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设计暂规.doc
《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设计暂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设计暂规.doc(1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设计暂规.精品文档.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设计暂 行 规 定2003年北 京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设计暂 行 规 定主编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建设管理司施行日期:2003年2月1日2003年北 京目 录1 总 则2 术语和符号2.1 术 语2.2 符 号3 集装箱运量与运输组织3.1 集装箱运量3.2 集装箱运输组织4 作业流程5 基本规定5.1 站址选择5.2 布置图型5.3 站线数量及有效长度5.4 站线配置标准6 平面布置6.1 一般规定6.2 主箱场6.3 辅助箱场6.4 场内道路6.5 大 门6.
2、6 停车场7 装卸与运输机械7.1 装卸与运输机械设备选型7.2 装卸与运输机械设备配置7.3 装卸与运输机械及集装箱维修设施8 箱场与道路铺面及排水8.1 箱场与道路铺面8.2 箱场地面排水9 管理信息系统9.1 一般规定9.2 系统设施9.3 硬件设备配置9.4 软件10 其他设施10.1 通信与信号及自动化10.2 机务与车辆10.3 电 力10.4 给排水10.5 房 建10.6 环境保护本暂行规定用词说明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设计暂行规定条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建设管理司建技20037号关于印发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设计暂行规定和铁路路基边坡绿色防护技术暂行规定的通知各铁路局,各设计院:铁路
3、集装箱结点站设计暂行规定和铁路路基边坡绿色防护技术暂行规定经部批准,现予印发,自2003年2月1日起实行。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请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及时反馈部建设管理司。2项暂行规定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由主编单位另行印单行本。二三年一月二十二日(此页无正文)主题词:基本建设 标准 通知抄 送:工程、建筑总公司,青藏铁路公司,铁路工程技术标准所,铁路工程定额所,经规院、铁科院、地方铁路协会、部工程、建设开发中心、部内政法、计划、财务、科技、安监司、运输局前 言本暂行规定是根据铁道部发展计划司计长函2001245号文的要求进行编制的。本暂
4、行规定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与符号,集装箱运量与运输组织,作业流程,基本规定,平面布置,装卸与运输机械,箱场与道路铺面及排水,管理信息系统,其他设施。本暂行规定为首次编制,希望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天津市河北区中山路10号,邮政编码300142),并抄送铁路工程技术标准所(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甲8号,邮政编码100038),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暂行规定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主编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参编单位:铁道部信息技术中心、西南交通大学。主要编写人员:伍丽蓉、
5、屈晓辉、范子昂、韩艳玮、李荣华、俞祖法、马玉珍、吕建军、姜福霖、李佳峰、蒋怡中、李树周、柴建华、王永强、张 露、张国梁、王云来、杨 强、王石敏、唐日红、石 雨、彭 强。1 总 则1.0.1 为贯彻国家有关法规和铁路技术政策,适应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需要,统一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设计技术标准,使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暂行规定。1.0.2 本暂行规定适用于国家铁路网中标准轨距新建或改建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的设计。1.0.3 结点站的设计年度宜分为近、远两期。近期为交付运营后第5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第10年。近、远期均采用调查运量。对可逐步改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应按
6、近期运量和运输性质确定,并预留远期发展条件。对不易改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应按远期运量和运输性质确定。结点站的总体设计尚应根据10年以上远景规划预留发展条件。1.0.4 结点站设计应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物和设备,并考虑方便运营,减少对运营的干扰。结点站设计方案应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结点站改建工程应有指导性施工过渡设计。1.0.5 结点站的设计应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相协调,与城市物流规划相结合,并符合铁路枢纽总图规划。1.0.6 结点站的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1 具有办理集装箱列车及枢纽集装箱小运转列车的到发和集装箱列车整列装卸的功能;2 具有办理国际集装箱联运业务的口岸功能;3 具有办理集装箱多式联运
7、及门到门服务的功能;4 具有集装箱检修、清洗和消毒的功能;5 具有装卸和运输机械检修、清洗功能;6 具有集装箱储存和空箱调配的功能;7 具有铁路运输和站内集装箱信息处理和传输的功能。1.0.7 结点站主箱场、辅助箱场、装卸设备和其他各项设备的配置,在满足到发和装卸能力、节省工程投资和运营支出的前提下,应符号下列要求:1 结点站各组成部分的配置应系统化;2 结点站的车流组织和箱流组织应具有灵活性;3 装卸机械与运输机械走行应顺畅,避免交叉干扰;4 减少集装箱装卸次数,避免重复作业,并缩短集装箱在站停留时间。1.0.8 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设计除应符合本暂行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
8、定。2 术语和符号2.1 术 语2.1.1 集装箱结点站 railway network container freight station专业办理集装箱列车及枢纽内集装箱小运转列车到发和整列集装箱列车装卸的路网性集装箱货运站。2.1.2 集装箱办理站 regional container freight station专业办理集装箱列车及枢纽或地区内集装箱小运转列车到发和整列集装箱列车装卸的地区性或区域性集装箱货运站。2.1.3 主箱场 line container yard在铁路装卸线范围内,可用装卸机械直接对铁路装卸线上的集装箱列车进行集装箱装卸作业的箱场。2.1.4 辅助箱场 assi
9、stant container yard在铁路装卸线范围以外,需使用运输机械辅助,才能用装卸机械对铁路装卸线上的集装箱列车进行装卸作业的箱场。2.1.5 集装箱运量波动系数 coefficient of container volume fluctuation全年中最大月箱运量与月平均箱运量之比值。2.1.6 TEU twenty-feet equivalent unit以20ft集装箱为标准的集装箱换算单位。2.1.7 集装箱直达列车 shuttle container train在运量充足的结点站与结点站间、结点站与办理站间开行的直达集装箱列车。2.1.8 集装箱普通列车 line con
10、tainer train在运量不足以开行集装箱直达列车的结点站与结点站间、结点站与办理站间开行的集装箱列车。2.1.9 集装箱小运转列车 container junction terminal transfer train在枢纽或地区内技术作业站与结点站间开行,主要负责集装箱快运系统(集装箱直达列车、集装箱普通列车)与普通货物运输系统(直达列车、区段列车、摘挂列车)之间车流交换的列车。2.1.10 装卸作业区 loading-unloading area主箱场内专门进行集装箱装卸列车或集卡的作业区域。装卸线有效长度内龙门吊作业覆盖范围或装卸线两侧各两排箱位正面吊作业范围为一个装卸作业区。2.1
11、.11 箱位 container section箱场内堆放集装箱的固定平面位置。2.1.12 箱位数 slot capacity箱场内按换算箱堆码占用箱位的数量。2.1.13 容箱数 number of contain container箱场内按换算箱计算允许容纳的堆码箱数。2.1.14 管理信息系统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由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局域网、无线数据通信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等组成,能够进行各种业务处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具有决策和控制功能的系统。2.1.15 综合布线系统 general cable system建筑物或
12、建筑群内部之间的传输网络。它能使建筑物或建筑群内部的语音、数据通信设备、信息交换设备、建筑物物业管理及建筑物自动化管理设备等系统之间彼此相联,也能使建筑物内部通信网络设备与外部的通信网络相联。2.1.16 电子数据交换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根据国际标准化规则,通过计算机系统在不同类型用户间进行电子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2.1.17 基站 base station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连接无线部分与有线部分的装置,包括发送/接收天线、基站控制器以及通信电缆,提供信息传输和控制功能。2.2 符 号A4停车场面积B集装箱备用箱数C装卸或运输机械数量c里程利用率E箱场
13、容箱数F车辆投影面积h集装箱最高堆码层数k集卡到站不平衡系数L集装箱公路运输平均运距Lc集卡平均车日行程M集装箱箱位数m每一装卸作业区每排箱位数N集装箱作业箱数n每一装卸作业区箱位排数P装卸机械工作效率Pc站内运输集卡运输能力P单车道每小时通过车辆数Q集装箱年运量q集装箱平均静载重qc集卡平均载箱量T装卸或运输机械日均作业时间T日大门日工作时间t集装箱占用箱位时间W出入口车道数Z主箱场装卸作业区个数z集装箱平均装卸次数集装箱运量波动系数20ft运输集卡占运输集卡的比例站内门到门集卡占结点站门到门集卡总需求量的比例集装箱层高利用系数3 集装箱运量与运输组织3.1 集装箱运量3.1.1 结点站各年
14、度集装箱运量应根据实际调查资料,结合铁路集装箱OD统计资料,在分析全国各大经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及适箱货物的基础上,综合集装箱运输发展规划、结点站布局等各方面因素进行预测。中转运量应根据集装箱列车开行方案综合分析确定。结点站运量应分国际箱、国内箱两类。3.1.2 集装箱运量的波动系数宜采用1.11.3。3.1.3 结点站日均到达箱数、发送箱数、中转箱数应根据结点站年到达箱、发送箱、中转箱运量及集装箱运量波动系数等因素确定,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3.1.3)式中 N主i日均到达箱数、发送箱数、中转箱数(TEU);Qi集装箱结点站年到达箱、发送箱、中转箱运量(104t);集装箱运量波动系数;q集
15、装箱平均静载重,按调查资料确定,无调查资料时,可取13t。3.1.4 冷藏箱运量应按调查资料确定,无调查资料时,可按到发重箱数的24%确定。3.1.5 专用箱运量应按调查资料确定,无调查资料时,可按到发重箱数的13%确定。3.1.6 空箱运量应按到发平衡及特殊排空原则确定。对特殊排空的集装箱应该调查资料确定,无调查资料时,空箱率可按到发重箱数的510%确定。3.2 集装箱运输组织3.2.1 集装箱列车的运输组织应符合下列规定:1 结点站间应开行集装箱直达列车,运量较大但不足开行集装箱直达列车时,可开行集装箱普通列车。2 结点站与办理站间、办理站与办理站间应根据运量情况组织集装箱直达列车或集装箱
16、普通列车。3 运量较小不能组织集装箱直达列车或集装箱普通列车时,应按普通货物列车组织运输,向邻近的技术作业站集中。4 结点站与枢纽内技术作业站间宜开行集装箱小运转列车。3.2.2 集装箱列车运输径路选择应满足下列要求:1 应结合路网规划,分析各预测年度的运输径路,并选取合理的运输径路;2 相关的线路运输能力应有较好的适应性;3 应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 作业流程4.0.1 结点站作业流程应使站内箱流畅、交叉干扰小、重复作业少、运行径路短,并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管理。4.0.2 结点站作业流程可按图4.0.2采用。5 基本规定5.1 站址选择5.1.1 结点站站址选择应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相协
17、调,与城市物流规划相结合,结点站宜靠近城市主要工业区和集装箱集散地,对周边地区集装箱运输应有较强的辐射作用。5.1.2 结点站站址选择应符合铁路枢纽总图规划,结点站宜利用既有车站进行改建,并靠近枢纽主要技术作业站,进出结点站的各方向车流应顺畅,避免折角运输。5.1.3 主要为港口服务的结点站站址选择应结合港口发展规划,满足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的需要。5.1.4 结点站站址选择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配合。5.1.5 结点站站址选择应具有良好的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满足远期运量要求,并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条件。5.2 布置图型5.2.1 结点站主箱场图型应根据结点站年运量、结点站在枢纽中
18、的位置、结点站的地形条件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布置图型宜采用横列贯通式(图5.2.1-1),也可采用纵列贯通式(图5.2.1-2)、横列混合式(图5.2.1-3)、横列尽头式(图5.2.1-4)等。5.2.2 结点站地形条件较宽阔时,应采用装卸作业区横列布置、装卸线两端与正线全部贯通的横列贯通式图型。5.2.3 结点站两方向接发车均衡、地形条件适宜时,可采用装卸作业区纵列布置、装卸线两端与正线全部贯通的纵列贯通式图型。5.2.4 结点站受地形条件限制,装卸线全部贯通引起较大工程,且装卸线需要向两端铁路干线接发车,但两端接发车不均衡时,可采用装卸作业区横列布置、装卸线两端与正线部分贯通的横
19、列混合式图型。5.2.5 结点站位于路网尽端或地形条件困难,且两方向接发车显著不均衡时,可采用装卸作业区横列布置、装卸线仅一端与正线贯通的横列尽头式图型。图5.2.1-4 横列尽头式图型5.3 站线数量及有效长度5.3.1 结点站到发线数量应根据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50091)的有关规定设置。当装卸线具有接发车条件或到发线上不进行集装箱列车的技术作业时,到发线数量可适当减少。到发线有效长度应与衔接的国家铁路干线的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度一致。5.3.2 结点站应设2条调车线,其有效长度应与到发线的有效长度一致,地形条件困难或改建工程量较大时,也可适当缩短。5.3.3 结点站应设1条牵出线,其
20、有效长度应与到发线的有效长度一致。当采用到发线与装卸线纵列布置或有条件利用专用线或其他支线进行调车作业时,可不设牵出线。5.3.4 结点站应设置机待线。5.3.5 装卸线数量应根据装卸作业区的数量确定。每一装卸作业区宜设12条装卸线,采用纵列贯通式图型时可设3条装卸线;装卸线的有效长度应与到发线的有效长度一致,装卸线的装卸有效长度应满足整列装卸要求。5.4 站线配置标准5.4.1 在接发车条件的装卸线应采用到发线的技术标准;无接发车条件的装卸线可采用其他站线的技术标准。5.4.2 装卸线的装卸有效长度范围以内应设在直线上;装卸线的装卸有效长度范围以外的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00m。困难条件下,道岔
21、后连接曲线半径不应小于导曲线半径。5.4.3 装卸线应设在平道上。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1.0的坡道上。5.4.4 牵出线应设在平道上,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2.5的坡道上。5.4.5 装卸线的装卸有效长度范围以内及龙门吊走行轨轨面宜与两侧地面等高。装卸线铺设碎石道床时,道床顶面以上应采用沥青混凝土浇注;铺设整体道床时,道床顶面以上应采用素水泥混凝土浇注。6 平面布置6.1 一般规定6.1.1 结点站平面布置应包括主箱场、辅助箱场、道路、大门、停车场及辅助生产设施等。6.1.2 主箱场同一装卸作业区,有接发车条件的装卸线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m,无接发车条件的装卸线间的距离不应小于4.2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铁路 集装箱 结点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