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广东中山大学西方经济学真题及答案.doc
《2001年广东中山大学西方经济学真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1年广东中山大学西方经济学真题及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01年广东中山大学西方经济学真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可支配收入: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营利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个人收入不能全归个人支配,因为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和储蓄的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的生活水平。2.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在国民经济中无需经常变动政府政策而有助于经济自
2、动趋向稳定的因素。例如,一些财政支出和税收制度就具有某种自动调整经济的灵活性,可以自动配合需求管理,减缓总需求的摇摆性,从而有助于经济的稳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通常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农产品维持价格以及公司储蓄和家庭储蓄,等等。例如,在萧条时期,个人收入和公司利润减少,政府所得税收入自动减少,从而相应增加了消费和投资。同时,随着失业人数的增加,政府失业救济金和各种福利支出必然要增加,又将刺激个人消费和促进投资。但是,内在稳定器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只能配合需求管理来稳定经济,而本身不足以完全维持经济的稳定;它只能缓和或减轻经济衰退或通货膨
3、胀的程度,而不能改变它们的总趋势。因此,还必须采用更有力的财政政策措施。3.货币中性: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仅对经济中的绝对价格水平产生影响,而不会对相对价格体系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不会对实际产出水平产生影响。这一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规则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的调节作用;并认为只有对未被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才可以提高实际经济水平。4.理性预期:对未来经济变量的预期值与实际值一致的预期。其前提是:做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具有理性的;经济主体在做出预期时可以得到有关的一切信息;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的错误。5.汇率变动的J曲线效应:当一国货币贬值后,最初会使贸易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而不是
4、改善,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贸易收支状况的恶化才会得到控制并趋好转,最终使贸易收支状况得到改善。这个过程用曲线描述出来,与英文字母“J”相似,所以贬值对贸易收支改善的时滞效应被称为J曲线效应,如下图所示。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之所以存在J曲线效应是因为贬值对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存在时滞。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状况产生影响的时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货币合同阶段、传导阶段、数量调整阶段。在货币合同阶段,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不会因贬值而发生改变,以外币表示的贸易差额就取决于进出口合同所使用的计价货币。如果进口合同以外币计值,出口合同以本币计值,那么本币贬值会恶化贸易收支。在传导阶段,由于存在种
5、种原因,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开始发生变化,但数量仍没有大的变化,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恶化。在数量的调整阶段,价格和数量同时变化,且数量变化远大于价格变化,国际收支状况开始改善,最终形成顺差。因此,J曲线效应产生原因在于在短期内进出口需求弹性,本币贬值恶化贸易收支,而在中长期,本币贬值能使一国国际收支状况得到改善。二、简答题1.挤出效应是怎么回事?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市场机制是什么?答:(1)挤出效应指在政府支出增加时,会引起利率的提高,这样会减少私人支出。所以原财政政策的效果被抵消掉一部分,甚至可能完全不起作用。其发生机制是: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市场上竞争加剧,价格上涨,实际货币供应量减少。因而用于投机目
6、的的货币量减少;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减少引起债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结果投资减少。由于存在着货币幻觉,在短期内,将会有产量的增加。但在长期内,如果经济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那么增加政府支出只能挤占私人支出。在IS-LM模型中,若LM曲线不变,向右移动IS曲线,两种市场同时均衡时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是,这一增加的国民收入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而引起的“挤出效应”。但在经济未达到充分就业状态之前,“挤出效应”并不明显,此时政府推行的增加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仍是有效的。(2)影响“挤出效应”
7、大小的市场机制“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其中,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和投资的利率敏感程度是“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挤出效应”与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负相关;与投资的利率敏感性正相关。在充分就业时,挤出效应最大,接近于1;在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时,挤出效应取决于政府开支引起利率上升的大小,此时挤出效应一般在01之间。一般来说,从LM、IS曲线的斜率也可以判断挤出效应的大小。2.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什么关系?这一关系的政策含义是什么?答:(1)菲利普斯曲线是菲利普斯根据现实统计资料所给出的反映货币
8、工资变动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两者具有负相关的函数关系,即货币工资增长率越高的时候,失业率越低;失业率越高的时候,货币工资增长率越低。因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会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可以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越高,失业率越低,反之则相反。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令图中W为货币工资变动率,U为社会的失业率,L即为菲利普斯曲线。当失业率由U2降到U1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就由W2上升到W1。这表明失业
9、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有着一种交替关系。也就是说,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然会出现较高的物价上涨率。由于货币工资变动率与物价上涨率有关,而通货膨胀又用物价上涨率来表示。因而,进一步对此图引申,便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2)菲利普斯曲线既反映出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替代关系,即失业率高,通胀率就低;失业率低,通胀率就高,又可用于分析抑制通货膨胀的对策。在一定的时点上,政府可设置一个经济能够最大限度承受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界限,通过总需求管理政策把通货膨胀和失业都控制在此界限之内。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可通过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使失业率提高,以换取低通货膨胀率;当失业率过高时,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使通货膨胀
10、率提高,以获得较低的失业率,以避免经济过分波动。3.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稳态条件是什么,影响稳态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答:(1)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本假定包括:社会储蓄函数为SsY,式中,s是作为参数的储蓄率;劳动力按一个不变的比率n增长;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在上述假定下,索洛推导出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式中k为人均资本,s为储蓄率,y为人均产量(y=f(k)),n为劳动力的增长率,为资本的折旧率。从而sy为社会的人均储蓄,(n)k为新增劳动力所配备的资本数量和资本折旧,称为资本广化(即意味着为每一个新生的工人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存量);为人均资本的增加,称为资本深化(即意味着每个工人
11、占有的资本存量上升)。因而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又可表述为: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所谓稳态指的是一种长期均衡状态。在稳态时,人均资本达到均衡值并维持在均衡水平不变;在忽略了技术变化的条件下,人均产量也达到稳定状态,k和y达到一个持久性的水平。稳态的条件:稳态中(人均资本不变,即),总产量(或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和总的资本存量的增长率均等于劳动力的增长率,n即为稳态增长率(稳态中的产出增长率)。这一增长率是独立于储蓄率的(等式中无s)。(2)影响稳态的因素主要有储蓄率:在下图中,经济最初位于C点的稳态均衡。现在假定人们想增加储蓄。这使储蓄曲线上移至Sf(k)的位置。这时新的稳态为C,比较C点和
12、C点,可知储蓄率的增加提高了稳态的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新古典增长理论在这里得到的结论是储蓄率的增加不能影响到稳态增长率(国为这一增长率是独立于储蓄率的),但确实能提高收入的稳态水平。人口增长:在下图中,经济最初位于A点的稳态均衡。现在假定人口增长率从n增加到n,则图中的(n+)k线便移动到(n+)k线,这时新的稳态均衡为A点。人口增长率的增加降低了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从原来的k减少到),进而降低了人均产量的稳态水平。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增加了总产量的稳态增长率。(即要达到稳态,需维持较高的稳态增长率,否则无法保证稳态。)4.简要分析石油价格上涨对于经济的影响。一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对策来减小它的冲击
13、?为什么?答:(1)石油价格上涨会使经济体产生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上涨,又称为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引起成本上升的因素很多,例如,农产品的歉收就会引起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成本上升。但“成本推进论”者主要关注的是由于经济中某些垄断性因素引起的成本上升。他们着重论述了两种类型的成本推进,即工资推进和利润推进。石油价格上涨引起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主要是指利润推动通货膨胀。指一些垄断性的经济组织控制了某些重要的原材料的生产和销售,这些垄断性的组织为了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而提高价格,使总供给曲线上移,从
14、而导致通货膨胀。其中最为典型的是1933年至1974年的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石油提价导致通货膨胀。另外,各种使成本上升的因素还可能交织在一起,使得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假定开始时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点,由于石油价格的上升,使得短期供给曲线上移到,均衡点变成。此时,若需求曲线保持不变,则由于产出低于充分就业水平,总供给曲线存在向下移动的压力,最终将恢复至。其结果,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而总体价格水平没有上升。但是如果政府对点上的高失业感到难以忍受,采取扩张货币的方法来使总需求曲线上移至,以使经济尽快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点上来,那么总体价格水平就会进一步上升。由于总体价格水平的上升抵消了原材料相对价格的上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1 广东 中山大学 西方经济学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