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基本性质实验(共11页).doc
《材料的基本性质实验(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的基本性质实验(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材料的基本性质实验一、 实验目的1、 掌握材料密度、体积密度和表观密度的定义和测定方法2、 掌握材料吸水率的定义和测定方法3、 掌握材料强度的分类和影响因素4、 了解混凝土试件荷载-挠度曲线的测定方法及用途二、 实验内容1、 测定蒸压灰砂砖、烧结粘土砖和烧结页岩砖的体积密度和质量吸水率。a测定蒸压灰砂砖、烧结粘土砖和烧结页岩砖的体积密度:使用设备:案秤(量程6kg,精度50g);直尺(精度1mm);干燥箱。实验步骤:首先,将试件放入105 的干燥箱并干燥至恒重状态,然后冷却至室温并测定质量m;用直尺测量试件的尺寸并计算其体积。对六面体的试件,需在长、宽、高各个方向测定
2、三处,取其平均值并计算体积V。材料的体积密度=m/V;单位kg/m3。(精确至10 kg/m3)b测定蒸压灰砂砖、烧结粘土砖和烧结页岩砖的质量吸水率:使用设备:天平;干燥箱。实验步骤:将试件放入干燥箱在105 的条件下干燥至恒重状态,然后冷却至室温并测定初始质量m0;将试件放入容器并逐次加水,以使得试样中的开放空隙均被水所填充;30分钟后,取出试件,抹去表面水分以使其处于饱和面干状态,称量其质量m1,然后用排水法测出试样的体积V0;使用如下公式计算材料的质量吸水率和体积吸水率(精确至0.01%):2、 观察承压面状态(环箍效应)对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和破坏状态的影响:测定在不同的加荷速率、试件尺
3、寸和承载面状态下对混凝土试件极限抗压强度得影响。用加载机在0.5MPa/s以及1.0MPa/s两种加载速率,在直接接触和垫胶片两种不同的承压面接触方式上,对100*100*100、150*150*150、100*100*300三种C30混凝土试件进行加载,观察试件的极限强度以及破坏方式,并分析这些变量对实验结果影响的原因,总结加载混凝土试件的规律经验。3、用Toni 200kN抗折试验机演示混凝土试件荷载-挠度曲线的测定方法 用Toni 200kN抗折试验机演示C30素混凝土、C30轻骨料混凝土、CF30掺入钢纤维的混凝土、C80高强度混凝土进行弯折加载,用计算机绘制不同品质混凝土试件的挠度-
4、荷载曲线,并用日本JSCE - SF4标准分析混凝土的弯曲韧性和弯曲韧性指数,依据混凝土试件挠度-荷载曲线峰值后的面积占曲线总面积的百分比来分析混凝土试样的韧性,并观测强度等级和纤维掺量对混凝土断面形态的影响。三、 实验结果及分析1、 测定蒸压灰砂砖、烧结粘土砖和烧结页岩砖的体积密度和质量吸水率。a、测定蒸压灰砂砖、烧结粘土砖和烧结页岩砖的体积密度。实验数据处理:砖的类型粘土砖页岩砖灰砂砖干燥质量(g)238024232850长/mm239.5241.1241.1239.0238.2240.9238.9239.9240.9长平均值/mm230.1239.7241.0宽/mm115.0115.5
5、114.9115.5114.8114.7115.2114.3115.1宽平均值/mm115.2114.9114.9高/mm51.051.254.150.950.953.950.152.254.2高平均值/mm50.751.454.1体积/mm31.344*1061.417*1061.498*106体积密度:粘土砖: 页岩砖: 灰砂砖:实验中测量的三种砖块的体积密度大致为1.7*103kg.m3 至1.9*103kg.m32、 测定蒸压灰砂砖、烧结粘土砖和烧结页岩砖的质量吸水率实验数据处理:砖的类型干燥砖的质量m0(g)吸水30分钟后质量m1(g)粘土砖23802624页岩砖24232792灰砂
6、砖28502998质量吸水率: 粘土砖: 页岩砖: 灰砂砖: 吸水率差异分析:粘土砖:以砂质粘土(主要化学成分是SiO2,Al2O3和Fe2O3)为主要原料,在900-1000摄氏度左右进行烧结而成。由于其中的粘土被部分烧结,故具有较多的孔隙,且多为开口孔隙,所以吸水率较大。页岩砖:以页岩为主要原料,页岩的化学组成与粘土相近,但因其颗粒细度不及粘土,故塑性较差,制砖时常需掺入一定量的粘土,以增加可塑性。灰砂砖:以石灰和天然砂为主要原料,在0.8MPa,175摄氏度的条件下蒸养6小时而成,由其中的Ca(OH)2与SiO2反应生产水化硅酸钙凝胶而产生强度。灰砂砖外观光洁整齐,均匀密实。但不宜用在高
7、水流和高温(大于200摄氏度)的地区,以免发生Ca(OH)2的滤析及Ca(OH)2和水化硅酸钙凝胶的脱水分解。结合上一实验的数据可以发现:材料的体积密度越大,那么它的吸水率就越小,因为体积密度和孔洞的多少有一定关系,蒸压灰砂砖的体积密度大,材料内部结构密实,孔洞较少,因此吸水率较小;烧结粘土砖和烧结页岩砖体积密度较小,空洞多,因此吸水率也较小。3、 观察承压面状态(环箍效应)对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和破坏状态的影响用加载机在不同条件下对混凝土试件进行加载,结果如下:考察因素加荷速率(kN/s / Mpa/s)试件尺寸(mm)承压面状态极限载荷kN/Mpa现象加荷速率&承压面状态5/0.510/1.
8、05/0.5100*100*100直接接触直接接触垫胶片396.5/39.6419.0/41.9121.0/12.1成双倒锥破坏成双倒锥破坏,极限载荷大(与裂纹扩展的速度有关)呈条状破坏(与环箍效应有关)试件尺寸11.25/0.55/0.5150*150*150100*100*300直接接触直接接触806.0/35.8346.4/34.6呈双倒锥破坏,极限载荷降低(与临界裂纹存在的几率有关)呈双倒锥破坏,极限载荷降低(与环箍效应有关)结果分析:一、加荷速率会影响测得的混凝土极限载荷,加荷速率越大,测得的极限载荷越大,混凝土破坏时,裂缝最开始出现在粗骨料和浆体的粘合面上,然后沿着粘合面扩展,裂缝
9、逐渐融合为大的裂缝,最终导致混凝土试件的断裂,而加载速度越慢,裂缝扩展的越充分,导致测试得到的强度越低。所以对混凝土试件的加荷速率要有统一的规定,一般强度小于C30的混凝土加荷速率为0.3-0.5Mpa/s,强度大于C30的混凝土加荷速率为0.5-0.8 Mpa/s,强度大于C60的混凝土加荷速率为0.8-1.0 Mpa/s;二、试件尺寸会影响测得的混凝土尺寸,尺寸大的混凝土试件中临界裂纹存在的几率越大,尺寸越大的混凝土测得的强度越低;三、在不同条件下,混凝土的破坏性状也不同。直接与加载台接触的试件破坏之后呈现双倒锥破坏的形状,而受压面垫胶皮的一组呈现竖直方向的断裂纹路。承压面状态会影响测试的
10、结果,混凝土试样在受压时,在沿加荷方向发生纵向变形的同时,也按泊松比效应产生横向变形。由于试验机的上下压板的弹性模量比混凝土大5-15倍,而泊松比则不大于混凝土的两倍。所以,在荷载作用下,压板的横向应变小于混凝土的横向应变,从而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对试件的横向膨胀起约束作用,对混凝土试件的测试强度有提高作用。愈接近试样的端面,这种约束作用就愈大。在距离端面大约 的范围以外,这种约束作用才消失。这种约束作用,称为环箍效应。如果在加载平台和试件之间加上一层橡胶,由于橡胶的弹性模量很小,所以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不大;四、试件的高度对实验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比较100*100*100和100*100*300两
11、种试件,发现后者的极限强度小,原因是环箍效应对离加载平台近的部分作用更明显,而高度较大的试件中部所受环箍效应不明显,所能承受的载荷极限就较小。对于北美等使用ASTM标准的国家,用于测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混凝土试件为圆柱体,且圆柱体的H/D=2。对于圆柱体试件,在抗压强度的测试过程中,在试件高度方向的中部存在单轴向的受压区。所以使用圆柱体试件所测得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较立方体的试件要小。通常假定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与圆柱体试件的抗压强度之比为1.25,但这不是严格的一个常数,它随混凝土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结构物体总是存在裂纹,这促使人们去探讨的应力和应变场以及裂纹的扩展。早在20年代,首先提出了的实际强
12、度取决于裂纹的扩展应力这一重要观点。于1957年提出应力强度因子及其临界值概念,用以判别裂纹的扩展,从此诞生了。当裂缝尖端变成无限地尖锐,即0时,材料的强度就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一个具有尖锐裂缝的材料,是否具有有限的强度,必须进一步弄清楚发生断裂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格里菲思从能量平衡的观点研究了断裂过程,认为:断裂要产生新的表面,需要一定的表面能,断裂产生新的表面所需要的表面能是由材料内部弹性储能的减少来补偿的;弹性储能在材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裂缝附近集中了大量弹性储能,有裂缝的地方比其他地方有更多的弹性储能来供给产生新表面所需要的表面能,致使材料在裂缝处先行断裂。 4、用Toni 2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材料 基本 性质 实验 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