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修养笔记(共16页).doc
《职业道德修养笔记(共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道德修养笔记(共16页).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程考试复习题第一章一、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基本特点(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1、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上述概念具有如下基本旨意: 一是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独特性,说明了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是与教师这一职业密切联系的专门性道德。 二是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说明教师职业道德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还包括教师对规范或准则中内得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2、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师德概念的解释中,包含着看待和讨论师德问题的基本域限:一是师德文化现象,即教师职业的意义和规范问题。展示另二者的价值和意义,为其提供价值和规范依据。二是师德活动或实践现象,即履行师德的实践活动。展示另二者的结果,体现着文化内化的实际程度和活动的实际能力。三是师德品质现象,即师德品性。是另二者的基础和源泉和实际体现的标志。上述构成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利于对师德的总体把握。彼此间互相联系,有机结合。关于师德中规范和品性的关系问题:规范体现的是应该如何的应然性,外在约束的他律性,具有共同性。品性体现的是教师内得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具有实然性和应然性的统一,内在的
3、自主自觉的自律性,具有差异性。关于师德中规范和意义的关系问题:二者是标和本的关系。规范主要是针对行为的,主要是解决职业活动中的行为应当问题,一般都是基于意义,依据意义,反映意义的行为要求。体现的是表现性问题。意义主要是针对职业态度情感或追求问题,主要是解决职业活动中的价值取向问题,理想追求问题。比规范更内在,反映更能影响人对规范的履行,是影响制约规范的根本。体现的是内源性问题。道德二字合用始见于荀子劝学,伦理一词始见于小戴礼记。2、教师职业道德和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在教师职业领域中的特殊表现。共性在于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不总是与社会的发展同步;
4、阶级性,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和关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历史继承性在职批判吸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内容;共含性,都包括着文化、品德、活动现象等。区别:道德是社会公共生活中最一般、最普遍的善恶标准和观念,而教师职业道德则是教师职业活动中特有的善恶标准和观念;二者产生的时间和发展有所不同。个性在于产生的时间和发展情况不同,适用的范围有所不同。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的特为性。指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善恶的专门体现性和对教育的专门适用性。表现在内容和问题都是围绕教师职业的针对性,特殊性和适用性。(2)教师职业道德体现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存在,教师职业道德一切
5、问题都是围绕着这一根本问题而产生的,都是与这一根本目的相联系的。不仅表现为只是一种要求,而且包含着如何实现的实践性要求,总体要求是团结协作、依法执教、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学而不厌等,还有许多细微性的指导。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师:“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涉及了教师职业劳动的所有问题。在教师劳动价值上,从事的是造福人类的事业,为三个文明服务。在职业地位上,肯定崇高性,最光辉的事业。职业形象上以身作则等。职业情操上,不断学习,不求虚荣等。它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规范、职业良心、
6、职业作风、职业情操等。 (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它包括职业工作的精神动力、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的调节、言行示范的自觉性等。第二章一、师德的职业约定1、教师劳动价值的伦理诉求教师是以对人的培养教育为其专门职业的劳动者。社会为获取得教师劳动价值的最大的实现,必然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相应的要求,而教师劳动自身在争取社会价值最大实现的过程中,也必然对其应有的职业道德提出要求。(1)教师劳动的价值指教师劳动对需要它的社会的功能属性。教师职业的产生发展是由社会育人的需要和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教师劳动对于物质文明的发展作用:传递着经验、知识和技能、训练人才,提升人力资本。对精神文明
7、的发展:传递者、生产者,传播各种观念、教化民风。对社会文明的发展:建立社会信仰,对社会制度的评论能力等。对人的素质发展:使人的素质世代提升。(2)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对其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体现在社会要求:社会为获取得教师劳动价值的最大的实现,必然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相应的要求,挖掘教师劳动的多方面价值,总是对教师劳动给予规范和管理。引导教师认识其职业道德要求成为必然体现。体现在自我要求:教师劳动自身在争取社会价值最大实现的过程中,也必然对其应有的职业道德提出要求。表现为自我管理,自我规范,形成行业内在的规范约束力,这其中就有职业道德方面的必然要求。2、教师劳动对其职业道德的内在的规定性指教师这一
8、行业本身就具有的必然的道德要求。各行业规矩来自行业本身。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规定性,展现了教师职业道德产生发展与教师劳动的密切关联系和必然性。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劳动者,这种特殊性除内在的规定了教师应有的知识水平、教育能力外,也规定了评价教师行为善恶标准和教师应有的为善品质,这是与教师职业的目标的实现密切相联的。二、师德的价值蕴含教师职业的产生发展有其职业的自身需要,但却有其广泛的社会联系影响,体现多方面的价值蕴含性。1、师德蕴含的伦理价值伦理与道德:都有调节社会关系之意。但学科意义上的区别是明显:侧重点不同:伦理强调人伦关系,具有客观性。道德是内得于己的,具有主观性。内涵不同:伦理关注外在关系是
9、否有秩序,是否合乎秩序,关注和谐;道德关注的是是否自觉维护秩序,是伦理联系的外在形式。伦理更具有基础性,是道德的基础,伦理的生成是以道德的形式表现的,是对社会关系的应然认识,反映的是社会关系应是如何的,核心在于序化和谐。道德是应当如何的社会规范,是对人在社会关系中行为应当如何的认识,根本在于自觉履行规范,是伦理之网的网上之结。师德的伦理价值首先,以师德存在本身来看,无不带有为善教育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努力。目的在于职业秩序的和谐和自我发展的实现,促使学生的发展符合社会和自身需要,道德和成长规律的要求。因而含有明显的伦理价值。其次,从良好师德活动的结果及其影响看,它对社会伦理的发展和完善,增进社会文
10、明,具有重要作用。第三、从师德对教育个体的影响看,它具有重要的伦理调节或评论功能。以应当如何和不应如何的外在尺度和内部命令规范教师的行为师德的教育价值首先,表现在对从事教育工作的不可或缺性。其次,师德作为教师工作的实际品行表现,它对教育对象具有巨大的教育功能。第三,师德的教育价值也表现在对教师自我专业化发展及自我修养的引导功能上。师德的文化价值教师职业道德内含人类的文明追求和人文智慧,是人类以向善的情怀和人文智慧对社会文明的思考,其发展包含着独特的文化意蕴和化育人文的价值。道德是人类文化的具体组成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因而既是一种行为规范,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体
11、现着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教师职业道德的文化价值在于能够净化社会道德风气,有利于优良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利于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生活观的审美情趣,形成人们高雅的行为习惯。三、职业道德强化的意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利于提高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利于净化行业风气,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第三章 一、我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根据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教师职业的实际需要提出的,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1、教书育人原则 体现了教授知识和培养人才的双重教育目的。反映了教师行业的本质特征,指同了教师行业与其它行业的根本不同。也是教师基本职责的概括,指出
12、了教师的基本职责和义务,是教师的天职。也是判断和衡量教师工作优劣的根本标准,也自然成业指导教师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原则。需要把握好以下问题:(1)正确处理和认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教书是工作形式,是达到育人的经常化手段,育人是目的,是根本。两者相互促进,联系但不等同。(2)正确理解育人之含义。育人体现的实质是教育目的的价值问题,育的是完整的人,是一个能多方面适应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五育和谐的四有新人。(3)多方面努力,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如加强修养,精通业务,灵活施教,以身作则等。2、乐教勤业原则 指教师要乐于从事教育事业,勤奋地进行工作,这是对教师在对待自己职业方面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这是由教
13、育自身的价值和社会的内在需要决定的。任何职业的存在,不仅是人生计的需要,也是社会需要,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教育也是如此。需要内在的决定了其从业者要乐于从教,勤奋工作。也是教师胜任和做好工作的首要条件,乐教是勤业的内在动因,是动力和能源;勤业是乐教的具体体现和基本途径。这是制约教师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在因素。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决定了教师要有乐教或勤业的精神。要做到以下两点:(1)热爱教育,乐于从事教育事业。不断深化对教育价值的多方面认识,增强责任感;深化教师社会作用的认识,增强荣誉感;从复杂的育人工作中体验其中的快乐;不断增强对学生热爱的社会责任感。(2)勤于乐业,勤于工作。要勤于学习,丰富自己;
14、勤于钻研,忠于职守;或于岗位,精于业务;要勇于创新。3、人格示范原则指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给学生以良好榜样示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应当遵守的基本师德原则。人格就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资格。教师的道德品质是教师职业人格的内部心理,是内在的,教师的道德行为是教师职业人格的外部行为特征,是师德本质的外在表现。人格示范是一种重要的榜样力量。教师良好的人格是一种对学生有着直接影响教育因素。教师应给学生树立良好榜样,以高深的人格力量来教育和塑造学生的人何等形象。要做到三点:(1)教育者先受教育。(2)在实践中努力锻炼和形成良好的人格。(3)要有良好的仪态,这属于教师人格属性的一部分。二、我国教师
15、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我国现行倡导的师德规范主要是:依法治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和为人师表。核心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依法治教:调解教师劳动与法制之间的关系,是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基础,是国家和社会教师工作的道德要求,是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最根本的道德标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最根的道德规范。基本含义就是学习和宣传马毛邓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自觉守法,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爱岗敬业:是调整教师与职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范。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其它教师规范的思想前提。没有这个,就谈不上别的规范的遵守。基本含义:爱
16、教育学校、尽责育人、培养学生的好品德和健康思想,备上课改作业认真等。热爱学生:师生关系的协条与否关系到教育目的和效果。基本含义:对学生爱、尊重、平等对待、严要求、教导耐心、不体罚歧视、护权益,促进学生全面生动健康发展。严谨治学:处理教师和业务水平之间的关系。教师的劳动态度直接关系到是否具备从师从教的条件及其质量好坏,是教育工作的内在需要。基本含义:树优良学风,苦研业务,学新知,探规律,改方法,提水平。团结协作:是调节教师与教师、领导等教育主体间的相互关系。教师劳动实质上是整体劳动,教育过程是一种劳动的“教育合力”影响的过程,学生的成长凝结着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基本含义:谦虚谨慎,尊重同事互相学习
17、帮助维护威信荣誉,爱集体创校风等。尊重家长:是处理教师和家长间的相互关系。廉洁从教:是从教师职业道德情操方面提出的要求,是调整教师与物欲诱惑的关系。是教师立身(指道德上是否具有做人的资格)、立教(道德上是否具有从事教育的资格,能否有效育人的资格)的根本。在当代,对于教书育人,净化社会风气具有重要意义。基本含义: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不利用职责之便谋私利。1、爱 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调整教师与教师职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思想前提。 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层次: 厌教功利热爱乐教 热爱学生的基本含义是: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
18、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热爱学生的层次性: *尊重学生 *信任学生 *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教师待学生的非人道性表现及原因分析 (1)、教师待学生的非人道性表现: A、心罚。表现为:训斥、谩骂、挖苦、讥讽、丑化、嘲弄、侮辱、歧视等。 B、体罚。表现为:罚站、罚跪、罚晒、罚冻、罚淋风雨、罚劳役、罚跑、罚饿、罚喝水;脚踢、手打、扯头发、拧耳朵、扭胳膊、掐肌肉、扇耳光等 C、变相体罚。表现为罚抄作业等。 D、经济
19、惩罚。表现为对学生考试不及格、上课不认真、迟到、作业不完成等进行罚款。(2)教师待学生非人道性致因:A、陈旧师生观的影响B、伦理观念上的误区C、应试教育的影响D、教师缺乏良好的个性修养和教育经验3、严谨治学严谨治学是处理教师和教学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其基本含义是: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方法,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1)好学不倦,努力精通业务 (2)把握规律,科学施教 (3)严以律己,严格执教 (4)不断探索,勇于创新4、团结协作团结协作是调节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等教育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1)关心教师集体,维护集体荣誉 (
20、2)克服文人相轻,相互学习配合 (3)尊重同志,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5、尊重家长尊重家长是处理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教师 与学生家长的基本关系表现在 : (1)社会地位的平等性(2)联系交往的互尊性(3)教育过程的配合性6、廉洁从教廉洁从教是调整教师与物欲诱惑之间的道德 规范。其基本要求是: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求私利。 古人云:“不受曰廉,不污曰洁” 廉洁公正是为师立教的根本7、依法执教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 之间的职业道德规范。其基本要求是: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 道德与 法律的关系: (1)道德是立法
21、的基础 (2)道德是执法的基础 (3)道德是守法的基础 (4)道德是自律性的,法律是他律性8、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教育活动对教师个人言行的要求。 其基本含义是:模范尊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意自省、自察、自纠。 3、特点:表率性、律己性、统一性、真实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在关系。三、师德原则和规范的个体内化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1、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学习中理解规范要求,明辨是非,提高遵守要求的自觉性。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注意内省,慎独。内省指自觉
22、地进行思想约束,内心时常反省自己的言行。慎独即是崇高的道德境界,又是一种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要做到慎独,首先注意把师规内化为教师的内心信念,化作行为品质,并且以此来支配教师的行动,即使在无人监督和独处时,也依然按师德规范行事。要从隐和微着手下功夫。2、勇于实践,增强情感体验。3、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从教育家吸收营养,学习好教师的榜样,学习学生,一切好的东西。4、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第四章一、价值实现与幸福的关联1、价值实现与幸福价值即有用,显示的是事物的有用性问题。指一事物对与它有关联的事物具有的意义或功能属性。价值实现,就人而言,指其自身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满足,自身功用
23、性在实践活动中产生作用并被认可。包括目的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教师的价值实现,既包括教师个人的价值实现,也包括教师职业的价值实现。教师个人的价值实现指教师个体的自足性如情感、欲望的实现和自身存在功用性如能力、才干的被认可。总体应是主体本身价值实现和职业价值实现的和谐统一。幸福含义的理解:是指人对所处的生活状况的内在感受和体验。人真正的幸福往往产生于对价值实现的肯定性评价,特别是高级的幸福感。教师的幸福包括教师作为人的幸福和作为职业人的幸福,二者具有互为关系。2、教师的价值实现与幸福的关联:价值的追求和实现总是内含着对幸福的向往。幸福的源泉包含着对价值的追求和价值的实现,从教师的整个人生来关注幸福
24、时,就不能不涉及价值实现。幸福作为人对生活愉悦的体验和感受来源于多方面,其中的价值实现是较为重要的源泉之一。幸福感的产生总是与人自我实现时的高峰体验分不开。二者的关联从总体上是比较明显的。在人的价值追求中,幸福总是人生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人的价值追求和实现内含着对幸福的向往,这就使得人的价值追求和实现,总是不同程度的直接间接的使人感到一定的幸福的实现 。在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人感受到了自己独特的本质力量,获得了自身存在的肯定性,进而产生自我满意感即幸福感。二、教师的价值实现1、价值实现中的价值对待 价值实现的本质在于明确追求什么价值,对面临的价值作出一定的选择。这是价值实现活动的前提和价值实现意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道德 修养 笔记 16
限制150内