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24GHz接收机模拟前端的设计与实现.doc
《硕士24GHz接收机模拟前端的设计与实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24GHz接收机模拟前端的设计与实现.doc(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硕士24GHz接收机模拟前端的设计与实现.精品文档.分 类 号 密 级 U D C 编 号10486 武 汉 大 学硕 士 学 位 论 文2.4GHz接收机模拟前端设计与实现研 究 生 姓 名:学 号: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学科、专业名称:电子与通信工程研 究 方 向: 雷达接收机二零一二年四月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Wuhan University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2.4GHz receiver analog front-endByJinhua WangDissertation
2、 Supervisor: Professor Yunhua RaoSchool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Wuhan UniversityWuhan, Hubei, P.R.ChinaApril, 2012郑 重 声 明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撰写并完成的,学位论文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行为,否则,本人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特此郑重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摘要由于射频部分要处理的是宽带的高频模拟信号,如何实现高频时的匹配和满足实际的性能指标是本课题设计的难点,本文对2.4GHz宽带接收机模拟前端进行研究,基于m
3、ax2829的RF方案,完成了模拟前端的具体实现,最后结合项目实际需要对超外差二次变频方案进行了设计和仿真。首先,简单介绍了2.4GHz接收机的背景、意义及其研究现状。其次,基于2.4GHz接收机技术,介绍了常用接收机结构,分析了这些接收机的优缺点及其适用场合,然后介绍了接收机模拟前端的主要技术指标。再次,根据常用接收机的结构和实际的设计需要,给出了本文基于max2829的2.4GHz接收机模拟前端的结构,在理论上分析了所采用的接收机的性能指标,并实现了接收机模拟前端和对模拟前端的调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基本满足了基带对模拟前端的要求。最后,结合超外差二次变频接收机结构的优点,对超外差二次变频
4、方案进行设计与仿真,对关键模块作了深入的理论分析,给出了其性能参数及其设计方法,并使用ADS2011对接收机系统中的关键模块进行了设计和仿真。关键词:接收机 模拟前端 零中频 低噪声放大器ABSTRACTAs the RF section to deal with is the broadband high-frequency analog signal, how get to match in the high frequencies and to meet the actual performance is the difficulty of the design of this topi
5、c. we choose the zero-IF architecture receiver by max2829 RF program, to complete the concrete realization of the analog front-end for the wideband receiver analog front-end for 2.4GHz band,at last,we design and simulate the super heterodyne double conversion program according the actual needs of po
6、rject.Firstly, the paper introduces a brief background、significance of the 2.4GHz band receivers and research of 2.4GHzband receiver。Secondly, based on the 2.4GHz band receiver technology,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common receiver structure, the paper analy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o
7、ssible applications of these receivers, and then describes the main technical indicators of the receiver analog front-end. Again, according to the common receiver structure and design needs, given the structure of the broadband receiver analog front-end of this article 2.4GHz band, and the paper the
8、oretically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eceiver and the receiver analog front-end and analog front-end debugging.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well position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baseband analog front-end.字典Finally, combing the advantages of the super heterodyne double conver
9、sion receiver architecture, we design and simulate Super heterodyne double conversion program and made an in-depth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key modules. Not only we gave its performance parameters and its design method, but also did use the the ADS2011 tools software key modules in the receiver s
10、ystem design and simulation.Key words: Receiver;Analog front-end;Zero-IF;Low-noise amplifier 目 录摘要IABSTRACTII第一章 绪论1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2 2.4GHz模拟接收机发展现状21.3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3第二章 模拟接收机42.1 模拟接收机的结构42.1.1 超外差式接收机42.1.2 零中频结构接收机62.1.3 低中频接收机82.1.4 镜像抑制接收机102.1.5 数字中频接收机112.2 接收机的主要技术指标122.2.1 噪声系数122.2.2 接收机灵敏度132.2
11、.3 接收机选择性和线性度142.2.4 接收机的动态范围20第三章 基于max2829模拟前端的设计223.1 接收机模拟前端电路结构243.2 理论指标的计算253.3 模拟前端与天线的匹配电路设计仿真273.3.1 阻抗匹配的重要性273.3.2 匹配的基本原理283.3.3 匹配电路ADS的仿真30第四章 基于max2829模拟前端的具体实现334.1 电路原理图的设计334.2 PCB的设计要点344.3电路测试374.3.1 测试工具设备介绍374.3.2 测试及其结果分析38第五章 超外差结构接收机模拟前端设计415.1 超外差结构接收机系统的方案设计415.1.2 超外差结构接
12、收机的指标分配425.1.3 超外差结构接收机系统性能仿真435.2 超外差接收机射频前端关键模块的设计与仿真455.2.1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455.2.2 射频带通滤波器的设计50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53参考文献54致谢57第一章 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近几年来,随着无线通信的蓬勃发展,使得无线通讯技术的研究也日渐深入。随着一些技术特别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微电子技术、射频技术、计算机技术、嵌入式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便携式设备以其便携性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青睐,例如:具有高性能的DSP处理机等。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交流越来越频繁,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也迅
13、速增加,通信的需求扩大,用户要互连的计算机数量迅猛增长,其存在类型也更加复杂。通信量的迅速增加促进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根据不同需求从而选择不同的网络方案,人们可以自由的选择不同的网络方案,但是对于传统的有线网络由于受环境条件或设计的制约,特别是当涉及到的有线网络需要移动和重新布局时,有线网络的缺点就会体现出来,在地理、逻辑和资金方面会存在一系列的棘手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考虑发展具有可实施的无线通信将它作为对现有数据交换连接的扩充部分成为了一种必要。伴随个人通信数据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无线通信网络需求也不断提高,迫切希望打破数据通信受地域和客观条件制约,从而能够“实现任何人在任
14、何地方、在任何时候与任何其他人可以进行任何样方式的通信”。通信方式由有线向无线,由固定向移动,由单一业务向多媒体业务发展是对传统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络的要求,无线局域网(WLAN)作为个人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掀起移动通信的新的浪潮,可以看见在现实以及未来的社会中其必将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无线局域网出现的时间比较早,最早可认为在1971年由夏威夷大学开发的基于封包式的Aloha Net。为了克服因地理环境恶劣而造成的网络布线困难,而采用无线电台来替代电缆线。但是其标准化工作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末期,IEEE 802的委员会在802.4L任务组下开始了标准化无线局域网的工作,成立独立的802.1
15、1任务组,并于1990年接受了NCR公司关于“CSMA/CD的无线媒体扩充”提案,委员会负责并制定物理层以及控制(MAC)协议媒体访问标准。随后, 802.11任务组发起了成立专题研究小组,并召开了关于 802.11专题的第一次会议。在1997年6月26日,该小组完成了IEEE802.11的标准制定,并在1997年11月26日发布该标准。从1998年开始,许多厂家商家先后推出基于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产品,工作频率大都在2.400-2.483GHz频段,而传输速率可达1-2Mbps.与此同时,欧洲成立了高速无线局域网(HiperLAN)的标准化组织,该标准化组织获得了5.13G
16、Hz-5.35GHz和17.1GHz-17.3GHz两个200MHz的频段。1997年标准化组织完成HiperLAN-1标准的制定,这些促使了FCC发放包括5.15-5.35GHz和5.725-5.825 GHz频段。其中,用于室内的5.15-5.25GHz,最大的输出功率为200mW;用于校园的5.25-5.35GHz,其最大的输出功率为250mW;而频段5.725-5.825GHz主要用于社区网络,输出功率最大为1W。但是IEEE 802.11速率最高却只能达到2Mbps,在传输速率上人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因此在后续不断研究于1999年9月又提出了IEEE802.11a和IEEE802.1
17、1b标准,这两种标准允许通过的最大传输速率为54Mbps和11Mbps。2003年6月,又通过了仍工作于2.4GHz频段的IEEE802.11g标准,它与IEEE802.11b兼容,允许最大的传输速率为54Mbps。同时,HiperLAN-2标准也制定已经完成,与IEEE802.11a类似,其工作于5GHz频段,最大的传输速率为54Mbps。1.2 2.4GHz模拟接收机发展现状近年来,无线数字通信技术的应用正越来越广泛,而接收机作为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正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高集成度、工作频率、低电压、低价格、低功耗的挑战和问题。模拟前端作为接收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接收机的集成
18、度,提高接收机中模拟前端的集成度就变得很关键。目前常见的接收机模拟前端结构有超外差、零中频、低中频、宽带中频和镜像抑制接收机等、数字中频接收机也在设计中得到逐步应用。要实现2.4GHz频段接收机就必须实现硬件电路,而在宽带接收机硬件电路实现的难点是模拟前端射频电路的设计。模拟前端射频电路的设计就是要对电磁信号的电路进行设计,当信号的频率达到GHz以上时,组成电路的元件以及传输线的尺寸与电磁信号的频率的波长相近或相当。这时候就不能忽略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的滞后、趋肤1 Behzad Razavi.RF Microelectronics.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辐射效应的影响。这时就不能用
19、低频集总参数设计方法这种传统的方法去设计电路了。与此同时,高频谐波部分很容易通过元件或电路板辐射出去,从而对其他设计模块会产生一定的噪声或者干扰。对于“高频”效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我们是要限制的,如:串扰、信号污染还有寄生的效应等。再者,伴随无线通信技术迅猛发展,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因此这样移动通信系统会对移动通信设备的要求更高,更新。在带宽的加大和提高最终产品功能市场需求的推动下,现在的设计需要有更高的频率范围,复杂性也不断提高。目前无线移动通信信道情况相当恶劣,这也对设计射频级提出了比较严格的性能指标要求,需要达到对低噪声、好的信号选择性、高动态范围以及低功耗的要求就必须通过复杂电路
20、的设计来实现。频率的更高范围,增加了射频级电路的设计难度。于此同时,无线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趋于小型化,用在移动终端通信设备射频电路中的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用得少,使得射频级电路设计成为宽带接收机设计的主要难点之一。归结起来有:(1) 由于基带可以完全使用成熟的数字集成电路,而模拟前端集成的射频电路目前还处于发展的阶段,有些器件还需要外部给予,比如电感无法完全集成;模块与模块存在匹配问题,这些都会给设计造成一些困难。(2) 现有的设计射频芯片问题,使得射频系统的设计无论是在系统级还是在电路级总是有冗余,效率不高。(3) 对射频模拟前端电路来说,计算机的辅助分析和综合工具还处于起步阶段,利用这些工具进
21、行的分析和综合得出的结果只能起到参考作用。因此在目前的射频电路软件中,如ADS,对射频的部分器件的非线性、时变性、不稳定性和电路的分布参数以及一些外部器件还缺乏精确的模型,因此射频电路的设计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还得依赖工程师的调试和经验。1.3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本论文的项目背景就是利用2.4GHzWLAN信号进行无源探测,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可以利用WLAN信号进行无源探测,其有以下几点优势: (1)无线局域网在国内已经普及,尤其是重要办公场所、机场车站、宾馆酒店、居民小区等公共场所都被该信号所覆盖。(2)Wi-Fi信号无线接入点密布,有利于由众多Wi-Fi基站构成雷达网络,易于扩展探测范围。(3)
22、大带宽的Wi-Fi信号主要工作在2.4GHz,这使其在具有较高距离分辨率的同时对建筑物具有较强的穿透性,无探测盲区。(4)探测具有低成本、低功率、隐蔽性好、生存能力强等优势。本文主要论述了2.4GHz频段的宽带接收机技术,着重分析了宽带接收机模拟前端的电路结构,对模拟前端与天线匹配进行了仿真,以及2.4GHz频段接收机模拟前端的实现。 第二章前半部分主要介绍了常用的接收机结构,同时针对不同的接收机不同特点进行了分析,后半部分主要介绍了接收机的一些射频主要技术指标,如噪声系数、噪声基底、灵敏度、1dB压缩点、动态范围等常用的衡量射频性能的指标。第三章主要是描述本文所选用的接收机模拟前端结构以及模
23、拟前端的电路设计。然后结合具体天线的参数与电路板间作了匹配仿真。第四章中主要是模拟前端的电路实现和电路调试。第五章结合项目实际需要,设计超外差二次变频接收机方案,对整个链路和关键模块进行了ADS仿真。第六章对论文所取得的成果和不足进行总结以及下一步工作的计划。第二章 模拟接收机2.1 模拟接收机的结构 接收机基本上是由放大器、滤波器、混频器等部件将模拟输入信号放大、滤波并进行若干次频率搬移或变换,再通过ADC采样,送计算机或DSP作进一步处理。2.1.1 超外差式接收机1917年,Armstrong发明了超外差式接收机结构,由于在该结构如图2.1中使用了中频这一概念,因此又被称为中频接收机。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硕士 24 GHz 接收机 模拟 前端 设计 实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