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及运行学习资料1.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电气设备及运行学习资料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设备及运行学习资料1.doc(8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电气设备及运行学习资料1.精品文档.目 录第一章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1第一节 电力系统概述1第二节 电能的生产与其它工业生产的不同特点:2第三节 电力系统对电压的规定4第三节 中性点运行方式5第二章 电力系统电气设备7第一节 电气设备一次接线方式7第三章 发电机部分11第一节 发电机定子结构11第二节 发电机定子绕组12第三节 转子结构14第四节 转子绕组15第四章 变压器概述16第一节 变压器的分类16第二节 油浸式变压器17第三节 干式变压器18第四节 芯式铁芯19第五节 变压器绕组21第五节 变压器工作原理23第六节 干式变压器的工程选型
2、及应用24第五章 断路器概述28第一节 多油式断路器28第二节 少油式断路器29第三节 空气断路器30第四节 SF6断路器31第五节 断路器工作原理32第六节 断路器的选择32第六章 隔离开关33第一节 隔离开关概述33第二节 V型隔离开关34第三节 二柱型隔离开关34第四节 三柱型隔离开关35第五节 剪刀型隔离开关35第六节 室内型隔离开关35第七节 隔离开关工作原理36第八节 隔离开关选型36第七章 电压互感器37第一节 电压互感器概述37第二节 干式电压互感器38第三节 浇注式电压互感器39第四节 油浸式电压互感器39第五节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40第六节 电压互感器工作原理41第七节 电压
3、互感器配置42第八章 电流互感器43第一节 电流互感器概述43第二节 穿墙式电流互感器44第三节 装入式电流互感器44第四节 支持式电流互感器46第五节 电流互感器工作原理47第六节 电流互感器配置48第九章 高压配电设备应用及其运行49第一节 隔离开关运行49第二节 高压熔断器运行与维修51第三节 阀型避雷器的运行维护及故障处理53第四节 有关电气设备的维修方法与实践54第五节 万用表的使用注意事项58第六节 厂用电源系统6kV母线的核相59第十章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62第一节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概念与作用62第二节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构成与分类:63第三节 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65第四节
4、 发展:67第五节 自动重合闸67第六节 电力变压器的继电保护73第七节 发电机的继电保护83第八节 母线的继电保护97第一章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第一节 电力系统概述电力工业发展初期,电能是直接在用户附近的发电站(或称发电厂)中生产的,各发电站孤立运行。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的发展,电能的需要量迅速增加,而热能资源(如煤田)和水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又往往远离用电比较集中的城市和工矿区,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就需要在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大型发电站,然后将电能远距离输送给电力用户。同时,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以及资源利用的综合经济性,又把许多分散的各种形式的发电站,通过送电线路和变电所联系起来。这种由发电机、升
5、压和降压变电所,送电线路以及用电设备有机连接起来的整体,即称为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加上发电机的原动机(如汽轮机、水轮机),原动机的力能部分(如热力锅炉、水库、原子能电站的反应堆)、供热和用热设备,则称为动力系统。电力系统中,由升压和降压变电所和各种不同电压等级的送电线路连接在一起的部分,称为电力网。电力系统在技术和经济上都可以收到很大的效益,主要的有:1、减少系统中的总装机容量由电力系统供电的各用户的最大负荷并不是同时出现的,因此,系统中综合最大负荷总是小于各用户最大负荷的总和。由于系统综合最大负荷的降低,也就可以相应地减少系统的总装机容量。为了保证对用户可靠地供电,无论是孤立电站还是电力系统
6、,都需要检修和事故备用容量。在孤立电站中,备用容量不应小于电站最大机组容量(可能达到电站总容量的30一40)。而在电力系统中,所有发电站连接在一起并列运行,备用容量只需系统总容量的20,其中:负荷备用25,事故备用10左右,检修备用8左右。显然,此时电力系统的备用容量比各孤立电站备用容量的总和为少,即总装机容量又可以减少。2、可以装设大容量机组组成电力系统后,由于总负荷的增大,因此可以装设大容量机组。大容量机组效率高,每千瓦投资以及维护费用都比多台小机组经济得多。但是,电力系统中所采用的最大机组容量,以不超过总装机容量的1520为宜。3、能够充分利用动力资源建成电力系统后,就可以将发电站建造在
7、动力资源产地,如在煤矿附近建立巨型坑口电站,在水能资源集中的地方建立大型水力发电站等。同时,有些形式的电站,如热电站,水电站、风力电站、原子能电站等,如果不与系统并列,就很难保证持续正常供电以及发挥其最佳经济效益。例如,热电站的抽汽机组的出力是由热负荷确定的,而热负荷与电负荷的需要往往不能互相配合。水电站的出力则是由水能及其综合利用要求来决定的,也往往与电负荷的需要不相配合:一般在夏季丰水期,水量多而用电量较少;冬季枯水期,水量少而用电量反而多,因此,就可能或由于水库调节库容不够而弃水,或对电力负荷不能保证供应。如果把水电站连接在电力系统中,由于有火电站和其它形式电站的互相配合和调节,水能资源
8、就能得到充分利用,供电也能得到保证。4、提高供电可靠性在电力系统中,由于是多电源联合供电,机组的台数较多,即使个别机组或电源发生故障,其它机组或电源仍可以在出力允许的情况下多带负荷,因此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5、提高电能质量电能质量用频率和电压来衡量,其数值,应根据规程要求保持在一定的允许变动范围内。由于电力系统容量大,因而负荷波动时所引起的频率和电压波动就会减小,电能质量可以提高。 6、提高运行的经济性建立电力系统后,除了充分利用动力资源可以提高运行的经济性外,在系统中还可以经济合理的分配各发电站或各机组的负荷,使运行经济、效率高的机组多带负荷,效率低、发供电成本高的机组少带负荷,从而降低生产
9、电能的成本。第二节 电能的生产与其它工业生产的不同特点:1、电能不能大量储藏电力系统中发电站负荷的多少,决定于用户的需要,电能的生产和消费时时刻刻都是保持平衡的。电能的生产、分配和消费过程的同时性,使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形成了一个紧密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其中任一台发、供、用电设备发生故障,都将影响电能的生产和供应。2、电力系统的电磁变化过程非常迅速电力系统中,电磁波的变化过程只有千分之几秒,甚至百万分之几秒;而短路过程发电机运行稳定性的丧失则在十分之几秒或几秒内即可形成。为了防止某些短暂的过渡过程对系统运行和电气设备造成的危害,要求能进行非常迅速和灵敏的调整及切换操作,这些调整和切换,靠手动操作不
10、能获得满意的效果,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采用各种自动装置。3、电力工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电能供应不足或中断,将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生产,也将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要求电力工业必须保证安全生产和成为国民经济中的先行工业,必须有足够的负荷后备容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负荷需要。根据以上电能生产的特点,电力系统的运行必须满足下列基本要求:1、证对用户供电的可靠性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尽可能的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系统运行可靠性的破坏,将引起系统设备损坏或供电中断,以致造成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停顿和人民生活秩序的破坏,甚至发生设备和人身事故。电力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并不一
11、样,即使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或车间,对供电持续性的要求也有所差别。根据对供电持续性的要求,可把用户分为三级。一级负荷:如停止供电,将会危害生命、损坏设备、产生废品和使生产过程混乱,给国民经济带来重大损失,或者使市政生活发生重大混乱。二级负荷:如停止供电,将造成大量减产,城市大量居民的正常活动受到影响。三级负荷:指所有不属于一级及二级的负荷,如非连续生产的车间及辅助车间和小城镇用电等。对于一级负荷,至少要由两个独立电源供电,其中每一电源的容量,都应在另一电源发生故障时仍能完全保证一级负荷的用电;对于三级负荷,不需要备用电源;对于二级负荷是否需要备用电源,要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才能确定。2、保证电能的
12、良好质量即要求供电电压(或电流)的波形为较严格的正弦波,保证系统中的频率和电压在一定的允许变动范围以内。我国规程规定:1035kV及以上电压供电的用户和对电压质量有特殊要求的低压用户电压允许偏移为5;频率允许偏移为0.5Hz。3、保证运行的最大经济性电力系统运行有三个主要经济指标,即生产每度电的能源消耗(煤耗率、油耗率、水耗率等),生产每度电的自用电(自用电率),以及供配每度电在电力网中的电能损耗(线损率)。提高运行经济性,就是在生产和供配某一定数量的电能时,使上列三个指标达到最小。为了实现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必须对整个系统实施最佳经济调度。第三节 电力系统对电压的规定为了便于电器制造业的生产
13、标准化和系列化,国家规定了标准电压等级系列。在设计时,应选择最合适的额定电压等级。所谓额定电压,就是某一用电器(电动机、电灯等)、发电机和变压器等在正常运行时具有最大经济效益时的电压。我国规定了电力设备的统一电压等级标准。电力网中各点的电压是不同的,其变化情况如下图。设供电给电力网的发电机G是在电压U1下运行的,由于线路中有电压降落,对于由发电机直接配电的部分,线路始端电压U1大于末端电压U2。为便于讨论,设直线U1U2(实际应为折线)代表电压的变化规律,受电器l4将受到不同的电压。而受电器是按标准化生产的,不可能按照图示各点的不同电压来制造电器,而且电力网中各点的电压,也并不是恒定的。为了使
14、所有受电器的实际端电压与它的额定电压之差最小,显然应该采取一个中间值,即取Ue(U1+U2)2来作为受电器的额定电压。该电压也就规定为电力网的额定电压。 如果认为用电设备一般允许电压偏移5,而沿线的电压降一般为l0,这就要求线路始端电压为额定值的105,以使其末端电压不低于额定值的95%。发电机接于线路始端,因此,发电机的额定电压取为电力网额定电压的105。接到电力网始端即发电机电压母线的变压器(如T1),由于发电机电压一般比电力网额定电压高5,而且发电机至该变压器间的连线压降较小,为使变压器一次绕组电压与发电机额定电压相配合,可以采用高出电力网额定电压5的电压作为该变压器一次绕组的额定电压。
15、接到电力网受电端的变压器(如T2),其一次绕组可以当做受电器看待,因而其额定电压取与受电器的额定电压即电力网额定电压相等。由于变压器二次绕组的额定电压,是指变压器空载情况下的额定电压。当变压器带负载运行时,其一,二次绕组均有电压降,二次绕组的端电压将低于其额定电压,如按变压器满载时一、二次绕组压降为5考虑,为使满载时二次绕组端电压仍高出电力网额定电压5,则必须选变压器二次绕组(如T1、T2)的额定电压比电力网额定电压高出10。当电力网受端变压器供电的线路很短时,如排灌站专用变压器,其线路压降很小,也可采用高出电力网额定电压加上5%(如:3.15,6.3,10.5kV),作为该变压器二次绕组的额
16、定电压。由于电力网中各点电压是不同的,而且随着负荷及运行方式的变化,电力网各点的电压也要变化,为了保证电力网各点的电压在各种情况下均符合要求,变压器均有用以改变变压比的若干分接头的绕组(一般为高、中压绕组)。适当地选择变压器的分接头,可调整变压器的出口电压,使用电设备处的电压能够接近它的额定值。无激磁调压变压器高压(或中压)绕组的分接头为Ue5或Ue2*2.5。有载调压变压器高压绕组的分接头为Ue3*2.5%或Ue4*2%。第三节 中性点运行方式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有两大类:一类是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过低阻抗接地,称为大接地电流系统;另一类是中性点不接地,经过消弧线圈或高阻抗接地,称为小接地电
17、流系统。其中采用最广泛的是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过消弧线圈接地和中性点直接接地等三种方式。(一)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当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中发生一相接地时,接在相间电压上的受电器的供电并未遭到破坏,它们可以继续运行,但是这种电网长期在一相接地的状态下运行,也是不能允许的,因为这时非故障相电压升高,绝缘薄弱点很可能被击穿,而引起两相接地短路,将严重地损坏电气设备。 所以,在中性点不接地电网中,必须设专门的监察装置,以便使运行人员及时地发现一相接地故障,从而切除电网中的故障部分。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当接地的电容电流较大时,在接地处引起的电弧就很难自行熄灭。在接地处还可能出现所谓间隙电弧,即周期地熄灭与
18、重燃的电弧。由于电网是一个具有电感和电容的振荡回路,间歇电弧将引起相对地的过电压,其数值可达(2.53)Ux。这种过电压会传输到与接地点有直接电连接的整个电网上,更容易引起另一相对地击穿,而形成两相接地短路。在电压为3-10kV的电力网中,一相接地时的电容电流不允许大于30A,否则,电弧不能自行熄灭。在2060kV电压级的电力网中,间歇电弧所引起的过电压,数值更大,对于设备绝缘更为危险,而且由于电压较高,电弧更难自行熄灭。因此,在这些电网中,规定一相接地电流不得大于10A。(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当一相接地电容电流超过了上述的允许值时,可以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法来解决,该系统即称为
19、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消弧线圈主要有带气隙的铁芯和套在铁芯上的绕组组成,它们被放在充满变压器油的油箱内。绕组的电阻很小,电抗很大。消弧线圈的电感,可用改变接入绕组的匝数加以调节。显然,在正常的运行状态下,由于系统中性点的电压三相不对称电压,数值很小,所以通过消弧线圈的电流也很小。采用过补偿方式,即使系统的电容电流突然的减少(如某回线路切除)也不会引起谐振,而是离谐振点更远。 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中,一相接地和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一样,故障相对地电压为零,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至倍,三相线电压仍然保持对称和大小不变,所以也允许暂时运行,但不得超过两小时,消弧线圈的作用对瞬时性接地系统故障尤
20、为重要,因为它使接地处的电流大大减小,电弧可能自动熄灭。接地电流小,还可减轻对附近弱点线路的影响。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中,各相对地绝缘和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一样,也必须按线电压设计。(三)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性点的电位在电网的任何工作状态下均保持为零。在这种系统中,当发生一相接地时,这一相直接经过接地点和接地的中性点短路,一相接地短路电流的数值最大,因而应立即使继电保护动作,将故障部分切除。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过电抗器接地系统,在发生一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的送电线被切断,因而使用户的供电中断。运行经验表明,在1000V以上的电网中,大多数的一相接地故障,尤其是架空送电线路的一相接地故障,大都具
21、有瞬时的性质,在故障部分切除以后,接地处的绝缘可能迅速恢复,而送电线可以立即恢复工作。目前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网内,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均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在系统一相接地线路切除后,立即自动重合,再试送一次,如为瞬时故障,送电即可恢复。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主要优点是它在发生一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地对电压不会增高, 因而各相对地绝缘即可按相对地电压考虑。电网的电压愈高,经济效果愈大;而且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中,单相接地电流往往比正常负荷电流小得多,因而要实现有选择性的接地保护就比较困难,但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实现就比较容易,由于接地电流较大,继电保护一般都能迅速而准确地切除故
22、障线路,且保护装置简单,工作可靠。目前我国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大体是:(1)对于6-10kV系统,由于设备绝缘水平按线电压考虑对于设备造价影响不大,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一般均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2)对于110kV及以上的系统,主要考虑降低设备绝缘水平,简化继电保护装置,一般均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方式。并采用送电线路全线架设避雷线和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等措施,以提高供电可靠性。(3)20-60kV的系统,是一种中间情况,一般一相接地时的电容电流不很大,网络不很复杂,设备绝缘水平的提高或降低对于造价影响不很显著,所以一般均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4)1KV以下的电
23、网的中性点采用不接地方式运行。但电压为380/220V的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零线是为了取得机电压,地线是了安全。第二章 电力系统电气设备第一节 电气设备一次接线方式在变电站中,由各种一次电气设备及其连接线所组成的输送和分配电能的电路,称为变电站的电气一次回路。电气一次回路中电气设备根据它们的作用,按照连接顺序,用规定的文字和符号绘成的图形称之为电气主接线图。发电机出口常采用的接线形式有:1.单元接线2.扩大单元接线变电站常采用的接线形式有:1.单母线接线2.双母线接线3.带旁路母线的接线4.一台半断路器双母线接线(3/2)5.一又三分之一台断路器的双母线接线(3/4)6.桥形接线7.环形接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气设备 运行 学习 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