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02中国古代农业与近现代中外对农业的改造.doc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02中国古代农业与近现代中外对农业的改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02中国古代农业与近现代中外对农业的改造.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02 中国古代农业与近现代中外对农业的改造.精品文档.【2012考纲解读】1.中国古代辉煌的农耕文明2.中国古代的经济格局3.中国近现代对农业的改造4.农业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性5.资本主义各国对农业问题的处置及其影响【易错点点睛】易错点l中国古代辉煌的农耕文明1.按下图顺序,农具功能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 A谷物加工汲水耕地耕地 B耕地 汲水耕地灌溉 C耕地 汲水耕地谷物加工 D谷物加工 耕地耕地灌溉 【错误解答】C 【错解分析】 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差,基本功不扎实,对教材不熟悉,平时学习过程中
2、没有注意教材中的插图,或者对一些农具的具体功能缺乏明确认识,以至于不能把古代一些农具的名称、功能和形状结合起来。 【正确解答】B2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芍陂,推动了所在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该水利工程位于 ( ) A成都平原 B河北平原 C渭河平原 D淮河流域 【错误解答】C 【错解分析】 考生一方面是在学习过程中不仔细,相关知识点没有落实;另一方面在答题过程中没有从题目中获取有效信息,题干中明确提示芍陂为楚相孙叔敖所修。根据楚国的地理位置,只有D项最适合。 【正确解答】D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
3、利于转输。四年,又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这于河,北通涿县。自是丁男不供,始以妇人从役。 通典卷十漕运 材料二:(通济渠和邗沟开通后)水面网四十步,通龙舟,一自京师至江都,离宫四十余所。(江南河开通后)八百余里,水面阔十余丈,又拟通龙舟,并置驿官草顿。 大业杂记 材料三: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 隋书卷六八阎毗传 材料四: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渡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请
4、回答: (1)隋朝开凿大运河除为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外,还有其他目的,根据材料一、二、三加以概括。 (2)大运河开通后,后人对此褒贬不一。根据材料四归纳三位诗人的不同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谈谈你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 【错误解答】审题不清,答题不全。 【错解分析】考生缺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知识迁移及客观分析评价史实的能力。第(1)问,从“自是天下利于转输”“自京师至江都,离宫四十余所,并置驿官草顿”“将兴辽东之役,以通运漕”等有效信息,可以得出隋开凿大运河的其他目的。第(2)问,从“亡隋波浪九天来”“至今千里赖通波,共禹论功不较多”“取尽脂膏是此河”等有效信息中,
5、可以得出三位诗人的不同观点。第(3)问,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价,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正确解答】 (1)目的:沟通南北交通运输,满足隋炀帝巡游作乐的奢欲,运输军队和物资北征高丽。 (2)胡曾认为开凿大运河导致隋朝灭亡。皮日休肯定了开凿大运河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李敬方着重指出了运河开通后统治者对江南的搜刮和掠夺。 (3)积极作用: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有利于沟通南北交通,加强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消极作用:加重了劳动人民的徭役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了隋朝的迅速灭亡,也加强了对江南人民的搜刮、掠夺。开凿大运河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4筒车在中国古代南方农业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一灌
6、溉工具创制于 ( ) A三国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唐代 D南宋5明清时期引进推广高产作物玉米和甘薯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 ) 养活了众多人口 经济作物专业生产区域扩大 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提高了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 A B C D 【错误解答】A 【错解分析】 学生对作物品种引进和推广的影响认识不透。明朝由于甘薯和玉米的引进和推广,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这对于养活众多人口,腾出更多土地种植经济作物,促进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有重要意义,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正确解答】B【特别提醒】中国古代有着辉煌发达的农耕文明,在学习过程中,须仔细扎实,认真落
7、实相关的知识点。一方面要注意区分不同时期的农业成就,防止混淆;另一方面不妨按类别(如水利、农具、作物品种等)作一些整理。在应试过程中须特别仔细区分,防止发生混淆。【变式训练】1 隋朝开通了大运河,其中“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所指的是 ( ) A通济渠 B永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1B解析:注意与地图相结合,形成时空概念。2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 ) A促使井田制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浪潮2C解析:改革和变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导致井田制的瓦解,它只能瓦解周王室的统治,
8、而不能强化其统治。3 明清时期,为了解决人口激增所带来的巨大压力而采取的措施有 ( ) 引进推广高产粮食作物 培植推广一年多熟作物 实行一条鞭法 鼓励垦荒 A B C D3B解析:本题的易错点是,不少同学疏忽了,实际上鼓励垦荒是增加粮食数量的多种途径之一。 4 下列农业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 ) 桔槔曲辕犁踏犁齐民要术 棉花在江北种植A B C D4B解析:注意识记并区分各时期的农业成就。5 春秋战国时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铁农具的使用 牛耕的运用 水利灌溉的发展封建制度的确立A B C D5D解析:从多角度考虑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6 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
9、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其中对“公私仓禀俱丰实”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诗人夸大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B诗句准确反映了当时粮食高产 C诗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定D诗句反映国富民强6A解析:公仓的丰实是靠剥削百姓而获得的,所以当时百姓仍受相当重的剥削,不可能公私仓禀“俱”丰实,明显有溢美之辞。易错点2中国古代的经济格局1下列表述能正确反映六朝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是 ( ) A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B寺院经济衰落 C城市中出现柜坊 D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错误解答】A 【错解分析】 学生对六朝经济的特点没有把握准确。唐后期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时已由北方转到南方。C项出现在唐
10、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寺院经济是过度发展而非衰落。 【正确解答】D2对唐代诗人温庭筠的诗句“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理解正确的是 ( ) 江南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 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有利于缓解农民缺少土地的问题 对自然生态平衡产生了不良影响 A B C D 【错误解答】D 【错解分析】 学生应注意图文知识与课文具体知识的联系,以利于形象和全面地领会历史。 【正确解答】A3关于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和“国家根本,养济东南”的说法,这反映了 ( ) A宋朝江浙地区水稻种植普遍 B宋朝江浙地区水稻产量高 C政府重视推广南方的生产技术 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错误解答】 B
11、【错解分析】 学生没有理清经济重心南移对社会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始于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此后,东南一直是古代的经济重心,地位不断得到巩固。 【正确解答】D4关中地区曾是我国古代政治和经济中心区域,后来由于资源的枯竭和环境恶化而丧失其主要地位,中国的统治中心迁离此区域是在 ( ) A汉末三国的战乱时期 B唐朝前期盛世局面结束时 C唐朝灭亡后的战乱时期 D朱元璋在长江流域建都时【变式训练】1 导致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关键因素是 ( ) A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 B南方地理条件优越 C南方统治者比较注重农业生产 D对外贸易以南方海路为主1A解析:在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起决定
12、性作用的是生产力的进步,正是由于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才促使北方农民南迁并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工具和技术,从而促使经济重心南移。2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到宋元时期已完成,下列各项中最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 ) A宋元时期的对外贸易以海上贸易为主 B江南地区工商业城市的大量兴起 C元朝时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发达 D元朝开通南粮北运的海运和漕运(经大运河)2D解析:元朝的漕运和海运是为了解决北方粮食不足,这说明当时的产粮中心在南方。3 三国和南朝时期,江南得以开发,其共同原因是( ) 实行均田制 大批农民南迁 北方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传到南方 南迁农民与江南人民的共同开发 A B C D3B解析:三国时并未
13、实行均田制。4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 A新兴封建城市成为繁华商业中心 B大量荒地得到开垦使耕地面积扩大 C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并大力推广种植 D江南迅速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4D解析:魏晋南北朝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应是经济格局的变化。5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表现在 ( ) 土地大量开垦 耕作技术进步 农田水利兴修较多 农作物品种增多 A B C D5D解析:注意从多角度去掌握经济发展的表现。6 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对南方生产发展最直接的影响在于 ( ) 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 带来了先进的工具和技术 促进了民族融合 导致南方人观念的更新A B CD6A解析:本题的关键是审
14、准“最直接”这一核心限定词。易错点3中国近现代对农业的改造1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错误解答】A 【错解分析】 学生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理解掌握不准。孙中山游历英美过程中看到了资本主义的一些弊端,提出“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必其功于一役”,其社会革命的思想就是民生主义。 【正确解答】C2 仿真卷)下列关于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解决农民生产经营和分配自主权问题 B解决农民土地所有权问题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是实现工业现代化
15、唯一的途径 【错误解答】 B、C、D 【错解分析】 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及本质认识不到位。它是一种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解决了农民生产经营和分配自主权问题,它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权,农民仅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因此B项错误。它仅仅是适合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必将被集约化经营所取代,因此C、D两项错误。 【正确解答】A3 图一、图二是20世纪80年代初安徽凤阳采风的资料:图一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凤阳县农民喜庆丰收。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结合资料及历史知识,以凤阳的变化为例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大作用。 【错误解答】 审题不清,答题
16、不全。 【错解分析】 考生缺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及知识迁移的能力。从图1、图2中不难看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再结合教材中有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关知识就不难解决本题了。 【正确解答】凤阳农民通过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打破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粮食产量连年增长,生活得到改善。4 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中国共产党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线,都提出了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请分别分析三者的性质与影响。你从中获得什么历史启示? 【错误解
17、答】审题不清,答题不全。 【错解分析】 考生对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缺乏理解和认识,应从他们所代表的阶级和所处的时代去理解和iLiY,他们提出的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这样,才能得出正确、客观的评价和认识。 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的土地纲领;它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它主张平均分配土地,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平均地权”是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发展;但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线是无产阶级的土地革命纲领;它使广大贫雇农获得了土地,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18、 (2)历史的启示: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与土地问题。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提出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特别提醒】在做这类题目时,应着重掌握两大类问题:一类是近代史上资产阶级对农业改造的不力:另一类是无产阶级对农业的改造。在认识第二类问题时,应注意从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中去认识中共不同的土地政策,正确区分土地革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四大事件的背景、内容、影响,找出其相同点和区别。【变式训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没有实施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激烈的军事斗争形势 B资产
19、阶级维新派由于提出的土地纲领不彻底,得不到农民的支持 C在民主革命的不同时期,中共都注意开展土地革命,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建国后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改变了土地私有制1D解析:天朝田亩制度没能实施的根本原因是它不符合当时生产力的水平;维新派根本没有触及土地问题;抗日战争时期中所实行的“双减双交”政策不是土地革命。2 在中共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线中,最能体现当时民主革命任务的是 ( ) A依靠贫农 B保护中小工商业者 C限制富农 D消灭地主阶级2D解析: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而1931年土地革命路线中消灭地主阶级体现了反封建这一任务。3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共所领导的土地革命
20、与以前的地革命在目的上的不同之处是 ( ) A为恢复国民经济创造条件 B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 C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D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3A解析: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目的。新中国成立后,土地革命的目的就应着眼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上。4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 ( ) 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维护农民基本利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A B C D4C解析: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联合地主阶级抗日,没有实行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土地政策,“双减双交”只是限制封建剥削。5 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政策与过去的主要不同是 ( ) A限制和打击富农经济 B限制富农
21、经济,中立富农 C保护民族工商业者 D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5D解析:本题是一道比较型的最佳选择题。通过比较中共在民主革命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可知,C项与题意无关。其他各项中,表述最准确的是D项。6 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 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 AB C D6C解析: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及影响可以排除,其他各项都是正确的。【难点突破】1农业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性1在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关注农民问题,其主要表现是 ( ) A维新派提出了涉及土地问题的改良方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02 中国古代农业与近现代中外对农业的改造 考前 30 备战 2012 高考 历史 高考状元 纠错 专题 02 中国古代 农业 现代 中外 改造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1726801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