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十八章教育社会心理学]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共19页).doc
《社会心理学[第十八章教育社会心理学]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共1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第十八章教育社会心理学]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共19页).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十八章 教育社会心理学 一、教育社会心理学的概况 (一)教育社会心理学的由来和发展 教育社会心理学的产生的原因有:一方面传统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在解决教育过程中的许多问题时常遇到困难;另一方面社会心理学越来越注重在教育等各个科学领域中拓展其研究和应用。 120世纪30年代普莱西(SLPressey)首先将社会心理学的内容引进教育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创始于19世纪80年代,以高尔顿的第一次心理测验和艾宾浩斯发表的关于记忆的研究为标志。 (2)20世纪早期,教育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桑代克。但桑代克及后来的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只考虑学生学习过程本身,不考虑社会心理方面的因
2、素。 (3)1908年,社会心理学诞生。1924年,F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得到学术界广泛承认,但仍未能在教育界引起重视。教育心理学家感兴趣的仍是教学方法、教育测量和评价。 (4)20世纪30年代,教育心理学开始关注社会因素。1933年普莱西首先在其心理学与新教育中列入“儿童与青少年的社会心理学”一章,第一次用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来解释教育过程,但并没有得到重视。 220世纪50年代社会心理学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重视 (1)20世纪40年代,不少人批评教育心理学只研究个体心理,忽视了个体行为的社会方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对儿童发展的纵向研究结果促使许多教育心理学家研究社会心理及人格变量。 (2)20世
3、纪50年代,教育中的社会心理因素已经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1950年,克隆巴赫(LJCronbach)教育心理学文章的发表代表着运用社会心理学来研究教育问题的趋势。教学群体动力学:教与学的社会心理学(1959)是第一部关于课堂学习的社会心理学专著。至此,教育社会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已经呼之欲出。 (3)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的升空引起美国教育界的震惊,于是人们放弃了社会心理学方面,回到原来对学习的实验研究中去。此后,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占据了统治地位。 (4)20世纪70年代,许多美国人认为50、60年代的教学改革失败了,于是对教育活动的一些社会性问题又重新重视起来。 320世纪70年代
4、教育社会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 (1)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又重新回到重视教育过程中的社会性问题的路上,教育社会心理学再次崛起。与之相关的两个起促进作用的事件:美国政府的反贫困运动;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的“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的研究。 (2)1969年,盖泽尔斯(JWGetzels)在第二版社会心理学手册中正式提出“教育社会心理学”这一学科名称。这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心理学产生的标志。盖泽尔斯在文章中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社会心理学的框架和内容。 (3)此后,教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更加全面、深入,更注重实际的应用性。以后的10年中,诸多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层出不穷的问世,标志着教育社会心理学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自
5、己的学科体系,并向纵深方向发展。 (二)教育社会心理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1教育社会心理学的界定 教育社会心理学是应用社会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来研究教育系统、教学过程中个体和群体在人际互动中产生的心理活动,并探索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1)教育社会心理学作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应用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教育环境中的问题和现象。教育社会心理学只研究在教育系统的支配下出现的特殊的心理问题。 (2)教育社会心理学同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教育社会学的区别和联系 与教育心理学的区别与联系:由于它涉及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规律而与教育心理学具有一致性,但它研究的范围集中于学校机构、群体和人际
6、关系影响下的教学心理学规律而与教育心理学相区别。 与社会心理学的区别与联系:由于它借用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概念而与社会心理学一致,但它主要研究教育范围内的社会心理规律而与社会心理学相区别。 与教育社会学的区别与联系:由于它研究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影响,研究个体社会化过程而与教育社会学相一致,但它着重于以微观的角度分析社会文化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而与教育社会学相区别。 2教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社会心理学主要从互动的角度探讨影响学生学习及行为发展的机制。其研究课题相当广泛。当前教育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些重要领域主要包括:学校里的人际关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归因;社会化和学校规范;学生态度
7、、行为和个性培养;群体研究,包括学校群体及其特征和效能、学校的教育气氛等;学校组织。 二、影响学生学习的社会心理因素 教育社会心理学强调用互动论的观点去理解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一)教育社会心理学对学习的看法 1学习是个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教育社会心理学是通过考察个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的。既包括教学方式、课堂气氛、群体结构、学校组织、人际关系等,又包括学生个人带到学习情境中去的、影响社会交互作用的性质和结果的知觉、认知过程、需要、价值观以及其他个性特征。在教育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以下有代表性的观点: (1)盖泽尔斯等人的观点 盖泽尔斯等人将社会心理学系统地运
8、用于研究影响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各种因素。他们在群体背景中考察个体行为,认为影响学习的因素包括角色期待和个性特征两大类,并提出一个公式进行概括:B=(RP),公式中的B是行为(包括学习),R是某个情境中的角色期待,P是由需要决定的个人的特征。 可以看出,盖泽尔斯等人强调影响学生行为的动态的社会系统,但忽视了学生在感知学校的要求,并将其与自己的需要相结合来决定行为的过程中,个性特征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2)布鲁科弗和埃里克森的观点 布鲁科弗和埃里克森提出了一个社会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他们认为,人的许多行为是由个人要学习的决策决定的,而决策是人对感知到可能会有问题的社会行为后果的一种机能。个人的决策过
9、程是建立在他人对自己的期待或他人提供的其他信息的基础上的。这种决策进而转化为有关学习的行为。个人在得到他人的反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自己的特征和品质的全面认识,即形成了自我概念。自我概念会影响人的学习行为。 布鲁科弗和埃里克森进一步指出了影响自我概念及行为决策的因素:自我角色要求;能力的自我概念;自我的工具性价值;自我的内在价值。 总之,布鲁科弗和埃里克森的理论模型把影响学习的各种社会心理因素综合起来,说明学习行为是在决策的认知过程基础上进行的,而决策会受到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3)班杜拉的观点 班杜拉从人和环境决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方面考察行为,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探讨了影响学习的多种
10、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4)罗特的观点 罗特提出个性学习理论,认为影响个人行为的主要因素是期待、强化价值和心理情境。期待是个人对特定强化出现的可能性的估计。强化价值指个人对影响行为的刺激的偏好程度。能满足需要的强化更有价值。心理情境指个人做决策时的情境线索,如有无他人在场、社会交互作用、对情境的熟悉程度等。这种理论能较好地解释学生的学习行为。 (5)米歇尔的观点 米歇尔提出认知社会学习理论,将分析学生学习行为的基本单位从个人特质转移到个人对特定情境中的有关行为和认知活动上去,是将个人看作是在不断变化着的环境中的主动参与者,探讨学生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对学生的作用。 2研究复杂环境中的学习需要新
11、的方法论 (1)以往研究方法的不足 没有注意到环境中的复杂变量对学习效果的作用; 没有意识到学习者对环境因素的感知、建构和理解; 忽视了作为动态系统的环境因素与个体因素之间持续多变的交互作用; 无法对现实课堂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做出合理的解释和预测; 研究结果不能概括到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境中去。 (2)新的方法论 布朗芬布伦纳提出“教育生态学”方法。他基于勒温的研究,提出研究“个人和情境之间的动态关系”的方法论。认为要有效地揭示学习规律,既要研究学习者的特点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也要研究各种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确保这种生态学方法的有效性,他提出以下主张: a必须对实际生活环境进行真实的调查,不能使环
12、境受到研究者的影响。 b研究中尽力避免外部无关因素的干扰,维持自然环境的原貌,确保环境的“生态完盖”。 c只有使用的标准具有社会文化背景的特点时才能保证生态效度,即“环境效度”。 d为在研究中确保结构的有效性,研究者必须了解学习者对环境所下的定义。通过对学生在研究条件下知觉到的评价,来验证他们对环境的定义与研究者理论上的环境的定义是否一致。根据这种一致性程度去评价结构效度,称为“现象学的效度”。 e研究者在关注学生行为的同时,也应注意环境的特点,从而为分析学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资料。这种方法称做“环境分析”。 米歇尔认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地选择、改变和形成条件,他们对条件进行选择改变和形成的程
13、度与其受到条件影响的程度是一样的。如果要研究人们在真实生活环境中的活动,不能采用目前常用的纸笔测验和实验室实验,应该进行直接观察。学习研究也是如此。 (二)教育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学习模型 麦克米兰提出了一个整合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社会心理因素的模型(图18-1)。该模型的基本假设是学生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是行为的最基本决定因素,而且重点在于认知。 该模式也被称为认知社会心理学的学习模型,可以表示为:Bps=f(IcpNpsFs)。在特定情境(s)中的个人(P)的行为(B),即是关于具有个性特征的个人(Icp),在这个特定情境中的个人需要(Nps),以及从他人那里得到的关于这一情境中适当的行为反馈(
14、Fs)的函数。 对这一模型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s)的性质可以从“熟悉”到“不熟悉”分成若干水平。分析情境对于学生是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熟悉到什么程度、不熟悉到什么程度。这对于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很重要。 2个性特征(Icp)分为常量和变量两种: (1)常量特征是在不同情境中保持相对稳定的特征,包括认知方式、成就动机、智力水平等。 (2)变量特征依赖于情境而变化,如控制点、焦虑、归因等。 3个人需要(Nps)决定了对于个人而言什么是强化刺激,因而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4个人从情境那里得到的反馈(Fs)包括重要他人、群体和学校三大类。 5教育社会心理学的这一学习模型将影响学习的个人环境相
15、互作用的各种因素组织起来。按照这一模型分析学生的学习的步骤为: (1)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特别是要了解那些在特定情境中对学习有影响的特征。 (2)分析个人的需要,同时确定个人作决策时所需要的信息类型。 (3)分析情境中的重要他人以及从他们那里得到的反馈和从群体、组织中得到的信息及指令。 该模型强调要将儿个因素联系起来进行系统分析。由于人在不同情境中的需要不同,因而从他人那里得到的刺激也不一样,相应地,每个人的重要他人也各不相同,群体过程和组织特点对他人的影响也不一样。 三、教师期待的心理效应 教师期待效应揭示出师生关系中的人际互动在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的研究和自
16、我实现的预言 1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的研究 1968年,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他们给任课教师一份名单,说根据心理发展测验的结果,名单上的学生在学习上会有显著的进步。8个月后,他们发现,被指名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明显的进步,教师给他们做的品行评定也更好了。 他们解释说,教师收到了以专家的身份提出的名单,并对这些学生今后会有很大进步的虚假预言信以为真。这个预言变成教师对这些学生的期待。由于教师的期待不同,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方式也不同,学生的行为反应自然也不同。反过来,被期待的学生的行为又影响教师,强化教师的期待,两者相互影响,连锁反应,结果使学生的成绩不断提高。 这一教师的期待效应称为“
17、皮格马利翁效应”。 2自我实现的预言 自我实现的预言,最早由莫顿(RMerton,1948)提出,是指个人有一个将要发生什么情况的信念而使可能的事情变成了现实。一个人一旦形成了某种预言,就形成了一种期待,一种信念,他就会把这个信念当成真实的,从而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最终他的行动使信念变成了现实。 自我实现的预言就是人际期待作用的结果。教育作为一种师生互动的过程,当然也包含着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和学生对教师的期待。“教师期待”有时会通过“自我实现的预青”的方式干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教师对个别学生未来的学业成绩、智力发展或社会行为形成了深信不疑的推断或预测,继而采取与期待相一致的态度和行为。在教师
18、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社会行为等方面的表现会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完成了自我实现的预言。 3课堂是教师期待作用的特殊环境 教师的期待能够起到自我实现预言的作用是由课堂环境的特点决定的。 (1)课堂进程的繁忙使教师的期待迅速成熟 课堂是一个快节奏的环境。教师能够花费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时间是很少的,因此,期待就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迅速地形成。期待一旦形成就开始起作用并很难改变。 (2)教师选择性注意的需要使教师的期待特别起作用 课堂是一个繁忙的环境。为了保证预期的教学进程,教师不可能对课堂上发生的一切全都注意到。为了控制课堂的进程,教师必须进行选择性注意。教师注意的是可能发生什么,或需要出现什么
19、,因此只有根据期待来寻找迹象。 (3)教师对课堂上发生的一切做出迅速解释的需要使期待特别起作用 课堂是一个复杂的环境。任何一个情况都会引起学生各自不同的反应。教师为了控制课堂和进行教学活动必须迅速解释学生的反应。但课堂中有很多行为并没有明确的意义,孤立的一个行为是无法解释的。因此,只有依靠已有的与之有关的信息来加工,借助期待来进行。 (二)教师期待效应的作用过程 1教师期待效应的理论模型 最早的也是人们引用最多的教师期待效应的理论模型由布罗菲和古德(JEBrophyTGood,1970)提出。该模型共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1)教师预期某一学生特有的行为和学习成绩; (2)由于有不同的期待,教师
20、对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3)这种区别对待,使学生了解到教师期待自己的是什么样的行为和什么样的学习成绩,并改变了学生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 (4)如果这种区别对待一直持续下去,就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和行为; (5)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成绩和行为会越来越符合教师对他们的最初期待。 2形成教师期待的信息来源 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中,教师的期待来自心理学家提供的虚假信息,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期待是自然形成的,来自实践中所获得的有关学生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分为两类: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 3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期待和社会性期待 社会性期待是对学生的人际交往方面的期待,而学业期待则是对学生学习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八章教育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第十八 教育 山东大学 期末 考试 知识点 复习 1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