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分类整理汇编化学计算.doc
《高考化学分类整理汇编化学计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分类整理汇编化学计算.doc(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高考化学分类整理汇编化学计算.精品文档.2009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化学计算2011年高考1.(2011江苏高考8)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4NAB.25,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C.标准状况下,2.24L已烷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1NAD.常温常压下,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mol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解析: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中一些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A.甲醇的结构简式是CH3OH,故1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3
2、NA。B.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OH的数目。C.标准状况下已烷为液态,不适用于气体摩尔体积,无法计算。D.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molO2,O的化合价1价转变为0价,转移电子1mol,0.220.4NA。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各种知识,尤其基本概念与理论中元素守恒、化学键问题、晶体结构问题、氧化还原中电子转移问题、可逆反应问题及物质的量计算中一些特殊物质的状态等。【备考提示】结合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有的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的各种高考试题中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这种题型所涉及的指示非常丰富,在备考复习时应多加注意,强化
3、训练,并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总结。答案:D2.(2011四川)25和101kPa时,乙烷、乙炔和丙烯组成的混合烃32mL,与过量氧气混合并完全燃烧,除去水蒸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气体总体积缩小了72mL,原混合径中乙炔的体积分数为A. 12.5% B. 25% C. 50% D. 75%解析: 4CnHm(4n+m)O24nCO22mH2O V 4 4n+m 4n 4+m 32 72所以m5,即氢原子的平均值是5,由于乙烷和丙烯均含有6个氢原子,所以利用十字交叉法可计算出乙炔的体积分数: 。答案:B答案:D3(2011上海17)120 mL含有0.20 mol碳酸钠的溶液和20
4、0 mL盐酸,不管将前者滴加入后者,还是将后者滴加入前者,都有气体产生,但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合理的是A2.0mol/L B1.5 mol/L C0.18 mol/L D0.24mol/L解析:若碳酸钠恰好与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则盐酸的浓度是1.0 mol/L;若碳酸钠恰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盐酸的浓度是2.0 mol/L。由于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所以只能是介于二者之间。答案:B4(2011上海20)过氧化钠可作为氧气的来源。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后,若固体质量增加了28 g,反应中有关物质的物理量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二氧化碳碳酸钠转移的电
5、子A1molNAB22.4L1molC106 g1molD106g2NA解析: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每生成1mol氧气,固体质量就增加56g、消耗2mol二氧化碳和2mol过氧化钠,同时生成2mol碳酸钠,而转移的电子数是2mol。答案:AC5(2011上海22)物质的量为0.10 mol的镁条在只含有CO2和O2混合气体的容器中燃烧(产物不含碳酸镁),反应后容器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不可能为 A3.2g B4.0g C4.2g D4.6g解析:若镁全部与氧气反应只生成氧化镁,其质量是4g;若镁全部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其质量是4.6
6、g。因为只要有氧气存在,就不可能生成单质碳,即镁应该首先与氧气反应,所以选项D是不可能。答案:D6(2011上海30)氨和联氨(N2H4)是氮的两种常见化合物,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有重要的应用。根据题意完成下列计算: (1)联氨用亚硝酸氧化生成氮的另一种氢化物,该氢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3.0,其中氮原子的质量分数为0.977,计算确定该氢化物的分子式。该氢化物受撞击则完全分解为氮气和氢气。4.30g该氢化物受撞击后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 (2)联氨和四氧化二氮可用作火箭推进剂,联氨是燃料,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剂,反应产物是氮气和水。 由联氨和四氧化二氮组成的火箭推进剂完全反应生成72
7、.0kg水,计算推进剂中联氨的质量。(3)氨的水溶液可用于吸收NO与NO2混合气体,反应方程式为 6NO+ 4NH35N2+6H2O 6NO2+ 8NH37N2+12H2O NO与NO2混合气体180 mol被8.90103g氨水(质量分数0.300)完全吸收,产生156mol氮气。吸收后氨水密度为0.980 g/cm3。 计算:该混合气体中NO与NO2的体积比。 吸收后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答案保留1位小数)。(4)氨和二氧化碳反应可生成尿素CO(NH2)2。尿素在一定条件下会失去氨而缩合,如两分子尿素失去一分子氨形成二聚物:已知常压下120 mol CO(NH2)2在熔融状态发生缩合反应,失
8、去80mol NH3,生成二聚物(C2H5N3O2)和三聚物。测得缩合产物中二聚物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60,推算缩合产物中各缩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与化学有关的计算。答案:(1)HN3 4.48 (2)64kg (3)9:1 2.4molL (4)3:1:12010年高考1(2010全国卷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醋酸溶液的,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则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C盐酸的,盐酸的D若1mL的盐酸与100mL溶液混合后,溶液的则溶液的【解析】A若是稀醋酸溶液稀释则C(H+)减小,pH增大,ba,故A错误;B酚酞的变色范围是pH= 8
9、.010.0(无色红色),现在使红色褪去,pH不一定小于7,可能在78之间,故B错误;C常温下酸的pH不可能大于7,只能无限的接近7;D正确,直接代入计算可得是正确,也可用更一般的式子:设强酸pH=a,体积为V1;强碱的pH=b,体积为V2,则有10-aV1=10-(14-b)V2,现在V1/V2=10-2,又知a=1,所以b=11【答案】D【命题意图】考查弱电解质的稀释,强酸的无限稀释,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强酸与强碱的混合pH的计算等基本概念【点评】本题在第一轮复习至第三轮复习无时不在强调的基本问题考查就是第二册第三章的问题,这次居然没有考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而考这些,很简单,大家都喜欢!2(2
10、010全国卷1)12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磷消耗掉314mL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A1:2 B2:3 C3:1 D5:3【解析】设n(PCl3)=X mol, n(PCl5)=Y mol,由P元素守恒有:X+Y=0.25/310.008;由Cl元素守恒有3X+5Y=(0.3142)/22.40.028,联立之可解得:X=0.006,Y=0.002故选C【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的基本化学计算能力,涉及一些方法技巧的问题,还涉及到过量问题等根据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点评】本题是个原题,用百度一搜就知道!做过多遍,用的方法很多,上面是最常见的
11、据元素守恒来解方程法,还有十字交叉法,平均值法、得失电子守恒等多种方法,此题不好!(2010重庆卷)12已知 蒸发1mol 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其它相关数据如下表:则表中a为A404 B260 C230 D20012.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盖斯定律的计算。由已知得:Br2(l)=Br2(g) DH=+30KJ/mol,则H2(g) + Br2(g) = 2HBr(g);DH= 102KJ/mol。436+a-2369=102;a=200KJ,D项正确。(2010福建卷)12化合物Bilirubin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尝试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计算反应
12、48 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 min 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A 2.5和2.0B 2.5和2.5C 3.0和3.0D 3.0和3.0解析:本题考察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第8秒与第4秒时反应物浓度差C为10,为4秒,所以在48间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5,可以排除CD两个答案;图中从0开始到8反应物浓度减低了4倍,根据这一幅度,可以推测从第8到第16分也降低4倍,即由10降低到2.5,因此推测第16反应物的浓度为2.5,所以可以排除A而选B答案:B(2010上海卷)21甲、乙两烧杯中分别装有相同体积、相同pH的氨水和NaOH溶液,各加入10mL 0.1 molL-1 AlCl3溶液,两烧杯
13、中都有沉淀生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中沉淀一定比乙中的多 B甲中沉淀可能比乙中的多C甲中沉淀一定比乙中的少 D甲中和乙中的沉淀可能一样多答案:BD解析:此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根据氢氧化铝的性质,其能溶于氢氧化钠但不溶于氨水,故此加入时,两烧杯中生成的都是氢氧化铝沉淀;相同体积相同pH的两溶液中的溶质氨水大于氢氧化钠,当两者均不足量时,生成的沉淀氨水多;氨水过量,氢氧化钠不足量时,生成的沉淀氨水多;氨水过量,氢氧化钠恰好时,生成的沉淀一样多;氨水和氢氧化钠都过量时,生成的沉淀氨水多;可知BD正确。解法点拨:此题解答时,选用的是讨论法,其多用在计算条件不足,据此求解时需要在分析推理的基础上通过
14、某些假设条件,加以讨论才能正确解答;故此在应用讨论法解题时,关键是先要分析条件与求解问题之间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解题方法。(2010上海卷)22由5mol Fe2O3、4mol Fe3O4和3mol FeO组成的混合物,加入纯铁1mol并在高温下和Fe2O3反应。若纯铁完全反应,则反应后混合物中FeO与Fe2O3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是A4:3 B3:2 C3:1 D2:l答案:BC解析:此题考查了化学计算知识。分析题给混合物和高温下发生的反应,可知当Fe2O3+Fe=3FeO时,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6molFeO、4molFe2O3,则FeO与Fe2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当发生反应:Fe2O
15、3+Fe+FeO=Fe3O4时,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2molFeO、4molFe2O3,则FeO与Fe2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当两反应均存在时,FeO与Fe2O3的物质的量之比处于两着之间,故BC可能。知识归纳:极端假设法是指根据已知的条件,把复杂问题假设为处于理想的极端状态,站在极端的角度去分析、考虑问题,使其因果关系显得十分明显、简单,从而迅速地作出正确判断的方法。比如此题中我们就假设了两个极端,首先确定两个极端,然后确定范围,最后选择。(2010江苏卷)5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的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B1mol羟基中电子数为10C在反应中,每生成3mol
16、转移的电子数为6D常温常压下,22.4L乙烯中键数为4【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载体考查如下知识点考查22.4L/mol的正确使用;考查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的计算等内容。A项,无论水解与否,根据元素守恒;B项,1mol羟基中有9个电子;C项,在该反应中,每生成3mol,转移5个电子;D项,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不为22.4L/mol。综上分析得知,本题选A项。【备考提示】结合阿伏伽德罗常数为,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有的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的各种高考试题中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这种题型所涉及的指示非常丰富,在备考复习时应多加注意,强化
17、训练,并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总结。(2010四川理综卷)12.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p g/ml,质量分数为,物质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 B. C. D.C=1000V/(17V+22400)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基本概念。考生只要对基本概念熟悉,严格按照基本概念来做,弄清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及密度等之间的转化关系即可。(2010全国卷1)27.(15分)在溶液中,反应A+2B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及。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比较,
18、和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_;_;(2)实验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_;实验平衡时C的浓度为_;(3)该反应的_0,判断其理由是_;(4)该反应进行到4.0min时的平均反应速度率:实验:=_;实验:=_。【解析】(1)使用了(正)催化剂;理由:因为从图像可看出,两者最终的平衡浓度相同,即最终的平衡状态相同,而比所需要的时间短,显然反应速率加快了,故由影响反应速率和影响平衡的因素可知是加入(正)催化剂;升高温度;理由:因为该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所以不可能是改变压强引起速率的改变,又由于各物质起始浓度相同,故不可能是改变浓度影响反应速率,再由于和相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
19、平衡时浓度更小,故不可能是改用催化剂,而只能是升高温度来影响反应速率的(2)不妨令溶液为1L,则中达平衡时A转化了0.04mol,由反应计量数可知B转化了0.08mol,所以B转化率为;同样在中A转化了0.06mol,则生成C为0.06mol,体积不变,即平衡时C(c)=0.06mol/L(3) 0;理由:由和进行对比可知升高温度后A的平衡浓度减小,即A的转化率升高,平衡向正方向移动,而升温是向吸热的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0(4)从图上读数,进行到4.0min时,实验的A的浓度为:0.072mol/L,则C(A)=0.10-0.072=0.028mol/L,,=2=0.014mo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化学 分类 整理 汇编 计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