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教案.doc
《立体构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体构成教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立体构成教案.精品文档.立体构成A第一章引言生活的意义在于什么,在于不断地创造,创造梦想并使其成为现实;在于不断地更新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没有人会愿意自己的生活单调得如同复印出来一般。对于童年的记忆每个人都不会忘却,成堆的泥巴被一双双稚嫩的小手转眼间捏成有趣、质朴的小动物;色彩绚丽的折纸不经意中已化为栩栩如生的小乌、飞虫;就连老师用的粉笔都会被偷偷地拿来雕刻成各种生动有趣的脸谱。孩子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充满了想象力,这个世界带给他们触摸的快乐和想象的自由,创造的种子在温暖的阳光下开始萌发出稚嫩的幼苗。没有想象与联想就不会有创造。如果没有
2、对于鸟儿的联想就不会有飞机的创造,如果没有对于沸水的联想就不会有蒸汽机的发明。因此,多彩的世界离不开联想与想象。然而想象力并非凭空而来,它源于对自然的观察与理解。“自然是伟大的设计师”,在那里蕴藏着一切设计原理。如果没有对自然的观察,我们的设计原理从何而来?作品的生命力从何处得到?我们的设计不会无病呻吟吗?的确,我们有很多艺术设计的学生把自己囚禁在钢筋与水泥构成的现代都市的笼子里,他们不愿也没有机会走进自然,他们想象的翅膀早已被折断了,当然他们自然也体会不到创造的乐趣。而如何帮助学生寻找丢失的想像力,则是当代艺术设计教师的职责。第二章 概论第一节 什么是立体构成我们生活在三维世界中,日常所接触
3、的各种物体,小到一只蚂蚁,大到摩天大楼,都具有三维的立体形态。构成即具有组合、拼装、构造的意思。立体构成就是在三度空间中,把具有三维的形态要素,按照形式美的构成原理,进行组合、拼装、构造,从而创造一个符合设计意图的、具有一定美感的、全新的三维形态的过程。虽然我们时刻都在接触和感受三维形态,但我们更多的却是用平面的思维来思考和表现它们,这就使我们的三维创造能力受到很大的影响。三维形态与二维造型之间的区别在于,三维形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不同的外形,由于比二维造型多了一个维度,就要求不仅具有前面,而且具有侧面、上面、下面、后面等多视点、多角度的造型意识,视点和角度的增加,也大幅度地扩展了造型的表现
4、领域。三维立体造型和二维造型另一个重要区别在于,三维造型是要具备能承受地心引力的力学性坚实结构,部分还须有抵抗风、雨、雪、地震等各种外力影响的能力,如各种建筑等。此外,在立体造型领域,还能使形体产生真实运动,这是二维领域所无法想象和实现的。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对象立体构成的对象分为三方面。一是“构成”形态的基本要素,如点、线、面、体、空间等。二是制作形态的材料,如木材、石材、金属等。三是材料构成过程中的形式要素,如平衡、对称、对比、调和、韵律、意境等等。点、线、面、体、空间是“构成”的基本要素,在三维空间使用这些要素进行构成和在二维空间有很大不同。因此,在立体构成中,对形态要素的研究仍然非常重要
5、。运用点、线、面、体、空问等形态要素,可以创造出各种立体,运用各种材料可以赋予立体各种特性,而构成之问的各种关系也是影响立体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各要素之间的主从关系、比例关系、平衡关系、对比关系等等,都关系到立体构成的视觉效果和优劣评判。因此,对其的研究也是学习立体构成的一个重要内容。第三节 立体构成的学习方法学习立体构成,需要抱有坚定的信念和开拓精神,从立体造型的特点出发,不断训练空间转换能力和立体想像力,培养对形体的概括、提炼和联想能力,这就要求学习者应该具有良好与敏锐的造型意识和恰当的表现方法。一、想象力的训练从平面的形转为立体的态,没有想象力是无法实现的。立体形态的想象力是完成立体构
6、成创作的基本能力,我们需要通过对基础造型的学习,训练、提高自己由平面进入立体的空间转换能力和立体想象能力。缺少时空观念是立体空间创造的障碍,尤其是在已经形成了多年固有的二维思维习惯后,很多学生很难突破平面的思维意识。时空观念不仅仅指3D空间,还包括空间的延续、生命的跨越,好的立体构造能使人产生突破时空的无限联想。而时空观念的有无则是能否创造立体空间的关键。二、学会观察观察能力是一切视觉活动的必备条件,对自然的观察实质上是对自然形式的本质的有意识观看和全方位观察,是超越物象的表象而达到的对物质内在结构的理解,并借此获得对对象结构性质的完整认识和整体把握,从而达到对形体的超然的体验,使我们获得对自
7、然的独特的感受能力。通过对结构的分析我们的思维就会产生创意性的想象,从而为进一步的构想和设计奠定基础,想象力与创造力就是对自然的内在规律的认识和对于形体结构的创意的理解。三、有机形态的获得自然世界为设计提供了无可限量的素材,成为创造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一向是互为渗透、互为适应,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器具都蕴含着人类对自然形态的感受与再创造,也体现了人类对于有机生命的欣赏与追求。有机形态符合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而追求与环境的天然和谐也是当代的主题。物体的有机性质是指物象的生长模式,即物象的结构单位及组合规律,物象的生长模式决定了物体世界的基本样式。结构规则显现为有条
8、理与无条理、对称与均衡、动态与静态,而无论物象呈现的规则如何的不同,其结构都是由一些相同小的结构单位按一定的组合规律形成。这些小的结构单位本身具有明确的图形暗示,能启示我们的想象,它具有被其他性质的结构单位替换的可能性,同时还有按照新的组合系统重聚的潜在契机,这种结构单位的生长模式有着与生俱来的严谨而生动的生命机制。这些对生命机制结构关系的感受,将启发我们的想象,采用这些结构单位,就可以发明新的组合系统,创造一个新的完整物体。四、形体抽象能力的培养抽象能力的培养,可以避免具象和材料带来的局限和束缚。从古希腊哲学家到现今设计师、艺术家都认为,所有形体都可以还原成圆球、圆锥和正方体三种基本的抽象形
9、,这三个抽象形的平面投影分别是圆、三角和方形。我们可以通过对最纯粹的几何形态各要素间的构成关系的研究,来培养自己的抽象能力。除了对于几何体抽象获得之外,还可以从具体物象中获取。格式塔-阿恩海姆谈论某一事物的抽象形式时提出两个过程:“一,把握某类事物的最重要性质;二,构造出它的动态形态,以达到对其总体结构状态的把握”。改变视角包括:不从特定的视点位置观察,而是更换视点位置即观察物象的另一面;观察物象的内部、隐藏的现象;不以自然人的眼睛观察,利用复印机等仪器将物体放大若干倍,使其呈现独特的一面。五、立体构成中形的语意不同的形以及形的质感、比例关系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觉和情绪感受。例如弧线给我们阴柔
10、、圆滑的感觉,而直线给我们刚直、呆板的感觉;细线让人感觉纤细,粗线让人感觉粗犷等等。我们可以通过比例程式训练来获得这种量感能力。另外,每个形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都具有特定的含义,这种含义建立在认知空间、风俗、习惯等约定俗成的关系上,对这些形的语意的学习、探讨,也会对立体构成的学习、创作带来很大的益处。六、灵感的获得柏拉图对于灵感的赞美给艺术创作蒙上了神秘的色彩。然而,灵感并非凭空而来,实际上,灵感是指暗伏于创作者个人意识中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活动,也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能力。它出现在主体极度的思索过程中,也只有在思索的推进中才能使灵感在某个偶然的情景之中突然显现出来。即使灵感有时似乎在无意之
11、中,但这无意却是创作主体长期思考、探索、实践所形成的一种潜意识,谁都不可能意识到灵感在何时产生,但意识却提供了灵感出现的可能性。任何一种灵感都是创作主体在思考、探索中的顿悟实现,创作主体某一心态意向表达欲望的程度愈强,就愈逼近灵感出现的境界。第三章立体构成的沿革 溯源 立体构成和我们上学期学习的平面、色彩构成的源头是一样的。 构成思想的萌芽最早出现在风格派(De Still)与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运动中。1、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一小批先进知识分子当中产生的前卫艺术和设计运动,被称为构成主义。构成主义和风格派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色彩的构成效果。在俄国构成主义的理念首先被运用到
12、建筑和电影上,并影响了绘画、雕塑、工业设计和平面设计。构成主义运动以构成表现为最后终结。俄国的构成主义在艺术上具有极大突破,并对世界艺术和设计起到很大促进作用,代表人物塔特林。此后,俄国的前卫艺术探索者把构成主义的思想带到了西方,对西方尤其是德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2、1 9 1 8年荷兰的一些画家、建筑师、设计师组织起来的一个松散的集体。强调几何单体的组合造型,并且单体在造型中仍然有相对的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风格杂志是维系这个组织的核心刊物,“风格派”的平面设计主要体现在这本杂志的设计上,这本杂志的特点是高度理性,完全采用简单的纵横编排方式,无装饰、直线方块和文字是全部的视觉内容。 德国包豪
13、斯设计学院在这里需要强调的就是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1919年在德国魏玛市建立了包豪斯设计学院,包豪斯是欧洲现代主义设计的核心和现代设计教育的发源地,而包豪斯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不仅受到构成主义的现代设计思想的影响,还集中了20世纪初欧洲各国对于设计的新探索和试验结果,并加以综合发展和逐步完善;包豪斯(Bauhaus)学院是以建筑为主的设计学院。1 91 9年4月1日在德国的韦玛现代设计教育先驱格罗毕斯(waiter G ropiest)把韦玛的工艺学校和韦玛的美术学院合并而创立包豪斯学院,成为世界上第一所设计学院。 第三章形态要素的构成任何一个立体造型都是由三要素构成的。一是形态要素,二是机能要
14、素,三是审美要素。形态要素指构成形态的必要元素,是存在于环境中的任何有形态的现象。一个立体构成的实物,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元素:形(由点、线、面、体构成)、色、肌理以及空间等。机能要素是指蕴含于形态中的组织机构所应有的功能。审美要素则要求综合各要素以达到完美的造型。第一节形与立体构成在立体构成中,“形态”有别于“形状”。“形状”(figure)是指物质形态在特定位置,特定距离,特定角度与特殊环境等条件下呈现出的物质外貌而“形态”(shape)则是指物质形态的整个外貌。也就是说,形态的概念要远远大于形状的概念,形状仅是形态的无数面向中的一个面向的外轮廓,而形态是无数形状的集合,是无数形状构成的一
15、个综合概念体。一、点我们用笔在纸上点一下,就成了一个点。打在窗户上的雨滴、远去的背影、夜晚闪烁的星星,都给我们点的实际感受。点也存在于线段的两端、线的转折处、三角形的角端、圆锥形的顶角。点在造型学上的特点是确定位置。它在造型学上的特性是通过凝聚视线而产生心理张力。在立体构成中,点是一种表达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不管它的大小、厚度、形状怎样,只要它同周围其他形态相比具有凝聚视线和表达空间位置的特性,是最小的视觉单位,我们就可以称之为“点”。也就是说,点的概念不是绝对的,因为在立体构成中,不可能存在真正几何学意义上的点,而只能是一种相对的比较。如你和蚂蚁在一起时是一个“体”,而当你和一座楼房比较时,
16、就成一个点了。点虽然是造型上最小的视觉单位,但因为点具有凝聚视线的特性,所以往往成为关系到整体造型的重要因素。 2.5D构成板式的2.5D构成半立体主要制作方法:折屈:就是在平面材料上通过直线或曲线的切压形成折印,然后进行折叠,把其中一部分折成立面,造成深度空间。单折、反复折、多方向折。意在笔先,心中有数,在12CM*12CM的纸片上先要画出准确的图稿,安排好各个棱面的连续次序。切线用直线画出,折屈线用虚线画出。压屈:多处理柱式结构棱线部位变化。将凸出来的部分压成凹进去。半立体构成半立体(relief)又称之为二点五维构成(tow and half dimensional design).是在
17、平面材料上进行立体化加工,使平面材料在视觉和触觉上有立体感,但没有创作物理空间的构成方法,故称为半立体构成. 半立体构成是平面材料转化为立体的最基本的构成训练. 半立体构成的材料多为纸张、塑料板、有机玻璃、木板、泡沫板、石膏等. 具有平面感的面材(如纸张)转变为具有立体感,是源自深度空间的增加.而折叠、弯曲及切割拉引都可以使深度空间增加,所以,半立体的主要构成方法是折叠(直线折叠、曲线折叠)、弯曲(扭曲、卷曲、螺旋曲)、切割(挖切、直线切割、曲线切割).板式构成可以分为有板基构成和无板基构成。板基就是在平面材料上,通过反复的折叠而得到的板式基础原形。 1、瓦楞板基:横向反复折叠,引起材料横向收
18、缩; 2、蛇腹板基:在平面材料的横向和纵向都因折叠而收缩; 3、无板基:有两种方法。(1)、先设计半立体为基本形态,然后通过基本形态的重复聚集、排列、形成板基;不切多折一切多折多切多折(2)、象重复构成一样,进行骨骼设计,然后在每个单元格进行切割和折叠。本练习是从平面走向立体的过渡性练习,也是培养三维意识的第一步,在空问和材料上都进行实质性的体验,包括了审美要素与物理要素的共同把握,要求在创造空间的同时,必须贯穿形式美的法则,既要结构合理,又要便于制作加工。二、线钢索、铁轨、发丝、树枝、筷子都给我们线的实际感受。线在造型学上有直观的线和非直观的线两种。直观的线存在于线状物、单一面的边缘处等,非
19、直观的线存在于两面的交接处、立体形的转折处、两种颜色的交界处等。线沿着一定轨迹运动则形成面。线在造型学上的特点是表达长度和轮廓。在立体构成上,虽然没有几何学意义上的线,但只要它的粗细限定在必要范围之内,与周围其他视觉要素比较,能充分显示连续性质,并能表达长度和轮廓特性的,都可以称为线。根据其存在的状况,可分为积极的线和消极的线两种。所谓积极的线是指独立存在的线,如绘画中的线条,三维形态中各种线类材料如钢丝、绳索等实际存在的线条。所谓消极的线是指平面边缘或立体棱边的非独立存在的线条。线的构成线在立体造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它能决定形的方向,也可以形成形体的骨骼,成为结构体的本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立体 构成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