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评价发展历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教育评价发展历史.ppt(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萌芽于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士测评活动1.学记的两段五级考查:“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视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2西周的选士制度:世界上最早的评价选拔人才的制度,包括乡里选士、诸侯贡士和学校选士3两汉的察举制度: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按科目规定举荐人才;皇帝亲自策试,据对策和射策水平授官。世界上最早的笔试4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各地方政府设立中正官,向中央政府举荐人才。分别分为三等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包括隋唐以来至清末我国古代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1.考核标准包括身(仪表
2、)体貌丰伟、言(言论)言词辨正、书(书法)楷法遒美、判(文字逻辑)文理优长2.宋、元、明、清各朝基本沿袭了科举制。而到明中,程序严格的八股文成了经义考试的主要形式,使考试成了僵死的东西,科举制由此走向衰败。 3.以科举考试为主要手段,以封建礼教为基本标准,对个人学识德能进行测评判断,从而为选拔人才进入仕途或升学深造提供依据的活动。注重教育结果,而不注重教育过程和其他要素1.1918年,俞子夷根据桑代克书法量表的编制程序,编制了小学国文毛笔书法量表,开创我国教育测量编制的先河。 2.1920年,廖世承和陈鹤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测验,是我国高校设置测验课程的开始。 3.1924年之后,一批有关
3、测量的著作相继问世。20世纪40年代前,我国相关专著达二十多部。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相结合,并呈现多种体制的多元化格局教育测验活动蓬勃发展,翻译引进国外测验量表,修改并自编量表,建立学术组织,开设测量课程,出版测量方面的专著;建立了教育督导制度。(一)恢复和兴起阶段(1977年1983年)1.恢复了高考制度 (P38一二三点)(二)真正起步阶段(1984年1985年)1.系统引进学习国外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评价实践活动有组织展开(P39一二点)2.积极邀请国外教育评价专家来华讲学,渴望迅速掌握评价理论和技术 1984年,我国正式加入IEA,并且教育部确定河北、山西、北京和天津等省市参加IEA组织
4、实施的第二次自然科学(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等)教育成就评价研究活动 3. 1985年6月,教育部召开了高等工程教育评价问题专题讨论会,这是第一次全国性的教育评价研讨会,它标志着我国教育评价研究和实践真正开始起步了。(三)全面研究和试点工作阶段(1986年1989年)探索评价规律,建立评价理论和方法体系,为评价工作全面展开铺路(P39P40,一二三点)1.1985年11月,原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开展高等教育评价研究和试点工作的通知,部署高等教育的评价和试点工作,此后,高等教育的评价研究和试点工作开始全面展开。2.1986年,成立了督导室以及各级教育督导室。3.1988年创办第一本教育评价专
5、业杂志高教评估信息(94年定名中国高等教育评估)为教育评价工作正规化开展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四)正规化开展阶段(1990年至今)1.1990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的规章性文件,标志着我国教育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走向了规范化。(P40一二三点)2.1994年1月,国家成立了全国高等教育评估研究会。同年教育部启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3.1996年创办第二本教育评价专业性杂志教育评价4. 2002年,国务院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国开始开展教育评价的试点和改革。5. 2002年12月,教育部颁布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规定了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原则。1.对国外教育评价理论和实践研究工作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2.基本建立了我国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体系3.形成了我国教育评价的实践模式4.初步形成了我国教育评价制度的基本框架1.评价范围逐步扩大2.评价结果由与物质奖惩挂钩逐步转向与物质奖惩不挂钩3.越来越重视发挥为教育决策服务的功能4.教育评价工作制度化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5.注重定性和定量评价的结合6.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得到广泛运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