评价10410.3.6警报和紧急公告评价10510.3.7其他应急过程的
7、评价10510.4 事故原因的额调查和责任确定10610.5 环境应急总结报告的编制10710.5.1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总结目的10810.5.2应急总结的基本内容10810.5.3应急总结的结论10810.6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修订10910.7 事故损失调查10910.7.1调查方法11010.7.2直接经济损失调查11110.7.3间接经济损失调查11110.8 善后处置和保险11210.8.1受灾的安置与抚恤11210.8.2物资的清理与补偿11210.8.3保险与理赔112第十一章 应急保障11411.1 通讯、消防等应急设备保障11411.2 现场抢险救护应急设备保障11411.
8、3 应急队伍保障11511.4 其他保障措施11611.5 保障制度117第十二章 应急培训计划11912.1 应急救援人员培训11912.1.1基本应急培训11912.1.2特殊应急培训12112.1.3矿山救护队的必备培训12312.2 员工培训12312.3 司机、监测人员培训12412.4 公众培训12412.5 应急培训记录125第十三章 演练计划12613.1 演练原则和要求12613.2 演练准备12613.3 演练范围与频次12713.4 演练组织12713.5 应急演练的评价、总结与追踪128分预案:129矸石自燃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分预案129第一章 事故类型和危害分析1291
9、.1 矸石自燃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的意义1291.2 事故类型和危害分析1291.2.1煤矸石自燃原因分析1291.2.2煤矸石自燃的特征1301.2.3矸石自燃环境危害效应132第二章 矸石场综合治理方案1352.1 工程方案1352.2 煤矸石场综合治理工程措施1362.2.1建防渗层、过水涵洞1362.2.2矸石堆安全堆放措施1362.2.3矸石堆挡墙工程措施1372.2.4排水措施1372.3 矸石场绿化工程措施138第三章 矸石自燃应急机构及应急响应1403.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1403.1.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1403.1.2指挥部职责1413.1.3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各
10、小组职责1423.2 应急响应1443.2.1预防和预警1443.2.3应急预案的启动1463.2.4应急救援1463.2.5应急结束147第四章 矸石自燃应急处理措施1474.1 矸石场自燃应急措施1484.1.1挖除火源法1484.1.2深孔注浆法1484.1.3铺网注浆法1494.1.4泡沫法1494.1.5表面封闭法1494.1.6注水法1494.1.7护坡加固法1504.2 现场应急处置其它措施150第五章 矸石自燃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1515.1 应急队伍保障1515.2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1525.3 技术措施保障1535.3.1注浆灭火工艺参数选择1535.3.2注浆喷洒操作与管理
11、1545.4 组织措施保障154第六章 矸石自燃应急培训计划1556.1 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1556.2 企业周边社会人员应急响应知识的宣传1566.3 培训管理157第一章 总论1.1 任务由来 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环境灾害事故事件,如在瞬间或较短时间内大量非正常排放或泄漏剧毒 、高剧毒或有毒有害化学品等污染环境的物质,给民众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造成重大污染 、人员财产损失,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不同于一般的环境污染事故,它没有固定的排放方式和排放途径,发生突然、难以控制,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破坏性大,对人民群众及生物生命安全危害极大。如果没有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安全生
12、产管理方法,一旦发生生产事故,就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危害。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环境质量下降,各类环境污染事故频繁发生,环境保护形势不容乐观。为防止污染事故发生,国家出台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 、法规和标准,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严厉处罚污染事故单位和个人,并追究责任者法律责任,遏制环境恶化趋势,促进环境保护事业发展。 为适应当前环境应急工作需要,规范企业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提高企业处置突发环境污染事故能力,有效预防环境污染事故,减轻突发污染事故对环境的影响和对人民群众的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有关规定,山西省环境保护局颁发了关于加强企业突发环境污
13、染事故应急预案管理的通知,要求山西省各级环保部门要切实加强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临汾市环境保护局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根据省内各个地市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情况,为了进一步推动临汾市工业企业这项工作的开展,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维护企业和人民群众的环境安全,临汾市环保局按照环境保护局关于加强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管理的通知的要求,颁发了关于转发关于加强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和关于编制突发环境污染案件应急预案的通知要求污染型企业落实环境应急工作,规范企业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提高企业处置突发环境污染事故能力,有效预防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减轻突发环
14、境污染事故对环境的影响和对人民群众的危害.煤炭资源在临汾市分布较为丰富,但由于开采条件艰苦和环境复杂,导致在开采过程中可能伴随瓦斯灾害 、水灾、火灾和粉尘灾害等危害.为了保证煤矿安全开采,保障煤矿应急救援工作的及时有效,所以煤矿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应急救援系统. 煤矿企业有别于其他普通企业,本身具有突发事件较多、影响面较大、损失较多的特性。而煤矿企业生产系统复杂、生产环节多、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生产条件较为恶劣,更是要求其提高自身的应急能力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煤矿企业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是指煤矿企业应对、消除突发事件,使突发事件对企业人员、设备、设施等可能造成的伤害和破坏降到最
15、小,从而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的能力。它是随着煤矿企业应急管理的发展而提出来的。 煤矿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建立有利于提高煤矿企业突发事故应急的能力和增强煤矿特重大事故的处理。一旦发生煤矿事故后首先能及时控制危险源,以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在可能的情况下给予消除;其次尽可能的减少煤矿事故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以及降低事故对煤炭企业和社会的不良影响。 煤炭企业作为污染物排放大户,对社会的环境保护责任重大。 山西临汾蓝宝煤业有限公司按照临汾市尧都区环保局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根据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大纲编制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进一步在工作中加以指导。本预案为山西临汾蓝宝煤业有限公司
16、在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预报或发生时,必须遵守的基本程序、组织原则及实施方案。公司各单位应依据本预案和各自实际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和成立相应的应急机构,确保人员到位、措施到位、物资到位、行动到位。1.2 规划编制依据1.2.1有关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的文件(1)山西省环境保护厅文件关于转发关于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2)临汾市环境保护局文件关于编制突发环境污染案件应急预案的通知(3)临汾市环境保护局文件关于转发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管理的通知1.2.2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
17、染防治法实施细则(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7)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8)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10)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1.2.3有关技术标准与方法(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95-1996)(2)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指南1.3 指导思想与原则1.3.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管理的通知,贯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方针,加强企业环境保护管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消除污染事故隐患,杜绝人为责任的环境污
18、染事故。通过编制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保证在出现污染事故的情况下,能迅速、有序、有效地进行应急救援处理,降低污染事故对环境、社会和企业的危害。 1.3.2应急预案编制原则 煤矿企业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的特点,但其应急能力应该贯穿于突发事件发生之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应急能力作用的发挥总体上取决于该企业的风险状况及事件发生后人员、组织、资源等的应急能力水平,具体与企业本身的自然要素与社会要素、硬件设施与软件环境、人力资源与体制资源、工程能力与组织能力等多方面因素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有很大关系。 公司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突发事故实行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并协调一致原则、快速反映原则、
19、信息共享原则、服从全局的原则,对各类事故实施应急抢险、应急救援、应急疏散、作好现场消除和消除危害后果。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遵循以下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宣传普及环境应急知识。建立和加强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机制,切实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快速反应、及时控制。(2)协调一致原则应急工作既要与公司日常行政管理、生产管理、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管理、消除管理和突发事故管理协调一致,又要在应急工作实施过程中具有权威性:既要在应急工作时全面调动公司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力量,分级、分部门负责,又要相互配合,协调一致。(3)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原则环境污染突发事故应急工作实行总经理领导、统一
20、管理和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公司所属单位部门应接受公司的总体指挥。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一般工作服从应急工作的基本原则。根据突发事件的级别,实施分级控制、分级管理。不同等级的突发事件,启动相应级别的预警和响应。(4)依靠科学、快速反应原则突发事故发生后,事件就是生命,各单位都要立即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不断完善应急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贮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依靠科学,加强科研指导,规范业务操作,实现应急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5)信息共享原则突发事故发生后,为确保应急工作指挥决策无误,各单位要迅速上报事故情况。主要内容是事故影响范围、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及次生灾害
21、情况等。(6)服从全局的原则 环境污染突发事故应急工作是一项全公司系统工程,各部门都要迅速上报情况,了解受灾范围、人员伤亡和生产设施破坏情况等。(7)重视次生灾害原则由于煤炭企业的生产过程具有易燃、易爆、污染严重的特点,决定了事故发生后的次生灾害将比较严重,甚至危害远远大于本身造成的灾害。1.4 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企业在生产工程中可能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需要由公司负责处置或参与处置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本预案所称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危害社会、危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 1.5 预案编制步骤与技术路线(1)编制准备
22、成立预案编制小组、制定编制计划、收集资料、初始评估、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能力与资源评估。(2)编写预案(3)审定、实施(4)适时修订预案 根据有关标准和内外部实际情况变化,定期或不定期(一般1-2年)修订和更新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和完善应急预案水平。应急预案制定和实施的关键,在于努力提高决策层和执行层对“突发”事件或事故的判断能力和处理能力。第二章 企业概况2.1 企业基本情况2.1.1公司简介 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0988号文件“关于临汾市尧都区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 山西临汾蓝宝煤业有限公司由原山西临汾晋华拾亩煤业有限公司、原临汾市尧都区
23、新生煤矿有限公司、原山西临汾市尧都区土地庙煤矿有限公司和原山西临汾金殿煤矿有限公司四座地方煤矿兼并重组整合而成。整合后矿井名称为山西临汾蓝宝煤业有限公司。 井田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河底乡三交村附近,行政区划属临汾市尧都区河底乡管辖。地理坐标为:北纬360731360945,东经111 井田交通以公路为主,自井田东部边界向东3km可达光(华)至河(底)县级路,沿此公路向南07131111024。15km至光华镇与309国道临(汾)大(宁)公路相接,沿309国道向南东经襄汾可达南同蒲铁路临汾火车站;沿临汾河底公路经枕头乡、峪口在录井村与309国道临(汾)大(宁)公路相接,向北东可达南同蒲铁路临汾
24、火车站,同时也可到达大(同)运(城)高速公路,交通便利。2.2自然社会环境概况2.2.1地形地貌及水系井田位于晋西黄土高原南端,属典型的黄土地貌,沟谷切割强烈,多呈“V”字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位于井田东北部砖窑沟村一带,标高约为1387.60m,最低位于井田东南部兰付圪塔村沟谷中,标高约为1045.00m,相对高差为342.60m,植被较发育。纵观该井田所处的自然地形条件,为强烈侵蚀的中山地貌。 区内河流属季节性河,沟谷基本常年无水,雨季才有水流,雨后不久即断流。井田内冲沟内的水总的流向是自北西均汇入光华牛王河,经襄汾县注入汾河。井田地表水属黄河流域。 2.2.2气象与地震 本区四季分
25、明,昼夜温差较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属大陆半干旱季风型气候。年降水量最小为380.6mm,最大为611.4mm,多年平均降水量508.5mm;年蒸发量最小为1519.6mm,最大为2346.4mm,多年平均蒸发量1723.7mm,蒸发量为降水量的3.39倍,冬春二季雨雪少,夏末秋初雨水较多,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年平均气温13,气温低达-15,最高气温为30,结冰期为十一月下旬至翌年二月底,无霜期150天左右,最大冻土深度为61cm。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 据山西省颁发的山西省地震基本烈度表,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属多震区。2.2.3区域经济概况井
26、田位于山西省南部,本区农作物以玉米为主,其次有小麦、谷子、土豆等,植被覆盖中等。矿藏以煤为主,其次是铁、石灰石等。工业生产主要有原煤、焦炭等。畜牧业以猪、牛、羊为主。2.2.4水源地面供水水源:根据现场调研,本矿井地面生活用水利用该矿已有的深水井,其深度达到奥灰水位,水质符合饮用标准,水量丰富,通过潜水泵提升至地面高山水池,可作为地面生产、生活用水的供水水源。井下供水水源:井下涌水排至地面后,经净化处理,可作为矿井井下消防、洒水及井下用水设施用水水源。2.2.5电源 山西临汾蓝宝煤业有限公司矿井位于尧都区境内。距该矿3.5km处有口子河110kV变电站;另距该矿4km处有河底35kV变电站。在
27、矿井主井工业场地新建1座10kV变电所,两回10kV电源线路分别引自上述两个变电站,供电电源可靠,质量有保证。口子河110kV变电站位于矿井工业场地东南侧约3.5km处,一回电源引自老腰110KV变电站;导线型号为LGJ-185mm2,距离为21km。另一回电源引自刘村220KV变电站,导线型号为LGJ-185mm2,距离为28km。站内现有变压器2台,容量均为50MVA,电压等级为110KV/35KV/10KV,电源可靠,供电质量有保证。2.2.6 地层及地质构造 (一)、含水层 井田的含水层自下而上有: 、奥陶系碳酸盐岩溶裂隙含水层 埋藏于井田深部,距地表深浅不一,地层厚度大,分布广泛,溶
28、洞和裂隙发育,具有良好的含水空间,富水性强,水量大,水质较好,是井田内主要含水层,本次LB301号钻孔钻进奥灰150.50m,未钻进至含水层。据本井田邻近四通煤矿水位资料推测本井田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水位标高为约670680m。9+10号煤层最低底板标高为980m,高于奥灰水水位标高,各煤层不存在带压开采, 钻进液消耗量15m3/h,属富水性中等强的裂隙岩溶含水层。 、石炭系数上统太原组(C3t)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含水层主要为三层灰岩,从下到上为K2、K3、K4,总厚约19m,灰岩岩溶裂隙较发育,本次LB301号孔C3t灰岩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0.00970.135L/s.m,水位标高110
29、7.79m,水质类型为HCO3-Ca+,属弱-中等富水性岩溶裂隙含水层。、二叠系碎屑岩类含水岩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K7)裂隙含水岩组K7砂岩为上组煤层主要直接充水含水层,厚度1.1010.70m,平均4.56m,岩性为灰、深灰色、黑灰色粉砂岩、细粒砂岩,裂隙稍发育,钻进消耗量一般在0.250.45m3/h,该砂岩为含水性弱含水层,属弱富水性砂岩裂隙含水层。、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砂岩(K8、K9)裂隙含水岩组位于2号煤层以上,K8砂岩含水层为2号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厚1.4512.00m平均4.09m。岩性为灰白色、灰绿色厚层状石英长石砂岩,裂隙稍发育,钻液消耗量一般在0.30.5m3/h
30、,该砂岩为含水性较弱含水层。K9砂岩含水层位于K8砂岩以上平均37.58m左右。含水特征与K8相似,钻液消耗量一般0.200.50m3/h,属弱裂隙含水层。、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K10)砂岩裂隙含水岩组距K9平均厚度54.31m,灰绿色中粒砂岩为主,夹细粒砂岩,底部含小砾石,埋藏浅时,风化裂隙及节理发育。钻进液消耗量一般在0.200.50m3/h,含水层为富水性弱裂隙含水层。、基岩风化带含水岩组分布在山间沟谷地带,岩性为黄白色粉质粘土、亚粘土、砂砾层及砾石层,钻进液消耗量0.500.70mm3/h直至全漏,含水较丰富。因该含水层由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条件较好,埋藏厚度大的,可成为地下水较
31、丰富的孔隙潜水含水层。(二)隔水层 本溪组底部有一套以泥岩和铁质粘土岩为主的地层,夹有少量砂岩和薄层灰岩,该层分布普遍,厚度稳定,一般是15.00m,是太原组与下伏奥陶系灰岩之间的重要隔水层,隔水性较好。另外,煤系地层砂岩间粉砂岩、泥岩组成的层间隔水层组,沉积厚度稳定,构造裂隙不发育,亦可构成各含水层间良好的隔水层。 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 、岩溶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是裸露区,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流补给,其它上部砂岩含水层,通过地质构造径流补给,向南或北径流,向下游排泄。 、砂岩地下水的补给,在裸露地带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或接受风化基岩带裂隙水的补给,经短距离径流,在地形切割地段以泉的形式排泄或补给
32、其它含水层。 、冲洪含水层的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补给或矿坑排水,一般向河流的下游径流排泄。 (三)煤层与煤质 一、煤层 1、含煤性山西组和太原组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山西组地层平均厚度33.63m,含煤3层,煤层编号自上而下为1、2、3号煤层,可采煤层平均总厚1.19m,可采含煤系数3.53%。太原组地层平均厚度65.30m,含煤7层,煤层编号自上而下为5、6、7、7下、8、9、10(9+10)号煤层,煤层平均可采总厚5.03m,平均可采含煤系数7.70%。2、可采煤层 本井田1号煤层仅1个点可采(54号钻孔),2下、7下号煤层各有2个可采点,均为零星可采煤层,山西组2号煤层为较稳定大部可采煤层
33、,3号煤层为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太原组10(9+10)号煤层为稳定可采煤层,其余煤层为不可采煤层。详见可采煤层特征表(表2-1-3),现将井田内2、10(9+10)号主要可采煤层叙述如下: 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 表2-1-3煤层号煤层厚度煤层间距结构夹矸层数 稳定性可采性顶板岩性底板岩性最小-最大平均(m)最小-最大平均(m)2 0.00-2.281.193.98-13.92 7.20简单0-2较稳定大部可采泥岩、粉砂岩泥岩、粉砂岩30.35-1.27 0.67简单0不稳定局部可采泥岩、粉砂岩泥岩、粉砂岩69.64-81.85 76.2610(9+10)1.02-4.753.51简单2-4稳定可
34、采泥岩泥岩、2号煤层 位于山西组中部,下距3号煤层3.9813.92m,平均7.20m。煤层厚度0.002.28m,平均1.19m。含01层夹石,结构简单。顶底板一般为泥岩或粉砂岩,为较稳定大部可采煤层。本井田内2号煤层资源已枯竭。 、3号煤层 位于山西组中下部,下距10(9+10)号煤层69.6481.85m,平均76.26m。煤层厚度0.351.27m,平均0.67m。不含夹矸,结构简单。顶底板一般为泥岩或粉砂岩,为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本井田内3号煤层资源已枯竭。 、10(9+10)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段的中上部,该煤层大致以第三勘查线为界, 南西部9号煤层与10号煤层合并为9+10号煤层,
35、东北部为9、10号煤层,分叉区内10号煤层厚度为1.022.76m,平均厚度1.95m,含01层夹矸,局部含一层夹矸(LB101号钻孔),煤层顶板为泥岩,底板以泥岩为主,分叉区9号煤层不可采,分叉的9号煤层厚度0.410.67m,平均厚度0.58m,为不可采煤层(详见9号煤层可采范围图2-1-1),合并区10号煤层厚度2.10-4.75m,平均3.69m,含2-4层夹矸,全井田10(9+10)号煤层厚度1.024.75m,平均厚度3.51m。顶板底板以泥岩为主,属稳定的可采煤层。分叉区合并区 煤层对比井田地层主要标志层的厚度、岩性、间距等变化不大,含煤地层厚度,煤层赋存情况及间距规律较好,基本
36、可与河东煤田相对比,故煤层对比,采用标志层法、层间距法、煤层本身特征法进行对比,有较充分的依据,具体对比互相参照综合分析。1、标志层岩性特征及层间距特征太原组含石灰岩4层,其中K2全区内稳定,且间距变化不大,易于识别。在K2层段中有2层石灰岩间夹薄层的泥岩,下部有机质含量高,呈黑灰色,其下即为9、10(9+10)号煤层。K3石灰岩呈灰色,含蜓科动物化石碎屑,坚硬,下距K2石灰岩组顶部平均距离3.68m,为8号煤层的直接顶板。K4石灰岩为灰色,含蜓科动物化石碎屑,为7号煤层的直接顶板。山西组标志层稳定性较差,且岩性特征不明显,在对比中只作为一般性标志,但下石盒子组K8砂岩特征明显,可作为山西组煤
37、层较重要的对比标志,K8为1号煤层直接顶板或老顶。2、煤层特征9号煤层,厚度小,结构简单,含01层夹矸,10(9+10)号煤层厚度相对9号煤层较大些,含03层夹矸;因此,太原组煤层本身特征为其对比提供重要依据。3、物性特征煤层具有高阻、低密度、低伽玛含量的特点。各煤层编号的确定是依据各煤层的厚度和有无夹矸,在测井曲线上反映的幅度、宽度等特点,经过对比来确定煤层号和标志层。总述,本区煤层对比依据明显,方法简单,易于对比,对比可靠。二、煤质1、物理性质和宏观、显微煤岩特征:1)、煤的物理性质井田内10(9+10)煤层物理性质外观呈黑色,强玻璃光泽,裂隙发育,一般性脆。断口多呈参差状,次为阶梯状,亦
38、有平坦状及贝壳状。2)、煤岩特征(1)、宏观煤岩特征10(9+10)号煤层宏观煤岩类型以半光亮型为主,宏观煤岩组分以亮煤为主,少量的镜煤和丝炭。(2)、显微煤岩特征10(9+10)号煤层煤的显微煤岩特征可参考邻区四通煤矿的ST702、ST503号钻孔中的所有可采煤层进行煤的显微组分和矿物测定报告详见表下表: 显微组份定量报告表 钻 孔号煤层号化验编号有机组成(%)无机组成(%)反射率Rmax%备注镜质组V惰 质 组I壳质组E小计粘 土 类CM硫化铁类SM碳酸盐类CaM氧化硅类SiM小计10110306681.019.01001.75去矿基67.215.883.011.84.80.417.0含矿
39、基10110305471.828.21001.74去矿基66.826.293.06.60.47.0含矿基10(9+10)号煤层镜质组中以基质镜质体居多,其次为均质镜质体,有少量碎屑镜质体、结构镜质体和团块镜质体。惰质组中以氧化半丝质体、丝质体、粗粒体居多,其次为惰屑体和微粒体;矿物以粘土为主,可见方解石和黄铁矿。粘土以浸染状和分散状为主,有少量充填状;黄铁矿以结核状为主,有少量小球状和莓粒状。、煤的变质程度10(9+10)号煤层镜煤最大反射率一般在1.741.75%,属变质阶段,相当于瘦煤阶段。2、煤的化学性质煤的化学性质见下表:、2号煤层水分(Mad):原煤0.42%1.42%,平均0.94
40、%,浮煤0.10%0.50%,平均0.29%。 煤 质 特 征 表 煤层号原浮煤水分Mad(%)灰分Ad(%)挥发分Vdaf(%)硫St,d(%)发热量Qgr,d(MJ/kg)粘结指数G胶质层最大厚度煤类2原0.42-1.420.949.35-13.0910.4117.30-21.4220.270.45-0.710.5331.831-33.04732.315SM个别点为JM浮0.10-0.500.295.01-7.055.9619.17-20.0519.620.44-0.640.5060-856815.0-29.022.03原1.479.6421.490.4832.265SM浮0.175.29
41、19.830.47648.010(9+10)原0.28-1.570.7510.70-18.3114.9316.42-23.5718.662.53-3.322.9827.484-31.07429.339SMPS浮0.11-0.860.385.98-10.937.8815.92-18.3516.932.79-3.693.1911-41200.0-12.04.7挥发分(Vdaf):原煤17.30%21.42%,平均20.27%,浮煤19.17%20.05%,平均19.62%。全硫(St,d):原煤0.45%0.71%,平均0.53%,浮煤0.44%0.64%,平均0.50%。发热量(Qgr,d):原
42、煤31.83133.047MJ/kg,平均32.315MJ/kg。粘结指数(GR.I):浮煤6085,平均68。胶质层最大厚度(Y):浮煤1529mm,平均22mm。根据煤炭质量分级GB/T15224.1.2.3和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2009划分,该煤层属特低灰低灰、特低硫低硫、特高热值、中强粘结强粘结的瘦煤,个别点为焦煤。、3号煤层水分(Mad):原煤1.47%,浮煤0.17%。灰分(Ad):原煤9.64%,浮煤5.29%。挥发分(Vdaf):原煤21.49%,浮煤19.83%。全硫(St,d):原煤0.48%,浮煤0.47%。发热量(Qgr,d):原煤32.265MJ/kg
43、。粘结指数(GR.I):浮煤64。胶质层最大厚度(Y):浮煤8.0。根据煤炭质量分级GB/T15224.1.2.3和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T5751-2009划分,该煤层属特低灰、特低硫份、特高热值、中强粘结的瘦煤。、10(9+10)号煤层水分(Mad):原煤0.28%1.57%,平均0.75%,浮煤0.11%0.86%,平均0.38%。灰分(Ad):原煤10.70%18.31%,平均14. 93%,浮煤5.98%10.93%,平均7.88%。挥发分(Vdaf):原煤16.42%23.57%,平均18.66%,浮煤15.92%18.35%,平均16.93%。全硫(St,d):原煤2.53%3.32%,平均2.98%,浮煤2.79%3.69%,平均3.19%。发热量(Qgr,d):原煤27.48431.074MJ/kg,平均29.339MJ/kg。粘结指数(GR.I):浮煤1141,平均20。胶质层最大厚度(Y):浮煤0.012.0mm,平均4.7mm。根据煤炭质量分级GB/T15224.1.2.3和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T5751-2009划分,该煤层属低灰中灰、中硫份中高硫份、高热值特高热值、弱粘结中粘结的瘦煤和贫瘦煤。3、煤的风氧化在井田东北边部和中部,有10(9+10)号煤层露头,在煤层露头处煤质变劣,发生煤的风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