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控量测细则.doc
《隧道监控量测细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监控量测细则.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隧道监控量测细则.精品文档.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实施细则浅埋隧道地表沉降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同一断面里程。一般条件下,地表沉降测点纵前向布间设距。应地按表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一般情况下地表沉降观察点的纵向间距见表5.1-1 地表沉降点纵向间距。表4.1-1 洞口段及浅埋段地表下沉量测断面间距表隧道埋深 H0(m)量测断面间距(m)2.5BH02B2050BH02B1020H0B510 注:H为隧道埋深,B为隧道开挖宽度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为25m。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隧道中线两侧量测范围不应小于H+B,地表有控制性建
2、(构)筑物时,量测的范围应适当的加宽。其测点布置见图5.1-1 地表沉降点布置示意图。图5.1-1 地表沉降点布置示意图5.2 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监控量测断面按表5.2-1的要求布置。拱顶下沉测点原则上设置在拱顶轴线附近。当隧道跨度较大时,应结合施工方法在拱部增设测点,参照图4.2-1布置。地表下沉量测表5.2-1必测项目监控量测断面间距围岩级别断面间距(m)10(洞口段适当加密)2545注:级围岩视具体情况确定间距。5.3净空变化量测测线数可参照表5.3-1、图参照图5.2-1布置。5.3-1净空变化量测测线线数 地段开挖方法一般地段特殊
3、地段全断面法一条水平测线-台阶法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两条斜测线分部开挖法每分部一条水平测线CD或CRD法上部、双侧壁导坑法左右侧部,每分部一条水平测线,两条斜测线、其余分部一条水平测线图4.3-2拱顶下沉量测和净空变化量测的测线布置示例(a)拱顶测点和1条水平测线示例;(b)拱顶测点和2条水平测线、2条斜测线示例;(c)CD或CRD法拱顶测点和测线示例;(d)双侧壁导坑法拱顶测点和测线示例5.4 测点布置要求不同断面的测点应布置在相同部位,测点应尽量对称布置,以便数据的相互验证。6 监控量测频率及监控量测基准6.1监控量测频率6.1.1必测项目的监控量测频率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
4、的距离及位移速度分按表6.1-1和表6.1-2确定。由位移速度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和由距开挖面的距离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之中,原则上采用较高的频率值。出现异常情况或不良地质时,应增大监控量测频率。表6.1-1按距开挖面距离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监控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m)监控量测频率(0-1)B2次/d(1-2)B1次/d(2-5)B1次/2-3d5B1次/7d注:B为隧道开挖宽度。表6.1-2按位移速度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位移速度(mm/d)监控量测频率52次/d151次/d0.511次/2-3d0.20.51次/3d0.21次/7d6.1.2开挖面地质素描、支护状态、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的描述
5、应每施工循环记录一次。必要时,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的描述频率应加大。6.2监控量测控制标准6.2.1监控量测控制基准包括隧道内位移、地表沉降、爆破振动等,应根据地质条件、隧道施工安全性、隧道结构的长期稳定性,以及周围建(构)筑物特点和重要性等因素制定。 6.2.2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可参照表5.2-1和表5.2-2选用。表6.2.2-1 单线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围岩级别隧道埋深h(m)H5050h300300h500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0.20-0.600.10-0.500.40-0.700.60-1.500.20-0.700.50-2.602.40-3.500.30-1.0
6、00.80-3.503.00-5.00拱顶相对下沉(%)0.01-0.050.04-0.080.01-0.040.03-0.110.10-0.250.03-0.070.06-0.150.10-0.600.06-0.120.10-0.600.50-1.20注:1本表适用于复合式衬砌的初期支护,硬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小值,软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大值。表列数值可在施工中通过实测资料积累作适当修正。2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指两拱脚测点间净空水平变化值与其距离之比,拱顶相对下沉指拱顶下沉值减去隧道下沉值后与原拱顶至隧底高度之比。3墙腰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可按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乘以1.2-1.3后采用
7、。表6.2-2双线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围岩级别隧道埋深h(m)H5050h300300h500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0.01-0.030.01-0.080.03-0.100.08-0.400.30-0.600.10-0.300.20-0.800.70-1.200.20-0.500.40-2.001.80-3.00拱顶相对下沉(%)0.03-0.060.05-0.120.03-0.060.04-0.150.12-0.300.06-0.100.08-0.400.30-0.800.08-0.160.14-1.100.80-1.40注:1本表适用于复合式衬砌的初期支护,硬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小值
8、,软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大值。表列数值可在施工中通过实测资料积累作适当修正。2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指两拱脚测点间净空水平变化值与其距离之比,拱顶相对下沉指拱顶下沉值减去隧道下沉值后与原拱顶至隧底高度之比。3墙腰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可按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乘以1.1-1.2后采用。6.2.3位移控制基准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由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按表6.2.3-1要求确定。表6.2.3-1位移控制基准类别距开挖面1B(U1B)距开挖面2B(U2B)距开挖面较远允许值65%U090%U0100%U0注:B为隧道开挖宽度,Uo为极限相对位移值。6.2.4根据位移控制基准,按表6.2.4-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隧道 监控 细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