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机械制造装备-考试重点(共7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河南理工大学-机械制造装备-考试重点(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理工大学-机械制造装备-考试重点(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机床精度包括_几何精度_、传动精度_、 运动精度_、_定位精度_、_精度保持性_。名词1机床几何精度: 指机床不运动或空载低速运动时的精度。2机床传动精度: 指内联系传动链两末端执行件相对运动的精度。3机床运动精度: 指机床在额定负载下运动时主要零部件的几何位置精度。4机床定位精度: 指机床工作零部件运动终了时所达到的位置的准确性和机床的调整精度。5机床精度保持性: 指机床加工精度应保持的时间,也称使用寿命。名词:1.机床可靠性: 指机床在使用寿命期内完成规定加工功能的能力。2机床固有可靠性: 通过设计、制造赋予机床的可靠性能。3机床使用可靠性: 受使用、维护方式和使
2、用条件的影响。判断:1.机床的可靠性指标用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及有效度来衡量。( )简述机床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步骤:总体设计,技术设计,零件设计,样机试制,试验鉴定。简述机床运动的分配原则:1.运动分配给质量小的零部件 2.运动分配应有利于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3.运动分配应有利于提高运动部件的刚度4.运动分配应考虑工件形状机床的主要传动形式包括_机械传动_、_液压传动_、_电气传动_。机床主要支承形式包括_卧式支承_、_立式支承_、_单臂支承、_龙门支承(框架式)_简述提高机床动刚度的措施:1.提高抗振性能2.减少热变形3.降低噪声简述减少内联系传动链内振源的措施:采用变频无级调速或双速电动机,缩短
3、传动链。提高传动件、主轴组件的刚度。设置大传动件动平衡或阻尼机构。提高各部件结合面精度,增强局部刚度。机体振动是噪声源,包括:机械噪声、液压噪声、空气噪声、电磁噪声机床的技术参数包括:主参数、尺寸参数、运动参数和动力参数。判断:1进给系统的进给量为等差序列()2进给系统的进给量为等比数列。()简述主传动系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1)满足机床使用性能要求2)满足机床传递动力要求3)满足机床工作性能的要求4)满足机床设计经济性的要求5)满足机床结构性能要求简述分级变速主传动系设计的内容和步骤:根据已确定的主变速传动系的运动参数,1)拟定传动结构式;2)拟定传动系转速图;3)分配各变速组各传动副的传动比
4、;4)确定尺寸齿数和带轮直径;5)绘制主变速传动系统图。 名词:1级比:变速组中两相邻的转速或两相邻的传动比之比。2级比指数:指级比的幂指数,用x 表示。3转速图:是表示主轴各转速的传递路线和转速值,各传动轴的转速数列及转速大小,各传动副的传动比的线图。4转速点:表示主轴和各传动轴的转速值(对数值)的小圆点。5传动轴线:距离相等的铅垂线。6转速线:间距相等的水平线。8基本组:级比等于公比或级比指数等于1的变速组。9第一扩大组:级比指数等于基本组传动副数的变速组称为第一扩大组。10第二扩大组:将第一扩大组变速范围进一步扩大,级比指数等于基本组和第一扩大组传动副数之积,即X2=P0P1的变速组。5
5、结构式:将转速级数按传动顺序写成各变速组传动副数的乘积,级比指数写在各传动副数右下脚的表达式。6结构网:只表示传动比的相对关系,不表示具体转速值,并以对称形式表示的线图。7简述转速图的拟定步骤及原则转速图的拟定步骤:根据拟定原则,确定结构式,画出结构网;分配各传动组的最小传动比,画出转速图。 拟定原则:1.极限传动比和变速范围原则2.传动顺序及传动副数原则3.扩大顺序原则4.最小传动比原则简述齿轮副的齿数确定原则在保证输出转速准确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齿数。要求:(1)变速组内所有齿轮的模数相同,且是标准齿轮,该组传动副的齿数和Sz 应相等。(2)齿轮副的齿数和 Sz100120。(3)为保证传动
6、的平稳性,主传动中,取最小齿轮齿数 Zmin1820。(4)变速组内各齿轮副的齿数和不相等时,齿数和的差3。(5)实际转速n与标准转速 n 的相对转速误差n为n=(n-n)/n10(-1)%(6)三联滑移齿轮的最大和次大齿轮的齿数差应4, 以保证滑移时齿轮外圆不相碰。(7)齿轮可装在轴上的条件是 齿根圆至键槽顶面的距离a2m,以满足齿轮强度。简述各扩大变速范围的方法原理、特点及其应用范围。1. 增加变速组的传动系统机理:通过增加扩大组来增加主轴变速范围。结论:增加一个变速组能使R扩大8倍,主轴转速增加6级。方法:在原有变速传动系内再增加一个变速组。特点:由于受变速组极限变速范围的限制,增加变速
7、组的级比指数不得不小于理论值,并导致部分转速重复。2.单回曲机构机理:通过扩大极限变速范围来扩大总变速范围。结论:采用单回曲机构,R 可扩大4倍;若增加的变速组为单回曲机构,结构式为 则R 可扩大16倍。3.对称混合公比传动系统机理:在不增加主轴转速级数的前提下,增大不常用的 来扩大R。结论:对称混合公比传动系统,是改变传动副数为2的基本组形成的,能使R扩大4倍。4、双速电动机传动系统结论:应用双速电动机,缩短了传动链,变相扩大了变速范围。名词:1计算转速:指主轴或传动件传递全部功率的最低转速。2恒转矩传动:驱动直线运动的传动件,不考虑摩擦力等因素时,在所有转速下承受的最大转矩是相等的这类机床
8、的主传动属于恒转矩传动3恒功率传动:主运动是旋转运动的机床维持功率近似相等,即属于恒功率传4请绘制转速特性图:简述无级变速主传动系设计原则?1.选择功率和转矩特性符合传动系要求的无级变速装置2.将无级变速装置与机械分级变速箱串联,扩大变速范围简述进给传动的载荷特点:直线传动的恒转矩载荷,传动件的计算转速n计 是该传动件的最高转速。简述三联滑移齿轮顺利啮合的条件:最大,次大齿轮齿数差不小于4简述提高传动精度的措施:1)尽量缩短传动链。2)尽量多采用前缓后急的降速传动,末端传动件组件要有较高的制造精度、支承刚度。3)对于传动比大的升速传动,应提高传动件的制造精度和支承刚度。4)提高传动链的刚度和抗
9、震能力简述主轴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旋转精度、刚度、抗振性、温升和热变性、精度保持性名词:1主轴刚度:指主轴组件在外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2主轴精度保持性:指主轴组件长期保持其原始制造精度的能力。3主轴旋转精度:指主轴装配后,在空载、低速转动状态下,安装刀具或工件的主轴部位的径向跳动和轴向跳动。判断:背靠背安装时轴的刚度比面对面安装大。()_双向推力角接触球_轴承常与双列圆柱滚子轴承配套做主轴前支承使用。简述磁悬浮轴承的工作原理利用磁力来支承运动部件使其与固定部件脱离接触来实现轴承功能。机床主轴常选用“背靠背组合”,为什么?“背靠背组合”,使轴承的接触线与轴线的交点间距大,抵抗弯曲变形的支反力
10、矩大,支承刚度比“面对面组合”高,应用广泛。简述主轴滚动轴承的选择原则?1)转速较高,负载不大,而旋转精度要求较高,采用球轴承。2)转速较低,负载大或有冲击负载,采用滚子轴承。3)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都较大时,如果转速高,采用角接触球轴承。如果转速不高,采用圆锥滚子轴承。4)轴向载荷比径向载荷大得多,但转速较低时,采用两种不同类型的轴承组合,分别承受轴向和径向负载。5)径向载荷比轴向载荷大得多,且转速较高,采用深沟球轴承。6)支承刚度要求较高时,可采用成对角接触型轴承。简述主轴旋转精度要求1.主轴前后轴承轴颈的同轴度,2.锥孔相对于前后轴颈中心连接线的径向跳动,3.定心轴颈及其定位轴肩相对于前后
11、轴颈中心连线的径向和轴向跳动等。 同步齿形带分为_梯形齿_和_圆弧齿_两种。简述三支承主轴的结构特点:1.前、后支承为主要 支承,中间支承为辅助支承。(当传动力对主轴作用点靠近后支承) 2.前、中支承为主要支承,后支承为辅助支承。(当传动力对主轴作用点靠近前支承) 3.三支承方式对三个轴承孔的要求较高。主支承应当消除间隙或预紧,辅助支承应当有一定的径向游隙。 简述主轴前端配置的特点:在前支承处轴承较多,发热大,温升高;但主轴受热后向后伸长,不影响轴向精度,精度高,对提高主轴部件刚度有利。简述主轴后端配置的特点:这类配置方案前支承处轴承较少,发热小,温升低;但主轴受热后向前伸长,影响轴向精度。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 理工大学 机械制造 装备 考试 重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