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域城镇体系文本10-22a.doc
《长沙市域城镇体系文本10-22a.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市域城镇体系文本10-22a.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长沙市域城镇体系文本10-22a.精品文档.目 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目标第三章 市域城镇发展战略第四章 市域城市化水平第五章 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第六章 市域产业发展规划第七章 市域土地利用规划与控制管理第八章 市域重点城镇发展规划第九章 市域生态环境发展规划第十章 市域主要基础设施规划第十一章 市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第十二章 市域旅游发展规划第十三章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第十四章 市域综合防灾第十五章 近期建设规划与重点项目规划第十六章 城镇体系规划实施措施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实现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2、和到2015年长期规划目标纲要,正确指导市域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实现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协调市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特制定本规划。第二条 本规划是宏观调控与指导长沙市城镇化和城镇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市域各城镇的规划、建设活动必须以本规划为依据,相关部门及行业规划必须与本规划相协调。第三条 本规划以推进长沙市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形成具有一定区域竞争力和发展特色,城镇功能较强、建设水平较高、体系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市域城镇体系。第四条 本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国发20021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3、建
3、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5、湖南省实施办法6、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7、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和2015年长期规划目标纲要。8、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年9、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年10、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11、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编制。 第五条 本规划的规划范围是2002年度长沙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长沙市市区、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浏阳市。第六条 本规划期限为2002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22005年,中期2006年2010年,远期201120
4、20年。第七条 长沙市域城镇发展规划与建设在遵循本规划的同时应符合国家省、市其它相关法律政策和规范规定。文本中黑体字条文为规划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本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第八条 本规划经湖南省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由长沙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第二章 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目标第九条 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为: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以加速城市化进程带动社会结构调整转型,以生态环境建设带动生活质量全面提升,在省内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第十条 经济
5、发展目标 时 间项 目2001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GDP(亿元)728.081200184628404370人均GDP(元)1244319601288924257763521产业结构10.8:40.8:48.49.0:41.0:508.0:40.5:51.57.0:40.0:53.06.0:38.0:56.0第十一条 社会发展目标 1、 规划至200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35%以内,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0%,95%的乡镇卫生院达到“一无三配套”建设标准,农村100%以上人口饮用卫生水,“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市域城镇电话普及率达到4
6、5%,农村电话普及率达到10%,可用率达到0.85%。 2、 规划至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35%以内,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100%,各建制镇的卫生院达到三级标准,城镇电话普及率达到75%,农村电话普及率达到40%,有线电视户普及率达到95%以上。第三章 市域城镇发展战略第十二条 城镇发展总体战略: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建立城乡人口有序流动机制,加快第二、三产业集聚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中心城市扩容提质,做大做强;加快发展次中心城市;培育和发展中心城镇;积极发展主导产业,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城镇化的物质支撑系统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形成功能
7、完善、布局合理、结构协调、规模有序、职能明确的可持续发展的市域城镇体系。第十三条 城镇发展技术策略1、极核发展战略强化中心城市 “发展极核”作用,带动周围城镇及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2、非均衡发展战略在每个县选择2-4个现有基础条件好的建制镇作为重点发展,支持小城市如浏阳市、宁乡县向中等城市发展。 3、特色和个性,多元发展战略重视各个城镇的地域特征和个性特点,努力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城镇竞争力。4、城乡一体,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城镇与农村的优势,加强城乡交流,全方位地推进城乡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实现城乡经济发展联动,缩小城乡之间差别。5、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推进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生态的关系,注重
8、资源综合利用和节约耕地,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丰富城镇文化内涵,控制人口适度增长,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第十四条 城镇发展战略实施步骤1、近中期(2002年2010年) (1) 加强区域中心城市长沙市区的城市建设,扩容提质,把中心城做大、做强、做优。2010年,长沙市区人口达到260万。(2) 突出区域次中心浏阳市区和宁乡县城的地位和功能,扩大规模,使其发展成为中等城市,促进城镇等级结构的优化。(3) 以中心镇为重点进行小城镇建设,提高建制镇的规模和实力,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2、远期(2011年2020年)城镇发展的主要措施包括:(1) 继续加强中心城市建设,提高人口规模等级(由20
9、10年的260万上升到2020年的350万),同时突出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把它建成区域性的交通、商贸、科技和信息中心,同时通过产业和技术的转移,促进周边城镇发展。(2) 加强浏阳、宁乡片区中心城市的发展,培养以它们为主的区域二级中心城市,推动片区经济的发展。(3) 在继续发展中心镇的同时,加强城镇发展轴沿线的小城镇建设,形成分工明确、职能各异、各有特色的小城镇群体。第四章 市域城市化水平第十五条 市域总人口规模:2005年为612万人,2010年为639万人,2020年为688万人。第十六条 市域城镇人口规模:2005年324.36万人,2010年为402.57万人,2020年为516.0
10、万人。第十七条 市域城市化水平,2005年为53%,2010年为63%,2015年70%,2020年为75%。第五章 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第十八条 市域城镇格局形成“四级中心、两主轴、两个城镇密集带”。四级中心为城镇的四个等级;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镇。两条城镇发展主轴线为:1、沿319国道发展主轴线,主要城镇有:玉潭、夏铎铺、雷锋、长沙市区、雨花、永安、洞阳、浏阳、大瑶、金刚等城镇;2、沿湘江两岸城镇发展主轴线,包括乔口、靖港、铜官、星城、丁字、长沙市区、坪塘、暮云等城镇。两个城镇密集带为:1、沿沩水河上游城镇密集带,即黄材横市双凫铺大成桥回龙铺玉潭城镇带;2、沿浏阳河上游城镇密
11、集带,即大围山达浒官渡沿溪永河古港浏阳市区城镇带。第十九条 市域城镇进一步撤乡并镇,至2010年,市域所有乡被撤并,望城县绝大部分地域大约在20102020年间将被划为长沙市的一个区。坪塘、雷锋、星城、高塘岭、丁字镇则成为长沙市区的组团。全市域将形成1个特大城市(100万人口以上)、2个中等城市(2050万人口)、5个小城市(510万人口)和55个建制镇(15万人口)的规模等级体系。(见附表1、2)第二十条 根据对各城镇发展条件的分析和城镇人口规模的预测,市域各城镇分成四个职能等级,包括一个中心城市、两个次中心城市、11个中心城镇和49个一般城镇,并按其主要职能分为综合型、工贸型、农贸型、商旅
12、型、商贸型、和旅游生态型等六种城镇职能类型。(见附表3、4)第六章 市域产业发展规划第二十一条 市域产业发展总体战略:产业发展贯彻“稳定提高第一产业,调整和优化第二产业,积极发展和提升第三产业”的方针,不断提高产业结构效益水平。第二十二条 三次产业发展规划1、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变传统型的低效农业和大田农业为开放型的现代化大农业,侧重发展高效农业、出口农业和生态农业,强调农林牧渔业协调发展和农副产品的加工增值。切实保护耕地农业生态环境,建立高效、优质、高产、低耗、低污染乃至无污染的可持续发展农业。重点发展优质稻、蔬菜、花卉苗木、优质烤烟、良种猪、黑山羊等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销售。2、工业产业发展规
13、划建立高效益、外向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业产业体系,作为长沙市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改造和重组现有工业企业,有选择地建设一些科技含量高的新工业企业。主要发展机械、家电、电子、食品、建材等五大产业,近期集中力量发展机械、电子、食品三大成长期产业,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3、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新兴第三产业,确立长沙区域性大都市地位,把长沙建设成区域性的科教中心、商贸中心、文化中心及信息中心。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长沙市经济中的比重,重点发展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旅游业、批发零售及餐饮业、科技教育业、信息服务业等六大部门,增强城市的辐射功能。第二十三条 产业空间发展规划采取点轴发展模式,带动整个地区经
14、济发展,规划长沙市域主要产业发展轴如下:1、319国道发展主轴,市域内东西向主要发展轴,东至醴陵、江西上栗县,西至益阳、常德,沿途经过宁乡县城、长沙市区、星沙镇、黄花镇、永安镇、洞阳镇、浏阳市区以及大瑶镇等8个市(镇),主要包括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经济开发区和浏阳、宁乡的三个产业园区,是以工业为主的轴线。2、湘江发展主轴:市域内南北向主要发展轴,北抵岳阳、武汉,南接湘潭、株洲、衡阳,该轴以长沙市区为核心,包括乔口镇、靖港镇、铜官镇、新康镇、丁字镇、坪塘镇、暮云镇等多个城镇以及长沙市经济开发区等,主要发展大运量和资源型工业生产。3、沿沩水河发展副轴:以宁乡县城为核
15、心,包括黄材镇、横市镇、双凫铺镇、大成桥镇、回龙铺镇、双江口镇、新康镇等城镇,为长沙市域二级发展轴,主要发展优质稻、种猪、经济再生林等新型农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4、沿浏阳河发展副轴,以浏阳市城区为核心,包括大围山镇、达浒镇、官渡镇、沿溪镇、永和镇、古港镇、太平桥镇、枨冲镇、普迹镇、镇头镇、黄兴镇、榔梨镇等城镇,主要发展花卉苗木、养殖业绿色食品等现代农业和花炮产业。第二十四条 城镇经济区划分根据市域城镇的特点,兼顾行政区界与自然区界的完整,将市域划分为三级城市经济区。1、一级城市经济区包括中心综合经济区、浏阳农林工商经济区、宁乡农工贸经济区等。2、二级城镇经济区 市域城镇经济区规划一览表一级经济
16、区二级经济区主要发展方向中心综合 经济区中心城区商贸综合区工贸物流集散、旅游休闲等长沙县南部高效农业产业区特色农业和工业加工等长沙县北部农工贸产业区高效农业工贸等望城东部农工贸产业区旅游陶瓷商贸望城南部农工贸产业区生态农业建材,集贸服务等望城北部高效农业产业区高效农业宁乡农工贸 经济区宁乡北部商贸综合区商贸、物流集散、休闲等宁乡南部旅游休闲产业区旅游休闲产业等宁乡中部农工贸产业区物流集散、工贸、集贸等宁乡西部边贸产业区边贸产业等浏阳农村工商经济区浏阳中部商贸综合区商贸、物流集散、休闲浏阳东部高效农林业区特色加工业、旅游业、烟花产业等浏阳南部综合加工区烟花产业、商贸业等浏阳西部生态农业区农副产品
17、加工业、医药业、新兴业、教育产业等浏阳北部高效农业区轻工业、服装皮件业等3、三级城镇经济区中心城镇 三级经济区中心城镇三级经济区中心城镇城镇个数城镇名安沙经济区6路口、福临、金井、高桥、安沙、北山铜官经济区6铜官、桥驿、靖港、乔口、新康、格塘官渡经济区6沿溪、达浒、永和、官渡、古港、大围山大瑶经济区3金刚、澄潭江、大瑶永安经济区3永安、洞阳、北盛、镇头经济区4柏加、镇头、枨冲、普迹淳口经济区4社港、龙伏、沙市、淳口横市经济区6横市、双凫铺、老粮仓、大成桥、黄材、喻家坳花明楼经济区9花明楼、道林、东湖塘、灰汤、偕乐桥、枫木桥、坝塘、资福、坝塘浏沙河经济区5青山桥、沙田、龙田、巷子口、流沙河第七章
18、 市域土地利用规划与控制管理第二十五条 贯彻执行“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的原则。第二十六条 合理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维护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积极实行土地整理和开发复恳,节约用地合理控制非农建设用地,缓解市域内土地的供需矛盾,保障全市必要的建设用地。第二十七条 至2020年市域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533平方公里以内,中心城区用地控制350平方公里以内,次中心城浏阳市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40平方公里,人均100平方米以内。规划2005年、2010年、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分别采用120m2/人、110m2/人、105m2/人控制上限,规划2005年、2010年
19、、2020年集镇、乡、农村居民占建设用地分别采用160m2/人、150m2/人、140m2/人控制上限标准。第二十八条 城镇密集区1、以城市规划为龙头,严格按照城市规划建设。首先应对一切区域进行科学规划,注意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区内建设严格遵守城市规划,避免乱建和重复建设。2、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应与城镇规划相协调,并保证维护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城市规划要做到少占或不占耕地。但城镇发展占用耕地建设在所难免,确需占用耕地的建设,必须经过有关部门审批,并开垦相等数量耕地进行补偿。3、城镇建设应注意内部挖潜和旧城改造。须严格按本规划城镇建设用地控制标准进行建设,远期人均指标必须控制105m2/人以内
20、。改造旧城区,提高生活环境质量。对建成区未利用的土地,建设应填空补缺,充分利用。第二十九条 农业耕作区1、严格保护耕地,禁止非法占用耕地。根据这一地区以农业耕作为主,应当严格控制占用耕地进行非农建设,原则上不准占用耕地。并应适当开发复垦提高区内耕地总量。2、组织部分地区退宅还耕。 对分散住宅进行集中建设,将小的自然村并入中心村或者并入乡集镇,将退出的宅基地作耕地开发改造;并对因城镇化产生人口转移出现的农村空置房基地作耕地开发改造。3、集镇、乡、村居民点及工矿工区建设严格遵照本规划控制指标标准执行。远期人均建设均用地指标必须控制在140m2/以内。其建设应适当集中,形成规模。第三十条 生态协调区
21、1、保护好现有的生态资源。做好生态资源保护规划。严禁在生态资源规划进行开发建设;在生态资源规划区的外围保护区严禁高强度开发,适度开发建设应报有关部门审批。2、城市之间应建设生态隔离带,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城市与城市及城市各组团之间应规划布置生态隔离带,改善城市环境,净化城市污染。第八章 市域重点城镇发展规划第三十一条 市域城镇规划期内重点发展浏阳市、宁乡市等城镇。第三十二条 中心城市长沙市规划为是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规划期内主要发展科教、商贸、文化、信息等“四大中心”功能。实施高新技术带动和先进文化带动为重点,远期人口规模为350万人,用地规模为300平方公里,发展方向以城区的南面和东面
22、为主。第三十三条 望城县绝大部分地域在20102020年间被划为长沙市的一个区。坪塘、雷锋、星城、高塘岭、丁字镇则成为长沙市区的组团。长沙县部分地域在20102020年间被划为长沙市的一个区,星沙镇、暮云镇、黄花镇、榔梨镇,则为长沙市的一个组团。第三十四条 浏阳市规划将发展为浏阳全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烟花、传统医药等特色产业为主的现代化山水城市和花炮名城。规划人口2005年20万人,2020年35万,城市建设用地35.7km2。第三十五条 规划玉潭镇、白马桥、城陵、历经铺合并,“四城一心”形成新的宁乡市,宁乡县规划2010年以后发展成县级市,为宁乡县行政、政治、经济中心, 2020年人
23、口规模达到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34.5km2,积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步形成高效、外向和高科技的产业结构。第三十六条 铜官镇位于湘江东岸,陶业生产基地,规划为陶瓷工业基地,振兴铜官陶业,2020年规划人口为5万人。第三十七条 莲花镇靠近宁乡花明楼及韶山等旅游胜地,规划为集贸型城镇,发展建材及商贸服务业,2020年人口规模为3万人。第三十八条 规划将青山铺并入安沙镇,形成长沙县北部中心镇。城镇职能为商贸、工业和高效农业,2020年人口规模为2.5万人。第三十九条 规划黄兴镇为长沙县南部中心镇。城镇职能为高效农业、化工和机械,2020年人口规模为1.5万人。第四十条 规划永安镇2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沙市 城镇 体系 文本 10 2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