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版同等学力经济学综合第四版财政学答案(共11页).doc
《复习版同等学力经济学综合第四版财政学答案(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版同等学力经济学综合第四版财政学答案(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财政学第一章、财政职能一、名词解释1、免费搭车行为: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用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如果每个人都想成为免费搭车者,这种公共物品也就无力被提供。2、投票规则:通过投票进行决策的规则。投票规则有两类:一是一致同意规则,二是多数票规则。前者是指一项政策或议案,须经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才能通过的这一种投票规则;后者是指一项政策或议案,须经半数以上投票人赞同才能通过的这一种投票规则。常用的投票规则是多数票规则。又分简单多数票规则和比例多数票规则。3、寻租行为(2004):一般是指通过游说政府
2、和院外活动获得某种垄断权或特许权,以赚取超常利润(租金)的行为。寻租行为越多,社会经济资源浪费越大。4、政府失灵:是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作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政策。二、简答题*1、简述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2001年,2008)社会公共需要涵盖的范围颇广,包括政府执行其职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特征:(l)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的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2)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可以无差别地由应当享受的每一社会成员共同享用,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这种公共
3、物品,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3)社会成员享用满足社会需要的公共物品,无须付出任何代价,或只支付与提供这些公共物品的所费不对称的少量费用。(4)在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外部效应产生的结果时,需要由政府通过财政渠道来解决,因而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的公共物品一般带有外部效应的特征。(5)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来自社会产品的剩余部分,如果剩余产品表现为价值形态,就只能是对“M”部分的抽取。*2、简述财政职能的基本内容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职能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和经济发展职能。(l)资源配置职能。资
4、源配置职能是指政府主要通过税收动员社会资源,通过财政支出提供公共物品,实现经济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2)收入分配职能。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通过收入-支出制度,对不同收入阶层征税或不征税、多征税或少征税,从事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支出项目,实现对市场活动产生的收入分配状况的合理调整。(3)经济稳定职能。经济稳定职能是指政府在失业和经济萧条时期实行赤字财政,在充分就业和通货膨胀压力很大时期实行盈余财政,烫平经济波动。(4)经济发展职能。经济发展职能是指政府主要通过税收优惠,调整支出结构,以经济增长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3、简述政府机构运转无效率的主要原因。公共选择理论认为,
5、政府机构运转无效率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缺乏竞争、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两个方面。第一,缺乏竞争导致无效率。首先是政府工作人员之间缺乏竞争,因为一大部分官员和一般工作人员是逐级任命和招聘的,且“避免错误和失误”成为政府官员的行为准则,故他们没有竞争的压力去高效率的工作。其次是在政府部门之间缺乏竞争,因为政府各部门提供的服务是特定的,无法直接评估政府各部门内部的行为效率,也不能评价各部门间的运行效率,更难以设计出促使各部门展开竞争、提高效率的机制。第二,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导致无效率。从客观来看,由于政府部门的活动大多不计成本,即使计算成本,也很难做到准确,再加上政府部门具有内在的不断扩张的冲动,往往出现公
6、共物品过渡提供,造成社会资源浪费。从主观上看,政府各部门对其所提供的服务一般具有绝对的垄断性,正因为这种垄断地位,也就没有提高服务质量的激励机制。此外,由于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比较复杂,他们可以利用所处的垄断地位隐瞒其活动的真实成本信息,无法评价其运行效率,难以进行充分的监督和制约。第二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一、名词解释1、购买性支出:指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开支,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要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的再分配活动。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生产活动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越大,通过财政所配置的资源的规模就越大,也就是说,以购
7、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2、转移性支出(2000):指政府资金的无偿、单方面的转移,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越大。也就是说,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3、政府采购制度(2000):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应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一种制度。它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其中公平竞争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石。4、成本效益分析法:就是针对政府确定的建
8、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详列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成本效益分析包含了两个过程:第一过程是政府确定备选项目和备选方案;第二个过程是政府选择方案和项目的过程。5、最低费用选择法:一般不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计算每个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步骤有:(1)、根据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多种备选方案;(2)、以货币为统一尺度,分别计算出各备选方案的各种有形费用并予以加总;(3)、按照费用的高低排出顺序,以供决策者选择。6、公共定价法:公共定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纯公共定价,即政府直接制定自然
9、垄断行业(如通讯和交通等公用事业和煤、石油、原子能、钢铁等基本品行业)的价格;二是管制定价和价格管制,即政府规定竞争性管制行业(如金融、农业、教育和保健等行业)的价格。政府通过公共定价法,目的不仅在于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更重要的是使这些物品和服务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二、简答题1、简述财政支出按费用类别分类的基本内容?费用类别的“类”指国家职能的划分,故按费用类别所作的分类,又可称按国家职能所作的分类。我国依据国家职能的划分,将财政支出区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大类。按国家职能对财政支出分类,能够揭示国家执行了怎样一些职能以及侧重于那
10、些职能;对一个国家的支出结构作时间序列分析,便能够揭示该国的国家职能发生怎样的演变;对若干国家在同一时期的支出结构作横向分析,则可以揭示各国国家职能的差别。我国不论是改革开放前还是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费都是最大的财政支出项目。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而社会文教费、行政管理费所占比重一直在稳定上升。这说明,国家的经济建设职能正在向社会管理职能转变,特别是用于“民生”方面的开支将越来越大。2、简述我国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如何提高财政支出效益。(2006)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应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一种制度
11、。它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其中公平竞争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石。政府采购制度从三个层次上有利于财政支出效益的提高。第一,从财政部门自身的角度来看,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政府部门强化支出管理,硬化预算约束,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下,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二,从政府部门的代理人角度来看,通过招标竞价方式,优中选优,具体的采购实体将尽可能地节约资金,提高所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质量,提高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效率。第三,从财政部门代理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角度来看,由于政府采购制度引入了招标、投标的竞争机制,使得采购实体与供应商之间的“合谋”型博奔转化为“囚徒困境”型博奔,大大减少了
12、它们之间的共谋和腐败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供应商(厂商)和采购实体是最大利益者而国家是最大损失者的问题。第三章、财政投资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一、名词解释1、就业创造标准:是指政府应当选择单位投资额能够动员最大数量劳动力的项目。这种标准要求政府不仅要在一定程度上扩大财政投资规模(外延增加就业机会),而且还要优先选择劳动力密集型技术的项目(内涵增加就业机会)。主张这种标准的理由是,政府在决定财政投资的支出时,要尽可能地估价这种投资支出可能产生的总就业机会。2、财政投融资:是指以国家的信用为基础,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有偿地投资于具有公共性的领域。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财政投
13、资,也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性投资,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新型的政府投资方式。它具有有偿性、公共性、非利性、统筹性、灵活性的特点。3、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 是指政府将一些拟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财团或公司,由其组建一个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时期内,由该项目公司通过经营该项目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协议期满,项目产权转让给政府。其最大特点是旨在鼓励和吸引私人投资者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者对发电厂(站)、高速公路、能源开发等基础设施进行投资。*4、社会保障(与新社经重复): 是指政府通过专款专用税筹措资金,向老年人、无工作能力的人、失去工作机会的人、病人等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14、的计划。社会保障制度是伴随近代大工业而产生的。*二、简答题1、简述我国现阶段的财政投资的决策标准。(2004)与民间投资相比,财政投资追求的是社会收益最大化而非私人收益最大化,而且财政投资的资金来源有很大一部份是通过税收无偿取得的。正因为财政投资的这些特点,政府在作出财政投资决策时所依据的标准不同于私人部门,而且政府最终依据怎样的投资决策标准,取决于政府在不同时期所要实现的政策目标。(1)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又称稀缺要素标准,是指政府在确定投资项目时,应当选择资本-产出比率最低的投资项目,或者说选择单位资本投入产出最大的投资项目。这种标准是针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资
15、本资源相对短缺这种实际情况提出来的。主张这种标准的理由是,即使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储蓄率是既定的,但资本-产出比率是可变的,在生产过程中,只要提高资本周转率或产出-资本比率,就可以使产出最大化,实现预期增长率。(2)资本-劳动力比率最大化标准资本劳动力比率最大化标准,是指政府投资支出应当选择使边际人均投资额最大化的投资项目。主张这种标准的理由是,资本-劳动力比率越高,说明资本技术构成越高,劳动生产率越高,经济增长越快。因此,这种标准强调政府应投资于资本密集型项目。(3)就业创造标准就业创造标准是指政府应当选择单位投资额能够动员最大数量劳动力的项目。这种标准要求政府不仅要在一定程度上扩大财政投资规
16、模(外延增加就业机会),而且还要优先选择劳动力密集型技术的项目(内涵增加就业机会)。主张这种标准的理由是,政府在决定财政投资的支出时,要尽可能地估价这种投资支出可能产生的总就业机会。换言之,不仅要考虑财政投资支出的直接就业影响,还要考虑间接就业影响财政投资项目带动的其他投资项目所增加的就业机会。上述三种标准中,前两种标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强调资本这种稀缺要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和贡献,所以要求政府在确定投资项目时,要尽可能地选择节省资本(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或增加资本(资本-劳动比率最大化标准)的项目。后一个标准强调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失业是财政投资项目的目标。
17、*2、简述政府对农村和农业投资的重点(2007)。在国家投资有限的情况下,要提高国家投资的效率,最关键的问题是正确选择财政投资的重点。()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主要由农村基础教育、卫生设施的投资以及交通道路、电网建设的投资。农业基础设施主要是进一步加强大江、大河、大湖的综合治理,集中资金兴建一批具有综合效益的大中型水利工程,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生态环境领域的投资。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非常重要。政府应增加绿化、水土保持和防护林建设的投入,加大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投资力度。()农业研发和科技推广领域的投资。农业发
18、展的根本途径在于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这就需要政府增加农业研发和科技推广领域的投资。比如:扶持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科学研究,推动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开发;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投入,特别要注重对粮棉油等农作物有明显的节工、增产、增效作用的良种应用、科学用肥等技术的推广;增加农业部门的教育和培训的经费投入,使大多数从事生产的劳动力成为“熟练工人”。*3、简述养老保险制度的三种筹资模式(2005)。养老保险从其筹资方式可分为三种模式。()完全基金制。是用过去积累的缴款所挣取的利息收入提供保险金的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工人在就业期限内或寿命内向社会保险计划缴款,这些缴款存入政府管理的基金中,该项基金随着
19、时间的推移不断积累并生息;当一个工人退休后,每年领取的保险金主要来自其中的利息收入。()现收现付制。用当期的缴款提供保险金的制度。换句话说,支付给当期接受者的保险金来自于现在工作的人缴纳的税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保障税,有的国家也称为社会保险税或工薪税。()部分基金制。部分基金制是既具有完全基金制的部分特征又具有现收现付制部分性质的混合制度。社会保障税的一部分用来支付当期接受者的保险金,一部分(剩余部分)投资于政府管理的基金(或称为社会保障信托基金),该基金用来支付将来的保险金。4、简述“十五”时期以来我国财政加大“三农”投入的主要措施。(新)“十五”时期以来,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三
20、农”投入的政策精神,连续采取多项措施,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主要措施有:一,深化以税费改革为中心的农村综合改革。从2004年减免农业税和取消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二,实行“三补贴”政策。2004年起,对种粮农民按种植面积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推广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2006年又因部分农村生产资料涨价对种粮农民实行综合补贴。三,大力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主要表现在增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科技进步、综合开发等方面的投入。四,着力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学杂费。从2006年起,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
21、财政保障范围。五,加大农村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投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市、区)。六,大力推进农村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和农村综合开发。从2004年开始在河北、河南等省进行国家开发资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目前试点范围在继续扩大。第四章、税收原理一、名词解释1、累进税率: 是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累进税率因计算方法不同,又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两种。全额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的全部按照与之对应的税率征税,即
22、按课税对象适应的最高级次的税率统一征税。超额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税率,各等级分别计算税额,一定数额的课税对象同时使用几个税率。2、价内税与价外税(2009):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可将税收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凡税金构成价格组成部分的,称为价内税,凡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的,称为价外税;与之相适应,价内税的计税依据称为含税价格,价外税的计税依据称为不含税价格。*3、税负转嫁(2002、2005、2009):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4、拉弗曲线(2006):拉弗
23、曲线说明的是税率和税收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是美国供给学派代表人阿瑟.拉弗提出的一种思想。拉弗曲线对说明税率与税收、经济增长之间的一般关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它说明: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高税收不一定是高税率;取得同样多的税收,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5、税收中性(2003,2008):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税收的经济效率通常与税收中性有关。如果政府课税改变市场活动中以获取最大效用为目的的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或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的生产者的生产行为,就会改变私人部门原来的(税前)资源配置状况。这些改变结果即税收的非中性。*二、简答题1、简述税收的
24、基本特征。税收的基本特征包括三个方面,即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这“三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基本特征,不具备“三性”的财政收入就不称其为税收。()税收的强制性。指的是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税收的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税收的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税率比例和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2、简述税负转嫁的条件。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在价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复习 同等学力 经济学 综合 第四 财政学 答案 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