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洞坡隧道单项施工组织设计.doc





《银洞坡隧道单项施工组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洞坡隧道单项施工组织设计.doc(8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银洞坡隧道单项施工组织设计.精品文档.1. 概述1.1 编制依据和原则1.1.1铁道第二勘测设计院黔桂线站前施工5标段施工设计图。1.1.2改建铁路黔桂线扩能改造站前施工5标段工程招投标文件、工程承包合同书和现行铁路定额。1.1.3现场调查的相关资料及本地区所处的地理环境。1.1.4成都铁路局黔桂线建设指挥部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1.1.5国家、铁道部、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规定、规则、条例。1.1.6现场实际情况。1.1.7认真做好调查研究,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进行施工方案的比选,因地制宜地制定施工方案。搞好施工安排,
2、组织均衡生产,尽量做到不间断施工。1.1.8努力改进施工工艺,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积极而慎重地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以求得先进技术、工程质量和合理造价的高度统一。1.2 工程概况1.2.1线路编制范围改建铁路黔桂线扩能改造工程(贵州段)站前工程施工5标银洞坡隧道DK476+616DK485+132,全长8516km,范围内砍伐挖根及青苗补偿、隧道、整体道床、大型临时设施等承包合同文件规定的所有工程。1.2.2地形地貌本区地处贵州高原,地形起伏较大,地势相对较陡。DK476+600DK485+100段为构造侵蚀低中山峰丛山地,地形起伏大,峡谷深切,多悬崖峭壁,相对高差250450m
3、;DK485+100DK486+500段属于中低山河谷斜坡地貌,河流两岸多为斜坡、陡崖,低山溶蚀峰丛、峰林谷地及洼地地貌为典型的喀斯特地形。1.2.3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DK476+600DK485+100段,隧道洞身通寒武系白云岩和奥陶系白云岩偶夹页岩薄层,进出口段基岩出露好,强风化层厚度不大。隧道通过黄丝宽缓箱状背斜轴部及其次级褶皱邦水穹窿,断层F4为张扭性正断层,断层破碎带宽度40100m。地下水类型以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为主,地表水和地下水对砼无侵蚀性,但顶部页岩局部含有毒矿床(雄黄及汞)。F4断层破碎带,岩体破碎,岩溶发育,其余段岩溶弱发育,DK483+685+835段埋深28m,地
4、表有一条冲沟,常年有水。隧道出口线路邻河,需加强排水措施。1.2.4施工单位的分布1.2.4.1队伍部署根据本工程施工需要,银洞坡隧道工程部署桥隧公司管段经理部,下辖进口工区和出口工区。经理部驻地设于银洞坡隧道进口端的郎里村附近,进口工区与经理部驻地同设一处,出口工区设在银洞坡隧道出口端的摆梭村附近。1.2.4.2任务划分进口工区:负责银洞坡隧道进口段长4595m洞身、平行导坑4002m;出口工区:负责银洞坡隧道出口段长3921m洞身、平行导坑1827m。1.2.5施工管理机构的组成为确保本施工管段工程安全、优质、高效、按期完成,组建“改建铁路黔桂线扩能改造工程(贵州段)站前工程第5标中铁三局
5、集团公司黔桂线扩能改造工程指挥部”,全面履行合同,全权负责资源调配、生产指挥和控制、内外协调等工作,按照项目管理的方法组织施工。指挥部由指挥长、副指挥长、总工程师组成领导层,下设工程技术管理部、安全质量环保部、机械物资部、财务部、合同预算部、综合办公室及工程试验室等职能部门。指挥部指挥长负责全面工作,副指挥长负责全面施工生产工作,总工程师负责全面技术工作。工程技术管理部负责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并对施工现场的地质预报工作进行管理,对重大技术难题组织攻关,并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安全质量环保部负责安全、质量、环保等施工管理和检查工作;机械物资部负责工程材料、施工机械
6、设备的采购、调配和管理工作;财务部负责成本核算、财会工作;合同预算部负责工程计量、合同预算管理、计划统计工作;综合办公室负责人事、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工程试验室负责工程试验和质量检测工作。中铁三局集团公司黔桂扩能改造工程指挥部:指 挥 长:张英才 负责全面工作。副指挥长:宋明亮、张慧民 分别负责银洞坡隧道进出口施工。总工程师:贺重鼎 负责全面技术工作。工程技术部负责日常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并对施工现场的地质预报工作进行管理和组织实施,对重大技术难题组织攻关,并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安全质量环保部负责安全、质量、环保等施工管理和检查工作;机械物资部负责工程材料
7、、施工机械设备的采购、调配和管理工作;计划财务部负责成本核算、计量、计划统计和财会工作;综合办公室负责人事、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工程试验室负责工程试验和质量检测工作。指挥部下辖桥隧公司经理部,桥隧公司经理部两个工区,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确保本施工工程安全、优质、高效、按期完成。1.2.6主要技术标准线路等级为级;正线数目:单线,预留双线;限制坡度6,双机坡13;最小半径1600m;牵引定数:3800t;到发线有效长度:850米;闭塞类型:计轴站间自动闭塞。1.2.7主要工程数量1.2.7.1银洞坡隧道正洞:8516延米进口平导:4002延米出口平导:1827延米1.2.7.2轨道工程银洞
8、坡隧道整体道床1.2万m3。1.2.8主要工程及重、难点工程分布情况1.2.8.1工程特点长隧道施工(隧道全长8516延米),工期紧,任务重。施工不可预见因素多,施工防护及安全要求高。1.2.8.2重、难点工程银洞坡隧道,是全线的重点控制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穿越F4断层及含毒矿床,岩溶局部发育,具有岩爆、涌水、突泥、坍塌的潜在隐患。2. 施工地区特征2.1 地区特征本区地处贵州高原,地形起伏较大,地势相对较陡,相对高差250450m,河流两崖多为斜坡、陡崖,低山溶蚀峰丛、峰林谷地及洼地地貌为典型的喀斯特地形。2.2 气象特征本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干湿季节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
9、,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4.816.1,极端最高气温34.439.5,极端最低气温-9.5-6.9,平均霜冻期8.6天。本区属苗岭山脉的高强度降雨中心区,58月为雨季,其降雨量占全年的60%,12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降雨量占全年的11%。年平均蒸发量1288.2mm。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特征周期为0.35s 。2.3 交通运输情况2.3.1交通运输从贵州省922县线75km处经绿茵湖库坝的既有水泥公路向上游10km、新修便道2km可达银洞坡隧道进口起点。从贵州省922县线24km处附近经既有西南成品石油管道施工便道8km、新修便道2km可达银洞坡隧道出口终点。2.4 当
10、地建筑材料分布情况2.4.1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供应用于本工程的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由业主统一组织招标采购,其它材料由我单位自行采购,并按铁道部及成都铁路局制定的有关管理办法办理。2.4.2工程用砂、石料等地材供应工程所处区域河砂砂源较少,碎石加工点多处分布,但产量不能满足施工需要。隧道或路堑石方弃碴以石灰岩及白云岩为主,石料自行加工为主外购为辅,施工用砂采用机制砂和河砂相结合的方式满足施工需要。2.5 沿线水电情况2.5.1水资源本区段水资源极为丰富,地下水位较高,各工点附近沟谷地段采用筑坝或挖井蓄水,主要工点濒临河流,水质较佳,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要。2.5.2电力供应临时用电由业主统一
11、安排的供电点接引,各工区自备发电机,确保施工生产及生活用电。2.6 通讯条件各工点通讯条件较差,需架设有线通讯线路辅以无线通讯满足施工通讯需要。3. 总工期及分年、季度的形象进度安排3.1 总工期及依据3.1.1总工期及依据依据成都铁路局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建设指挥部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确定2005年4月1日开工, 2007年5月31日竣工,总工期26个月。3.1.2保工期任务划分银洞坡隧道进口由正洞进入施工3340m,由平导进入正洞施工1255m。银洞坡隧道出口由正洞进入施工3227m,由平导进入正洞施工694m。隧道进出两口相对掘进,计划2007年3月1日贯通,衬砌施工2007年3月31日完成
12、,整体道床2007年5月20日完成,2007年5月31日银洞坡隧道整理达标。3.2 施工区段划分进口工区施工区段:进口段正洞4595m,平行导坑4002m和整体道床6546m3。出口工区施工区段:出口段正洞3921m,平行导坑1827m和整体道床5574m3。3.3 控制工期的工程条件困难与特别复杂工程所采取的措施3.3.1控制工期的工程条件银洞坡隧道长8516m,双口相对掘进,进口里程DK476+616,位于都匀市甘塘镇境内;出口里程DK485+132,位于贵定县昌明镇境内。该隧道线路长,中间地质复杂,有F4断层,有毒矿床等不良地质,直接影响施工工期。3.3.2控制工期措施贯彻“平导先行”原
13、则,加强平导超前施工作用,由平导进入到正洞进行开挖作业,开创第二、第三工作面,加快开挖进度,并对正洞不良地质进行超前探测及预处理,为正洞正常施工创造条件。3.4 分年、季度完成的工程量及投资和主要劳力、材料、机具、数量。分年、季度完成的工程量及投资和主要劳力、材料、机具、数量详见附表“10.5 分年、季度投资安排表”、“10.6 主要工程数量及分年、季度完成安排表”、“10.7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数量、型号及进退场时间表”、“10.8 分年、季度劳力使用数量表”、“10.9 分年、季度主要材料、设备数量表”和“10.10 砂、石材料调查表”。 4. 施工准备工作4.1 施工准备4.1.1技术准备
14、及补充地质勘察积极与建指、设计及监理单位联系,办理好中线桩、控制桩位和水准基点的交接工作。用全站仪进行线路中桩复测核对,建立施工控制网,测设隧道控制桩点,并埋置施工控制桩。采用GPS定位系统及全站仪对银洞坡隧道进行控制测量。隧道布设双导线,采用平差软件平差,确保隧道贯通误差在测量规范允许范围内,并编写控制测量成果书,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核。对设计文件、设计图纸和技术交底组织技术人员认真阅读审核,了解设计意图、技术标准,熟悉设计图纸,并进行现场核实。对存在的疑问及时会同建指、监理和设计院进行处理,确保工程顺利开工。技术人员根据设计资料、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地质勘察工作,与设计资料核对,将勘察结果及时
15、反馈监理及设计单位。4.1.2施工队伍准备建立工程组织管理机构,并本着均衡生产、动态管理、组织专业化施工队伍的原则,安排本施工管段的施工队伍。所有施工队伍均由长期从事铁路工程施工及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长大隧道施工经验、身体健康、业绩良好的施工人员组成,确保施工队伍的人力资源,满足施工需要。4.1.3材料及设备准备由建指组织施工单位招标采购的构成工程主体的主要物资,及时签订供货合同,办理催运、验收和保管;自行采购的材料,及时联系生产厂家,对分供方进行采购评审,与合格的分供方签订供货合同,保证物资按计划供应,满足开工及正常施工的需要。对受季节影响的水泥、钢筋等材料,提前做好储备,及时提取原材料样品进行
16、检验和试验。并将试验报告单报监理工程师审批。4.1.4施工场地及临时设施准备4.1.4.1施工场地准备积极与业主、监理工程师及当地政府联系,办理临时用地手续,根据施工需要及地形特征修建施工场地,施工场地内设生产及环保设施,满足工程施工及环保需要。4.1.4.2临时设施准备先遣人员到场,立即进行临时便道、生产及生活房屋、临时供水、供电、通讯、砼拌和站、预制场、加工车间、排污、垃圾处理等临时设施修建,为工程按时开工创造条件。4.1.5工程试验室指挥部设工程试验室,进出口工区设工地试验室,按照铁道部及有关部委颁布的有关试验检测标准进行试验和检测,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根据设计资料要求及时选定砂、石料及
17、砼配合比,保证施工生产正常进行。5. 总体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及各项措施5.1 总体施工方案和程序银洞坡隧道全长8516m,进口里程为DK476+616,出口里程为DK485+132,为本标段重点工程。按喷锚构筑法动态设计组织施工,施工中采用综合超前地质探测预报系统进行地质探测和预报,采用先进的监控量测技术取得围岩状态参数,实行动态管理和信息化施工。正洞隧道、级围岩地段采用全断面法施工,、级围岩地段采用台阶法或双侧壁导坑施工,横洞及平导采用全断面法施工,断层及软弱围岩段的施工,坚持“预报超前,治水先行、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勤量测、速反馈、控变形”的施工原则。为解决施工通风、排水问题,
18、加快施工进度,隧道设置“进、出口平导”辅助坑道。进口平行导坑位于进口端预留线位置(线路右侧),平行导坑长4002m,出口平行导坑位于出口端预留线位置(线路右侧),平行导坑长1827m。 隧道正洞及平导均采用进出口双向掘进,正洞洞口2500m范围内采用无轨运输,2500m后采用有轨运输,平导采用单线有轨运输方式,钢轨均采用P24轨,平导内设会车道,平导通过横通道与正洞连接。隧道正洞施工前期采用无轨运输时,除利用横通道进行运输机械调向外,每隔200-300米设会车线一处。平行导坑和后期隧道正洞施工均采用有轨运输方式,平行导坑为单线运输,为减少钢轨投入,正洞以单线运输为主,每隔200米左右设道岔及渡
19、线一处,钢轨均采用P24轨,平导内设会车道,平导轨道通过横通道与正洞连接。隧道正洞、平导工作面和通过平导施工正洞的工作面均采用自制凿岩台架风钻钻孔,正洞采用挖掘装载机装碴,平导采用小型挖掘装载机或立爪装岩机装碴。初期正洞施工时,采用自卸汽车运碴;采用有轨运输时,由12t电瓶车牵引2台16m3梭式矿车组出碴至洞口临时弃碴场,出口端弃碴于洞外临时弃碴场,然后由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倒运至设计指定弃碴场或用于路基及站场填方。隧道内锚喷支护采用TK961型湿喷机喷砼施工。为便于无轨运输时车辆行走、有轨运输养道和缩短后期隧底及道床的施工周期,隧道内一般地段采用仰拱铺底先行的方法施工,进出口正洞洞身均设2台
20、衬砌台车进行拱墙衬砌施工。平行导坑以及正洞特殊变断面处采用自制拱墙架衬砌。正洞施工初期采用轮式砼搅拌运输车运送砼,有轨运输段采用轨行式砼运输车运送砼,泵送砼灌注。隧道在未与平行导坑横通道贯通之前,采用压入式通风方式,横通道与正洞贯通后采用巷道式通风方式。详见5.2.2.1“银洞坡隧道通风方式示意图”。施工初期生产用电通过洞口变压器供电,距洞口1500m后采用1台500KVA变压器高压电进洞。施工初期风钻用风由洞口空压机房供风,距洞口2000m后采用2台20m3螺杆式空压机进洞供风。隧道进、出口工区顺坡地段洞内排水采用自然排水,隧道反坡地段在工作面设集水坑,抽水机抽至变坡点后自然排出。针对本隧道
21、中段穿越强富水地段的F4断层,利用管棚钻机或地质钻机进行超前帷幕预注浆或径向注浆,并采用加强复合式衬砌断面,提高结构承载能力。通过断层、破碎带时,采用超前支护、辅以格栅钢架、系统锚杆、钢筋网等支护措施。通过平导的超前地质探测预报发现前方有不良地质时,随即利用平导横通道对正洞不良地质段进行提前处理;当平导施工遇到不良地质严重影响进度时,采用绕行导坑,向前继续施工,以确保施工进度。5.2 隧道工程施工方法5.2.1开挖支护施工5.2.1.1洞口开挖支护隧道洞口施工前,先在边仰坡刷坡线外510m施作截水沟,拦截地表水,避免地表水冲刷边仰坡及洞门,造成危害。截水沟用M5浆砌片石砌筑。为增加洞口及边仰坡
22、的稳定性,确保进洞安全,洞口边仰坡施工自上而下进行,洞口爆破施工严格控制一次起爆的药量,一次起爆药量较大时分几次进行,避免围岩振动过大,造成边坡、仰坡坍塌,甚至造成山体滑坡,影响洞口施工安全。边仰坡开挖完毕及时对仰坡进行锚喷防护处理。考虑国防要求,银洞坡隧道洞门端墙均采用C20钢筋砼。开工后及早完成。有利于洞口稳定。5.2.1.2隧道正洞台阶法开挖支护隧道IV、级围岩地段采用台阶法施工。其中DK481050DK481300级围岩地段因穿越招摆断层,采取帷幕注浆堵水,施工中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台阶法开挖施工,上台阶用YT28凿岩机钻眼。下台阶用凿岩台架YT28凿岩机钻眼、光面爆破、非电毫秒雷管
23、起爆。挖掘机出碴。详见“隧道台阶法开挖支护工序图”、“隧道、级围岩正台阶法开挖爆破设计图”和“装药结构图”及“一把抓连接方式示意图”。隧道级围岩地段采用拱墙格栅钢架及拱部42超前小导管加强支护,钢架间距0.81.0m榀,超前小导管每1.62.0m一环,环向间距0.4m,每环20根,每根长3.5m。拱部采用25中空锚杆,边墙采用22砂浆锚杆,超前锚杆采用25中空锚杆。5.2.1.3正洞全断面法开挖支护银洞坡隧道、级围岩地段采用全断面法施工。YT28凿岩机辅以凿岩台架钻眼,光面爆破,非电毫秒雷管起爆,全断面一次成型。全断面开挖支护作业流程为:超前地质预报台架、机具就位全断面测量画线布眼钻炮眼装药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银洞坡 隧道 单项 施工组织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