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梁转换层施工方案.doc





《超大梁转换层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大梁转换层施工方案.doc(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超大梁转换层施工方案.精品文档.新长江国际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编制: 审核: 审批: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六建设公司新长江国际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目 录第一章 工程简介一、 工程概况二、 结构概况三、 工程特点四、 施工难点第二章 施工工作一、组织保证措施二、模板及钢筋工程组织保证措施三、砼工程组织保证措施四、轴线控制五、模板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六、钢筋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七、砼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八、安装预留预埋的配合措施九、技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十、工作纪律附件部分:附件一:转换层梁模板计算书附件二:新长江国际转换层大梁模板支撑体系技术
2、交底附图部分新长江国际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第一章 工程简介一、 工程概况新长江国际工程位于武汉市汉口解放大道和麟趾路交界处,南临京汉大道,是武汉市市中心的繁华地带。由工程用地17000,总建筑面积97442。本项目包括A、B、C三栋建筑(A栋27层、B栋30层、C栋8层),设计有两层地下室,地下二层为平战结合人防地下室,设有停车场和设备用房,地下一层设有停车场、设备用房和商业用房,1-3层为商业裙楼;A栋主楼27层,总高98.2m,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B栋主楼26 -30层,总高度99.6m,为框支-剪力墙结构;C栋多层建筑为8层,采用框架结构。本工程建筑耐久年限为50年,建筑防火等级为二级。
3、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B栋第五层21.55处设置了转换层,结构较为特殊,该层层高为5.95m,有60031700、60032000、80032100、100032100、100032400、100032600、120032400、170032400、185032000、205032100、225032400的大梁作为主要的结构构件。二、 结构概况构件名称类别设计情况柱、剪力墙砼C50(21.55以下)梁板砼C35(21.55以下)三、工程特点1、承重主梁截面较大;2、转换层梁及梁柱节点处钢筋密集;3、转换层下层梁截面尺寸较小,承载力低。4、转换层梁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须有测温及裂缝控制措施四
4、、施工难点1、转换梁截面尺寸较大,支模体系较为复杂。2、转换层主梁钢筋用量大,绑扎难度高,传统的钢筋绑扎方式不能满足转换层的施工;3、梁和梁柱节点处钢筋密集,砼振捣难度大;4、高大梁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第二章 施工工作一、组织保证措施由于转换层工作量大,施工周期相应较长,针对转换层特点和施工难点,在转换层施工过程中,公司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应高度重视并给予全力支持,协助项目部进一步强化现场管理,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以确保转换层施工的顺利进行。二、模板及钢筋工程组织保证措施在模板及钢筋工程施工时,由各专项负责人落实到钢筋绑扎和模板支撑工序中,以进一步加强模板和钢筋工程的管理。具体责任分工如下:工
5、序责任人总指挥钢筋工程窦元勋张荣明模板工程马建国,郭敏阳砼工程楼俊洪注:各责任人应各负其责,检查各环节,并落实到位材料用量:材料名称数量单位备注钢管235吨扣件9.6万只麻袋2500M2劳动力安排木工钢筋工砼备注1008040在必要时对人员进行增减安排。三、砼工程组织保证措施在模板及钢筋工程即将完成时,项目部对转换层梁板砼工程施工成立临时指挥部,由项目部各负责人及全体管理人员组成。为及时控制和了解转换层高大梁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内部各阶段、各部位温度变化情况,做到信息化施工,以调整覆盖养护层厚度。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测温采用JDC-2建筑电子测温仪电子测温仪进行监测。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埋置于混凝土中
6、的灵敏极高的温度传感器,通过预埋测温探头将混凝土中温度变化信号传递到便携式仪表,然后进行人工记录,以获取温度变化情况。在浇筑完毕后对高大梁进行温度监测。混凝土中心与表面的温差不应超过25度,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度差不超过25度,温度陡降不超过10度。保温及测温工作要持续到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大气平均温度差在15度以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才能停止测温。四、轴线控制(1)由测量组负责测放出控制轴线,并用墨线标注在楼面上,根据控制轴线,按设计图对转换层柱墙主次梁等细部尺寸分墨,用墨斗将细部尺寸线弹在15.600m 层板面。(2) 钢管架搭设完毕后,在支撑梁底模及钢筋笼的水平杆
7、上用吊线锤将15.600m 层板面的细部尺寸线引测在水平杆上,作为梁底模安装和钢筋就位的控制线。五、模板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针对转换层主梁截面尺寸大、结构层自重大的特点,在模板及支撑系统上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转换层结构质量。转换层梁预留孔洞较多,为了防止浇筑砼漏振及空鼓,预留孔洞部位底口采取模板预留振捣口。相应计算见计算书及附图。1、总体部署转换层高大梁支模方式为满堂脚手架进行支模。 框架柱先进行浇捣,这样可以同时利用柱子增加整体稳定性。 为保证转换层施工荷载在往下传递卸载时不会对下层结构造成较大的影响,施工措施如下: (1)在搭设转换层支模架时,第3、4层结构支模架不拆除,首层结构已拆除完
8、毕后进行部分的回撑,回撑主要部位为装换梁相对应的位置。 (2)转换梁底支撑在第3、4层结构支模架相对应部位其立杆的布置须一一的对应顶撑。2、支撑体系的布置(转换层)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47*2.7mm钢管)进行模板支撑体系的布置,经过对转换梁及楼板的支撑系统的演算,确定如下:梁底模立杆按间距为500500mm进行搭设,沿梁长方向500mm,步距按1100搭设,梁底模中间立杠采用可调节顶托,梁底模板外立杆相连采用双扣件,以保证扣件的抗滑移承载力;立杆数量及间距见设计参数表。22502400截面尺寸的梁底小横杆采用7.5#槽钢,其他尺寸梁采用钢管和木方间隔支撑。现浇板底立杆间距双向1000100
9、0mm,横杆步距为1100mm。另外为避免梁底立杆对支承楼面表面造成损伤,同时也便于对立杆传至楼面的集中荷载更好地分散传递,205032100、225032400梁立杆下垫的16#槽钢(其他梁立杆底部垫方木)增强支撑,并设扫地杆;系统的稳定性,整个支撑系统必须全部设置纵横向扫地杆,整个支撑系统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秆应设置一道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梁底支撑必须设有剪刀撑。3、高支模架2-12/2-14与2-K/2-M结构在转换层以下至地下室顶板皆无,经设计此处结构支模架采用落地满堂脚手架,搭设高度为20m,此处梁最大截面为10002600mm,梁两侧立杆间距为1400mm,沿梁跨度方向间
10、距为500mm,梁底增加2道立杆,采用可调节顶托进行支撑。步距为1100mm,剪刀撑、扫地杆严格按规范搭设。板支撑立杆间距为10001000,同时在搭设此处支模架时注意与周边支模架形成整体连接,并进行抱柱加固。3、设计参数梁底支模架参数竖向钢管间距(m)横向木方数量螺栓数量穿梁螺栓水平间距穿梁螺栓竖向间距0.5650.50.30.5650.50.30.5660.50.30.5660.50.30.5770.50.30.5880.50.30.5770.50.30.5770.50.30.5760.50.30.5760.50.50.5770.50.5梁截面尺寸梁底增加立杆支撑数量梁底立杆间距La(m)
11、梁两侧立杆间距(m)600170010.50.51600200020.50.51800210020.50.51.21000210020.50.51.41000240020.50.51.41000260020.50.51.41200240020.50.51.51700240040.50.52.11850200030.50.52.252050210050.50.52.452250240050.50.52.5梁侧支撑参数22502400梁支模架剖面图22502400梁支模架侧面图3、模板及支撑拆除(1)墙、柱模板及梁侧模拆除:保证砼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破坏后方可拆除非承重模板。(2)梁板底模及支撑
12、拆除:待砼强度达到100%设计值方可拆除。(3)拆模时必须注意确保砼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拆模顺序是先拆除承重较小部位的模板及其支架,然后拆除其他部分的模板及其支架;例如,先拆非承重的侧模,然后再拆承重的水平向模板等。4、 技术质量控制措施(1)竖向模板及其支架的支承部分,应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其支承面必须具备足够强度,满足全部荷载的承载力。(2)安装模板及其支架过程中,必须设置足够的临时固定设施,以免倾覆。防止模板及其支架在风荷载作用下倾覆,应从模板构造上采取有效的防倾覆措施。以保持模板的稳定性。(3)在墙柱施工边线外200mm 处加设一道控制线,用以校正模板位置。(4)重点控制模板的刚度、垂直度
13、、平整度,特别注意外围模板、柱模、电梯井模板、楼梯间等处模板轴线位置的正确性。(5)梁模安装后应拉中心线检查,以校正梁模的位置;梁的底模安装后,则应检查并调整标高,将木楔钉牢在垫板上。各顶撑之间要加水平支撑或剪刀撑,保持顶撑的稳固,以免失稳。(6)每层拆模后必须清理一次,对砼残渣、模板挠曲变形及时进行修理。六、钢筋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1、原材料质量要求(1)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单,钢筋表面或每捆(盘)钢筋均应有标志。检验内容包括查对标志、外观检查,并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作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2、 钢筋加工(1)钢筋制作加工所采用的钢筋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
14、要求和现行国家技术标准的规定。(2)钢筋加工前应对采用的钢筋进行外观检查。钢筋表面必须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严禁使用。(3)钢筋制作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4)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砼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5)钢筋加工前,采用机械调直和人工调直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直,钢筋无局部曲折,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大于4%。(6)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箍筋弯钩制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的有关规定。其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 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 倍。(7)钢筋成型:梁主筋采用直
15、螺纹连接和闪光对焊。钢筋成型时应注意以下事项:a.弯曲成型时,钢筋必须平放,板子应托平,用力应均匀,不得上下摆动,以免钢筋不在同一平面而发生翘曲。b.成型的钢筋应按不同规格及形状分类、分捆堆放,并应减少翻垛时翘曲变形,钢筋在搬运、堆放时,应轻抬轻放,放置地点应平整。3、 钢筋的连接转换层主梁d22 以上钢筋的连接采用直螺纹连接,并按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96)的A 级标准进行操作钢筋直螺纹连接应委托有该项目施工资质的公司进行施工。4、梁板钢筋施工前作业面的准备工作本工程确定转换层大梁端头上部钢筋分别锚入梁底柱内。结合大梁钢筋采用悬挂式绑扎方法,梁的钢筋在整体完成绑扎工作之后才
16、能就位,因此对转换层大梁下柱的施工要求作如下规定,确保工作层面的工作。(1)柱的箍筋按设计时进行绑扎,但角柱、边柱在距大梁底板以上300高内的柱箍筋只就能向上靠不绑扎,待梁下部钢筋全部绑扎完毕并下落到梁底板后该处的柱箍筋才复位绑扎;(3)安装配合:给水、排水、消防、配电暗埋等应在转换层施工前作好技术准备和材料准备,在施工过程中积极配合,并做好安装成品的保护措施,同时办理隐蔽验收手续。5、 钢筋的绑扎1) 钢筋绑扎方式(1)转换层主梁的钢筋直径较大,数量较多,骨架高,易倾覆。传统的框架梁绑扎方式难以完成转换层梁的钢筋绑扎工作,因此对转换层梁的钢筋绑扎采用悬挂式绑扎方式(用钢管答设排架悬挂)。(2
17、)其它钢筋的绑扎采用传统的绑扎方式(3)先绑一根成型主梁钢筋骨架,经业主、监理、设计单位共同检查合格后作为样板,然后进行大面积绑扎。2 )梁筋绑扎(1)绑扎顺序搭设钢筋绑扎支撑架在支撑架上均匀放置梁的上部主筋和箍筋(先主梁后次梁,纵后横、框架梁分别放置)直螺纹连接钢筋接头现场取样检验合格后划出箍筋间距箍筋绑扎梁底放置高强度垫快放置第一排梁底钢筋(纵横框架梁、次梁交错,分层放置251000 轮头铁)绑扎二排主筋吊筋绑扎按图设置拉筋、腰筋绑扎进行钢筋笼全面检查报验合格(2)钢筋绑扎支撑架的搭设。 搭设钢管支撑架,支撑架搭设在转换层平板模板上,底部垫木枋,搭设范围在梁净空间和外周边,立杆高度距大梁底
18、板2.7m,立杆顶面、立杆与梁底板水平面以及立杆中部设置纵横水平杆和剪刀撑,确保支撑架的稳定性,水平杆不得伸入梁断面内,支撑架顶面作为搁置钢筋和操作架。 设置托杆,支撑架上设置钢管托杆,在托杆上先放置纵向梁上部第二排钢筋,调匀钢筋排距,其上放置楞铁位置在托杆处,同时放置横向梁的上部第二排钢筋,其后放置纵向梁上部第一排钢筋,并拧紧直螺纹接头。(3)绑扎方法 梁箍筋就位绑扎箍筋套入前应校正梁主筋的间距和支座边距,避免梁钢筋伸出支座外影响梁外侧模板的安装,并用粉笔在梁主筋上按照设计要求划出箍筋间距,箍筋按照左(内箍)中大箍,右(内箍)的顺序进行放置,每个托杆跨内应放置箍筋的数量已由粉笔分划线明确,对
19、应粉笔分划线绑扎主梁上部主筋和箍筋。 放置梁下部钢筋穿入梁下部第一排钢筋,拧紧直螺纹接头,并与箍筋进行绑扎,绑扎完毕后,在一排钢筋上面放置楞铁间距1.21.5m,为了保证楞铁不位移,应与主筋绑扎2 个点,然后穿入梁下部第二排钢筋并与箍筋进行绑扎。 钢筋骨架就位钢筋骨架就位前,汇同业主、监理、对梁内的上下部主筋、箍筋全数进行检查,并对直螺纹接头进行紧固检查,经检查合格的钢筋骨架才能准备下落就位。钢筋骨架下落就位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纵横梁钢筋骨架整体下落,下落前先在梁底板上放置楞铁作为主筋保护层,然后从区域的起端开始进行下落就位。下落骨架的方法采用3T手拉葫芦下放,当提起梁钢筋时,架子班组配合马上拆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梁 转换 施工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