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技巧.doc
《行测技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测技巧.doc(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行测技巧.精品文档.行测技巧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大体分为数量关系、阅读理解、判断推理、常识、资料分析五大部分,这五部分中包含大约15个题型,题量在135道题左右,共涉及了从小学到研究生的各类学科知识,知识面涉及之广是其他考试无法比的,而规定的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的各种题型及其解题技巧、规律,帮助大家以最快的速度找出正确的答案。各题型介绍及技巧 第一部分 数量关系数量关系体现了一个人抽象思维的发展水平。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数量关系测验主要是从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个角度来考查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和反应速度。这部分对考生而言是
2、最需要技巧运用的题型:1、数字推理数字推理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考生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4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合适、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近年来数字推理题的趋势是越来越难,即需综合利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规律。在备考该题型时,大家首先要熟记数字的平方、立方,提高对数字的敏感度,看到某个数字就应感觉到它可能是某个数字的平方或立方,例如看到63、65大家就应该想到它可能是8的平方加减1得来的其次,牢记基本数列如:自然数列、质数列、合数列等。例如:2,3,5,7,11,13, 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质数数列数字推
3、理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一、基本要求 熟记熟悉常见数列,保持数字的敏感性,同时要注意倒序。 自然数平方数列:4,1,0,1,4,9,16,25,36,49,64,81,100,121,169,196,225,256,289,324,361,400 自然数立方数列:8,1,0,1,8,27,64,125,216,343,512,729,1000 质数数列: 2,3,5,7,11,13,17(注意倒序,如17,13,11,7,5,3,2) 合数数列: 4,6,8,9,10,12,14.(注意倒序) 二、解题思路: 1 基本思路:第一反应是两项间相减,相除,平方,立方。所谓万变不离其综,数字推理考察最
4、基本的形式是等差,等比,平方,立方,质数列,合数列。 相减,是否二级等差。 8,15,24,35,(48) 相除,如商约有规律,则为隐藏等比。 4,7,15,29,59,(59*21)初看相领项的商约为2,再看4*2-1=7,7*2+115 2特殊观察: 项很多,分组。三个一组,两个一组 4,3,1,12,9,3,17,5,(12) 三个一组 19,4,18,3,16,1,17,(2) 2,1,4,0,5,4,7,9,11,(14)两项和为平方数列。 400,200,380,190,350,170,300,(130)两项差为等差数列 隔项,是否有规律 0,12,24,14,120,16(737
5、) 数字从小到大到小,与指数有关 1,32,81,64,25,6,1,1/8隔项,是否有规律 0,12,24,14,120,16(737) 每个数都两个数以上,考虑拆分相加(相乘)法。 87,57,36,19,(1*9+1) 256,269,286,302,(302+3+0+2) 数跳得大,与次方(不是特别大),乘法(跳得很大)有关 1,2,6,42,(422+42) 3,7,16,107,(16*107-5) 每三项/二项相加,是否有规律。 1,2,5,20,39,(1252039) 21,15,34,30,51,(102-51) C=A2B及变形(看到前面都是正数,突然一个负数,可以试试)
6、 3,5,4,21,(42-21),446 5,6,19,17,344,(-55) -1,0,1,2,9,(93+1) C=A2+B及变形(数字变化较大) 1,6,7,43,(49+43) 1,2,5,27,(5+272) 分数,通分,使分子/分母相同,或者分子分母之间有联系。/也有考虑到等比的可能 2/3,1/3,2/9,1/6,(2/15) 3/1,5/2,7/2,12/5,(18/7)分子分母相减为质数列 1/2,5/4,11/7,19/12,28/19,(38/30)分母差为合数列,分子差为质数列。 3,2,7/2,12/5,(12/1) 通分,3,2 变形为3/1,6/3,则各项分子
7、、分母差为质数数列。 64,48,36,27,81/4,(243/16)等比数列。 出现三个连续自然数,则要考虑合数数列变种的可能。 7,9,11,12,13,(12+3) 8,12,16,18,20,(12*2) 突然出现非正常的数,考虑C项等于 A项和B项之间加减乘除,或者与常数/数列的变形 2,1,7,23,83,(A*2+B*3)思路是将C化为A与B的变形,再尝试是否正确。 1,3,4,7,11,(18) 8,5,3,2,1,1,(11) 首尾项的关系,出现大小乱现的规律就要考虑。 3,6,4,(18),12,24 首尾相乘 10,4,3,5,4,(2)首尾相加 旁边两项(如a1,a3
8、)与中间项(如a2)的关系 1,4,3,1,4,3,( 3(4) ) 1/2,1/6,1/3,2,6,3,(1/2) B项等于A项乘一个数后加减一个常数 3,5,9,17,(33) 5,6,8,12,20,(20*24) 如果出现从大排到小的数,可能是A项等于B项与C项之间加减乘除。 157,65,27,11,5,(11-5*2) 一个数反复出现可能是次方关系,也可能是差值关系 1,2,1,2,(7) 差值是2级等差 1,0,1,0,7,(2662) 1,0,1,8,9,(41) 除3求余题,做题没想法时,试试(亦有除5求余) 4,9,1,3,7,6,( C) A.5 B.6. C.7 D.8
9、 (余数是1,0,1,0,10,1) 3.怪题: 日期型 210029,2100213,2100218,2100224,(2100-3-3) 结绳计数 1212,2122,3211,131221,(311322) 2122指1212有2个1,2个2.二、数学运算该题型主要是考查考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考生要尽量用心算而避免演算,这样才能加快做题的速度。数学运算中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a.四则运算b. 比例分配比例法我粗略分为2类 (一)变量变化之比例 (二)变量守恒之比例 这部分是通过 我们求解的试题中 某个变量恒定的把握。通过这个恒量在整个比例中所得的比例点的不同参照物下的变化 来反向了解整体
10、变化 或者是与之相关联的变量变化的情况。 下面我们通过试题来了解这样的类型 【2008年安徽真题】 一个袋子里放着各种颜色的小球,其中红球占四分之一,后来又往袋子里放了10个红球,这时红球占总数的三分之二,问原来袋子里有多少小球? A8 B12 C16 D20 这个题目中我们可以直接看出不变的部分 是除红色小球以外的部分 我们称之为 非红色部分 小球个数红色非红色 刚开始 非红色:整体3:4 添加10个红球之后是 非红色:整体1:3 这两个比例的参照对象是不同的 他们相差10个球 我们可以将表示同一恒量的比例值统一起来看 3:4 1:33:9 我们发现 整体的比例值发生了变化 变化了多少 94
11、5个比例点 对应的就是10个小球 所以每个比例点是2个小球 则答案应该是 248个小球 【习题二】某校六年级有甲,乙两个班,甲班学生人数是乙班的5/7,如果从乙班调3人到甲班,甲班人数是乙班的4/5,则乙班原有学生多少人? A. 49 B.63 C.72 D.84 这个题目的恒量是甲乙两个班级的总人数,我们发现题目所有的变动 只是内部活动 没有外界的加入和整体的流失。 所以总人数就是一个恒定量 开始的时候 乙班人数:总人数7:12 从乙班调3人进入甲班 则比例发生变化为 乙班人数:总人数5:9 总人数分别是12和9个比例点 是不统一的 即每个比例单位值不相同了 所以我们首先进行的就是统一比例值
12、 12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 36 那么调动前后的比例就可以表示为 21:36 和 20:36 我们发现甲班的人数多了一个比例点 那么这1个比例点就是对应的调入的3人 总人数是36个比例点 则总人数336108人 而乙班人数则是32163人 【习题三】有银铜合金10公斤,加入铜后,其中含银2份,含铜3份。如加入的铜增加1倍,那么银占3份,铜占7份,试问初次加入的铜是多少公斤? A 3 B 4 C 5 D 6 此题的恒量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是银, 最初的一次 银:铜2:3 再次加入铜后,银:铜3:7 我们根据银是固定的 统一一下比例 2:36:9 3:76:14 我们发现铜增加了1495个比例点 那么增
13、加的部分 很容易就可以从选项里面看到5这个答案了 如果要具体求值 再继续思考 我么知道 2次增加的铜是一样多。 那么回归到10公斤的时候 铜应该是954个比例点 4610 每个比例点就是1公斤 自然我们就知道准确的值就是5公斤了 总结: 很多问题其实其实就是学会寻找一个折中 或者学会抓住一个特质 比例法就是让我学会在都在变化的变量中找准变化比例规律。进而找出变化的环境和范围。 或者 找出守恒的变量 通过它找到对等的关系c. 浓度问题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 浓度溶质的质量 / 溶液质量 浓度又称为溶质的质量分数。 关于稀释,加浓,配制。其中混合后的浓度为P. 稀释,一溶液加水,相当于a
14、克P1%的溶液,和b克0%的溶液配制。 P1 P a P 0 P1-P b 加浓,相当于a克p1%的溶液,和b克100%的溶液配制。 P1 P-100 a P 100 P1-P b 配制则是a克P1%的溶液,和b克P2%的溶液配制。 可列以下十字相乘: P1 P-P2 a P P2 P1-P b 注:有些题不用十字相乘法更简单。 例:有含盐15%的盐水20千克,要使盐水含盐20%,需加盐多少千克? 析: 15 80 20 20 100 5 b 80/5=20/b 得b=1.25g 例:从装满100g浓度为80的盐水杯中倒出40g盐水后再倒入清水将杯倒满,这样反复三次后,杯中盐水的浓度是() A
15、.17.28% B.28.8% C.11.52% D.48% 析:开始时,溶质为80克。第一次倒出40g,再加清水倒满,倒出了盐80*40%,此时还剩盐80*60%。同理,第二次,剩80*60%*60%。第三次,乘80*60%3=17.28g,即浓度为17.28% 特例:有甲乙两杯含盐率不同的盐水,甲杯盐水重克,乙杯盐水重克现在从两杯倒出等量的盐水,分别交换倒入两杯中这样两杯新盐水的含盐率相同从每杯中倒出的盐水是多少克? 析:设甲浓度P1,乙浓度P2。混合后的相等浓度为P.拿出的等量的水为a 则对于甲 P1 P-P2 120-a P P2 P1-P a 对于乙 P2 P-P1 80-a P P
16、1 P2-P a 则120-a a a 80-a 得a=120*80 / 120+80 一般地,对于质量为m1,m2的溶液,也有a=m1*m2 / (m1+m2) d. 路程问题关于相遇问题和追击问题的综合题目的分析 一条街上,一个骑车人和一个步行人相向而行,骑车人的速度是步行人的3倍,每个隔10分钟有一辆公交车超过一个行人。每个隔20分钟有一辆公交车超过一个骑车人,如果公交车从始发站每隔相同的时间发一辆车,那么间隔几分钟发一辆公交车? A 10 B 8 C 6 D 4我们知道这个题目出现了2个情况,就是(1)汽车与骑自行车的人的追击问题,(2)汽车与行人的追击问题追击问题中的一个显著的公式
17、就是 路程差速度差时间我们知道这里的2个追击情况的路程差都是 汽车的间隔发车距离。是相等的。因为我们要求的是关于时间 所以可以将汽车的间隔距离看作单位1.那么根据追击公式(1) (V汽车V步行)=1/10(2) (V汽车3V步行)=1/20(1)3(2)=2V汽车3/10-1/20 很快速的就能解得 V汽车1/8 答案显而易见是8再看一个例题:小明在商场的一楼要乘扶梯到二楼。扶梯方向向上,小芳则从二楼到一楼。已知小明的速度是小芳的2倍。小明用了2分钟到达二楼,小芳用了8分钟到达一楼。如果我们把一个箱子放在一楼的第一个阶梯上 问多长时间可以到达二楼? 跟上面一题一样。 这个题目也是2个行程问题的
18、比较(1)小明跟扶梯之间是方向相同 (1) (V小明V扶梯)=1/2(2) 小芳跟扶梯的方向相反 (2) (V小芳V扶梯)=1/8 (1)-2(2)=3V扶梯1/4 可见扶梯速度是 1/12 答案就显而易见了。总结:在多个行程问题模型存在的时候。我们利用 其速度差,速度和的关系将未知的变量抵消。可以很轻松的一步求得结果! 习题:1、电扶梯由下往上匀速行驶.男孩以每秒2个梯级的速度沿电扶梯往上走,40秒种可达电扶梯顶部.一女孩以每2秒3个梯级的速度往上走,50秒可以达到顶部.则静止时电扶梯的梯级数为 A 80 B 75 C 100 D 1202、2、某人沿电车线路行走,每12分钟有一辆电车从后面
19、追上,每4分钟有一辆电车迎面而来.2个起点站的发车间隔相同,那么这个间隔是多少?张先生向商店订购某种商品80件,每件定价100元。张先生向商店经理说:“如果你肯减价,每件减1元,我就多订购四件”。商店经理算了一下,如果减价5%,由于张先生多订购,仍可得与原来一样多的利润。则这种商品每件的成本是( )A75元 B80元 C85元 D90元晚行解析一般算法80*100-80X=(100* 95%-X)*(80+100* 5/100 *4)x=75用时90秒两大缺点:一是列方程要将常识转化为数学公式二是计算费时,还要保证正确结果是算起来不难,但如用时多了,可能得不偿失速算法减价5元,少赚400多卖2
20、0件,当然要多赚400才能补回来减价后第件赚20元,成本价75元用时50秒三大优点:一是无需常识与公式的转化二是计算简单三是在较难计算时也能通过排除法锁定正解e. 流水问题我们知道,船顺水航行时,船一方面按自己本身的速度即船速在水面上行进,同时整个水面又按水流动的速度在前进,因此船顺水航行的实际速度(简称顺水速度)就等于船速和水速的和,即: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同理: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可推知: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经典例题】 一艘轮船从河的上游甲港顺流到达下游的丙港,然后调头逆流向上到达中游的乙港,共用了12小时。已知这条轮船的顺流速度是逆
21、流速度的2倍,水流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从甲港到乙港相距18千米。则甲、丙两港间的距离为( ) A.44千米 B.48千米 C.30千米 D.36千米 解析:【答案】A。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又顺流速度=2逆流速度,可知顺流速度=4水流速度=8千米/时,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4千米/时。 方法1、方程法:设甲、丙两港间距离为X千米,可列方程X8+(X18)4=12 解得X=44。 方法2、往返乙、丙所用时间=12-188=39/4,从乙到丙顺水所用时间是逆水的1/2,顺水航行时间=39/41/3=13/4,则乙丙距离=13/48=26,故所求距离=18+26=44。 f. 工程问题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技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