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区域经济增长.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区域经济增长.pptx(10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 区域经济增长,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基本理论 第二节 区域经济开发模式,1,区域经济增长的巨大差异,2,东中西部GDP占全国的比重(%),4分钟:3D技术展现200国家的200年,http:/ 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一. 区域经济增长定义和特点 1. 狭义: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 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用实物形式表示,指各种产品生产总量的增加。 2. 广义:社会总财富的增加+人口数量的控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产品需求量的增加。 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的时间表序列过程。,5,3. 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区域经济增长?,7,生产要
2、素,资本,劳动力,资源,技术,生产环境,硬环境,基础设施条件,相关产业布局条件,生活环境,软环境,经济制度(政策),管理方式(政府服务质量与效率),生产组织形式,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4. 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8,区域经济增长与宏观经济的增长是同质的,大致包括两个方面:,1. 需求拉动:包括区内和区外对本区产品和劳务的需求,由需求拉动生产;,2.供给驱动:原材料、资本、技术、劳动的供给,必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并形成新的需求。,补充:经济增长理论评述,哈罗德多马模型 索罗模型 新增长模型(略讲),一、哈罗德多马(H-D)模型,1. 基本思想 资本的不断形成是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唯一原因。,10,
3、一、H-D模型(续),11,2. 基本假设 整个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产品剩余可用于追加投资; 生产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L)和资本(K),两种要素按固定比例投入,即资本产出比不变(技术水平不变); 不考虑技术进步、规模报酬和资本折旧; 储蓄率和人口增长率为常数。,一、H-D模型(续),12,3. H-D模型的推导,g:经济增长率s:储蓄倾向v:资本产出比,一、H-D模型(续),13,4. 模型的表达 一国的经济增长率由储蓄率(s)和资本产出(v)比决定。,g:经济增长率,是国民收入增量与国民收入之比;s:储蓄倾向,即平均储蓄率,是储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率;v:资本产出比,即投资系数或加速系
4、数,指生产单位产出所需的资本量。,经济增长率由s和v共同决定的多储蓄并进行富有成效的投资,经济会增长,一、H-D模型(续),14,5. 模型的应用 当储蓄率为24%,资本产出比为3时,经济增长会达到什么速度? 当储蓄率仍然是24%,而该国希望经济增长率达到12%,那么资本产出比需要达到多少?,g=s/v=24%/3=8%,v=s/g=24%/12%=2,课堂练习:,假如要把一国的经济增长率从4%提高到6%,在资本产出比等于3的前提下,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储蓄率应达到 。,一、H-D模型(续),16,6. 模型的意义 强调了资本积累在经济中的决定作用,从而为经济增长找到一种似乎合理的持久动力和源
5、泉; 为政府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一、H-D模型(续),17,7. 模型的局限 储蓄能否转化为投资受到其他因素影响; 资本产出比不变的假设,不符合客观现实; 过分强调资本作用,忽视了其他因素; 强调政府持久干预,忽视了生产要素的可调整性及市场机制的作用。,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Solow模型),18,1. 基本思想 1950s后期,索洛(Solow)等人修正了H-D模型,放弃了H-D模型中资本和劳动力不可替代,以及不存在技术进步的假说。 Solow模型说明了储蓄、资本积累、人口、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二、索洛模型,19,2. 基本假设 整个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 生产中只使用两种生产
6、要素:劳动(L)和资本(K),且两种要素可以相互替代(资本劳动比率是一个变化的量); 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I=S); 投资的边际收益率递减。,二、索洛模型,20,3. 模型变量 内生变量: 投资 外生变量:储蓄率、人口增长率、技术进步率,二、索洛模型,4. 生产函数(以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为例 ),21,总量生产函数: Y = F (K, L ) 定义: y=Y/L, 人均产出 k=K/L, 人均资本 当规模报酬不变时人均生产函数: y = F (k, 1) =f(k)=Ak,二、索洛模型,22,产出、消费与投资的关系补充:,产出,消费,投资,sy,二、索洛模型,23,5. 对资本积累的讨论 总
7、量水平: K=I D (资本积累=投资-固定资产折旧) I=S=sY D=dK 人均水平:k = i dk i=sy k = sy- dk 其中: s=储蓄率, d=固定资产折旧率,关于k,24,k = sy- dk,索罗模型的核心公式。表明人均资本变化取决于人均储蓄和折旧。反映了资本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二、索洛模型,25,5. 对资本积累的讨论(续1) 稳态(Steady State) 当投资与折旧正好平衡,资本存量将不发生变化,这一资本存量水平被称为稳态水平。稳态代表了经济的长期均衡。,当sy = dk,k = 0,那么人均资本将保持不变。 此时的人均资本存量定义为k*, 称为稳态资本存量
8、。,二、索洛模型,26,5. 对资本积累的讨论(续2),投资、折旧和稳态,补充:向稳态的移动,27,向稳态的移动(续1),28,向稳态的移动(续2),29,向稳态的移动(续3),30,sy,向稳态的移动(续4),31,sy,k = sy dk,向稳态的移动(续5),32,向稳态的移动(续6),33,总结:只要 k (n+d)k时, k0,人均资本量增加,达到k* 后,人均产出停止增长,为y*;当sy(n+d)k时, k1时,规模收益递增;a1,规模收益递减;a=1时,规模收益不变。 a所决定的规模收益的变化,使产业聚集出现不同情况。 区域经济增长就表现在产业部门的发展和聚集上。,63,第二节
9、区域经济学增长理论,主要包括三种理论: 一. 均衡增长理论 二. 非均衡增长理论 三. 新增长理论,64,(一) 均衡增长理论,65,均衡增长的基本命题,不发达地区存在生产,消费双低的均衡状态,要获得增长,必须打破这种状态,使整个区域经济同时增长。,均衡增长理论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低水平均衡的描述。,第二部分:打破低水平均衡战略的理论设计。,1. 理论描述,66,66,低水平均衡的描述理论,(1)赖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理论。,(2)内尔森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3)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1)赖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理论,67,不发达经济中存在人均收入提高的趋势(如增加要素投
10、入),也存在相反的趋势(如人口无限增加)。区域经济要获得增长,投入必须足够大,克服相反的趋势的影响。这存在一个临界点,突破临界,区域经济就能够增长。,(2)内尔森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68,内尔森从人口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论证该问题。 从人口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来看,人口增加可能抵消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从而使人均收入回复到原态,或更低水平(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如果不能从制度上进行变革,不能靠国家进行投入,这种状态很难被打破。,(3)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供给角度:,需求角度:,69,低购买力,低生产力,低资本形成,低产出,低收入,低投资引诱,2. 打破低水平循环的均衡增长理论,(1)赖宾斯坦
11、的临界最小努力(2)纳克斯的部门平衡投资理论(温和派)(3)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极端派),70,71,均衡增长并不是指所有的部门都按照统一的比例、在所有地区按一个速度增长。 均衡增长的中心在于区域内的产业应尽可能地完备,使产业间能够相互形成需求,从而获得内生的增长愿望。,(二) 非均衡增长理论,1. 非均衡增长的概念 主张首先发展某一类或几类有带动作用的部门,由此带动其他部门的发展。 与均衡增长区别在于,认为落后地区资本有限,不可能大规模地投向所有部门,而只能集中投资几类有带动性的部门。,2.连锁效应 非均衡增长理论提出了著名的连锁效应的概念,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连锁
12、效应包括: 前向关联效应。 后向关联效应。 旁侧关联效应。,72,73,获得非均衡增长的区域经济,前提是存在区域贸易。因为率先投入的部门要想带动全地区的发展,必须有一定的规模经济,而当部门规模扩大之后,必要有庞大的市场。,(三)新增长理论,74,理论产生的背景 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新特点:知识在经济增长中日益重要,有形投资流向高技术商品生产和服务,R&D投入越来越多,人力资源开发成为经济增长基石。 由于经济发展阶段性推进,诱导了新增长理论的产生。,1. 外部性与经济增长理论,阿罗模式:新投资外溢模型。进行投资的厂商可以通过积累生产经验提高生产率,其他厂商也可通过学习提高生产率。 罗默模式:知识溢出
13、模型。知识具有溢出效应,这使任何厂商的新知识都能提高全社会的生产率; 卢卡斯模式:人力资本溢出模型。一个拥有较高人力资本的人对周围人会产生有利影响,提高周围人的生产率。,75,2. 收益递增和经济增长理论,克鲁格曼模型:技术进步具有正外部性,并通过复制和学习扩散到其他企业和个人,最终使所有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增,经济实现长期增长。 卢卡斯模型:将技术换成人力资本,解释同上。,76,3. 创新与经济增长理论,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创新就成为左右经济增长的关键性行动。 人力资本的开发是通过创新表现出来的。 反映在五个方面 使用一种新的技术 开发一种新产品 运用一种新的工
14、艺,77, 开拓新的市场 尝试一种新的组织形式,第三节 区域经济开发模式,一. 区域经济开发概论,78,人类运用发展经济的各种手段作用于特定区域的区域经济过程,是以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的、具有更大实用价值的应用理论。,78,79,二. 区域经济开发模式,80,(一)增长极模式,(二)发展轴模式,(三)网络型模式,(一)增长极模式(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命名),增长极:主导部门集中而优先增长的先发地区。 佩鲁: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它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于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指具有强大增长潜力的工业企业)。 布德维尔:增长极是指不断
15、扩大的工业综合体配置在城市区,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增长极位于城镇或其附近的中心区域)。,81,增长极的两个内涵,经济上的某种推动型工业极化产业 空间上产生集聚的城镇,即增长中心极化空间,82,推动型产业(极化产业),83,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能有效地吸收新技术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系数高,具有高度的增长率产业关联性强,与其它部门有广泛而强烈的生产联系生产分布具有高度的空间集中倾向 产业的企业规模比较大,推动型产业的特点,推动型产业的作用机制,自身增长、带动其他产业和周围区域极化效应自身扩散效应周围,极化效应,84,增长极吸引着周围其它经济活动向其集中,并产生聚集经济,这一过程及其
16、影响称为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增长极就是利用聚集经济优势,通过极化效应不断成长壮大。这一过程可能剥夺周围区域的发展机会,抢夺资源、资金、高技术和熟练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并可能引致企业搬迁,从而使区域差距扩大,缪尔达尔把这一过程称为回流效应。极化效应产生的机制:规模经济、集聚经济。,增长极的两个内涵,极化效应并非永远起作用。增长极的极化影响到一定程度可能开始衰退。其原因在于规模经济与聚集经济是有限度的。 这时,将出现与指向极核中心的吸引力相抗衡的向外分散的力。 增长极的规模和结构就是由这些集中的聚集力和分散的反聚集力共同作用的动态均衡的结果。,85,扩散效应,扩散效应也体现在空间和产业两方面,也称为涓
17、滴效应。 扩散效应对周围亚区域的经济发展产生推动作用,从而使增长极与周围空间的经济不平衡性减少。具体表现在: 极化中心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对原料、能源、食品的需求 极化中心的经济“外溢”作用:技术信息、产业生命周期与产业转移、打工者工资、外出旅游 政府的调节 交通的发展,86,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珠三角的极化与扩散,对增长极理论的评价,增长极理论是区域开发中不均衡开发理论的一个典型。强调据点开发,集中投资、重点建设、集聚发展、政府干预、注重扩散等,使它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由于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并不相等,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往往比扩散效应大得多。 有些国家应用增长极理论并未
18、引发起增长极腹地快速增长,反而扩大了它们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特别是城乡之间差距的扩大。,(三)发展轴模式,90,90,增长极模式的扩展。由于增长极数量增多,增长极之间出现了相互联结的交通线,这样,两个增长极及其中间的交通线就具有了高于增长极的功能,理论上称为发展轴。,点轴开发模式点:区域中的各级中心城市轴:联结点的线状基础设施束,包括交通干线、高压输电线、通讯设施线路、供水线路等工程线路等,轴和点的选择,重点轴的选择 最好由经济核心区域和发达的城市工业带组成 有水陆交通运输干线为依托 自然条件优越,建设用地条件好,农业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带 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的地带,特别是水资源丰富,或者
19、是水源可供给性良好的地带,重点发展点的选择 城镇发展条件及其在区域中的地位 城镇的发展现模 城镇空间分布的现状,(四)网络型模式,92,发展轴另一种演化的结果。由若干个发展轴联合在一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从而形成增长的网络。,产业部门更替的基本原理: 区域经济增长依靠要素的投入,但要素投入必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才能够获得产值的增长。 要使经济继续增长,就必须要靠将投入从生产率低的部门转移到生产率高的部门。,94,三. 区域开发中产业部门更替模式,产业部门的生命过程,95,创新阶段,衰退阶段,成熟阶段,发展阶段,发展部门,成长部门,成熟部门,衰退部门,兴旺部门,衰退部门,区域内产业部
20、门更替,就是把区域经济要素从衰退部门转移到兴旺部门,使相同的投入能够有更多产出。,战后日本主导产业的更替,19451955:煤炭、钢铁、火力发电 19561970年代初:石油加工、石油化学和钢铁工业 1970年代初1980年代中后期:汽车、家用电器工业 1990年后以后:电子、信息为中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及相关服务业,97,(一) 空间转移理论,即产业区域转移理论。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 该理论承认区域间不平衡的现实,认为条件好的地方应较快地发展起来,并通过产业和要素从高梯度到低梯度的转移,带动条件差的地方发展。,四. 区
21、域开发部门空间转移模式,二战后全球三次产业转移,资本收益率对产业部门转移的影响,: 区域资本收益率,工资率对产业部门转移的影响,99,为何产业部门会在区域之间互相转移?,: 部门收益率,: 区域工资率,: 每年从 j区域流向i区域的净劳动力,: 每年从 j区域流向i区域的净资本,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劳动力质高、量足、价廉,市场因素,内部交易成本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原生产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吸引,促使,目的,高利润,产业转移,低成本,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国家政策调整,(二) 空间转移规律,高梯度地区 (产业部门平均技术水平高的地区),对先进地区来说,人工成本增高,劳动密集型产品出现向低梯度地区转移趋势。 其目的是淘汰衰退产业,改变要素投入方向。,低梯度地区 (产业部门平均技术水平低的地区),对经济落后地区来说,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有接受资金和技术转移的需求和主动性; 对低梯度的资源型地区来说,随着资源耗竭,需要发达地区转移新的产业来重新开发。,10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