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山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003.doc
《长山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00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山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003.doc(1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长山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003.精品文档.目 录第一章 工程概述11.1. 工程概况11.2. 场区自然条件11.2.1. 气候特征11.2.2. 地形地貌特征11.2.3. 地质特征11.3. 场区施工条件31.3.1. 交通运输条件31.3.2. 施工用水、用电条件31.3.3. 施工物资采购条件3第二章 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对策32.1. 工程重点分析及对策32.1.1. 爆破作业安全控制32.1.2. 洞室作业安全控制32.1.3. 超前地质预报42.1.4. 监控量测62.2. 工程难点分析及对策62.2.1. 溶洞段隧道处理方案62
2、.2.2. 洞顶有水塘位置隧道处理方案102.2.3. 浅埋段隧道处理方案112.2.4. 隧道贯通施工方案163.1. 工程管理目标规划183.1.1. 工期管理目标183.1.2. 工程质量管理目标183.1.3. 施工安全管理目标183.1.4. 文明施工管理目标183.1.5. 环境保护管理目标183.1.6. 治安、消防管理目标183.1.7. 防汛抗洪管理目标183.1.8. 卫生防疫、职业健康管理目标193.2. 资源投入(或使用)计划193.2.1. 施工人员投入计划193.2.2. 施工机械设备投入计划273.2.3. 主要材料使用计划283.2.4. 施工水、电使用计划30
3、3.2.5. 资金使用计划313.3. 施工进度计划313.3.1. 施工进度计划编制依据323.3.2. 主要项目施工进度控制综合指标323.3.3. 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323.4.1. 施工场地布置原则13.4.2. 施工场地布置方案13.4.3. 总平面布置图53.4.4. 主要临时设施规划7第四章 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84.1总体施工方案84.2 针对性总体施工方案234.2.1 施工机具展开方案234.2.2 土方调配方案234.2.3 主要分部工程总体施工方案234.3. 主要分项、分部工程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254.3.1. 施工工艺流程254.3.2 明洞及洞口施工264
4、.3.3 洞身开挖及支护304.3.4 洞身防排水464.3.5 洞身防水混凝土衬砌494.3.6 施工通风564.3.7 管线布置564.3.8 监控量测57第五章 冬季及雨季施工方案及措施625.1 冬季施工安排625.2 雨季施工安排64第六章 工程管理措施666.1. 工期管理技术组织措施666.1.1. 工期管理目标666.1.2. 工期管理组织机构666.1.3. 工期保证技术组织措施666.1.4. 工期补救措施686.2. 工程质量管理技术组织措施686.2.1. 工程质量管理目标686.2.2.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686.2.3. 质量保证技术组织措施696.3. 施工安全管理
5、技术组织措施926.3.1. 施工安全管理目标926.3.2.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926.3.3. 安全保证技术组织措施926.4. 文明施工管理技术组织措施1096.4.1. 文明施工管理目标1096.4.2. 文明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及保证体系1106.4.3. 文明施工保证技术组织措施1106.5. 环境保护管理技术组织措施1166.5.1. 环境保护管理目标1166.5.2. 环境保护管理组织机构1166.5.3. 环境保护技术组织措施1166.5.4. 环境保护的应急措施1246.6. 治安、消防管理措施1246.6.1. 治安、消防管理目标1246.6.2. 治安、消防管理组织机构及保证
6、体系1246.6.3. 治安消防保证技术组织措施1246.7. 防汛抗洪管理措施1266.7.1. 防汛抗洪管理目标1266.7.2. 防汛抗洪组织机构1266.7.3. 设防范围和标准1266.7.4. 防汛抗洪运行体系1276.7.5 防汛抗洪物资、器材1276.8. 卫生防疫、职业健康管理措施1286.8.1. 卫生防疫、职业健康管理目标1286.8.2. 卫生防疫、职业健康管理组织机构1286.8.3. 卫生防疫、职业健康保证技术组织措施1286.9. 维护城市交通安全措施1316.9.1 维护交通安全管理目标1316.9.2 维护交通安全管理组织机构1316.9.3 维护交通安全运行
7、体系1316.9.4 维护交通安全管理措施132第七章 事故应急预案1337.1指导思想1337.2组织机构1337.3指挥机构职责及分工1337.4应急处理预案1347.5应急处理措施1347.6应急抢险1347.7重特大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136第一章 工程概述1.1. 工程概况花山大道新建工程四标施工里程为K2+920K3+920,南段在九峰一路和花山一路之间穿越九峰山系的长山山体,在该位置处设置长山隧道一座,本座隧道采用小净距隧道的形式。长山隧道左线进口桩号为K2+934、出口桩号为K3+397,进出口位置均设置20m长的明洞段,左线级围岩长122m,级围岩长316m,级围岩长25m,总
8、长463m;右线进口桩号为K2+934、出口桩号为K3+340,进出口位置分别设置26m和20m长的明洞段,右线级围岩长54m,级围岩长322m,级围岩长30m,总长406m,该座隧道属短隧道,不需设置人行横通道。本座隧道建筑限界宽13.75m、高5.0m,其中行车道宽11.00m,路缘带宽0.5m,左侧设0.75m检修道,右侧设1.0m宽检修道。1.2. 场区自然条件1.2.1. 气候特征场区地处亚热带北缘,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湿润季风气候特征,冬暖夏热,冬夏交替明显,冬夏长,春秋短,夏季多高温,年平均气温16.3,多年最低月(一月)平均气温2.64.6。最低气温为-18.1,最高月(七月
9、)平均气温28.831.4,最高气温达41.3。多年平均降雨量1284.5mm,多集中于49月,全年各月中六月份降水最多,月最大降雨量669.7mm。雷暴雨日数平均每年36天,近25年最大积雪厚度17c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91.7mm,区内47月盛行东南信风,余皆多为北风或东南风,最大风力为八级,风速27.9m/s。1.2.2. 地形地貌特征长山隧道穿越石门峰,地貌单元属剥蚀丘陵,地面标高41101m之间,隧道进口段坡度较缓,地表为耕地;左洞出口段坡度较缓,地表分布少量山竹;右洞出口段坡度相对较陡,地表植被较发育。1.2.3. 地质特征 地质构造特征隧道区地质构造为单斜构造,岩层总体向北倾
10、斜(产状约900300900600),下部为三叠系大冶组(T1d)泥灰岩,中部为二叠系龙潭组(P2I)泥岩、砂岩、灰岩,上部为二叠系孤峰组(P2g)硅质岩。从区域上来看隧道区属于倒转向斜的北翼,其核部为三叠系大冶组灰岩,两翼为二叠系泥岩、砂岩、灰岩、硅质岩。隧道区上部岩层裂隙非常发育,在部分钻孔中岩芯呈碎屑状,下部岩层裂隙相对不发育,钻孔岩芯较破碎,呈块状或短柱状。灰岩中见有岩溶发育,对隧道施工不利。 地震条件据地震区划分,武汉市属4.75级,地震烈度6度区,属基本稳定区,在未来百年内,本区地震活动处在剩余应变能量释放阶段和应变能力积累阶段,发生大于6级别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
11、:隧道山体南坡洞口上方分布有2个人工水塘,水深0.81.0m,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下水:该隧道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砂岩、硅质岩裂隙中,由于裂隙较发育,产状较陡,但渗透性较差,隧道开挖时岩层中可能会出现渗水现象。隧道区还发育有灰岩,其中可能存在岩溶裂隙水。 场区土层分布情况根据该标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隧道区南坡上覆较厚的残坡积层,基岩埋深在0.513.7m,北坡有基岩出露,露头为硅质岩,上覆残坡积层相对较薄。场地基岩为三叠系大冶组(T1d)灰岩、泥灰岩、二叠系龙潭组(P2l)泥岩、砂岩、灰岩及二叠系孤峰组(P2g)硅质岩。 隧道围岩分级勘察单位根据围岩分类标准(公路隧道
12、设计规范(JTGD70-2004),综合实验及钻探成果,隧道洞室围岩级别划分如表1所示。表1 长山隧道围岩分级表隧道名称线位洞门桩号级(m)级(m)级(m)合计(m)长山隧道左线K2+934K3+39712231625463右线K2+934K3+3405432230406小计17663855869所占比例(%)20.273.46.4100 不良地质现象1) 隧址区内的不良地质作用主要为岩溶,主要发育于地层接触地带。溶洞充填不均,有的地方充填密实,有的地方为空洞,充填物主要为粘土夹碎石,粘性土一般呈软塑状态,碎石成分为灰岩、泥岩或砂岩。本隧道洞身要穿越溶洞,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地质预报,查明隧道前方
13、溶洞分布范围、类型、岩层完整稳定程度、充填物与地下水情况等,慎重选择施工方案与安全措施,防止因隧道掘进造成溶洞坍塌。2) 进洞口段要从红粘土中穿过。红粘土有明显的胀缩特性,对施工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应注意做好防排水工作,施工期间应避免红粘土在水中浸泡或在太阳下暴晒。1.3. 场区施工条件1.3.1. 交通运输条件施工物资、机械设备可通过陆运或水运到达武汉市,场外运输条件比较优越;通过既有道路可抵近场区,进入施工场地需要修建施工便道,施工便道长约1200m,便道路面宽度4.5m,施工前,先对原地面进行翻挖、碾压密实,在其上设置0.6米厚承重层,材料选择风化片石,再做0.2米厚的泥结碎石路面。同
14、时要求做好路面和坡脚的排水及施工过程中的养护工作。1.3.2. 施工用水、用电条件施工场区内市政供水管线不发达,施工用水采用打井取地下水。地下水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用电就近接入附近的10KV高压线,安装两台500KVA变压器。1.3.3. 施工物资采购条件武汉市建材市场十分发达,货源比较充足,本工程所需物资材料均可就地购买,并且可选择的余地较大,施工物资材料采购条件十分优越。第二章 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对策2.1. 工程重点分析及对策2.1.1. 爆破作业安全控制 理解分析本工程火工品使用频繁、消耗量较巨大,同时又是城区爆破作业,施工过程中必须重点控制爆破作业,以防出现意外。 对策 火工品的
15、安全管理,严格按照爆炸物品管理条例之规定进行。从购进、运输、储存到使用,严格按照地方主管部门及公安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爆破作业严守爆破作业安全规程等相关规定、规范要求。2.1.2. 洞室作业安全控制 理解分析依据常例,洞室暗挖作业为事故多发作业项目,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谨慎的态度,重点控制洞室暗挖作业各个环节,以回避风险。 对策 超前支护安全措施 按设计进行超前支护加固地层,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各技术参数,以取得良好的固结效果。 超前支护位置必须准确,严防进入结构内,造成支护困难。 使用的机械要专人操作,定期检查,保证机械性能良好。 加强对加固地层的检验,确保开挖掘进的安全,并作为监测分析的依据,
16、以利于施工中不断改进。 暗挖及初支施工安全措施坚持以地质为先导的原则,时刻掌握隧道的地质情况,异常地质要有特殊的超前支护和初期支护措施。采用合理的开挖方式:施工时严格按照:“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进行。 依据经验及现场试验,选取最可靠、最安全的爆破施工技术参数;爆破安全警报解除前,严禁实施下道工序;定人、定职处理危石。 严格控制每循环进尺,开挖成形后及时进行初期支护,确保工序衔接,应尽早施做隔板封闭成环,以改善受力条件。对特殊地段缩小钢格栅的间距,加强初期支护。钢格栅连接必须牢固,保证纵向连接筋与钢格栅焊接质量。 随时注意观察掌子面的情况,发现地质情况变化,及时
17、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保证施工安全有序地进行。 加强监测。初期支护后,量测拱顶下沉及边墙收敛、地面下沉与隆起,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上报,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利用监测数据,掌握围岩变形速率,判断初支的稳定性,为二次衬砌提供依据。具备条件时及时进行二衬模筑混凝土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环境及施工安全。2.1.3. 超前地质预报 理解分析隧址区内的不良地质作用主要为岩溶,主要发育于地层接触地带。溶洞充填不均,有的地方充填密实,有的地方为空洞,充填物主要为粘土夹碎石,粘性土一般呈软塑状态,碎石成分为灰岩、泥岩或砂岩。本隧道洞身要穿越溶洞,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地质预报,查明隧道前方溶洞分布范围、类
18、型、岩层完整稳定程度、充填物与地下水情况等,慎重选择施工方案与安全措施,防止因隧道掘进造成溶洞坍塌。 对策按照宏观预报与施工期预报相结合,长距离预测与短距离预测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突出查明隧道前方的地质状况。根据勘测设计资料,以地质理论为指导,采用地质调查、物探和钻探等相结合、相互对照、相互补充、相互配套综合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预测预报,以便提高物探成果解译水平,为隧道施工提供全面、详细、准确的地质资料,进而避免地质灾害引发恶果。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方案如图2-1所示。各阶段地质预报与各种预测方法之间的配套模式如表2-1。图2-1 各种预报手段组合方案图表2-1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配套模式表项目地质
19、调查地质勘探综合地质物探宏观地质预报工程地质、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地表水系、地下水与地表水情况。坑探补充地质钻探大尺度工程物探施工地质预报掌子面地质素描相关地质调查超前地质钻探中长距离预测TSP203系统长距离预测地质雷达短距离预测红外探水仪前方探水,水平地质钻超前钻探。2.1.4. 监控量测 理解分析监控量测是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和支护系统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测,为喷锚支护和二次衬砌施工技术参数调整提供可靠的依据,把监控量测资料整理、分析得到信息及时反馈到设计和施工中,进一步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案,以达到安全、经济、快速施工的目的。围岩监控量测是施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施工安全和质
20、量的保障。 对策对于监控量测,本文设专项章节进行叙述,本处仅概略叙述。 建立专门的监控量测组织结构,专人、专管。 明确监控量测流程,做到信息采集及时、数据分析及时、信息反馈及时。 建立完善的监控量测制度,定职、定责,确保监控量测工作到位。2.2. 工程难点分析及对策2.2.1. 溶洞段隧道处理方案 理解分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左线隧道洞身K3+100K3+125段及右线隧道洞身K3+165K3+195段均位于溶洞中,围岩级别为级,溶洞充填不均,结构稳定性差,整体性差,围岩极易坍塌变形,必须采取相应支护、止水措施。 对策组织机构为加强对岩溶的监测,项目部成立了以总工程师为组长,工程部长为副组长
21、,工区技术人员为成员的岩溶监测小组。施工中坚持轮班制,进行24h全过程监控指导,确保各种措施的落实。各组密切配合、协作,及时反馈和分析,为信息化设计和施工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施工组织措施通过分析,隧道区岩溶发育程度属于岩溶弱发育,局部中等发育。岩溶对隧道工程的影响主要是空穴、地下水、洞穴充填物及坍塌、洞顶地表塌陷四个方面。根据岩溶对隧道的影响情况及施工条件,采取跨越、加固洞穴、引排截流岩溶水、清除或加固充填物或注浆对软弱土地基进行加固、回填夯实、封闭地表塌陷、疏排地表水等方法综合治理。岩溶及暗河地段施工工艺流程如图2-2:、注浆堵水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测与预报手段确定注浆地段,通过注浆封闭加固,
22、提高岩体完整性使其成为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结构体,形成围岩注浆固结圈,以限制排水量,实现控制排放,并与喷锚支护一起共同保证施工期洞室稳定及安全。注浆方式采用超前预注浆、后注浆、局部注浆、补注浆四种形式。在注浆实施过程中,根据地质超前预报及揭示的地质信息。注浆工艺、注浆效果及浆液的可能性、结合强度及注浆前、后承压、水量变化特征等注浆施工资料和相关科研阶段成果适时对注浆方式、注浆范围、注浆标准、注浆材料等予以调整。、引、堵、越、绕等技术措施A、引排水当暗河和溶洞有水流时,不得堵塞水流通道。查明水源流向及其与隧道位置的关系后,采用暗管、涵洞、小桥等设施,宣泄水流或开凿泄水洞引排。B、填堵对已经停止发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隧道 工程施工 组织设计 200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